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短銀漸層層疊

    首先,我不認為,裴寂是唐朝開國的第一功臣。

    若論功勳,長孫無忌,劉文靜,甚至李世民,前太子李建成都不比他少。要知道在唐朝開國的過程當中,李淵的幾個兒子可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京劇《裴寂還鄉》:

    裴寂的功勳,個人認為有三個影響最大。

    第一,是在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裴寂曾經促進了李淵造反的過程。

    當時李淵在是否起義的選擇上猶豫不決,而李世民則是堅定的起兵派。李世民看中了裴寂與自己的父親交好,所以,李世民給一個縣令數以百萬的錢財,讓那個縣令在與裴寂賭博的過程當中,故意將這些錢財輸給裴寂,以此來達到與裴寂交好的目的。而後裴寂用計促進了李淵起兵的決心。

    李世民可當真是捨得下本錢啊:

    第二,是在唐高祖李淵起兵之後,裴記曾經贊助了李淵大量的錢財。具體有晉陽宮中的九萬斛糧草、五萬段雜彩、四十萬領甲冑。

    晉陽宮是隋煬帝修建的奢華宮殿,藏有大量錢財:

    第三,是李淵在接受隋朝禪讓的時候,猶豫不決,或者戲癮大發,是裴寂最後以商周二朝為例勸解成功的。

    其次,裴寂晚年失勢,被李世民流放個人認為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

    簡單說就是,李世民不喜歡他。裴寂在唐高祖李淵當皇帝的時候,曾經進讒言,使得唐高祖李淵,將劉文靜處斬,並抄沒其家。而劉文靜是李世民的心腹。

    唐高祖李淵 在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趨白熱化的時候,有意打壓李世民的勢力,所以劉文靜的死是出於唐高祖李淵的意思,只是促進這一程序的,是裴寂。

    李世民登基之後自然不會放過他,個人認為李世民對裴寂的處理算是寬宏大量了。

    裴寂在流放地被山賊襲擾,長安謠言四起,說山賊擁立裴寂為王,不過李世民表示不可能,不相信。

    後來李世民知道裴寂率家僮擊破山賊的時候,還一度想將裴寂召回長安,只是裴寂竟然溘然長逝。

    不過,想必裴寂也是過得戰戰兢兢吧。

  • 2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我從兩個角度分析:

    一、從政治角度分析

    裴寂在剛開始晉陽起兵的時候,與李世民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但是,後來,裴寂實際上成為了李淵的心腹,而且在劉文靜事件中與李世民發生了矛盾。

    在武德後期的政治鬥爭中,裴寂站在李淵的立場上,因此,玄武門之變後,隨著李淵的退位,裴寂實際上成為了李淵舊臣的代表。而當時,李世民銳意改革,諸如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一批老臣,不管其在武德末年的立場如何(陳叔達和蕭瑀都是傾向於李世民的),但由於其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無法為李世民貞觀年間的改革發揮作用。

    因此在貞觀初年,李世民一直在進行人事調整,而人事調整最關鍵的,就是宰相的調整。

    武德末年李淵的宰相實際上有5位:裴寂(左僕射)、蕭瑀(右僕射)、陳叔達(侍中)、封德彝(中書令)、宇文士及(檢校侍中),這5位,裴寂是李淵的代表,蕭瑀和陳叔達傾向於李世民,封德彝首鼠兩端,宇文士及是李世民自己人(他同時擔任天策府司馬)。但是,從李世民的角度看,這5位,不管政治立場如何,都不能輔佐自己銳意改革,因此,都需要拿掉,只不過拿掉的方式有所不同:

    1、裴寂:是第一個被拿掉的,早在武德九年(626)七月(那時候李世民還是太子),蕭瑀代替裴寂出任左僕射,裴寂已沒有實職,只是有一個司空的三公頭銜而已。

    2、陳叔達:武德九年(626)十月,陳叔達因為和蕭瑀在李世民面前忿爭,免官。

    3、封德彝:貞觀元年(627)六月,封德彝去世。

    4、宇文士及:貞觀元年(627)九月,宇文士及擔任殿中監,免去了宰相職務。

    5、蕭瑀:貞觀元年(627)十二月,蕭瑀被免去左僕射。不過,蕭瑀此後還曾以其他官職參與朝政,他不算完全退出宰相序列。

    因此,從政治鬥爭的角度看,早在李世民即位之初(甚至沒有即位的時候),就開始進行高層人事調整。可以說,如果裴寂像其他各位武德年間的宰相一樣,順應這一潮流,服從李世民的安排,並奉公守法,他其實是可以全身而退的。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對裴寂還是比較優容的,“貞觀元年,加實封並前一千五百戶。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與長孫無忌同升金輅”(《舊唐書》裴寂傳)。

    但是,裴寂自己作死,他在擔任司空之後,按說不應該繼續參與朝政,但是,有資料顯示,裴寂雖然不再擔任左僕射,但是仍然參與朝政,特別是對尚書省產生一定影響,據《貞觀政要》記載: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請注意,當時裴寂已經是司空了,按說應該在家待著,不應該再參與朝政,但是,李世民仍然對裴寂說“亦望公輩用心不倦”,可見裴寂當時還是在插手政務。因此,與其他順應潮流的武德宰相不同,李世民用正常的行政手段,無法讓裴寂退出,那就只能找機會辦一辦裴寂了。

    二、從唐律角度分析

    (一)法雅事件

    貞觀三年(629),法雅事件發生,裴寂受到牽連,被免官,遣還鄉里。

    對於這一案件,現在網上很多人說是冤案,是李世民故意設計出來陷害裴寂的。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上面已經說了,玄武門之變後的人事調整,最先調整的就是裴寂,而法雅事件出現在貞觀三年(629)正月,距離玄武門之變已長達兩年半,如果李世民真的想陷害裴寂,何必等上兩年半的時間呢?何況貞觀年間,不流行冤案,那是武則天時期的特色。因此,法雅事件本身,並不是冤案,只不過事連裴寂,被李世民抓住機會處置了裴寂而已。

