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釋出會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釋出。相比小米8,它加入了壓感螢幕指紋、結構光人臉識別(Face ID )、透明後蓋。
回覆列表
-
1 # PM宋先生
-
2 # 科客
在5月31日小米在深圳舉行的年度旗艦釋出會中,除了意料之中的小米手機8之外,小米還帶來了非常吸睛的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其無論是在配置還是設計感來說,都非常極客,可以說是擊中了非常多小米骨灰級粉們的心,這款產品也算得上是真正為發燒而生。
當然,從設計上來看,由於採用了透明後殼,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的元器件都能很清晰地被顯示了出來。即便說元器件也許不是一一對應的,但從精細程度和加工的難度來看,它也是比普通版本要困難許多,同時它還得在無塵產線中才能進行製造,所以良品率較低自然也是它的“特性”了。
不過相比此前HTC U11+和U12+中出現過的簡單粗暴半透明設計,這次的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可以說是良心了很多,在顏值上也是表現得更加出色,這也能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對於米粉來說好訊息是,在釋出會中,小米CEO雷軍並沒表示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的工藝難度會有小米手機6亮銀探索版那樣高,所以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這次的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並非是侷限在PPT的模式下。畢竟從小米手機8的首發預訂情況來看,小米手機8的備貨情況還是令人滿意的。而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將會在7月份才推出,相信到了屆時,小米應該會準備好儘可能多的備貨來銷售。相信不少對配置有要求的機友,肯定也會等待配備了8GB RAM的小米手機8透明探索版,它也算是小米手機8的頂配一樣的存在吧。 -
3 # 沒想到又是我呀
很簡單,小米3d結構光不夠完善,被迫延期上市。
瞭解手機圈的朋友早在4月份,OPPO就出了研發3d結構光的訊息(由微博-數碼閒聊站的訊息),此前小米8的釋出時間在六月底甚至七月份。
但是結果大跌眼鏡,小米提前一個月(5.31)釋出了小米8和小米8探索版。但是探索版七月份才上市。
量產不出來都是藉口,在我看來最合適的解釋就是小米為了搶首發,OPPO已經研發3d結構光,如果OPPO率先首發這對於小米來說極其不利,它就不能稱自己是第一個中國產3d結構光手機,這種新功能首發概念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小米搶佔先機成功了,但是自己的3d結構光依舊體驗不佳,需要完善,故此推遲上市至7月份。
-
4 # 輝煌中國CN
晚一點開售不是奇怪的事情。但從探索版的配置來看,令人不解,甚至也可以說小米信心不足。全球首發的壓感螢幕指紋識別,3D結構光說是探索版最大的亮點,這兩個功能主要用於解鎖,明顯功能重複了。如果這兩個功能成熟的話,很明顯,應該分開不兩個不同的版本,比如小米8螢幕指紋版,小米8-3D人臉識別版,然後取消現在標準版的後置指紋+紅外人臉識別。這樣更有賣點。
中國的手機市場很大,但是高階市場始終被蘋果、三星、華為這樣的世界巨頭佔據。
剩下的廠商只能分割中低端市場,其中包括小米。
在15-17年,千元機市場從藍海殺成了紅海。跑量,但是基本不掙錢。
慶幸的是,紅米活得很好。
不幸的是,紅米成功拉低了小米手機均價:
2017年小米出貨量9141萬臺,但是平均售價僅為881元。
雷軍和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無奈,由於最初的品牌塑造,小米前幾年被1999的價格卡得喘不過氣來。
2015年釋出的小米Note是小米第一次往高階衝刺的嘗試。
也是第一次衝破1999售價,最高達到了2999的價位。
可惜的是Note系列沒能讓小米跨入高階市場。
現在基本上也就放棄了。
倒是讓小米在工業設計和工藝方面積累了很多新的技術。
比如3D玻璃,成功下放到了小米系列上。
就像小米6探索版。
小米急需一個全新的產品線打入高階市場。
於是,2016年,MIX系列來了。
初期MIX看起來只是作為一塊概念機存在,少量發售。
小米只是測試市場的接受程度和反應。
結果可想而知,MIX使得小米成功衝入3000+價位的高階市場。
MIX上留下了Note積累的技術,比如陶瓷機身。
所以這一次小米8探索版的屏下指紋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實際上也是秀肌肉而已。
如果成熟,屏下指紋應該給到MIX做出真全面屏。
3D結構光給到小米系列。
順便說一句,小米最近在IPO,這次產品釋出的意義或許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