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類文明史鑑

    還有就是法國和其他國家不同,五常是具備一票否決權的,這就要求五個國家裡要獨立自主,不能是相互附屬,法國雖然國力不如蘇聯美國,可法國確實個強硬的很。法國既不靠想美國,也不靠蘇聯一向我行我素。這作為五常國是很關鍵的一點,一旦有那個國家相互依靠很有可能使各項決議通過的有失公允。所以,綜上所述這就是法國為什麼能進五常,並不是他多強,而是形勢決定,他自身的歷史地位,和各國的妥協,還有自己本身不依靠任何一方獨立自主。

  • 2 # 我瘋狂了嗎

    法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對人類的現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二戰前,法國也是西方世界中數一數二的強國。

    二戰中的貢獻,也不能完全抹滅法國的貢獻,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法國抵抗運動一直在和德國作戰,與中國一樣,正面戰場的貢獻不大,但是背後拖住了軸心國的巨大軍力,無限中為人類戰勝法西斯做出了貢獻。

    法國進入五常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法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外交軍事,這對世界也是一件好事。

  • 3 # 呆呆憨憨的熊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與英國,美國軍隊相比,法軍的人數最少,登陸諾曼底是進攻法國,需要法國軍隊的參加,因此戴高樂的軍隊盟軍給於最高的禮遇,在進攻巴黎時,戴高樂通過電臺向巴黎市民宣佈,自己率領法國軍隊解放這座城市,引發了數百萬的法國民眾上街支援,這就是讓美國,英國看見了法國的實力。

    當然也有英國的干預,如果當時的法國不進入到常任理事國之中的話,那麼英國就很有可能會被美蘇兩國完全的壓制住,甚至很有可能長時間下去就會被吃掉。這種情況英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同樣是不願意看到。這難免讓法國有點脣亡齒寒的想法。

    所以在各方的利益均衡的情況之下法國進入到五常之內,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

  • 4 # 北京不向北2020

    歐洲大陸畢竟是世界最核心的區域,不能沒有代表!英國不是歐洲大陸的代表,必須要加歐洲的大陸國家,而歐洲大陸歷來只有法德俄三家有資格有實力,俄羅斯已經是蘇聯,德國是戰敗國,法國作為歐洲代表,自然是應有之義!

  • 5 # 張先森懷古

    法國雖然在二戰中一個多月就被德國打敗了,但仍不可小覷,好歹也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之一,歐洲的三劍客之一,論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法國都可以在五常中佔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還有國家博弈之間的需要,大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⒈就是上文所說的法國的政治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了,雖然戰敗,但在世界上還是有話語權的。

    ⒉丘吉爾的推波助瀾。當時羅斯福希望將常任理事國定為四國:美英中蘇,但丘吉爾認為在歐洲只有一個英國來對抗蘇聯,他感覺是單力薄,於是就推薦了法國。

    ⒊法國總統戴高樂奉行的“自由法國”主義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德軍,為同盟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⒋美國想拉攏法國一起對抗蘇聯於是同意讓法國入常。

    以上就是法國能夠入場常的主要原因。

  • 6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關鍵:法國擁有不少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法國又是老牌帝國主義,在歐洲有舉重若輕的影響。

    除了法國,再找不到合適的了。

  • 7 # 曉四界

    幾個原因吧

    1、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在二戰中保持抵抗,使法國戰後能在戰勝國有一席之地;

    2、戴高樂政權是一個非常強調法國獨立自主的玻璃心政權,對法國的戰後地位有強烈的訴求;

    3、最關鍵的是二戰後明顯的東西對峙態勢出現。對英美來說,法國如果留在西方陣營內,那麼西歐的大格局才會穩定,有對抗蘇聯的基礎。而對蘇聯來說,當時的法國具有極強的民族主義傾向,特別是戴高樂,像是埋在美英中間的一顆炸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牽制美英對西歐的整體安排動作協調。所以,兩大陣營對法國入常都有自己的利益存在。

