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歌基地
-
2 # 手機使用者60429491149
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太后當屬清朝的孝莊太后。
孝莊原本是皇太極的妃子,後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太后,在順治年幼的情況下力挽狂瀾,維護了清朝正統的統治傳承。在順冶死後,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統領朝政。一生輔佐三位皇帝,為康熙前期的統冶以及皇位繼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3 # 永遇樂丶LJ
我覺得沒有最偉大的皇太后,太后臨朝聽政只是在皇帝親政前和一眾大臣共同執政,需要當朝的皇帝不是昏庸無能之人。歷史上名聲好的皇太后下面基本都是明君,君主專制最後看的還是君主。
-
4 # 謝金澎
原本沒有什麼最偉大的皇太后,相對來說,我個人以為,孝莊皇太后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后與女性政治家。
孝莊年輕貌美時,為協助皇太極南進中原,隻身進入關押明朝敗將洪承疇的牢獄,讓後金一干臣工甚至皇太極本人都束手無策、誓死不降的洪承疇為她的魅力所服,投降了後金。為後面降服漢臣開了先例,做出了良好的示範,也為南下中原,收拾大明人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了皇太極的血脈順治帝能夠繼承大統,穩定朝局,讓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多爾袞為其所用,不惜委身多爾袞,直至順治帝全面還政,多爾袞失勢身死才得以揚眉吐氣。
孝莊皇太后一生輔佐、培養三主(皇太極、順治、康熙,加上多爾袞可以算四個了),個個都是勵精圖治、雄才偉略的雄主,前有皇太極、繼而順治帝,隨後是康熙,孝莊皇太后一直能夠作為穩定朝局的中流砥柱,睿智英明的把控權臣、平衡局勢,千古罕有。
滿清入關後,能夠統治中華如此一個泱泱大國、文明古國近三百年,而且能在短短的時間裡實現平穩、順利過渡和有效治理,發展成為古代社會少有的太平盛世,並培養出“千古一帝”康熙,這太不簡單了!而這一切事實上離不開孝莊皇太后的有效輔佐和刻意培養,正因為有了她主控下的三朝政治作為堅實基礎,才有了清朝的立國268年。
雍正帝評價孝莊文太后:“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孝莊皇太后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她低調務實,賢良淑德,政治上開明大氣,即便位極至尊,卻不貪圖名利權勢,默默的做好她的輔政工作,不效法呂后、武氏以及後來的慈禧擅權專政,而是認真輔佐皇帝,事畢揮袖去,不帶走半分雲彩。
-
5 # 華夏龍魂8
我認為是孝莊太后。畢竟撐起了一個大清皇朝,沒有孝莊,康熙那一代就沒了,別說後面的什麼 雍正 乾隆 嘉慶 。。。。了
1643年,清太宗死後,順治繼位,時年只有6歲。尊孝莊為☞皇太后,由多爾袞輔政,掌握實權。
1661年,順治帝死,康熙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1688年,太后病死,時年75歲,諡曰:孝莊文皇后。
-
6 # 青言論史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說孝莊,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皇太后,優秀的也不乏其人,難道就只有一個滿清的孝莊最偉大?除了她,就沒有偉大的皇太后了嗎?
即使不說還沒有成為皇帝母親的宣太后羋月,只說秦朝以後的太后們,你就會發現,和孝莊一樣優秀甚至勝過她的不在少數:
呂雉:呂太后的手段確實狠毒,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堅持黃老之術,與民休息,對百姓還是相當溫和的。文景之治正是踩著呂太后的肩膀完成的。就連批評她非常多的司馬遷也不得不承認: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馮太后:她應該是最有資格壓過孝莊一頭的太后。她一手撫養大了孫子魏孝文帝,並且極大地促進了胡漢之間的繁榮。後世雖然把魏孝文帝改革的功勞歸於元宏,但實際上很多政策都是他繼承祖母的遺志而已。
武則天:武瞾當然是當過皇帝,但是她也確實當了很久地皇后和皇太后。而和呂雉一樣,她雖然搞政治鬥爭心狠手辣,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也確實是有一手的。她為她的孫子李隆基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娥:儘管她不是宋仁宗的生母,還搞出了一出狸貓換太子,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她在仁宗身上傾注了足夠多的心血。這份心意,讓知道了自己生母是何人的仁宗,也依然願意在心裡永遠追思自己的大娘娘。
高滔滔:我只說四個字就行了——女中堯舜。
張太后:歷經明代成、仁、宣、英四朝的太子妃、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她用自己的全部力量,輔佐丈夫、兒子和孫子,如一隻母雞一樣,保護著大明不受侵擾。她和她的祖婆婆馬皇后一樣,都是明朝皇后的傑出代表。
有這麼多漢家皇后,為什麼要說一個蒙古女人是中國最偉大的太后?