    法雅犯了造妖書妖言罪,按律判了絞刑,法雅說裴寂也知道此事,裴寂對此的解釋是:

    法雅惟雲時候方行疾疫,初不聞妖言。

    但法雅出來作證,於是裴寂被免官,削掉了一半的食邑,放歸本邑。

    請注意,即便按照裴寂自己的說法,裴寂也照樣犯了法,預言“時候方行疾疫”,這也屬於妖言,只不過勉強可以歸入言理無害的妖言,唐律規定,預言水旱災害的妖言,屬於言理無害的,可以減輕處罰。但言理無害的妖言也是妖言,裴寂既然知道法雅說過這類話,按律必須上奏,否則就是犯了“事應奏而不奏”罪,按律杖八十。當然,裴寂可以適用官當、贖等特權,免於處罰,但既然犯了法,而且李世民本來就想辦裴寂,因此,裴寂這官是肯定不用再想當了。李世民對裴寂免官削封邑,屬於依律處置。

    (二)信行事件

    此後又出現了信行事件,信行說裴寂有天命,剛開始裴寂不知道,信行死後,裴寂的監奴恭命告訴了裴寂,按說裴寂應該馬上上報,但裴寂因為害怕沒敢上報,反而讓恭命把知道此事的人都殺掉(恭命沒有真殺)。事發後,李世民給裴寂列了四條罪狀:

    1、位為三公而與妖人法雅親密:此事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也處罰了;

    2、事發之後,乃負氣憤怒,稱國家有天下,是我所謀:這屬於自己說妖妄之言,按律應判處死刑;

    3、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他人說裴寂有天分,裴寂不上奏,可以認為裴寂是參與謀反,屬於十惡大罪,應判處死刑;

    4、陰行殺戮以滅口:由於後來沒真的殺人,屬於“謀殺人”,徒刑三年。

    諸罪合併,從重處理,按律應判處死刑。李世民說,“我殺之非無辭矣”,符合唐律規定。但是,當時侍臣給出的建議是流放,因為裴寂確實在開國時期有功勞,因此,李世民從寬處罰,改為流放,裴寂最終流放靜州。

    那麼,這是不是像有些人想的是冤案呢?我認為也不是。因為在經歷法雅事件後,裴寂已經是死老虎了,對李世民構不成任何威脅,李世民沒有任何必要對裴寂窮追猛打。此外,後來靜州山羌為亂,有人說他們準備劫持裴寂為主,李世民說,“中國家於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這就充分說明,信行事件確有其事,裴寂按律應判處死刑,是李世民饒了裴寂一命。

    後來,裴寂果然沒有參與叛亂,反而率領家僮破賊,李世民考慮到裴寂畢竟是有功勞的,徵裴寂入朝,但裴寂當時已經去世了,時年六十。裴寂死後,贈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 3 # 股海晨鐘

    裴寂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皇位的過程中,比較傾向後者,加上曾經誣告過李世民的早期智囊劉文靜,導致其被李淵冤殺。

  • 4 # 西窗史話

    貞觀六年,李世民一紙詔書下發到了靜州(今四川旺蒼),詔書的內容是召一個流放於此的人回長安,這個人就是昔日唐高祖在位時的武德朝第一人——裴寂(關於裴寂的死亡年份很多說是貞觀三年,但是按照其出生於公元573年,享年六十歲算,應是死於公元632年即貞觀六年)。這位昔日輔助李淵晉陽起兵的功臣,高祖時期的朝堂第一人,終究因為結怨於李世民而最終死於流放地。

    裴寂與李世民的結怨最初應是始於劉文靜被殺事件,劉文靜也是晉陽起兵的主謀之人,協助李淵起兵反隋,並奉命出使突厥。後隨軍南下,擊敗桑顯和、俘獲屈突通,可以說是率立軍功,並且是李世民的鐵桿支持者。然而李唐開國後,劉文靜的地位卻遠遠不如裴寂,因此,多有怨言,曾於酒後言道:“吾得志,必誅此僚。”結果被小妾告發,裴寂趁此誣陷劉文靜謀反,導致劉文靜被殺。

    在當時,負責主審的另一位官員蕭瑀認為劉文靜謀反證據不足,李世民也一再上書,說,劉文靜在義旗初起之時,就先定非常之策,事成之後才告知裴寂。但等到平定京師,二人地位和待遇卻十分懸殊。李世民認為,劉文靜只有不滿情緒,絕對沒有謀反之心,極力想保全劉文靜。

    透過李世民的上書可以看出,在李世民的心裡,晉陽起兵的第一功臣根本就不是裴寂,劉文靜功勞最大,裴寂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

    然而,李世民的上書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在為劉文靜開脫的同時,幾乎是指著鼻子罵老爹了,劉文靜既然是第一功臣,那豈不是說李淵識人不明。裴寂趁此進言: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在此時,他就經常發牢騷,說怪話,難保以後不會真的造反。何況現在天下沒有平定,外面還有強敵,現在要是赦免他,一定會成為日後的禍患!此時,李唐初立,僅僅佔據關中,李淵自然要把不穩定因素扼殺,因此,劉文靜最終被處斬。

    裴寂置劉文靜於死地的做法可以說是斬了李世民的一條臂膀,李世民不恨裴寂才怪。

    在此後的儲位之爭中,裴寂又是站在了太子建成的一邊,要知道,裴寂當時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說誰能影響李淵,舍裴寂再無第二人,有他站在李建成一邊,可以想到,這會對李世民爭奪太子造成多惡劣的影響。可以說,儲位之爭使得裴寂與李世民徹底站在了對立面上。

