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心1213581

    真的!他們那個時候就有水管,水管都是用鉛做的,因為是鉛管,所以水裡含有大量的鉛,然後他們的生育率就下降了,然後生出的孩子還有許多是畸形,他們以為他們被神詛咒了!所以因為鉛中毒的原因,導致他們滅亡。。

  • 2 # 七追風

    確實有非常大的關係!羅馬人可是全方位無死角,變著花樣的“吃鉛”。

    1969年,一直考古隊在英國南部賽倫塞斯特進行考古挖掘,這是一處古羅馬的墓葬群。透過對墓葬中450具骸骨的分析,這些骸骨的含鉛量是正常人的80倍之多!

    大家都知道鉛是有毒物質,中國的很多皇帝吃“仙丹”吃死了,就是因為“仙丹”中含有大量的鉛、砷、汞等有毒物質。

    中國古代吃仙丹,相對來說還有些節制,有個服用量的限制。但是到了羅馬帝國,他們是毫無節制的吃鉛。

    古羅馬人的冶金技術很發達,所以他們擁有大量的鉛。在對鉛的使用上面,古羅馬人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咱們知道,羅馬人喜歡喝酒,尤其是葡萄酒。他們在喝葡萄酒的時候,會在裡面加入鉛粉,據說能夠去掉酸味,讓葡萄酒更加美味。

    羅馬人還喜歡葡萄糖漿,葡萄糖漿是用葡萄汁熬煮成的,而他們用的鍋,就是鉛製的鍋。反覆的不斷地熬煮,讓葡萄汁充分吸收了鉛的精華,隨後就進了羅馬人的肚子。

    不僅這樣,整個羅馬的城市供水系統,都是由鉛製水管造成的。羅馬人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喝著含鉛量巨大的水,喝著含有鉛粉的葡萄酒。

    不僅如此,鉛還被廣泛運用於房屋建築和裝飾、城市基礎設施、廚房用具、鑄像、玩具、戒指、錢幣、化妝品、藥品、顏料……

    可以說,羅馬人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大量吸收鉛。最終呢,導致了羅馬人身體素質急劇下降。

    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工匠還是士兵,都因為大量食用鉛而身體素質下降,都成了虛弱的“病人”;更為嚴重的是,鉛中毒導致了不孕不育,羅馬新生人口數量下降,還出現了大量的低能兒、痴呆兒、多病兒。

    於是,在公元前410年,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率領率領日耳曼大軍,攻佔了被稱為“永恆之城”的羅馬城……

    雖然羅馬帝國的覆滅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鉛中毒絕對算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了。

  • 3 # 悟空生活

    古羅馬帝國最終走向分崩離析的原因,有說法是鉛毒使古羅馬上層階級的人數不斷減少,古羅馬特洛伊貴族35名結婚的王公有半數不育。能生育所生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低能兒和痴呆兒。還有一種說法是羅馬人的習慣整天的泡澡,男人的精子在水溫超過40度就無法成活,導致喪失了生育能力,造成羅馬帝國的人口不斷的減少。而那些不愛洗澡的哥特人,日爾曼人,斯拉夫人卻生育力極強。最後替羅馬帝國打仗的都是這些被稱為蠻族的僱傭兵,羅馬人逐漸被同化變成了法蘭克人、高盧人等等~~~,才有之後歐洲基督及王室將洗澡視為墮落的根源,許多人也是終其一生都不曾洗澡,但是這種不洗澡的惡習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歐洲盛行的流感和鼠疫,到了18世紀後期,醫生才開始建議人們每天洗手、洗臉和洗脖子。後來還有DNA分析表明,14-17世紀爆發的瘟疫也有可能促使羅馬帝國滅亡。總之羅馬滅亡的原因都是因為人口的凋零導致的,而中華民族龐大的人口所蘊含的超強凝聚潛力和發展潛力是中華數千年常存的基石,雖飽受苦難,但歷幾千年風雨,依然生機盎然。

  • 4 # 醉仙一品聊天下

    現在的諮詢很發達,虛假資訊也很多,那麼利用我們掌握的知識去判斷資訊的真偽避免受到愚弄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問題展開論述:

    問題指的應該是西羅馬滅亡這段歷史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背景:

    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 410 年,西哥特人佔領羅馬。 452 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義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僱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 ·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論證部分:

    一、陶器的使用:人類在青銅器時代,陶器的製作技術與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於陶器製作成本相對較低,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生活實用容器儲存糧食、液體,醃製品(泡菜)釀造技術也多使用陶器。用鉛製作容器儲存食品、液體顯然不符合經濟價效比。

    二、金屬容器的使用:歐洲貴族的確喜歡使用銀器包括作為餐具使用(盤子、勺子、叉子),而不是直接使用鉛做成的容器,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銀的含量89%而銅、錫、鎳、鉛等金屬含量11%由於提煉技術的原因,雜質可能會更多。 重金屬對人的健康都是有傷害作用的,長期接觸會引發慢性中毒,一次性食用過量會導致很快死亡,中國漢代以前富人多采用銅質容器作為餐具、酒具,自我了斷經常採用“吞金”自殺的方法,是不是很奢侈啊?但是這個“金”代指金、銀、銅這些貴重金屬並不是專指金子,漢代以前所說的金,其實是更多的是指銅這種金屬。

    四、玻璃容器的使用: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已開始生產簡單的玻璃製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是於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現的。從公元前9世紀起,玻璃製造業日漸繁榮。到公元6世紀前,在羅得島和塞普勒斯島上已有玻璃製造廠。而建於公元前332年的亞歷山大城,在當時就是一個生產玻璃的重要城市。這說明玻璃容器在西羅馬滅亡前已經廣泛在歐洲、中東地區使用。

    三、供水系統:羅馬人的城市供水體系是利用高架引水渠、暗渠進行輸送,其材質都是用膠泥粘結石塊建成,所謂鉛管輸水管道實屬胡說八道!那個時代根本沒有這樣的鑄造技術,幾百米的鉛管怎樣澆注?怎樣焊接?所謂鉛管道輸送水的說法簡直荒唐。

    四、人口下降原因:婚姻制度的是造成羅馬貴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羅馬無論是共和國時代還是帝國時代,即便始皇帝也只能有一個合法妻子,私生子是不能繼承貴族頭銜和財產的,這和東方一夫多妻制度有著天壤之別,一個女人一生最多的也就升7到8個子女,由於羅馬城市娛樂生活的豐富(白天鬥獸,晚上宴會),造成夫妻主要娛樂並不是以床笫之歡為主,這與東方又存在天壤之別。中國的皇帝及貴族可以三妻四妾,甚至佳麗三千,皇帝、貴族有幾十、上百子女並不罕見,農業文明娛樂生活很少,基本上天一黑就上床,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唯一的娛樂就是“造小人兒”當代人都具備這樣一個常識: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來越低,貧困地域生育率反而多。

    綜上所述,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並不是什麼鉛中毒導致的體質弱、壽命短。作為建立在貿易基礎上的帝國,從羅馬城邦開始,羅馬軍隊追隨著商人的貿易路線不斷擴張,以義大利為核心圍繞著地中海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貿易型帝國,環地中海貿易圈沿海城市,在經歷羅馬軍隊的摧毀後重新建立起了人類歷史上燦燦生輝的高度文明體系並綿延1229年。西羅馬雖然滅亡了,但其文明成果卻得以存續併為後來這片大陸的諸多統治者所效法,最終奠定了歐洲大陸的文明內核心。

    羅馬共和時代的貴族民主體制在英格蘭這座“荒島”上得以發揚,1215年英王約翰與封建領主訂立的《大憲章》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歐洲大陸一片漣漪,它的餘波於1265年在佛倫倫薩得到迴應,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歷經524年的艱難曲折,在抵禦住了伊斯蘭文明強大的衝擊波之後,伴隨著1789年7月14日法國巴黎的起義“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思想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成為社會治理體制。如今,這一體制已經為絕大多數國家所認同。

    羅馬文明為人類留下的不僅僅是宏偉的鬥獸場,恢弘的高架引水渠等有形建築,更為重要的是為人類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政治遺產。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 5 # 明明的意思

    我覺得這個說法完全是在譁眾取寵,根本經不起嚴格的驗證。這個結論甚至和我們一局幾千年社會歷史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常識相矛盾。

    一個王朝的覆滅,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最主要的原因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統治階級自己作死。其餘的環境、氣候以及外敵等因素只是推動王朝或快或慢滅亡的變數罷了。