    4、至於殖民地,其實真不是法國的資本。巴黎淪陷後,大部分法國殖民地是支援維希政府的,自由法國是靠著盟軍才重新攻佔這些地方。而戰後,一方面反殖民的獨立鬥爭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另一方面,中東地區英法早就讓渡了實際控制權給美國換取其明確參戰。戰後法國對海外殖民地根本沒有太多的實際控制能力了,談不上能作為其入常的資本。

  • 8 # 橘與枳i

    法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是與中國、美國、俄羅斯(前蘇聯)和美國一起創立的。

    五大常任理事國正式確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會議在討論安理會的組成時,美國最初的方案是由4個常任理事國和7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來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第五個常任理事國,接著又補充說,晚些時候還可能建議增加一個拉美國家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經蘇聯代表詢問,美國代表說,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國堅持認為,巴西的人口、面積和資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國。此外,巴西在二戰中為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蘇方認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暫時限定為四大國,以後法國加入後限定為五大國。英國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會還是不要有第六個常任席位,並補充說,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國作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這個框框,理事會就會受到強大壓力,就會有提出進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後來,美國代表又提出,應該將以後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列入基本檔案,但英國和蘇聯代表對此均持否定態度。最後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與會各國作出在舊金山召開制憲會議的決定時,建議中國和法國同蘇美英一起,共同作為舊金山會議的發起國(當時法國已成立臨時政府)。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法國同意參加會議,但決定不擔任發起國,因為法國認為它沒有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不能要求其他國家在沒有自己參與制定的憲章上簽字。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 9 # 遠古的星辰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類的戰爭史往往伴隨著一明一暗兩條主線,“明線”即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通過戰爭建立新的平衡,“暗線”即地緣資產的重新劃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1939年以德軍閃擊波蘭並佔領全境為標誌,打破了原來的歐洲政治板塊格局,隨後1940年日本加入德意軸心國陣營。整個二戰期間,歐洲戰場走向大概包括:德軍閃擊歐洲、德軍通過大規模空襲、空中打擊英倫三島、德軍與英軍在北非戰場對峙、德軍入侵蘇聯,二戰陸上戰場達到高潮、蘇德戰場的態勢逆轉,蘇軍大規模反擊、英美聯軍在歐洲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英美蘇東西方對進收復歐洲並攻克柏林。亞洲戰場包括:偉大的中國軍民八年抗戰、日軍通過北韓半島對東亞大陸的作戰、日軍中南半島的熱帶叢林作戰、印緬戰場的交通線作戰、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從而引發的日美間的太平洋海戰、包括太平洋的島嶼登陸作戰、美日海軍艦隊間的大規模殲滅戰、美軍使用原子彈空襲日本本土等。

    通過以上回顧,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二戰期間可謂波瀾壯闊,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除了法國,都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或者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麼,法國哪去了,答案是,早早的就投降了。有多早,1940年6月22日,也就是說二戰一爆發,德軍繞過了法國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這一歐洲大國。整個戰爭期間,法國軍方唯一干了一件還算有點血性的事情,就是強大的法國海軍,在土倫軍港以自我爆破的形式自沉。

    戰後,世界政治板塊發生巨大的變化,地緣格局被重新劃分,以美蘇中英四大國為代表的的第一陣營成為戰後規則的制定者。這其中,又形成了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和蘇聯主導的東方陣營,並在此基礎上各國協商成立聯合國。聯合國設常任理事國,當時美英蘇中各佔一個席位,那麼,作為最早投降的法國憑什麼也擠進這一最高玩傢俱樂部呢。原因我來分析一下。

    首先,從美國的視角來看,法國一直和美國保持非常密切聯絡,關係非同一般。

    舉兩個例子,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出力不小。還有就是作為美國象徵的自由女神是法國政府贈送給美國的。在戰後歐洲大陸地緣板塊碎裂的現實情況下,美國需要一個大國在歐洲穩定住局面,畢竟這時候,德國已經被拆分成美蘇英法四個管理區,經歷二戰歷練的蘇聯對歐洲又虎視眈眈。還有,美國對英國的落井下石,整個二戰本質上是全球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向新興的龍頭老大美國讓渡“王座”的過程。美國雖然登頂,但是心裡肯定忌憚那幫英國老貴族,英國和法國之間又有“百年戰爭”的宿怨,正好,扶植法國,制衡英國。