    武德九年,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但是在貞觀初期,透過政變上臺的李世民的統治並不穩定,先是有羅藝以及李孝常的反叛,然後是大唐版的三年自然災害,這時的李世民要做的不是清算舊人,而是儘可能的籠絡人心,因此,作為大唐開國元勳的裴寂此時還是頗受禮遇的。

    然而,李世民會就此罷手嗎?答案是不會。

    貞觀三年,李世民的皇位坐穩了,而機會也到了,當時有個和尚叫做法雅,起初因受寵出入兩宮,這時被禁止在外,法雅心懷不滿,散佈怪誕的邪說,被定罪處死.兵部尚書杜如晦審問他的案子,法雅就說裴寂知道他的話,因此裴寂被牽連,李世民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了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老家。

    裴寂請求留居長安,李世民這時將多年的心裡話終於說出來了:“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以擁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於太上皇對你的恩寵,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間,政法方面紕漏謬誤極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亂,你對此也應擔負責任!我念及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讓你迴歸故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裴寂沒辦法,只好收拾行囊,離開了長安。同年,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

    返回了老家蒲州的裴寂黴運並沒有就此結束,當時有個狂人信行常對裴寂的家僮道:“裴公有天分。”信行死後,家奴恭命將此事告訴裴寂。裴寂大驚,這可是殺頭的罪過,要是讓李世民知道了,自己就死翹翹了,於是他不敢奏明皇帝,而是暗中命恭命將知情的家僮殺死。然而這一招卻把裴寂害了,恭命揹著裴寂,將家僮放走。後來,恭命犯罪,向朝廷告發了這件事。李世民為此大怒,對侍臣道:“裴寂犯了四條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卻與妖人交遊;第二,事發之後,憤稱國家之興是其所謀;第三,隱匿妖人之言而不奏;第四,殺人滅口。”最終將他流放靜州。

    看看李世民所說的四條罪狀,第一條依然再扯法雅事件,第二條徹底否定裴寂晉陽起兵第一功臣的名號,第三條與第四條,說實話裴寂奏報也不是不奏報也不是。

    裴寂來到靜州後,靜州山羌作亂,當時有傳言認為亂軍劫持裴寂為主。李世民到底說了句公道話道:“國家對裴寂有性命之恩,裴寂定不會如此。”不久,裴寂率家僮破賊的奏報傳來。李世民此時思及裴寂佐命之功,也看他年紀不小了,於是想召他回朝。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可惜裴寂這時已經病逝,終年六十歲。李世民追贈他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關於裴寂配不配得上晉陽起兵第一功臣的稱號,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李世民時期,曾經重新排定晉陽起兵的功臣名次,這次以劉文靜第一,裴寂第二,之後是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羅藝、趙郡王孝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李績、劉弘基等四十四人。

    可以說在李世民的心裡,裴寂始終稱不上第一功臣,這與他是否與裴寂結怨關係不大,主要與所處的位置有關,晉陽起兵之初,裴寂確實參與了謀劃,但是在以戰爭為主的時期,征戰出身的李世民自然更加看重軍功,恰好同為主謀之臣的劉文靜更加擅長戰陣,自然更得李世民看重。裴寂於起兵之後,主要是跟在李淵身邊,其功勞自然不顯。

    而且裴寂確實無領兵之才,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部將黃子英、宋金剛入侵太原,裴寂主動請纓,要求率軍征討,被任命為晉州道行軍總管,還得到便宜行事的特權。結果唐軍大敗,裴寂疾馳一晝夜,方才逃回晉州,而晉州以東的城鎮則全部丟失。宋金剛又進逼絳州,裴寂只得上表請罪。唐高祖下詔慰諭,又讓他鎮撫河東。

    同年十月,宋金剛攻陷澮州。裴寂缺乏捍禦之策,只是命虞泰二州百姓進入城堡,又將他們的積蓄焚燬,結果卻使百姓不安,人心思亂。夏縣百姓呂崇茂趁機叛亂,殺死縣令,響應劉武周,還將前來征討的裴寂擊敗。不久,唐高祖將裴寂召回朝中,指責道:“起兵初期,你有輔佐之功,官爵已到極點。此番抵禦劉武周,兵力足以破敵,卻敗亡至此,難道你就不感到有愧嗎?”將他下獄,但不久便將他釋放,對他更加優寵。此後,唐高祖每逢出巡,都要命裴寂留守長安。

    可見,裴寂的才能不在領兵上,很多人覺得裴寂完全是靠著李淵的恩寵才獲得高位,其實,裴寂曾經參與編修《武德律》,雖說後世評價遠遠不及《貞觀律》與《永徽律》,但這也是唐初一項重要的法令,裴寂能夠主持編修,可見其才能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不堪。雖說不能說其功勞蓋世,但是若是完全如李世民一般否定其功勞是不公允的。

    裴寂晚年的遭遇更多還是在於與李世民不在一條線上,或者說裴寂已經不再適應貞觀朝的變化,而其又沒有主動退讓,最終落得客死異鄉。

  • 5 # 月出皎兮愛讀書

    從大唐開國一代寵臣到被流放,最終客死異鄉,裴寂的一生用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若細細地來看,他的結局有其必然性,這裡面反映著一段曲折複雜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

    把這層複雜曲折的關係理清楚,裴寂結局的必然性也就水落石出了。

    一、李淵與裴寂的關係:從私交甚好到極度寵信

    對唐高祖李淵來說,裴濟是當之無愧的大唐開國外姓第一功臣。

    隋煬帝時,裴寂任晉陽宮監,與唐國公李淵私交甚好。他同李世民一同設局,逼李淵反隋,並在之後的晉陽首義中,將晉陽宮的物資提供給李淵作軍餉。唐朝建立以後,裴寂就成了大唐的第一任相國。李淵對裴寂極其寵信,每次上朝,都拉裴寂和自己坐在一起,下朝後則把他留在宮中,從不直呼裴寂的名字,而是叫他“裴監”,對他的話更是言聽計從。這一時期的裴寂紅得發紫,權勢待遇無人能比。