    將羅馬帝國的滅亡歸結於鉛中毒很搞笑,是集體中毒導致了人種的滅絕?還是集體中毒導致了集體腦殘?都不是,滅亡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上層統治階級日益增長的慾望,最終社會架構無法繼續承擔下去,無法創造出足夠的財富和資源來滿足這些慾望。整個社會秩序崩塌,社會架構重組,社會財富重新分配,一個新的迴圈重新開始罷了。

  • 6 # 造就

    “鉛汙染的重要性變得尤為凸顯,因為它給出了文獻資料無法給予我們的資訊。未來十年,這個圖表出現在50篇論文裡,這也是完全可能的。”

    羅馬文明的經濟盛衰終於有跡可循——曾經龐大的鑄幣業的廢氣揮之不去,在格陵蘭的冰蓋之下封存了幾十個世紀,直至重見天日。

    很久很久以前,某年的3月15日,幾十名身強力壯的政客——正式當選、並宣稱效忠於共和國的元老——向他們的終身獨裁官、正走向元老院的裘力斯·凱撒拔出了匕首。毫無防備的凱撒被刺23刀,倒在了血泊中。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戰爭終結了羅馬共和國,並拉開了羅馬帝國的帷幕。

    2062年過去了,我們的爭論從未停止。從紐約中央公園內上演的舞臺劇《裘力斯·凱撒》(因被指影射特朗普而飽受爭議),到報紙評論版面對“凱撒主義”的控訴,這位羅馬獨裁者,以及他所生活過的世界,依然時不時出現在美國的政治對話中。就連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建築,都是仿照古羅馬的格局而建。

    但這麼多年來,爭論所引據的資料卻原封未動。考古學家發現新遺址,挖出銀幣、盤子或珠寶;學者們一遍遍重讀古羅馬作家西塞羅、薩盧斯提烏斯、卡圖盧斯,揣摩他們筆下的凱撒。幾個世紀以來,但凡是研究古羅馬,用到的無非是這些手段。當然,它們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最近,其中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史料,有望重寫幾個世紀以來,一些備受爭議的羅馬政治與歷史問題。該團隊由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氣候學家組成,他們重構了古羅馬的鉛汙染史,並據此對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800年間,地中海一帶的經濟活動作出了大致估計。該史料距古羅馬廣場千里之遙,埋藏於格陵蘭冰蓋的深處。

    簡而言之,他們重構的逐年經濟資料記錄了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盛衰。有關該記錄的訊息已於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大氣中的鉛含量為何能反映羅馬經濟?

    “它是鑄幣生產的指標之一。這是最主要的一點。”多倫多大學古代史教授塞斯·伯納德(Seth Bernard)說。古羅馬政府要用錢時,就會下令開啟新一輪的鑄幣生產。這些銀幣中,有一部分產自伊比利亞半島的銀礦。但這些銀礦出產的並非純銀,而是銀、鉛、銅混合物,提純所需的熔鍊過程會釋放出鉛,從而造成空氣汙染。

    一旦進入空氣,這些鉛汙染就會四處飄散,隨風遊走,一部分混入風暴,降落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含有鉛汙染的雪或凍雨落在冰蓋之上,與冰蓋融合,形成最新的冰層。歷經一個又一個世紀,冰雪逐層覆蓋疊加,但已有的冰層始終不受擾動。直至1999年,氣候學家開始在北格陵蘭冰芯計劃(NGRIP)的駐地鑽取冰芯。他們透過口徑約10cm的管道,將這些古老的冰層帶上地表,將其儲存在潔淨無染的環境中。

    “沒有比這更詳細的羅馬經濟記錄了。”論文作者之一、沙漠研究所(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水文學教授喬·麥康奈爾(Joe McConnell)說,“我們的記錄在時間解析度和斷代準確度方面,都不同尋常。”

    “論文字身就說明了一切。”塞斯·伯納德說。他並未參與此次研究,但很早就接觸到了這一發現。“這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世界上還有另一片天地,它一直都在那裡,只不過我們現在才看到。我覺得,這座大陸就是科學的研究方法。”