    其次,從蘇聯的視角來看,蘇聯剛剛經歷二戰,在戰爭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雖然國力有了空前提高,但是蘇聯人自己明白,整整一代青壯年在戰爭中消耗殆盡。

    雖然斯大林野心勃勃,覬覦歐洲,但是,歐洲決不能在蘇聯傷愈之前恢復元氣。而德意志民族的優良基因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一旦放松管制,天知道會不會再給全世界找點麻煩。必須有人把德國看的死死的,歐洲大陸歷史上的主要矛盾就是法德矛盾,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積累下來的宿仇要充分加以利用,再加上戴高樂會做人,主動向蘇聯示好,蘇聯當然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第三,從英國來看,丘吉爾深深清楚一點,那就是如果計算二戰的得失的話,英國是最大的輸家。

    從戰前的日不落帝國,曾擁有廣闊的殖民地,淪為戰後的美國附庸。英倫三島遭到大規模空襲的破壞,大量從屬於大英帝國的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獨立,英國的勢力範圍被極大地壓縮了,而這都是以羅斯福為代表的新興資本主義勢力極力促成的。表面上英美一家,事實上美國巴不得英國的殖民地早早的都變成美國商品的傾銷地和原材料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他還真覺得同屬於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國和自己同病相憐,法國也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力量也萎縮不少。最後就是,作為鐵幕演說的始作俑者,丘吉爾對整個歐洲的力量心知肚明,現實的歐洲既無法抵擋美國的經濟、政治滲透,也扛不住蘇聯的強大到令人窒息的裝甲衝鋒。在英吉利海峽和蘇聯人之間,必須有一道緩衝區。想來想去,還真就得英法兩家互相扶植,不計百年戰爭的前嫌,一起走下去。

    第四,從中國來看,蔣介石政府的意志,當時是有美國在後面做背書的。

    因此上,法國入常沒啥阻力就點頭了,國民黨政府當時在美國的戰略規劃當中的主要職能是在東方制約蘇聯。當然蔣介石心裡最大的心病,恐怕也不在歐洲大陸,而是在延安。

    最後,從法國自身來看,一是自身的國力使然,二是領導人在各個大國間的高超的平衡術的必然結果。

    先說法國國力,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歷經二戰的戰火洗禮,但是法國早早的投降了,德國兵不血刃,沒有對法國大規模的破壞,反而在大國當中,法國的工業設施、經濟體系、勞動力群體大都完整的保留下來,為二戰結束後的騰飛早早的打下了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後法國的航空工業,陸戰裝備、軍艦製造獨立於美蘇兩大體系。而自成一家的根本原因。法國雖然失去了大量的海外領地,但是基本上西部非洲還都在控制範圍內,全球的法語區仍然影響力很大。再說領導人,戴高樂將軍應該是法國曆史上最傑出的領導人,沒有之一。他眼光獨到,政治洞察力極為透徹,敏銳地把握住了美、英、蘇等大國之間的齬齟,巧妙地在各國間平衡周旋,最終為法國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以上就是我針對“法國能進入五常”總結出來的幾點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斧正。

  • 10 # 落葉知秋475915668158

    我們都知道聯合國有個機構叫“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在安理會有理事國和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有中美英蘇法五個國家。那麼問題來了,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那麼不堪,為什麼還能進五常呢?二戰時期法國真的那麼不堪嗎?到底怎麼進的五常呢?