    武德二年,劉武周的部將宋金剛入侵太原,裴寂自告奮勇去打宋金剛。

    結果在度索原遭遇慘敗,幾乎丟掉了整個河東,。

    李淵召回裴寂,鑑於朝中大臣的壓力,以喪權辱國的罪名,將他下獄,不過沒幾天就把他放了,不僅官爵依舊而且更加寵信。

    二、裴寂與劉文靜的關係:從同僚好友到反目成仇

    裴寂和劉文靜是同僚,晉陽起兵前,裴濟是晉陽宮監,劉文靜是晉陽令。兩人因為職務關係經常見面,祟成為好友。當時天下大亂,兩人惺惺相惜且一同投入李世民“潛圖義舉“的隊伍中。

    兩人均是晉陽首義的主要策劃者,是李淵的左膀右臂,在大唐開國的功勳上難分伯仲,但裴寂與李淵私交更好劉文靜則與李世民過從交密,所以在李淵心中,裴寂自然功勞更大。,這直接導致了李淵的厚此薄彼。在大唐政府中,裴寂的職務始終高於劉文靜.尤其,裴寂慘敗度索原,李淵對他的優待不減反增,而劉文靜兵敗淺水原立遭革職,之後只能享受一般將領待遇,這對一個開國功臣來說,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恥辱。

    劉文靜與裴寂的差距越大,他心中的憤恨與不平就越加強烈。

    從此劉文靜在朝堂上與裴寂公開對抗,凡是裴寂贊成的,他一律反對;凡是裴寂反對的,他一律贊成。

    就這麼著,當年惺惺相惜的好友,如今變成了勢同水火的仇家。

    他常與弟弟劉文啟一同借酒焦愁。一次他喝醉了,拔出佩刀,對著柱子亂砍,口中怒罵:“總有一天要砍了裴寂的腦袋!”

    這話恰好被劉文靜一個失寵的小妾聽到,她以此為據誣告劉文靜謀反,,結果劉文靜和弟弟劉文啟被抓。李淵明知裴寂和劉文靜是死敵,卻依然派裴寂做主審官,其用意不言而喻。

    劉文靜被判死罪。李淵雖對劉文靜不滿,但殺這樣一個開國功臣,他一再猶豫,裴寂一再勸殺,他說劉文靜生性輕躁兇險,且有悖逆言行,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如若赦之,必貽後患。

    三、李世民與劉文靜的關係:從志氣相投到頭號輔臣

    劉文靜初見李世民就極其傾慕。認定他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與李世民首謀了晉陽起義,之後劉文靜一直跟隨李世民,為他出謀劃策,如今,他已成了李世民秦王府的頭號輔臣,政治上最得力的助手。

    大唐開國,秦王李世民的功勞遠在父親李淵之上,李淵已經明顯感覺到李世民功高震主的威脅,加之李世民在不斷為大唐開韁拓土的過程中,身邊聚集了眾多豪傑和名士,形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政治小團體。

    李淵要殺劉文靜時,李世民站出來一再求情,但他的求情不僅沒有阻止李淵殺劉文靜,反而強化了李淵對這些事的認知以及加強了他殺雞儆猴的決心。

    四、劉文靜之死

    武德二年九月,劉文靜和劉文起一同被殺,全家抄沒。劉文靜死前長嘆:高鳥盡,良弓藏。其實他的死遠沒有這麼簡單。

    其一、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大唐最有權勢的兩個人的政治利益。李淵要用劉文靜的死來警醒李世民,不要逾越了兒子和臣子的本分,同時,他絕不會容忍一個政治小團體在他眼皮底下逐漸成長起來。

    其二、首席宰相裴寂面對劉文靜這樣一個才能功勞均不遜於自己的政敵,務必除之而後快。

    劉文靜的死讓李世民感受到了來自父親和君王身上的森然殺氣,也讓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父子親情赫然斷裂,更讓八年之後的“玄武門之變“”成為可能。

    我們弄明白了這四個人之間紛繁複雜的關係,就不難理解裴寂為何會有這樣的下場。

    貞觀三年,裴寂因法雅和尚案牽連,被罷免司空一職,並削去一半食邑,遣返原籍。

    這起案件實在是蹊蹺。一個無關緊要的老和尚幾句無關緊要的牢騷怪話,竟然興師動眾地驚動皇帝的心腹重臣兵部尚書杜如晦來審,而且僅憑老和尚的一面之詞就給裴寂定了罪。

    裴寂明知是皇帝要整他,但還是抱著一絲僥倖求李世民準他在京城養老,李世民一口回絕,並斥責他:你覺得你的功勞配得上你的地位嗎?武德年間,賄賂公行,朝綱紊亂,都是你的過錯。讓你活著回到家鄉已是你的萬幸了!

    裴寂灰溜溜地回到家鄉,卻又因江湖術士信行的幾句胡言亂語被管家誣告謀反,李世民大怒,立即宣佈了裴濟的四大罪狀,他本想治裴寂死罪,但眾多朝臣一致為裴寂求情,最後改為流放廣西靜州。

    隨即,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追復官爵,讓他的兒子承襲魯國公爵位,並將公主下嫁給他。

    李世民針對裴寂的一系列行為,真的就只是出於報復嗎

    晉陽起兵後,裴寂與李世民經常意見相左,關係不太融洽;武德二年,劉文靜又因裴寂被殺;在奪嫡之爭中,裴寂一直站在太子李建成的一邊;這一切足夠讓李世民記恨他。但是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初,就以寬大容忍的和解態度原諒了所有的太子黨人及昔日的政敵,卻為何在時過境遷之後,對裴寂不依不饒呢?

