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照書房
-
2 # 萬物皆明
我們簡單的說,李清照的不幸並非來自於她的多愁善感,而是當時的宋王朝環境和情感上的挫折。
當時的宋朝積弱,戰事連綿,很多人流離失所,包括李清照本人也是如此,但是李清照卻是個憂國憂民的主,這種情況下心中憂慮,感嘆國運不濟是正常的。還有他父親晚年又一度被貶,家事國事都不順。
在情感上,趙明誠其實是個不錯的丈夫,兩人志氣相投,愛好也相同,早期的李清照過得和公主差不多,是很幸福的。奈何趙明誠膽子偏小,在國家大事上沒什麼建樹,李清照後來對他一度很失望。
李清照晚年悽婉,但是也勝過大多數人的生活,不能說她不幸,相較於普通人來說她已經過得不錯了,這世上事業和愛情都美滿的沒幾個。
-
3 # 一帆風順jxh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之一。出身於書香世家,年少時家庭富裕。李清照的詞早期的作品含蓄而又飽滿,清新而帶著委婉優雅的文字功底。後因北宋後期內憂外患,潛藏著危機,丈夫的離世更讓她雪上加霜,從而她的詞過於悽婉。孤單無依,顛簸流離的生活,更讓她以酒燒愁,儘管是愁上加愁。但她對她的作品卻是反覆斟酌,便於達到舉世無雙。
-
4 # 我是伍洋
不是的。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南渡前多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生活。南渡後多描寫國破後長期的流亡生活。
李清照父親李格非以文章知名,夫趙明誠以金石出名,夫妻共同校勘古書,唱和詩詞,鑑賞書畫,早期生活相當美滿。
點絳唇
蹴罷秋幹,起來慵整纖纖手。露農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此詞明快輕鬆,把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刻畫出來。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一一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詞描寫了早期悠然閒適的生活,把讀者帶進一個純美的藝術境界。
從靖康元年起,李清照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悲苦的流亡生活,寫出的詞作悲切哀婉,與前期大為不同。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遊春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懷念丈夫,描寫國破家亡後的悽慘生活。而這種國破家亡的悽慘流亡生活才是李清照不幸的根源。
-
5 # 琴韻悠長
首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李清照作為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詞風明快;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詞風悽婉。
我們說文學作品都離不開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歷史背景。李清照的詞亦是如此。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家庭環境良好,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給她早期的詞作打上了歡快的烙印。前期,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及情趣。早期詞風活潑明快、清新自然。比如《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早期作品,李清照將自己盪鞦韆的悠閒愜意的庭院生活和羞於見人的情態寫的微妙微俏,活潑自然。還有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詞,多是傷春感懷和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雖傷春寄思,但溫婉柔麗,並不悽婉。
到了後期,也就是南渡以後,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了,丈夫也去世了,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一個人形隻影單,無限苦楚凝集心頭,難以排遣。這個時期的詞才是悽婉的。代表作《聲聲慢》,將詞人滿腹惆悵的心境,無法訴說的哀愁在一首詞中表達出來。這種悽悽慘慘慼戚的感傷,是詞人生活的變遷和所經歷的困苦所造成的。
以上可知,李清照不幸的根源並非是她的詞太過悽婉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而是國難和家難所造成的。
-
6 # 趣文社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李清照的詞是可以分為兩類的,一類就是溫婉,另外一類就大氣磅礴了許多。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和她的人生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時期傑出的文學家,她以詞最為著名。在中國文學史上那可是女中豪傑,有著巾幗不讓鬚眉之勢。
首先我們來說說題主說的“悽婉”中的“婉”李清照從小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愛好文學。因為她出生於一個文學世家,算得上是大家閨秀。所以在前期她的詞大多以閨中生活有關,比如: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展現給我們就是一幅少女懷春,隨著鞦韆盪漾的歡快節奏,見到有人來時滿臉嬌羞的模樣。同時她在用詞上面也是相當的大膽,要知道古代女子那一般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很少會有她這樣大膽形容少女心事的。
與趙明誠結婚後,詞意漸漸發生了變化。大多以相思為主題,有一次趙明誠出差,李清照百般聊奈。寫下了一首: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寫盡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前期李清照是多情善感的,在詞中將她的情感提現的淋漓盡致。也將“悽婉”中的“婉”運用得恰到好處。
那我們再來談談“悽婉”的“悽”靖康之難以後,李清照跟隨丈夫開始了南逃,在後來趙明誠因病去世,國難,家難,使這位溫婉女詩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情調。詞也開始有了堅強,與對舊事的懷念,多了一些豪邁之氣。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夢見回到天庭與玉帝說話,這是何等的氣勢。都說詩人是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在經歷了家國的變故,使得李清照也開始變得成熟與堅韌,內心充滿了理想與抱負。“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提現出她深刻的家國情懷。
可以說李清照的人生分為了三段,每一段的經歷都給她帶來無數的創作靈感,以南渡為節點,展現了她那不像命運低頭的骨氣。不管是婉約,還是豪邁,李清照都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7 # 經濟資訊速遞
悲情李清照
.