    二戰前,法國一直國力強悍,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殖民大國,工業位居世界第五,實力比義大利和日本強多了。軍事方面法國也非常強大,是世界一流軍事強國,擁有正規軍300萬,預備役600多萬,裝備了3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上千艘艦艇。

    有能力打敗法國的只有德國,如果不是德國閃電戰越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法國也不會敗得那麼快的。要知道,如果德國和法國正面交鋒,德國的勝算不會多大。

    雖然法國僅僅六週就投降了,但實際上投降的是被視為偽政府的法國維希政府,而當時法國的實際領袖戴高樂領導數十萬法國軍人流亡到英國,成立了自由法國政府,繼續抵抗後來與盟軍反攻,參加諾曼底登陸光復法國。說法國是寸功未建是不恰當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法國成為五常之一也是抓住一點歷史機遇的,英國為了抗衡美國不得不選擇拉攏法國,而美國之所以會同意法國的加入是因為他們覺得法國加入進來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法國是不會和蘇聯站在同一陣營當中去,各個國家都各懷鬼胎,打著自己的算盤,所以法國才有了這樣的機會成為了五常之一!

  • 11 # 19359023

    寸功未建是錯誤的

    一:法國一戰損失嚴重,國內提倡反戰,將本可以加強軍事建設的物質投入在馬奇諾防線,而納粹從阿登森林繞過。法國交通發達,氣候適宜,納粹虎式坦克可以利用閃電戰快速推進巴黎,納粹聲東擊西,法國的前線不是德軍主力,加上巴黎擁有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等重要文化遺蹟,巴黎破壞會造成法國文化的浩劫,只有投降求保。法國戰役法軍並沒有處於下風,如果沒有馬奇諾防線的大量投入,法國可以繼續對抗納粹德國

    二:法國停戰後,戴高樂將軍組建自由法國政府,加入同盟國,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大國,幾乎所有的殖民地人民加入自由法國組織對抗軸心國,成為僅次於同盟國美英蘇中的軍隊。法國國內有超過百萬人口的反法西斯組織,抵抗依然不斷

    三:二戰後形成美蘇對抗局勢,蘇聯已經控制東歐,而歐洲大陸沒有常任理事國代表,為了對抗社會主義和避免法西斯復燃必須選擇強大的Continental大國法國作為盾牌

    四:法國是傳統的殖民帝國,工業強國,文化大國,使它有能力進入常任理事國

  • 12 # 小小卡卡羅特

    五常裡面為什麼有法國,首先我們先弄清楚一個前提——法國為什麼差點沒進五常。

    我們知道,聯合國是美國搞出來的東東,按羅斯福的最初設計框架恰恰是中美英蘇四常,而非五常,少的那一常就是法國。

    美國之所以不讓法國當五常,原因在於:

    英法同屬於衰落中的老牌歐洲殖民大國,雖然人口萎縮,國力下降,二戰中舉國投降,戴高樂組成了自由法國。但依然擁有全球化的勢力範圍和存在感。

    相比之下,美國和德意日蘇則同屬於較少殖民地或乾脆沒有殖民地的新興強國。1941年,二戰同盟關係定型,在戰爭過程中,美蘇逐漸達成了兩個共識:既要幹倒德意日,還要收拾英法荷。這就是為什麼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這一刀直接捅在英法的要害上。其實此時美國對英國也是心存芥蒂。美國提出蘇中美“三巨頭”共管世界美國極力爭取中國入常,其實是希望中國能先幫美國幹倒日本,再幫美國收拾英法,還要最後幫美國製衡蘇聯。

    既然這樣,美蘇中三家足夠,英法似乎都該關在門外,為何只丟開了法國,卻保留了英國呢?