-
7 # 汽車鞋子—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眾多,在歷史長河中也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太后,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漢朝的呂后、北魏的馮太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慈禧等,這幾位皇太后當真是女中豪傑,每一個都堪稱人中龍鳳,就是放在現代社會的今天,也不禁讓人豎起大拇指。
但如果讓我來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太后是誰,那我覺得選這幾位太后有點差強人意,因為她們還談不上偉大。呂后,嫉妒心重,手段過於殘酷,竟然想以呂氏來代替劉氏千辛萬苦得來的江山,終至敗亡。馮太后對北魏進行一系列改革,重用能臣,對國家的發展帶來很好的開端,但她毒死親生兒子,豢養男寵,倒有些不光彩。還有我們熟知的武則天、慈禧等,她們雖都算是傑出的政治家,但她們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汙點。那麼誰才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太后呢?我認為孝莊太后當仁不讓!
孝莊太后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國家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帝,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
1625年,孝莊只有13歲,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親姑父皇太極為側福晉。幾年后皇太極猝死,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視神器。諸王兄弟叔侄緊張的四處活動,不惜兵戎相見。在這關鍵時刻,孝莊憑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最終輔佐順治帝繼位。後為打消多爾袞搶奪兒子皇位的念頭,不惜下嫁攝政王。
1661年順治帝死,康熙繼位。康熙八歲喪父,同一年又喪母,幼年由孝莊親自撫養長大,孝莊對康熙以後的執政生涯有很大的影響,康熙處理軍國大事,必先徵求她的意見而後決。可以說孝莊對康熙開創的“康乾盛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清初戰亂頻繁,國庫空虛,兵餉不足,孝莊經常將後宮省下的錢物拿出來賑濟災民。她這種節省宮中開支賑濟災民的做法,一直影響到康熙、雍正兩朝。
孝莊的偉大在於不認命!盛年喪夫,她盡力爭取,輔佐兒子登基。然而造化弄人,中年又逢喪子之痛,然而她並沒有倒下,她又忍著悲痛輔佐幼年的孫子!
孝莊一生為開創清朝鼎盛之局面,嘔心瀝血,費盡心神,實屬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國母”一詞賦予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清王朝,則此稱號非孝莊太后莫屬。
-
8 # 風吹散蒲公英
最近看了西夏史中大小梁太后(皇后),梁皇后,涼州人,死於1085年,出身於漢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諒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沒藏氏的親嫂嫂。公元1060年,13歲的李諒祚在沒藏訛龐家中遇見了梁氏,兩人產後私情被沒藏訛龐家族發現,沒藏訛龐父子密謀弒君篡位,梁氏知曉了這個驚天秘密,就向李諒祚告密。公元1061年,李諒祚將沒藏訛龐家族一網打盡。
1061年立為皇后,1068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權達18年之久。大安十一年(1085年)10月病死,諡號"恭肅章憲皇后"。,梁太后一朝權在手,便在令來行。她大力培執私黨外戚,以其弟梁乙埋為國相、以梁乙埋之女為夏惠宗李秉常的皇后,並重用情夫罔萌訛等党項貴族,加強對朝政的控制。
然而梁太后執政,和沒藏太后執政最大的不同是,她的壓力不是來自國家外部,而來自國家內部。
因為她是一個漢人。