    顯然李世民另有目的。無論是打擊裴寂,還是替劉文靜平反,以及抹黑武德舊政,都只為了一件事情:正位太極宮。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獲得奪嫡之爭的勝利,登上皇帝寶座的,當年他是在東宮顯德殿舉行登基大典的,三年過去了,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依舊在東宮生活起居和處理政務。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不能正位太極宮就無法強化他繼位的合法性

    於是貞觀三年李世民所做的一切都旨在提醒敲打大唐王朝的太上皇李淵,讓他主動遷出太極宮,而裴寂無疑是一顆極妙的棋子。

    果然,就在裴寂被罷官遣返之後不久,李淵就遷出了太極宮,之後他一直到死,都過著一種半軟禁的生活。

  • 6 # 杜興華51775718998

    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排第一。若裴寂當第一,這些人恐怕都會有意見的。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唐朝宰相。裴寂出身河東裴氏西眷,隋末曾任晉陽宮副監,與唐高祖交好,後參與策劃太原起兵,將晉陽宮物資充作軍用。唐朝建立後,裴寂擔任尚書僕射,封魏國公,曾征討宋金剛,雖大敗而回,但仍深受寵信。 聞喜裴氏家族都是唐朝的名門望族。

    裴寂早年與唐高祖李淵交交情甚好,又曾經幫助李淵起兵反隋,所以深受李淵的器重,唐朝建立之後,裴寂擔任尚書右僕射,封魏國公,曾經裴寂征討宋金剛,但卻是大敗而歸,但是這卻沒有影響李淵對裴寂的寵信,此後還升任左僕射、司空等要職,可見裴寂在李淵稱帝時期還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新唐書•列傳第十三》有這樣的記載:貞觀初,太宗親郊,命寂與長孫無忌升金輅,寂辭,帝曰:“公有佐命勳,無忌宣力王室,非二人誰可參乘者?”遂同載歸。浮屠法雅坐妖言,辭連寂,坐免官,削封邑半,歸故郡。寂請留京師,帝讓曰:“公勳不稱位,徒以恩澤居第一。武德之政,間或弛紊,職公為之。今歸掃墳墓,尚何辭?”寂遂歸。未幾,汾陰狂男子謂寂奴曰:“公有天分。”監奴白寂,寂惶懼,遣監奴殺所言者。奴盜寂封邑錢百萬,寂捕急,遂上變。帝怒,乃放靜州。會山羌反,或言劫寂為主。帝曰:“國家於寂有恩,必不爾。”既而寂率家僮破賊。帝念寂功,詔入朝,會卒,年六十。

    解釋一下:629年(貞觀三年),僧人法雅因妖言獲罪,據說:法雅在僧人們鼓吹之下,散佈號稱彌勒佛轉世的武則天要正式登基稱帝,取代了大唐江山。李世民在審法雅妖言案時,也供出裴寂也是同謀。 唐太宗因此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故里。 裴寂請求留居長安,唐太宗斥責道:“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以由如今的地位,只是由於太上皇對你的恩寵,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間,政法方面紕漏謬誤極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亂,對此你也應擔負責任!我念及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讓你迴歸故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裴寂只得返回蒲州。 當時,有個狂人信行禪師居住在汾陰,常對裴寂的家僮說:“裴公有天分。”信行死後,家奴恭命將此事告訴裴寂。裴寂大驚,不敢奏明皇帝,暗中令恭命將知情的家僮殺死。恭命卻揹著裴寂,將家僮放走。後來,恭命得罪,向朝廷告發裴寂。唐太宗大怒,對侍臣道:“裴寂犯了四條死罪。第一,官居 三公卻與妖人交遊;第二,事發之後,憤稱國家之興是其所謀;第三,隱匿妖人之言而不奏;第四,殺人滅口。”最終將他流放靜州。果然,李世民斷案還是光明正確的,沒有借藉此機會洩私憤的意思。

    在後來,靜州山羌作亂,有傳言認為亂軍劫持裴寂為主。唐太宗道:“國家對裴寂有性命之恩,裴寂定不會如此。”不久,裴寂率家僮破賊的奏報傳來。唐太宗思及裴寂佐命之功,召他回朝。但這時裴寂已經病逝,終年六十歲。唐太宗追贈他為相州刺史、 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資治通鑑》記載過在南北朝到唐朝期間,發生了十幾起大規模的和尚造反事件。這些事情,李世民是知道的。法雅事件之後,李世民對於佛教的態度急轉直下。於是乎,李世民下發了《令道士於僧前》詔,公開利用道教的影響力打壓佛教。這就是帝王的治國的心術了。

    五代時期劉昫《舊唐書》對裴寂有這樣的評述:裴寂歷任仕隋,官至為 宮監,總子女玉帛之務,據倉廩兵甲之饒,喜博戲之利苟多,啟舉義之謀為首。謁嶽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貴妃以經宿,終昧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規。恃高祖之舊恩,致文靜之極法。終歸四罪,尚保再生,幸也。

    可見,裴寂居功自大,被後人以奸臣形象認識。

  • 7 # 歲月是一條河流

    裴寂是唐高祖李淵的大紅人,他是晉陽起兵的主要籌劃者之一。按照《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記載,因為裴寂和李淵交好,李世民為了促成晉陽起兵,就有意結交裴寂,以便裴寂說服李淵早日起兵。所以,李世民就出錢給龍山縣令高斌廉,讓高斌廉在賭錢的時候故意輸給裴寂。這樣裴寂和李世民就非常熟絡了,裴寂滿口應承說服動員李淵早日起兵。