    原因就在於:

    第一,法國自40年戰敗後,就基本退出了大國舞臺。而英國仍奮戰在第一線。

    第二,無論是打德意日,還是收拾英法,客觀上均有助於蘇聯的崛起。而中國的力量太弱,最多在遠東制衡蘇聯。歐亞大陸的另一端還是需要另一個盟友。

    因而,美國既需要拉攏英國將戰爭進行到底,又要改造英國日後一起對付蘇聯。

    法國在這個過程中,就被華麗地無視了。

    但是,最終法國還是成了五常,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下面這三個人的功勞。

    第一個是丘吉爾。

    但是,僅僅靠丘吉爾,還是無法讓法國上位。因為美蘇都不傻,英國的小算盤打的越響,美蘇越要連算盤珠子一塊拆散。但是,美蘇不傻,並不等於大家都是明白人。這就引出了法國的第二個大恩人——蔣公介石

    最終,美國只好在隨後的德黑蘭會議上謀求蘇聯的支援。斯大林當然心領神會,於是出現美蘇合力壓英國的局面。最終形成了三強共同承諾推動戰後殖民地大解放的公告。

    而抓住這個矛盾爭取權益的恰恰就是——戴高樂

    法國終於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蘇英的支援,中國的默許,孤立美國,確保了正式位列五常。

    雖然法國在這個過程中,傷痕累累,甚至一度被看做兩面不討好的小丑,但絕非沒有收穫。今天法國之所以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五常,正是因為法國有核武器,有大船,有還沒有丟光的、遍佈全球的海外領地、軍事基地。

  • 13 # 暗夜9527

    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法國投降的早,工業實力尚存。

    二戰前,法國是世界上的第五大工業國,一度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八左右。

    此外,法國是歐洲大陸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它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齊全,自動化程度很高,高於蘇聯、日本、義大利等國,甚至強於英國。

    由於法蘭西戰役爆發後,法國在不到1個月內迅速投降。

    實際上,德軍突破阿登山區,又突破馬奇諾防線以後,法中國人的抵抗就逐步消失了,連巴黎也被定為不設防城市直接放棄。

    所以,法國本土損失不多,甚至比被德軍狂轟濫炸多年的英國要好。

    第二,法國仍然具有大量的殖民地。

    法國本土面積為55萬平方公里,海外殖民地面積高達1234.7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

    而希特勒允許法國維希政府保留殖民地。

    所以,法國戰後立即又有了廣大的殖民地。

    相反,很多英國殖民地已經被打的一團糟,或者當地實力都藉助軸心國宣佈獨立,比如緬甸之內。

    所以,法中國人憑藉殖民地就有這很大的影響力。

    第三,需要利用法國對付蘇聯。

    德國已經被肢解,短期內不成氣候。

    那麼歐洲大陸最能夠對付蘇聯的,顯然只有法國了。

    處於戰略考慮,英美都希望扶持法國以對抗蘇聯。

    畢竟法國的工業底子再次,人口眾多,戰爭結束時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就有100萬以上的部隊,實力也不弱了。

    可以預計,法國可以編組300萬大軍,能夠有效對抗蘇軍。

    所以,英美當然不惜代價扶持法國了。

    第四,如果不扶持法國,法國可能赤化。

    誰都知道,最初周恩來、鄧小平他們,都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學習了馬列主義的。

    其實,法國一直都是共產主義的溫床。

    直到今天,法國共產黨仍然是法國第六大黨,

    這主要是,法國工人的鬥爭意識比較強,同時他們的生活也比較貧困。

  • 14 # 諸葛亮的臭皮匠

    法國在二戰中那種表現為何還能進五常?如果單純看戰績,法國進入盟軍前五名,還是沒有問題的。首先,法軍建立起一支56萬人的新軍隊,擁有美國援助的1400架戰機,5000輛坦克,3000門大炮。此外,在法國本土也出現了大批抵抗運動,對德軍展開游擊戰。

    法國軍隊在北非對德意聯軍發動了反攻,特別是在突尼西亞戰場。經過艱苦戰鬥,在突尼西亞戰場,德國非洲軍團在司令官馮.維爾斯特帶領下,與義大利軍隊一共25萬人,向美英法聯軍投降。

    隨後,法國軍隊第1集團軍等部隊登陸義大利,與美英軍隊一起,在義大利中北部地區與德軍的30個師展開激戰。在諾曼底登陸戰役,法國抵抗組織建立的內地軍,廣泛襲擊德軍目標。盟軍指揮部6月底宣佈,法國抵抗組織的戰果超出它期望之外。艾森豪威爾將軍認為法國內地軍的貢獻等於15個師。

