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46479839813

    唐代大概有不少詩人都曾經在仕途不順利的時候,說過歸隱的話,不少人其實未真的退隱。真隱之人還是少數。 盧照鄰調任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縣尉之後,因為風病嚴重(雙足痙攣,一隻手臂麻木),只得辭去官職,到陽翟(今河南省禹縣)的具茨山隱居,在那裡了幾十畝土地,耕種活命。 王維在棄官回江東老家的時候,說過“餘亦從此去,歸耕為老農”(《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   祖詠雖然中過進士,但是仕途並不順利,生活貧困,疾病纏身。他就回到汝墳(今天河南省汝陽、臨汝一帶)的自家別業,“以漁樵自終”。祖詠自己有詩描寫這種隱居田園的生活,“漚麻入南澗,刈麥向東菑。對酒雞黍熟,閉門風雪時。”(《歸汝墳山莊留別盧象》)“鳥雀垂窗柳,虹霓出澗雲。山中無外事,樵唱有時聞。”(《汝墳別業》) 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任上辭官,先是居住在距離秦州城五十里地東南方向的東柯谷。“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三)。後來秦州的生活並不如意,杜甫又挈家移居同谷(今甘肅成縣)。在同谷生活陷入空前的困難,有《同谷七》其一,其二記錄。此後又遷往成都。 沈千運多次應舉不中之後,就回到了山中別業,自己說“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有薄田園,兒耕女織,偃仰今古,自足此生……”。 李涉致仕以後,隱居在少室山(屬嵩山)。 “江湖散人”陸龜蒙隱居松江甫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解決初戴助聽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