    這時的裴寂任晉陽宮監,主管隋煬帝楊廣的晉陽行宮的事務。他為了勸說李淵起兵,故意給李淵下了一個圈套,讓李淵在酒酣之際睡了晉陽宮的宮女。醒酒之後的李淵打了一個激靈,動了楊廣的女人,那可是要掉腦袋的。這時裴寂趁機進言:與其等死,不如起兵,反正你家老二世民都已做好準備了。騎虎難下的李淵遂決定晉陽起兵,揭開了反隋建唐的序幕。

    李世民稱帝后,對唐史多有修改,著力強化自己在開國中的作用,所以對上邊這段史實的記載,史學界歷來持否定態度,認為李淵才是晉陽起兵的決策者。但不可否認的是,裴寂確實在晉陽起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裴寂作為晉陽宮監,手中掌控了晉陽宮的人、財、物的調配權。晉陽起兵後,裴寂利用手中的權力,不遺餘力地支援李淵。他將五百名晉陽宮女、糧草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冑四十萬領全部進獻給李淵以資軍用,給予李淵堅定的支援。

    對於裴寂的力頂,李淵也給以豐厚回報。在李淵奪取長安後,李淵為大丞相,而大丞相的長史就是裴寂,裴寂並被晉封魏國公,賜良田千頃。

    李淵攻佔長安後,還假意地讓楊廣的孫子楊侑當傀儡小皇帝。後裴寂力勸李淵上位,並稱李淵若不稱帝,他也辭官不幹了。其對李淵的忠心可見一斑。

    李淵稱帝后,裴寂官拜尚書右僕射,躋身宰相之列。李淵對其非常器重,每朝必與其同坐,還賜與裴寂御膳,並賜裴寂自行鑄幣的特權,又與裴寂結為兒女親家。當裴寂年老請求退休時,李淵還含淚挽留,不予批准。

    裴寂自始至終一直是站隊李淵的,是李淵的心腹重臣。但這一切的榮耀隨著玄武門兵變的發生戛然而止。

    玄武門兵變發生時,尉遲敬德強行護駕,要求李淵交出軍權。伴駕的蕭瑀和陳叔達對李世民大加美言,而同在現場的裴寂在面對李淵的問計時,卻訥訥不能言,對李世民隻字不提。由此可見,裴寂對李淵忠心耿耿,卻不是李世民陣營的人。李世民與父親李淵權力的交接過程本來就不非常,身為李淵心腹的裴寂受到李世民的冷遇,也是很正常的。

    裴寂遭到流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文靜之死。

    劉文靜和裴寂本是一對老故交。李淵晉陽起兵前,劉文靜是晉陽縣令,裴寂是晉陽宮監,兩人還是要好的同事,經常一起喝點小酒,發點牢騷。後來劉文靜因與李密是連襟,被牽連入獄。

    劉文靜與裴寂一樣,也是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劃者之一。李淵被楊廣任命為太原留守時,楊廣對他並不放心,在他身邊安插了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兩個眼線,劉文靜誣告王、高兩人謀反,幫李淵除掉了眼線。

    起兵後,劉文靜又建議李淵聯合突厥反隋,以免腹背受敵。劉文靜出使突厥,不辱使命,成功說服突厥始畢可汗出兵南下,後又大戰屈突通,為開唐立下汗馬功勞。

    李淵稱帝后,劉文靜出任納言,地位在裴寂之下,劉文靜心中頗為不快。與裴寂不同的是,劉文靜一直李世民陣營的人。唐開國之初,劉文靜還隨李世民征戰沙場。而此時裴寂卻是李淵的心腹重臣。地位的懸殊也令劉文靜和裴寂的矛盾日益加深。

    劉文靜酒後失言,聲稱斬殺裴寂,又在家中招巫師鎮妖。此事被一個失寵小妾洩露,很快劉文靜被以謀反罪入獄。

    巧合的是,劉文靜的對頭裴寂是此案的主審官之一。本來此案的另外兩個主審官李綱和蕭瑀都認為劉文靜只是對裴寂心存不滿,並無謀反之心,李世民也是力保劉文靜。但裴寂卻進言李淵:劉文靜有才卻又陰險,留著必有後患。於是,52歲的劉文靜就被抄家處斬了。劉文靜在李淵稱帝后,曾獲免死特權,現在也不好使了。

    李淵在位時,李世民扳不倒裴寂,但玄武門兵變後,情勢就不同了。李世民稱帝后,對李淵的老臣還要進行一些安撫,所以對裴寂也沒有很快動手,相反還增加了裴寂的食邑。但在貞觀二年李世民和裴寂的一次對話中,讓裴寂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那是在一次祭祀中,李世民令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乘御輦,裴寂推辭。李世民說了,你是效忠我父親的,無忌是效忠我的,就你們有資格和我同乘一輛人。言外之意,令裴寂一身冷汗。

    貞觀三年,有個和尚法雅在京城散佈妖言被正法,這事本來與裴寂無大牽連,但裴寂卻因為知情不報被趕回老家。裴寂想長留京城,卻被李世民痛斥背靠李淵才取得今天的地位,李世民徹底翻臉了。

    人要倒黴喝涼水也塞牙。回到老家後的裴寂又觸了更大的黴頭。有個瘋瘋癲癲的人說裴寂能幹上皇上。這下可把裴寂嚇慌了,傳出去要掉腦袋的。裴寂不敢聲張,只想殺掉家中知情的僕人。誰時這事被上報給朝廷,裴寂這次被流放到靜州。

    裴寂對朝廷還是忠貞不二的。他在流放期間還曾平定羌軍叛亂。李世民得知後,還是很感動的,畢竟裴寂當年還是晉陽起兵的功臣。於是,李世民下令裴寂回朝。但裴寂還是沒等到回到長安的這一天,因年老體弱在靜州病死。就在裴寂死去的這一年,李世民也為老部下劉文靜雪冤追復官爵。