    該論文公佈的一系列發現中,有些已經能應用於古羅馬歷史的研究。比如,該研究發現,伴隨著有據可循的歷史事件,包括戰爭與瘟疫,羅馬的經濟呈現出對應的消長。比如公元前218年,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鉛汙染水平似乎呈下降趨勢——而隨著羅馬軍隊打下西班牙南部的迦太基礦山並將其投入生產,鉛汙染水平直線上升。非暴力事件也從中得到體現:公元64年,當羅馬貶值貨幣、迪納厄斯銀幣的含銀量降低時,空氣中的鉛汙染呈現出下降趨勢。

    它為羅馬歷史上的關鍵性事件——包括凱撒之死(以及耶穌的誕生)——提供了重要的經濟背景。公元前134年至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爆發了一系列內戰與政治紛爭,並最終走向滅亡,而該研究發現,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是長時間的經濟停滯與解體。在羅馬帝國早期,尤其是“羅馬和平”時期,整個地中海地區連續206年安定無事,與之相伴的,則是經濟的繁榮。但對比其他研究,該研究顯示,在“羅馬和平”時期,西歐的鉛汙染水平或許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直至1800年後工業革命時期才被超越。

    這一發現完全逆轉了上世紀90年代一項曾被廣泛援引的結論。那篇論文使用類似但較為初級的研究手段,從格林蘭冰蓋中提取鉛汙染,其結論是:羅馬的經濟活動在羅馬共和國晚期達到巔峰,繼而陷於停滯,停滯狀態貫穿羅馬帝國始終。但那項研究依據的是18個數據點,而新研究則從冰芯中提取了2.5萬個不同的資料點。

    鉛汙染與羅馬歷史以及地中海歷史的對應關係

    圖中資訊十分密集。它根據從北格陵蘭冰芯計劃的駐地鑽取的冰芯,測量了空氣中的鉛汙染走勢,並按照羅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公元前300年以後,羅馬銀幣中的含銀量,凸顯了這一時間線。頂部字母分別代表:A:布匿戰爭;B:塞多留戰爭;C:羅馬內戰;D:高盧和西班牙的最終平定;E:安東尼大瘟疫;F:西普里安大瘟疫;G:羅馬放棄對英國的統治;H:西羅馬帝國的崩塌。

    “鉛汙染的重要性變得尤為凸顯,因為它給出了文獻資料無法給予我們的資訊。未來十年,這個圖表出現在50篇論文裡,這也是完全可能的。”伯納德說,“這是個好東西。”

    然而,鉛汙染並非對羅馬繁榮的最忠實記錄,因為對於羅馬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經濟,學界仍不清楚。銀幣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羅馬帝國鼎盛時期,銀幣的標準化程度已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從理論上說,如今的敘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和土耳其都可以用同一種貨幣購買商品、服務和奴隸。

    “這個統一貨幣區域的範圍是無可比擬的。”伯納德說,“而鑄幣發行量似乎也是空前絕後,展現了當時羅馬經濟的一體化水平和貿易水平。”

    至於從現代角度講,羅馬的貨幣管理是如何進行的,我們依然不得而知。“我們需要的是一份檔案,它直接就能告訴我們,羅馬有這樣一個貨幣政策。”伯納德說。但這樣的檔案至今沒有被發現。因此,羅馬的領導者們是忽略流動性或通貨膨脹,只要政府面臨大規模支出,就一味地下令增發鑄幣呢,還是實行戰略性的貨幣管理?對此,學界仍有爭議。公元64年,尼祿下令貨幣貶值,這表明,羅馬帝國最終還是看到了增加貨幣流通量的好處。

    研究人員告訴我,他們之所以能有上述發現,離不開技術上的三大進步。

    首先,近二十年中,計算機大氣模型顯著改進。憑藉這些模擬,科學家估計了伊比利亞半島的空氣如何飄散到格林蘭冰蓋(在古羅馬時期,這些空氣中充斥著鉛汙染)。他們還能藉此區分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空氣,以及歐洲再往東地區的空氣。這也有助於其他的歷史研究:研究發現,從公元前800年開始,空氣中的鉛汙染水平逐漸上升,這與腓尼基文明向西地中海地區擴張的時間恰好吻合。

    其次,化學家和水文學家也更善於在冰芯中找到微量礦物質。上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只能從冰芯中削取冰片,藉以分析汙染情況。現如今,實驗室使用高度敏感的質譜儀,可同時探測35種元素和化學物。