北宋才女李清照,
國破家亡到杭州。
無言孤苦上高樓。
把酒黃昏後,思鄉獨自愁。
.
隆冬時節無暖氣,
半夜受凍涼初透。
慼慼慘慘嘆伶仃。
西風捲衣袖,人比黃花瘦!
-
8 # 風雨闌珊
1
公元1084年3月13日,這一天對山東章丘的郡城教授李格非來說,是有生以來最重大的日子。
心情從沒這麼複雜過,焦急、憂慮、興奮、期待,各種情緒在心底上躥下跳。意識已經不受控制,左手緊攥右手,腳步來回在堂內兜著圈子。
“生了生了,母女平安!”李格非大喜,心想,閨女好啊!都說雙魚座浪漫多情,想必這孩子長大後跟她娘一樣氣質非凡、才華橫溢。
這丫頭名叫李清照。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高潔灑脫和母親的才情稟賦,靈動十足、惹人喜愛。
39歲老來得女的李格非對閨女寵愛有加,不僅親自教她琴棋書畫、吟詩作詞,還經常帶她會見文友、增長見識。
在清照少年時,李格非升任宋代最高學府國子監教授,結交的名流更加廣泛,還成了大文豪蘇軾的徒弟。
也就是說,同為蘇軾學生的“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算得上是李格非的師兄弟,也就是李清照的師叔們。
混在一堆大老爺們中間,小清照一點也不怯場,反而耳濡目染,越來越有假小子的個性。靈感一來,便不禁跟前輩們鬥起詩來。
《和張文潛浯溪中興頌二首》,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夏為殷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這是小清照第一次在師叔們面前嶄露頭角,晁補之讀後簡直不要太驚喜,不曾想這個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居然對時事有如此見識。
作為李格非的鐵哥們,晁補之不容分說,立時將這首詩作推廣出去,還喜滋滋地收小清照做了徒弟。
如果當時有網際網路的話,想必李清照會成為網紅,像詩詞大會上奪冠的武亦姝一樣,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2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看起來是個弱不禁風、柔情似水的軟妹子,實際上卻很有膽量、有主意,是那種有著一尺八蠻腰、兩米八氣場的女漢子。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清照的成名已是對男權文化的一種挑戰。當她無所顧忌寫下《詞論》時,算是徹底撕開了輿論的口子。
誰讓她觸犯眾怒,竟把詩詞界的男神損了個遍呢?這做派,要放在當代,絕對是文藝界的“金星第二”。
“劉永的詞句雖然符合音律,但是俗不可耐;晏殊、歐陽修、蘇軾的詞句音律不通,實不咋地......”
此文一出,李清照火了,大眾也火了——“敢批我愛豆?跟你拼了!”一時間,罵李清照淺薄無知者有之,罵欺師滅祖者有之,罵丟人現眼者有之......
對各種負面聲音,李清照不以為意,反而忍不住竊喜。“小樣的,看我戳中你們痛點了吧?偏要做我的大女子主義!看不慣?來咬我啊......”