党項人的國家,怎能容一個漢人女子發號施令!梁太后執政初始,受到朝中上下來自各黨項部族的壓力。而李諒祚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漢化,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許多黨項貴族的利益,這一筆賬,在當時的党項貴族眼中,自然是身為漢女的梁皇后影響所致了。更有甚者,諒祚在世時最後一年時,綏州守將嵬名山歸降宋朝,西夏失去了綏州。這更是成了党項各族對諒祚一力推行漢化的一種罪名指責。
梁太后的漢人身份問題,成為她的原罪,也成為她執政的最大障礙。
為此,她必須要將自己洗白,要在人們心目中抹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印象;為此,她要全力消除自己身上任何有漢人可能的嫌疑,要將自己表現得比党項人更像一個党項人。
梁太后為了討好党項貴族,下令廢除她的丈夫諒祚所實行的一切漢化措施,重新廢除漢禮,恢復党項的蕃禮
這一舉動得到了党項部份貴族的好感,但也有人不願意,就算是党項貴族,也分老牌新黨,部份在漢化過程中得到利益的人,和她展開了利益爭奪戰。如此一來,政策反覆,經濟受損,党項豪族大肆掠財,卻弄得民窮財盡,民怨沸騰。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轉移國內經濟下降的矛盾,梁太后索性走得更遠,藉口宋朝不許換回綏州和不許宋夏私市為名,撕毀諒祚所訂立的宋夏和約,發動了數次對宋朝的戰爭。
,她的侄女小梁後和她姑姑一樣是一個戰爭狂人,歷史上無論孝莊,武則天,慈禧,呂后,他們雖然把持朝政,或者管理國家,但是作為皇后卻能親自領兵打仗,指揮戰鬥的確實不多。
縱觀中國歷史,在漢人建立的王朝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女子:積極參與朝政,又親自上戰場。原來,歷史上的西夏華人口不是很多,為防止兵源不足,常有女子入伍,參與保家衛國。這些進入軍隊服役的女子被稱作“麻魁“。大、小梁太后無疑是最大的麻魁代表。
如今,還時常能在網上看見少數民族女子舉行騎射比賽的訊息。光是看圖片,就能領略她們英勇的風采。遙望歷史,曾經在中國大西北出現過的西夏女子,應該也是這樣的英姿勃勃。在我們的國土上出現過的西夏,曾經是何等的美麗和輝煌?如今,我們也只能對段神秘的歷史遙遠地相望了。
-
9 # 歷史別墅
看到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偉大的皇太后有兩位武則天和孝莊太后。小編更喜歡孝莊太后。孝莊具有才華、美貌的政治家他沒有逾越皇權。他在13歲的時候嫁給了皇太極,封她作為側福晉,她的姑姑為大福晉。在1642年,清軍俘獲明朝總督洪承疇,皇太極將其關押大臣們輪迴勸降,洪承疇始終不屈服,最後孝莊親自去勸說,經過幾天后,洪承疇投到清軍部下,得到一名大將,這件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皇太極死後,他的六歲兒子福臨即位, 當時大臣勸說孝莊垂簾聽政,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是位母親,一直在默默扶持順治帝福臨處理政務。孝莊對下人也非常好,順治帝逝世後小玄燁八歲登基。孝莊太后從小培養玄燁愛讀書寫字的好習慣。 可謂付出比兒子福臨還要多。兩代君王的成就離不開孝莊的功勞。
-
10 # 清水空流
首先,偉大這個詞用在這裡不合適。應該用"賢明"這個詞彙比較適合。自呂雉成為封建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后之後。歷代皇太后可比歷代太上皇強多了。
如果把歷代皇太后做一個排序的話(武則天不算,人家是皇帝)。北宋仁宗朝太后劉娥。西漢開國太后呂雉,明朝宣宗太后張太后。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后,既能輔佐皇帝,也能主持朝政。不讓鬚眉。
呂雉,漢高祖劉邦皇后,歷史上第一個開國皇后和太后。當初在沛縣的破落戶劉邦在快四十歲的娶了大戶人家年輕貌美的女子呂雉、年輕的呂雉應該是一個淑賢有禮。漂亮的女性。但劉邦顯然不是他理想中的丈夫。但呂雉始終陪伴在劉邦的身邊,戰爭的殘酷讓呂雉飽受磨難,她在項羽的大營帶十多年,就此那個美麗善良的呂雉已經死 了,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飽經風的狠毒殘忍的女性。呂后能被司馬遷寫入和皇帝並列的本紀。可見手段和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但在劉邦在位的時候,呂后過的並不順心,呂后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劉邦駕崩以後。呂后能夠駕馭一群功勳集團,安定漢初政治形勢。手段,能力絲毫不亞於劉邦,韓信死於呂后之手一點都冤。呂后和武則天被稱稱為女性執政的代表。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班固作漢書依舊按帝王寫呂后,可以說得到了漢代正史認可。呂后就此開啟了兩漢太后外戚專權先例。呂后秉正16年,應該說執政的能力是想當地不錯,給文景之治奠定的政治和物質基礎,公元前180年薨逝,終年61歲。