    相應的技術手段也日新月異。此次研究用到了2.5萬個以上的冰芯資料點,時間跨度達2000年。哈佛大學氣候學家、歷史學家亞歷山大·莫爾(Alexander More)告訴我,另一個團隊正在研究一種技術手段,可從縱跨2000年的冰芯中提取出20億個資料點,同時不對冰層造成任何破壞。

    正接受分析的格陵蘭冰芯

    最後,將資料點與確切年份掛鉤的手段也日益成熟。過去十年,氣候學、地球化學和火山學的研究人員跨領域合作,將重大氣候事件的測年統一起來。最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過去2500年中,每一場重大火山噴發的確切年份,並從龐大的自然氣候記錄中,將它們一一鑑別了出來。1257年,印尼撒瑪拉斯火山大爆發,隨後,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芯,以及世界各地樹木的年輪,都顯現出清晰可辨的化學標記。藉助這樣幾場大爆發以及其他異常事件,科學家可以順著冰芯回溯歷史,將每一個冰層對應到具體年份。

    “我們年份標尺的不確定性在一兩年左右,哪怕是古代年份。”論文作者之一麥康奈爾說,“這已經很好了。以前的考古學是辦不到的。”

    透過這種一一對應,研究人員得以在冰層中,精確定位政治事件。比如,第二次布匿戰爭過後,雖然羅馬佔領了伊比利亞礦山,但當地的革命與起義綿延了幾個世紀。直至公元前19年,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征服高盧的其餘地區,將整片區域納入新政權的統治。

    儘管如此,羅馬歷史上有那麼幾場重大事件,似乎並沒有在鉛汙染記錄中得到體現。公元541和542年,查士丁尼瘟疫或許使歐洲一半人口喪生,但在鉛汙染記錄中並未凸顯。此外,冰層中所體現出來的,也並非羅馬鑄幣業的完整面貌:很多重要的銀礦都坐落在希臘附近和東地中海一代,那部分汙染也許未曾抵達格陵蘭。

    哈佛研究人員亞歷山大·莫爾並未參與該研究,他說,即便對於這項研究,他也依然“很想知道,伊比利亞的空氣是如何抵達格陵蘭的。”莫爾團隊的氣候模型分析顯示,氣團一般從歐洲的西北部轉移到東南部,跟此次研究的假設恰好相反。“因此,可能也有來自中國的鉛汙染,我們不得而知。”他說,“各種因素都要考慮。”

    有學者認為,鉛汙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羅馬的衰亡。若鉛汙染本身就記錄了這一衰亡史,其中將不無諷刺意味。從公元165年開始,一場瘟疫從東部侵入羅馬。它被稱為安東尼大瘟疫,會導致高燒、腹瀉和面板膿包。(有學者猜測是天花。)這場瘟疫導致數百萬羅馬人喪生,更是摧毀了羅馬的軍隊。

    羅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那一年,鉛汙染水平直線下降,此後,便在基線水平上維持了幾個世紀。直至4世紀晚期,一個日耳曼部落推翻了西羅馬皇帝的統治,空氣中的鉛汙染水平才進一步降低。

    一個老問題也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羅馬帝國是否毀於瘟疫?這個問題如此讓人心力交瘁,以至於18世紀曆史學家、4000頁《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都要退避三舍。如同研究中的其他發現一樣,這也將改變塞斯·伯納德等古典學者對主要研究資料的解讀。

    “我們對西塞羅的解讀,我們對格拉古兄弟的史料的解讀。感覺就像解鎖了全新的史料。”伯納德說,“其中的機遇就在於參照這些新資料,重新審視已有的史料。”

    而且,氣候學家能成為歷史學家的好幫手,這也在情理之中,他說。“我們很早就知道,如果你生活在一個依賴人力、卡路里和能源——因而依賴太陽——的世界,那麼,太陽的活動和氣候的變化就至關重要。”伯納德說。

    對此,我只補充一點:一個靠卡路里和人力、靠太陽和穩定氣候而運轉的文明,不需要在卡圖盧斯、凱撒、西塞羅和喀提林的文字中去尋找。將廢氣播散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留下那個時代的人未曾想到的自身印記,這樣的文明也並非只有古羅馬一個。如果你想尋找這樣的文明,那麼祝賀你:你現在就身處其中。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支援你度過身心俱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