輕狂又驕傲,這很“李清照”。
3
一個女人,一旦跟愛情沾上邊兒,多半就剩不下太多好日子。越是好看越是如此,因為好看的人一般脾氣不好;越是有才越是如此,因為有才的人一般不好糊弄。要不說紅顏薄命呢。
都說李清照和趙明誠是神仙眷侶、知己愛人,但我卻認為:一代詞宗李清照,一遇明城誤終身。儘管在婚姻前些年裡,趙明誠給予了“一生一代一雙人”式的深情與甜蜜,但是對李清照漫長曲折的一生來說,這短暫的相守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字首罷了。
愛是盔甲,也是軟肋。情竇初開的年紀,總有很多內心戲,也總是害羞著想要掩飾。李清照也不例外。
《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在初晨Sunny的香氣裡蕩著鞦韆,晃晃悠悠中感覺有點疲憊。欠身跳下鞦韆,在小丫鬟抿嘴偷笑的嘲弄下,胡亂捋了捋頭髮、抖了抖衣衫。
剛想說“姐累出一身汗”,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花園。立時貓起身子,來不及穿鞋,踮起腳準備開溜。可惡,頭上的金釵跟著搗亂,故意從髮髻上跳了下來。唉,來不及了,我閃。
待躲出幾米遠,收住腳步,刻意找了個自認為很美的姿勢倚著門邊兒,抬手拈起青梅輕輕放在鼻尖。但願沒人看得出,這不過是羞澀的擋箭牌。
你看,自由活潑如李清照,面對愛情也會不淡定,好一場自導自演的臉紅心跳。
4
婚後的李清照情致不減,關起門來打情罵俏、撒嬌賣萌也就算了,一言不合就要飈詩作詞,俗稱撒狗糧、曬幸福。
看來,古往今來的女人一個樣,都愛找個載體證明自己愛與被愛。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拈花在手,正想感嘆花兒好美,突然嘴角壞笑,側過臉假裝正經地發問:“老趙,說,我美還是花兒美!”嘖嘖,看到沒,女漢子秒變愛撒嬌的萌妹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覺醒來,殘酒留在心頭還未散盡。賴著不想起床,從頭頂的窸窣中聽出老趙正忙著開窗透氣兒。呵欠還沒打完,猛想起昨晚的疾風驟雨,忙問“海棠花死沒”?老趙回答,“沒事沒事”。聽後佯裝嫌棄——“唉,沒文化真可怕!應是綠肥紅瘦,知道不?”
逗趣調戲、煮茶寫作、品酒對詩、整理碑刻、品鑑字畫,如果日子一直這麼延續下去,或許李清照的詞風會少些悲苦氣息。
誰知道呢,生活沒有如果,只有但是。
5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李清照36歲。可能本命年註定是難以跨越的坎兒,李遭遇了中年危機,人生故事一路朝著狗血劇情狂奔而去。
這一年,趙明誠重返官場,開始與李清照分居兩地。如果只是忍受相思之苦,我想李的心緒至多是覆蓋上一層纏綿的輕愁,不至於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境地。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懶得早起,無心梳洗。日漸消瘦,無關悲秋。夠了夠了,怎麼總是放不開呢,送別的曲子唱了又唱,你還是要走。呆望著船隻遊走的方向,唯有流水懂得我日日相望的深情罷了。
這首詞的格調異常悽苦,甚至透著欲語還休的哀怨之氣。據考證,李清照之所以這般愁苦,與趙明誠蓄養侍妾歌姬不無關係。再者,趙李二人婚後一直無所出,納妾於情於理都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李清照有苦難言。
容忍不需要天分,在男尊女卑的文化背景裡尤是。在翻來覆去的傷心蹉跎中,李清照寫出大量閨怨之詞,卻再沒走出這場情感危機。
6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人南侵,大宋朝廷頃刻崩潰。二人逃命而去。
建炎二年(1128年)九月,趙明誠上任江寧知府。次年因不願冒險平叛而成了逃兵,丟了官職。就此事,作為主戰派的李清照,眼見自己丈夫棄城而逃,悲憤中寫下《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旦傷及自尊,愛情的疙瘩就很難解開。可在動盪的年代,談情說愛太過奢侈。作為亡命之徒,活著,是二人當時唯一關注的頭等大事。
建炎三年(1129)年五年,趙明誠又被重新任用,派至湖州任職知府。七月底,病重臥床。八月十八日,卒。李清照大病一場。
此後三年,李依然在兵荒馬亂中顛沛流離。直至紹興二年(1132)局勢稍穩後,日子才總算安穩下來。
晚年的李清照別無他念,只希望潛心整理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聊以度日。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江湖上關於這個高調女人的流言蜚語、惡俗八卦一直沒有停止。
不過,她又何曾在乎過。
-
9 # 老街味道
問題:李清照的詞太過悽婉,多愁善感是她不幸的根源,是嗎?