    裴寂在晉陽起兵後,緊隨李淵,成為李淵的心腹,在李世民稱帝后自然被李世民所排斥。而裴寂又是李世民干將劉文靜之死的主導者。所以一旦裴寂的強硬靠山李淵倒臺後,裴寂遭到李世民的報復是必然的。

  • 8 # 刪繁就簡347

    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裴寂他是李淵時代開國功臣,是李淵的心腹大臣。李世民即位了,需要自己的心腹大臣掌握朝廷大權,凡是他父親李淵的心腹,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都是打壓的物件,因此裴寂作為前任大臣被打壓成為必然。

    李世民打壓裴寂第一步,在貞觀三年,因僧人法雅因事件受牽連,李世民免裴寂官職讓他回老家養老,並且說裴寂的第一,是裴寂靠私人感情取得太上皇恩寵得來的。裴寂回老家不久,有個會看相的人叫信行,時常跟裴寂家的僕人說:你們家老爺面向好啊,有帝王之相。僕人回家把信行說的話告訴給裴寂,裴寂嚇的魂都沒有了,裴寂暗中派人把信行殺了,怕此話外傳,又命心腹恭命把傳話的僕人殺死,由於恭命和那個僕人平時處的很好,就私下把他放了。後來由於恭命貪汙裴寂幾百萬銀兩被追殺,恭命就向朝廷告發了裴寂,於是裴寂被抓了進去。

    李世民藉此機會大怒說:

    "裴寂犯了四條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卻結交妖人;第二,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第三,妖人稱其有天分,卻匿而不奏;第四,殺人滅口。"

    在這四大罪狀中,第二條是李世民最不能容忍的,李世民藉此事件把裴寂流放靜州。

  • 9 # 史論縱橫

    開唐第一位宰相裴寂,深受唐高祖李淵寵信,唐朝的建立他功不可沒,除此之外,不僅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器重他,裴寂本人對大唐也是忠心耿耿。

    但這樣一位開國重臣,晚年卻被唐太宗流放了,這是為何呢?

    裴寂何德何能,被拜為唐朝開國第一位宰相?

    在中國王朝交替過程中,哪一次的更替都是充滿了劇烈的鬥爭才完成的,只有唐朝取代隋朝的時候比較隨意,簡簡單單就完事了。

    裴寂作為第一開國功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李淵晉陽起兵的過程中,不斷給李淵加油打氣的那個人。

    裴寂和李淵在唐朝建立以前就交好,經常在一起喝酒,當時李世民想要慫恿李淵造反,但是李淵心志不堅,於是李世民就決定拉攏裴寂,讓裴寂幫他勸李淵。

    李世民拉攏裴寂的手段也很簡單粗暴,就是讓人跟裴寂賭博,然後故意輸給他錢,透過這種懟錢的方式,李世民與裴寂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為了逼李淵一把,裴寂就給李淵下了一個套,先是給李淵弄了一個美女,等李淵壓完了,告訴李淵,你壓的是一個宮女,在古代,宮女都是皇帝的女人,只有皇帝賞賜給你的時候,你才能壓。

    隋煬帝楊廣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要是真的怪罪起來,保準李淵吃不了兜著走,李淵見到這個情景,也只能將計就計了,裴寂告訴李淵,李世民都做好了準備,就等你一聲號令,就可以行動了。李淵說:“我兒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裴寂也參與到反隋起義當中去了。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太原,不久,李淵開大將軍府,任命裴寂為長史。同年十一月,李淵攻取長安,任命裴寂為大丞相府長史。618年,楊侑禪位於李淵,五月,李淵受禪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裴寂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宰相。

    身為唐朝第一個丞相的裴寂受到李淵怎樣的恩寵?

    在唐朝取代隋朝的過程中,裴寂是最積極支援李淵的人,在楊侑禪位的時候,也是裴寂帶頭勸進,也就是最早帶節奏的人,想要成大事,必須有帶節奏的,裴寂就是這個節奏員。

    在勸進的時候,假如李淵第一次拒絕,別人再不勸了,場面是不是很尷尬?只有有裴寂這樣的人帶節奏,李淵才能不斷拒絕。

    唐朝建立以後,唐高祖每次上朝,一定會請裴寂同坐,散朝之後也把他留在宮中,對他言聽計從,只稱“裴監”,從不直接叫他的名諱。可以說裴寂所受到的待遇,文武百官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公元六一九年,劉武周來犯,唐軍不敵,李淵很是擔憂,在這樣的情況下,裴寂就主動請纓,要求率軍征討。然而裴寂原來並沒有打過幾次仗,結果剛帶隊過去,就被劉武周的軍隊給打敗了。

    很明顯,善於帶節奏的人,不一定是全能好手,裴寂的這次敗仗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按照唐朝軍法處置,裴寂應該是人頭落地的事情,但是李淵還是感念裴寂節奏帶的好,並沒有殺了他。

    後來有人告發裴寂,說他密謀造反,李淵經過調查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反倒是先給裴寂賠個不是,此後對他更加信任,在李淵出巡的時候,就讓裴寂留守長安。

    由此可見,李淵對裴寂是十分恩寵的。

    唐朝開國第一功臣裴寂,為何晚年還會被唐太宗流放?