    同時,有法軍2個裝甲師和5個步兵師在內的26萬法軍登陸諾曼底,參加了,解放法國的戰役。奪取土倫和馬賽,巴黎等大城市。其中,土倫於8月27日攻克,馬賽於28日攻克,分別比原定計劃提早八天和二十七天,35000名德軍被俘。

    艾森豪威爾稱讚這是“對徹底打敗德國的最有決定意義的貢獻”。隨後在羅尼河和里昂,法軍再次取勝。到1944年11月,大批法國內地軍士兵,被解放的被俘法軍和平民加入法軍,法軍光是第一集團軍數量,就達到40萬以上。

    在萊茵河戰役,盟軍出動90個師,其中包括14個法國師,重創了德軍,馮·龍德施泰特指揮的65個師。隨後,法軍突入德國,參加了包括魯爾戰役在內的大戰。正是這些奠定了法國進入五常的軍事基礎。

  • 15 # 乏味的生活1982

    法國能夠進入“五常”是一些中國人包括我在內曾經疑惑的地方,正如提問描述中所言:法國既不是同盟國骨幹成員,又不是“四巨頭”之一,緣何能擠身於“五常”?

    1945年的聯合國成立,是對“二戰”各國貢獻的確認

    其實,能不能進入“五常”,首先看的是在當時的國際影響力;其次看的才是“二戰”貢獻。中國也不是“四巨頭”也不是“同盟國骨幹”,也照樣進了“五常”。而且1949年後的中國席位所代表的實力更差了。因此,除了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能否進入“五常”主要是看美蘇特別是美國的意志。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其直接引子是1941年8月14日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簽署的《大西洋憲章》。之後,蘇聯加入,形成了美蘇英三國主導聯合國的建立過程。

    三大國之間在安理會問題上都想引入自己人,但英美和蘇聯之間不可能允許對方的人進入,為此,英美和蘇聯最終達成妥協,也即和雙方都有關聯的國家進入。那麼,法國的戴高樂奉行“獨立外交”,以及中國國內的兩黨問題,英美和蘇聯都可以視作非單純的對方的人。

    二戰前,法國是世界上的第五大工業國,一度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八左右。

    此外,法國是歐洲大陸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它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齊全,自動化程度很高,高於蘇聯、日本、義大利等國,甚至強於英國。

    法國仍然具有大量的殖民地。

    法國本土面積為55萬平方公里,海外殖民地面積高達1234.7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

    法國在“二戰”的表現比中國還要差,我們的政府至少沒有投降,而是堅持抵抗到了“抗戰”勝利。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1940年6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但是,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軍將領立刻在18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號召繼續抵抗,由此,“自由法國”開始出現。

    當時戴高樂手下沒有士兵,18日下午廣播之後,從6月29日到7月29日,就有7000多名法國老兵、陸海空軍將領逃到戴高樂身旁。從7月21日開始,“自由法國”的戰士就對德國進行了轟炸。

    在法國國內、法國在非洲(查德、喀麥隆、剛果、加彭等)的對德作戰和亞洲(法屬印度和印度支那)的對日作戰的二十多個(前)殖民地,在近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法國”對盟國的作戰任務或參加或支援或遞送情報或暗中破壞。

    由此可見,在同盟國(此處屬於廣義範疇)陣營內部,除了英國、蘇聯、美國外,尚沒有哪個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由此,在與美英蘇在建立聯合國問題上的討價還價能力就加強了。

    再加上戴高樂當時獲得了三大國政府地支援,對於法國進入聯合國雖然也有多少意見,但三大國之間為了共同利益和目標也就認可了戴高樂將軍代表的法國的地位。

    需要利用法國對付蘇聯。

    德國已經被肢解,短期內不成氣候。

    那麼歐洲大陸最能夠對付蘇聯的,顯然只有法國了。

    處於戰略考慮,英美都希望扶持法國以對抗蘇聯。

    畢竟法國的工業底子再次,人口眾多,戰爭結束時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就有100萬以上的部隊,實力也不弱了。