明仁宗的皇后張氏從世子妃到太子妃,從太子妃到皇后,從皇后到太后,從太后到太皇太后。一個女子所能達到的所有最高級別她都做過。但每升一個級別就意味著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的逝去。可以說,每死一個皇帝,張氏就升一級。但張氏內心的痛哭又有誰可以理解和同情。朱棣登基為帝。朱高熾為太子,張氏當太子妃。但晉王朱高煦咄咄逼人。謀圖太子之位。朱棣態度曖昧。朝臣也有支援晉王一黨。張氏從中斡旋,暗中策劃。可以說,朱高熾能保住太子之位,並且順利登基,張氏立功至偉。但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就駕崩。張氏從皇后升級到了太后。兒子朱瞻基登基。為明宣宗。十年以後,明宣宗駕崩。孫子朱祁鎮登基。為明英宗。朝臣一律希望太后垂簾秉政,但張氏不許。婦道人家不可干預政務,張氏的行為給大明後世豎立了良好的榜樣,終大明一世,大明沒有後宮與外戚干政。這不得不說是張氏留下點良好典範。 張氏雖然不幹政,但對於內閣十分尊敬,史書對張氏的評價應該是公正的。確是大明王朝的女中堯舜。
提起明肅皇后劉娥也許大家有些陌生,但提起狸貓換太子,大家都耳熟能詳。大家同情含冤瞎眼的李太后, 憤恨殘忍無德的劉妃,感謝斷案如神的包公,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小說家的虛構。劉妃卻有其人,但和小說家的描寫的陰謀家恰恰相反,卻是第一個北宋臨朝聽政的太后,是一代女政治家。一個典型的而真實的灰姑娘嫁給王子的傳奇。自宋真宗晚年劉娥就開始執政了。實際從公元1022年仁宗登基。劉娥聽政,到公元1033年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劉娥一共臨朝聽政11年,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是比較中肯的。可以說把一個花團錦簇的大宋朝交給了宋仁宗,不負宋真宗對劉娥囑託。是兩宋第一位聽政的皇太后,自至此後,兩宋共有七位太后垂簾。而《宋史》對劉娥評價很高,太后秉政十餘年天下太平。完全是平凡的四川妹子答的功績,這就是一個女子傳奇經歷。
回覆列表
孝莊文皇后(即:莊妃)的名字是布木布泰,姓博爾濟吉特,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女子。孝莊文皇后足智多謀,秀外慧中並且很有遠見,是女人中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人們的印象中好象她只有順治皇帝一個孩子,其實除了順治皇帝之外,她還生了三位公主。,這三位公主後來都下嫁給了朝中的重臣,這也是她為了籠絡八旗各派所使用的手段之一。
她一心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經歷了很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她與順治皇帝的關係並不好,因為順治皇帝因為年輕,經常會做一些冒失、衝動的事。孝莊每到這時總會做所謂的“黑臉”為其善後。但是她所做的事情卻不為順治理解,比如為了讓一手遮天的多爾袞不起異心=服從順治,她不得不犧牲一個女人的名節。
雖然太后下嫁仍是一個疑案,但是她之所以付出如此的代價,讓後世的人議論她、諷刺她甚至是嘲笑她,那都是因為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皇位,穩定大清的江山社稷。為了能讓蒙古各部死心塌地地擁護順治,她又逼迫順治娶蒙古王公的女兒。她不是不知道政治婚姻是痛苦的,但是她懂得為了維護一個王朝的統治,犧牲一下小我是應該的,她自己何嘗不是政治婚姻的受害者呢?但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她的兒子不明白。
為了個人的愛情幸福,順治一意孤行地廢掉了孝莊做主冊立的蒙古皇后,結果差點引起蒙古和清朝之間的戰爭。當然,順治最後還是明白了母親的苦心,雖是萬分不情願,但還是繼立另外一個蒙古女子為皇后。但是母親終歸是母親,無論怎樣她還是理解自己的兒子,所以她才會頂住各方的壓力同意順治將自己的弟媳婦納入後宮,並冊立為貴妃。
在順治臨死之前想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弟弟,又是她排除眾異,堅持立年僅6歲,母親僅為庶妃的玄燁為順治的繼承人,從而才有了以後的康熙皇帝,才有了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