    裴寂在李淵時代獲盡殊榮,然而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卻沒有吃到幾個好果子。

    裴寂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當時一位和尚妖言惑眾被下獄審查,這位和尚在獄中揭發裴寂,唐太宗因此罷免了裴寂的官職,還削去了他一半的俸祿,並讓他告老還鄉。

    當時裴寂還希望繼續留在長安,但是卻遭到李世民的斥責,裴寂回到家鄉後,又有人汙衊裴寂謀反。

    原來當時有個人對裴寂的家奴說裴寂有天子之命,裴寂想要封鎖這個訊息,就派人處理掉知道這個事情家奴,結果這個家奴後來跑了,然而這個家奴後來被捕,就告發了裴寂。

    李世民得知後很生氣,認為裴寂是心裡有鬼,就將他流放到了交州。

    其實,唐書中有的資訊並不足為信,尤其是涉及到李世民的內容,因為李世民晚年的時候為了洗白自己,將史料中關於自己的內容都給改寫了。

    所以,裴寂晚年被李世民所整,還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我們知道李世民是透過殺兄逼父的方式而即位的,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就被迫禪位給了李世民,自己當了太上皇,但是李淵並沒有當時就掛,而是一直活到了貞觀九年。

    在此期間,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但也是嚴格監視,至於與李淵關係最好的裴寂,那必然是要極力的打壓了,再來看裴寂的犯罪過程,貞觀三年被攆回家,不久就掛了。

    其次,李世民與裴寂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的矛盾的,李世民一直認為自己是開唐第一功臣,只有這樣,自己的玄武門之變才充滿合法性;但是裴寂也認為自己也是開唐第一功臣,而且裴寂是知道內幕的,李世民在反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裴寂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當時,李世民的心腹劉文靜也因為與裴寂爭功,在裴寂的打擊之下,李淵最終殺了劉文靜,這無異於切斷了李世民的臂膀。

    正因為這些新仇舊恨,以及立場上的對立,使得李世民對裴寂十分反感,連凌雲閣功臣榜中,都沒有裴寂的名字。

  • 10 # 唐代丹藥

    按照記載的話,裴寂是因一個妖僧說了一句話被罷官,濃縮之後的古文就是。

    公有天分

    古人的話都十分的精煉,不知道這個標點加在哪裡合適。當然,不管加哪裡,裴寂都不應該隱瞞不報,這就中了一句話,其心可誅。

    然而,裴寂如果僅僅隱瞞不報的話,雄才大略虛懷若谷的唐太宗所進行的處理也是頗為優待的,讓裴寂去官回蒲州養老,但是已經六十四歲的裴寂,不知是眷戀貞觀之治的大好形勢,還是捨不得太上皇李淵。總之,死活非要留長安。

    李世民一套誅心之論將裴寂說的是啞口無言,最後被流放到潭州。在潭州,裴寂不顧年老體衰強行出征平叛遂病倒,李世民得知裴寂的忠勇之舉後,特召裴寂回京,裴寂未接到詔書就已病死。

    裴寂的晚年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可是,如果將裴寂的過往翻到唐高祖時期,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裴寂的功勞根本不足以當得大位,也不值得唐太宗如此的牽腸掛肚,裴寂的功勞僅是獻策起兵和受命唐太宗以隋煬帝晉陽宮宮女侍寢,逼迫李淵舉兵。之後,裴寂只是處於李淵忠實的聽眾的地位,更沒有意見或建議,記錄在案。

    更加奇怪的是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父子兩任皇帝,都沒有看出來裴寂的“無能”,反而是不斷地拔高裴寂,以至於裴寂最為風光的時候,竟然和國舅爺長孫無忌同乘金輅,如不乘坐的話,不僅駁了李世民的面子,還落了長孫無忌的清譽。

    此事就發生在貞觀二年正月,南郊祭祀結束。

    隨後,僅一年多的時間,裴寂的老賬新賬一塊被翻騰出來,直至罷官免職,降爵位,流放,最後病死。

    這個落差實在是大了點。

    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惹得龍顏大怒?

    事實已經不大清楚。

    不過,其中有些細節可以陳列出來,體驗一下李世民的內心。

    大業十三年,李淵起兵西攻長安,途遇宋老生又逢大雨且缺糧。在攻還是退的選擇上,李世民力主進攻,這與李淵和裴寂商議的結果相沖突,李世民因擔心軍隊處於劉武周和宋老生的夾擊之中,在李淵帳前嚎啕大哭。隨後,李淵同意李世民繼續進攻宋老生。

    武德三年,李淵鑑於隋朝的快速崛起和滅亡,遂決定廣封同姓宗族為王侯,拱衛皇權。之後,因後宮嬪妃與李世民之間發生了土地的糾紛,李淵在裴寂面前大肆痛訴李世民的缺點,史書記載,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隔閡由此產生。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當日,尉遲敬德受命上秉李淵事變經過,有逼宮的意味。李淵在詢問眾人時,時在在座的有裴寂、宇文士及等人,僅宇文士及開口勸說李淵認可事變的合法。

    貞觀二年,豳州李藝(羅藝),涼州李幼良等王,依次開始反叛,李世民遂聽從封德彝的建議,決定裁減各地的同姓宗族王侯。遵循的大體規則是,以創國初期的所建立的功勳為基礎,削減王侯。基本上沒有剩下多少李氏王,只有縣伯等侯爵。隨後,加深對外部官員的掌控,開創了任命京都以外的官員參預政事。

    從中可以看出,李世民開始大舉推翻李淵以往實行的政策。

    這其中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舉措意味很是濃厚,但如果僅僅這樣說的話,也太過片面。

    在唐太宗展館十一年,唐太宗與劉德威的有過一場對話。

    劉德威奏言:“誠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則反是,失入則無辜,失出便獲大罪。所以吏各自愛,競執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則‘寧失不經’復行於今日矣。”太宗深然之。

    裴寂的被貶,實在是由於各種因素集合在一起的一種爆發。

    而產生主導的因素,莫過於裴寂的“乞留京師”,讓唐太宗感覺到了裴寂內心還是歸心於李淵,對於他的恩寵置之不理。

    但在多年以後,也就是天寶六年,風流天子李隆基最終將裴寂的功勞以及與唐高祖李淵亦君亦友的關係給與了肯定。

    詔:太廟配饗功臣,高祖室加裴寂、劉文靜,太宗室加長孫無忌、李靖、杜如晦,高宗室加褚遂良、高季輔、劉仁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獅子男到底喜不喜歡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