回覆列表
  • 1 # 愚蠢的畢言言

    魯迅先生作品集

    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詩:《野草》

    書信:《兩地書》《魯迅書簡》

    文學批評:《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

    雜文:《熱風》《墳》《華蓋集》正續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集外集》諸編,《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諸編。

    我這是開流水賬單,不如說,整個《魯迅全集》值得看一遍。如嫌太多,一時讀不了多少,不如根據文章難度,和自己感興趣的一些事情,來選文章。

    五四時期,《吶喊》《彷徨》,五卅時期,《墳》《華蓋集》正續編《野草》《朝花夕拾》然後談情說愛《兩地書》這個文學性差一些,實用性大一點。最好歲數到了再看。

    四一二以後,進入革命文學時期,主打雜文,這些文章思想深刻,牽扯著頗多冷僻的學問。想深入瞭解歷史和社會,喜歡收集金句的,可以探尋這樣一個寶庫。文學基礎紮實的,可看《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

  • 2 # 裴頑叟

    魯迅先生的作品大致可分為散文、雜文及小說三大類別。這裡我專門向大家推薦一些魯迅先生的小說,並談談個人的見解,以作引玉之磚

    魯迅一生創作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

    《吶喊》是魯迅第一本小說集,反封建是其總主題,多數作品真實描寫了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勢力對人民壓迫、剝削、掠奪、虐殺的生活圖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質及其對人民群眾的毒害。它的第一篇《狂人日記》,作品透過對狂人變態心理的描寫,以象徵、暗示手法揭示了一個“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會;作為中國的第一篇現代小說,它徹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現代意識,成為中國新文學的開山之作。又如在《阿Q正傳》中,小說塑造了一個在辛亥革命前後尚未覺悟的貧苦農民形象阿Q,描寫了封建勢力在革命前殘酷剝削、壓迫農民,在革命到來後又混進‘革命黨’,鎮壓革命”,“從而深刻揭露封建勢力兇殘狡猾的反動本質,批判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

    《彷徨》是魯迅的第二本小說集,收寫於1924至1925年間的11篇小說。它繼續描寫封建主義吃人的悲劇。和《吶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們”,主要是農村勞動婦女和新知識分子,他們對封建主義的壓迫有過反抗的行動,但最後都以悲劇告終。例如在小說《祝福》裡,魯迅並沒有直接描寫封建政權對祥林嫂的政治壓迫,魯四老爺也很難說就是反動政權的代表人物;而有些對祥林嫂的不幸命運起著重要作用的因素,則又並不完全包含在四條繩索(毛澤東說:“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華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之中。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正是這四條繩索的捆縛所造成的。

    魯迅的這兩部小說除了阿Q和祥林嫂這兩個典型的人物之外,也塑造了其它的典型人物,深入華人性的弱點,極具代表性,這緣於《吶喊》、《彷徨》採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典型化方法,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同時又非常個性化。作者多采用白描手法,用極精練的筆墨寫景狀物,勾勒形象;又吸取中外藝術家的經驗,採取“畫眼睛”和“勾靈魂”的方法,對小說來說,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各種特徵進行描寫。比如說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態和眼睛,趙七爺的辮子,孔乙己的長衫,假洋鬼子的“哭喪棒”,七大人玩“屁塞”,都是極好地刻畫人物性格的“眼睛”。作者重視挖掘和表現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運用各種手法,包括寫幻覺、潛意識等,深入提示人物的靈魂。人物語言簡潔傳神,高度個性化,達到聞其聲如見其人的境界,是人物心靈的視窗,具有豐富的潛臺詞,耐人尋味。

    《吶喊》、《彷徨》藝術上多姿多彩。以濃烈的感情寓於客觀的敘事之中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詩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刻畫性格,沒有冗長靜止的人物心理分析,但也不乏對人物心理、幻想、錯覺、潛意識的精神描寫和以心理刻畫見長的作品;基本上是悲劇的格局,但在悲劇中常融進幽誇張的喜劇因素,形成悲喜劇交融的特色,並有以諷刺手法為主的喜劇作品。

    《故事新編》出版於一九三六年一月,全書收故事八則,藝術概括的手段是:“所寫的事蹟,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髮開去 ,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用的正是同樣的方法:“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至於把現代生活細節大膽地引入歷史故事,突出其針砭流俗

    魯迅的小說在藝術形式上有許多突破和創新,其中具有“類散文體”特點無論是人物塑造或是情節鋪敘,都與《吶喊》和《彷徨》不同,基本上採取勾勒的方法,並且時時加以漫畫化,現代生活被當作細節運用正是和漫畫化的要求相適應的。魯迅沒有塗飾和隱諱這些細節的現代色彩,而是將它們作為誇張的一種手段,使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透過渲梁鮮明地突現出來。一些現代概念在這裡愈是明顯,愈不至於和歷史事實混淆起來,讀者也就有可能從內在意義上理解它們,將它們看作是某種物質或者精神的十分具象的代名詞,從而獲得深刻的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之墓地2.6d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