    可以預計,法國可以編組300萬大軍,能夠有效對抗蘇軍。

    所以,英美當然不惜代價扶持法國了。如果不扶持法國,法國可能赤化。

    誰都知道,最初周恩來、鄧小平他們,都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學習了馬列主義的。

    其實,法國一直都是共產主義的溫床。

    直到今天,法國共產黨仍然是法國第六大黨,

    這主要是,法國工人的鬥爭意識比較強,同時他們的生活也比較貧困。

    當時法共實力雄厚,實際上,1946年大選後法共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當時如果不能支援法國復甦,恢復國際大國地位,法共就有可能合法奪取國家大權。

    那麼,到時候整個歐洲都是蘇維埃的地盤了。

    最後,法國為了獲得聯合國五常席位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法國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妥協,獲得了美蘇英三大強國的支援。英國和法國是盟友,雙方有太多的共同利益,所以英中國人極力支援法國入常。美中國人雖然和法中國人對不上眼,但美中國人也不願意和法中國人鬧僵,因為法國是戰後歐洲大陸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大強國,美中國人需要法國在歐洲大陸制衡蘇聯,同時也需要法國及其殖民地的遼闊市場。而由於法中國人免除了蘇聯(沙俄)欠法國的債務,蘇聯人也對法國入常表示了支援。美蘇英三國點頭,其他國家自然不會說什麼,所以法國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聯合國的五常。

  • 16 # 垂溪

    個人以為可以概括總結為三個層面的原因:戰時貢獻、戰後實力、政治因素。

    第一點,戰時貢獻。法國的表現並不能簡單地用“寸功未建”來概括。法國在二戰期間被閃電戰術奇襲亡國這事兒雖然確實磕磣了點,但是二戰並不只發生在法國被打趴下的那一個多月。在巴黎淪陷之後,名義上的法國已經亡國,但是法中國人民和軍隊並未完全屈服,所以才有了戴高樂將軍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所以法國從懵逼狀態恢復之後,在整個二戰期間都是積極抗爭的,尤其是在北非戰場,還是起了相當重要作用的。

    第二點,戰後實力。法國自路易十四年代以來,堪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雖然二戰開具打了個爛牌,但是其基礎仍在。而且恰恰因為法國投降的早,所以國內工業、醫療等基礎設施並沒有太嚴重的損失,所以戰局一發生扭轉,立刻能表現出極強的恢復能力。而其他歐洲國家要麼本身就不夠強,要麼戰爭損耗嚴重,戰後一時難以和法國爭雄。另外因為法國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和海外自治領,所以在國際上還是相當有分量的。

    第三點,政治因素。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主導讓法國牽制圈內牽制英國、壓制德國,圈外牽制蘇聯。這種事情就比較曖昧,有點不清不楚了。二戰的影響波及全球,是一次相當徹底的大洗牌,全球的政治格局都在變化。各國出於戰後自身利益的考慮,需要對國際勢力做一個規劃。當時的美蘇儼然已經成為世界霸主,蘇聯是不受歐洲國家待見的,而美國又和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這種放風箏的狀態下,美國需要保障歐洲不能出大動作。鑑於當時歐洲的大國就剩英法兩國還能說得上話了,如果不扶持法國,英國就成了歐洲一霸,美國肯定是不幹的。至於德國,雖然已經打趴下了,但是德國一戰戰敗後寥寥20年,就恢復成一個足以橫行歐洲的強國。歷史如此,所以各國對於德國還是頗為謹慎的,有法國在,可以有力地壓制德國。另外扶持法國,讓歐洲大陸有一個相對強大的主心骨,也能牽制蘇聯的西線動作。

    綜上,各因素綜合之後來看,法國進入五常其實還是比較順理成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槍魚烤還是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