前言李清照詞過於悽婉,其根源並不是她性格上的問題。我個人以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時代背景的變化,李清照經歷了靖康之變,國破家亡的詞人從此顛沛流離,孤獨終老,當然會影響到她的創作。
第二,是對於詞這種形式的理解,因為詞以婉約為主,所以即使是豪放派詞人,也會寫悽婉的婉約詞,更何況這些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呢?
一、三首如夢裡看出 李清照心境不同李清照曾經寫過三首《如夢令》,從這三首小詞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境變化。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上面這兩首是李清照少女時代的作品,可以看出其無憂無慮的生活。南渡以後的《如夢令》,詞境就完全不同了:
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淒涼的我。這首《如夢令》有些爭議(有人說是向滈的作品),其中孤寂之感很像李清照南渡以後的風格。可以比較一下她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如夢令中“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與永遇樂裡“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寫出了孤寂無依的漂泊之感。
二、南渡前後的李清照1、南渡前的生活
李清照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期以及婚後長達二十年的幸福生活,
1101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代文豪東坡居士去世了。也是這一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家境優渥的夫妻二人志趣相投,一起吟詩作賦,一起研究金石字畫古玩等。這時期的李清照詞作也是婉約詞風,但是多是閨情相思之作,見不到後來的悽婉悲苦。
例如《減字木蘭花》 :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這首詞作於新婚之年, 很像柳永、周邦彥一類的風情之作。那個時代的女人寫出這類風格的作品,難免受到道學家的批判。王灼《碧雞漫志》曾評價 :
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著名的《 醉花陰 》令趙明誠起了一較高低之心: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元伊士珍《琅環記》記載:
易安作此詞,明誠歎絕,苦思求勝之,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絕佳。又如常見的相思主題,《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些南渡以前的詞作,都是詞人“為賦新詩強說愁”而已。
2、南渡以後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變中,北宋汴京被攻破,徽欽二帝被俘北上。生活在北方山東青州的李清照被迫南下避難。剛剛離開,青州的家就毀於兵禍,《金石錄後序》記錄: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不久,丈夫趙明誠死於金陵,李清照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之信,一路上她帶著15車從青州帶來的金石書籍寶器 , 追著皇上趙構的路線逃亡,從建康到越州,又跑到明州、奉化、寧海、台州,出海又過海到溫州......
