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凌空調
-
2 # 使用者3669336646
可以接受的,指頭都有長短,更何況孩子呢?每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的!如果孩子沒有你達到你的期望,你就要更愛他,更要多關注他。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將軍。
-
3 # 黃金土星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能夠按照家長設定的要求成長對家長來說固然可喜,但是這過程中也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正如樓上所說,家長的要求是自己沒實現的願望又加到孩子身上。所以無論如何,孩子都是唯一的,只要能夠健康成長,家長就該欣慰,而不必要求孩子必須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
4 # 從前有個重慶人
從社會角度來講,父母養育孩子,是替社會在養育。孩子長大後,就成為了社會的一員。從個體來講,孩子也是獨立個體。不只屬於父母。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更多的是看社會需要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他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當然孩子作為父母基因的延續,自然會承接父母的期望。但孩子的成長,除了幼小時候,長大後,更是不可能受家長控制。再說,平凡的人生,是絕大多數人的常態。成功只是從少數人的行為。所以父母也需要放開心胸,只需要對孩子盡力而教,期望更好就行,但沒必要設終極目標一定要最好。
-
5 # 被遺忘的人2965266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講三種“笨鳥”。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這其實很適合我們中的一些父母,很多時候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期望施壓在我們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完成自己未完成或完成不了的事或業。小時候我們做孩子的“指路明燈”,待孩子長大後適當的推波助瀾!所以很難說是否達到我們的期望值,在期望中有所變化吧!
-
6 # 空心蓮菜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他成了你不喜歡的樣子,肯定是後天教育的問題,言傳身教才是正道。接受不接受都是自己的娃,好好改造,一生很久。
-
7 # 千姐故事多
說實話,並不能坦然接受!
好不容易當一次媽,九死一生生下來,誰不期待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天資聰慧是整條街最靚的仔?
懷孕的時候天天胎教,幻想著生出一個完美寶Bora,文能吟詩作畫,武能保衛國家,牽著手出門,誰看到不誇一句真會生?
可惜,現在隨著娃一天天長大,發現娃跟期待中的差距不是一點點。更何況,你會發現有很多別人家的孩子,個頂個的優秀,好想那些能夢幻般的娃都投胎去了別人家。
別說吟詩作畫,作業能完成就謝天謝地了。別說保衛國家,打架時候能跑掉別捱打就行。
實話說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自我懷疑,這是我親生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是親生的,跪著也要接受啊!娃已經是這樣了,如果我不改變,吃虧的是自己啊!我可不想成天被打擊的未老先衰。
經過實踐,以下是我總結的方法。
1.降低期待首先,大概是我老了,成熟了,我發現完美寶寶不存在的。
其次,我發現自己和他爸也就那樣,扔人堆兒裡找不到的兩個人,憑啥就能生出天賦異稟的寶寶?靠基因突變嗎?
最後,別人家的孩子再棒,關起門來的雞飛狗跳,豈是我等吃瓜群眾能知道的?另外,人家的媽媽爸爸付出了多少,又有誰知道?
2.發現優點降低期待以後,我覺得,不可能我家娃就一無是處啊,這不符合規律。
仔細一看,還真發現不少優點。
雖然不能吟詩作畫,但感情細膩,又萌又暖,動不動做個小手工送給媽媽,出門都幫忙倒垃圾拎袋子,主動又熱情。
雖然不能保家衛國,但踏實認真,從不用操心上課搗亂,從幼兒園到一年級,哪個老師不誇?
這麼一看,簡直是個寶藏男孩呢!
所以,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有可能是我們期待的本來就跑偏了,更有可能是我們被所謂的期待矇蔽了,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竟然沒有發現身邊的寶藏。
祝好!
-
8 # 晴空萬里201912
父母對子女有期待,才是好的父母。對子女沒有期待甚至負期待,枉為父母。
子女長不成我們期待的樣子,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父母總希望子女是完美的,子女越好,期待越高。所以子女達不到我們期待的標準,不是能不能坦然接受的問題,是必須坦然接受事情。
在肯定對子女有期待這一行為的基礎上,我們也要從心裡接受我們的孩子終是大部分平凡人中的一員。帶著期待過平凡的日子,也算是跟自己和解,跟社會和解,生活會輕鬆許多。
-
9 # 有極無極
不是坦然不坦然的問題,而是必須接受。人生中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如你意的,尤其是孩子,往往和你期望的樣子相反。我年輕的時候就犯了這個錯誤,努力把自己孩子按照我希望的那樣培養,結果事與願違。現在才意識到,這種想法是無知的表現。孩子是你生的,但是他不是你的美術作品你想畫成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而且他現在生長的環境和我們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是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性格的形成。不同的環境成長起來的人當然不一樣了,這是科學,所以我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樣子。不是以我們的思想而轉移的。這是事實,我們必須坦然接受。
-
10 # 八分家居設計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問他一個問題:寶寶,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的寶寶嗎?
他說:喜歡乖寶寶。
我說:錯!媽媽喜歡淘氣的孩子。
你若懂得生命存在和成長的規律、內心裡對孩子充滿了愛,就知道愛他,就是讓他成為他最渴望的樣子,而不是剪掉他個性的翅膀、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信仰或者不敢違逆他的父母,說明他的能力跳不出父母的手掌心,以後一定比父母混得差;如果孩子敢於質疑父母、有理有據能證明父母的錯誤、並且堅持自己的熱愛,這種孩子一定能超過父母。
回覆列表
有種說法,期望孩子成長為的那個樣子,正是自己沒有達成的那個樣子。年幼時期,孩子自律性沒那麼好,需要父母把控大方向讓孩子不至於偏離正軌,但更要接受孩子大機率成長為普通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