後來有一個叫做趙汝舟的人覬覦李清照的寶物,蠱惑李清照嫁給了自己。這段婚姻不久就以兩敗俱傷告終。 《碧雞漫志》記錄說:
“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
南渡後的李清照詞風大變,確實有很多作品“太過悽婉”,例如《武陵春 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晚年的李清照在孤寂困苦中離世,朱彧在《萍洲可談》記載:
“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道學家始終忘不了她“二婚”的“不終晚節”。
三、李清照詞以婉約為宗李清照認為“詞別是一家”,她的《詞論》是影響很大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她評價較高的詞家都是婉約為主。對於蘇軾這類豪放詞不以為然,甚至稱為:
皆句讀不葺之詩爾。李清照雖然以婉約為主,但是也有豪放之風的作品,例如《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首詞頗有蘇軾之風。
其實我們更熟悉的是李清照的一首五言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為大宋的子民,本來安安穩穩的過著幸福生活,卻因為昏庸的朝廷而國破家亡,除了悽苦自憐以外,難免不會偶做豪邁之語。
南渡以後的豪放詞比北宋多了愛國之志,這是南北宋豪放詞的主要區別。
不過,從李清照的大多數詞作可以看出, 李清照認為詞以婉約為宗。其南渡前後的作品雖然內容心境上有不同,婉約也好、悽苦也好,詞的“要眇宜修”沒有改變。
從她的《詞論》中也能看出,她對於以文為詞,詩化之詞,不以為然: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結束語李清照的詞太過悽婉, 除了詞風的特點,更多的是時代的原因。大家比較一下李煜的詞作會更有體會,他在亡國以後,和亡國以前,詞風完全不同。
-
10 # 小平頭五陣風
其實是時代造就現在我們看到多愁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詩詞並不是一開始就都是悽婉的風格的,連性格也不是一直都是多愁善感的,所以說至於是多愁善導致她的詩詞悽婉的根源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在那個時代她經歷了什麼就能
理解現在多愁善感的她。
我們一般認為,她早年的詩詞表達了她和丈夫趙明誠快樂無憂的婚姻生活,而晚年的作品則記述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對亡夫的懷念。
這是一面但更深的一面就要了解李清照就要了解宋代女作家的創作情況和她同時期的宋代女作家群體,以及她們的創作狀況環境了在當時女性寫作在歷代都不被鼓勵,而宋代女性的文學創作更是被高度邊緣化,當時的文壇被男性作家主導,女性寫作既不被看好,也得不到支援。
在男權社會中,任何女性要進入由男性主導的文人圈時,就逾越了自己的本分。
女人被要求只讀不寫,就算寫了也不能傳出家門,所以她們的作品極少流傳於世。
少數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幾乎是孤身一人在寫作,而且她們的作品也沒有較好地儲存和播,大部分已經流失。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背後,是男性精英文化的偏見。
在宋代,一個女人若要以抒情文人的姿態登場,她將面臨極大的困難。
可是,李清照還是要寫!
即使生不逢時,要消除世人對外表和性別的偏見。李清照試圖在一個不屬於她的領域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
具有明顯的陽剛特質。有名的詩作如紀念項羽的《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如果沒有突變或者她會一直這樣戰鬥下去但是一場時代鉅變不可逆轉地顛覆了她的生活。1126至1127年,金兵南下入侵,攻破北宋首都汴京,大肆燒殺搶掠,並俘虜了徽、欽二帝和成千上萬的隨行人員,北宋滅亡。
1129年3月,由於金兵攻勢稍緩,他們決定沿長江上游西行,在鄱陽湖附近定居。就在遷居的途中,趙明誠得知他被任命為湖州知事,而且會受到皇帝召見。他欣喜若狂,立即赴任,不幸的是,趙明誠在途中染病,生命垂危。
李清照得知後急忙乘船出發,日行三百里,希望馬上見到丈夫。然而,當李清照趕到時,趙明誠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49歲。
趙明誠離世後,留下李清照一個人在戰火紛飛的人間逃難。此後世態急轉直下。李清照追隨高宗逃難,出海後就投奔了高宗的御用船隊。
1130年1月抵達溫州。兩個月後,金兵北撤,李清照隨高宗北上,返回越州,就是今天的紹興。可惜金兵不久又發動了新一輪攻勢,李清照再度流亡,逃到衢州。又經過了反反覆覆的折騰。
1132年定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李清照也隨後到達,並在臨安定居,結束了長達兩年的流亡生涯。
經歷了國破家破夫亡,顛沛流離,各種困難李清照對文學創作的看法和創造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從為證明自己而寫變成一位婉約派的詞人,有人說受盡劫難的她沒有被擊垮,反而迎來了文學生涯的高峰期,這些困難經歷成了她創作的素材來源,而我認為李清照透過早期和晚期詩詞風格的改變恰恰證明了她被擊垮了,這剩下女子的悽婉,而沒有了女戰士的面目了。
在時代塑造下李清照變得多愁善感,導致詩詞變得悽婉,但是根源什麼導致的,其實是那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所造成的。
回覆列表
我不認為是。李清照早期的詞,還是比較清新歡快些的,比如《如夢令》中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完全描述出了一位少女在外遊玩時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畫面。後期的詞因為她丈夫的離世,以及顛簸流離的生活,才變得多愁善感,悽婉憂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