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山友師
-
2 # 老而少壯
回答這個問題,感覺很惶恐,生怕胡說八道,誤人子弟。
但既然應答,也只好硬著頭皮說兩點原則性看法,若無益,請無視。
第一,熱愛是本,方法是末。
初三學生,從年齡上將很尷尬,處在“懂事”的臨界年齡段。學習目的明確與否以及學習端正與否等根本性問題,很難透過說理予以解決。
因此,學生熱不熱愛學習,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智者雲:熱愛是最好的導師。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他(她)自會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較好地應對所有學習任務,更何況還有那麼多老師在悉心教導,因此,對他們而言,幾乎不存在學習方法問題。小學初中都如此,初三不過水漲船高,也無所謂特殊。
反之,問題就來了。一旦他(她)的學習熱情低落,那他們的心思就不會集中在學習上,精力就會分散在各種五花八門的誘惑上,久而久之,連續的知識鏈條和體系,要麼多處斷裂,要麼千瘡百孔,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而此時,任何的外在方法的灌輸,都很難彌補這些缺失。
因此,在我看來,在總結或拷問學習方法問題之前,先得評估一下學習熱情。換句話說,解決學習方法問題的前提,是解決學習熱情問題。
那麼,都到初三了,學習熱情不夠,該怎麼辦?
第二,定向突破,以點帶面。
一個正常的初三學生,即使全面而言成績不算優秀,但也不會一無是處,那麼多功課,很可能也有個別科目是他們拿手的。那好,就從這拿手功課入手,以之為突破口,攻克其整體學習熱情難題。
例如,他多門功課成績很一般,唯獨就是數學拔尖。那麼,就該和他一起分析,他為什麼數學成績會好。可以肯定,他一定會回答:我喜歡。
接下來,深挖下去:為什麼喜歡?是怎樣的過程讓其喜歡上數學的?在學數學時你是怎麼做的?經驗和心得何在?
當這些問題總結清楚了,達成高度共識了,就可提示:所有的功課,道理都一樣!接下來,不妨選一門他相對而言不太“討厭”的功課,讓他按照他喜歡數學的方法,再試試慢慢去喜歡它,運用他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去逐步”落實”這種喜歡,然後有意識地分階段總結這一過程的成效。
我相信,透過這樣的過程,他的心會往學習上收攏,精力也會慢慢集中到功課學習上來,成績會有所改觀,信心會得以建立和強化,隨之,學習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照此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相信會收到好的效果。
因為筆者畢竟不是中學老師,關於初三學生的具體學習方法,真提不出過硬的好建議。以上兩點看法,若無益,看完一笑了之便是。
回覆列表
學習方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家長,不同的教學年級,不同的學科都會有不同的說法。但有一句話是沒錯的,那就是學思結合的辦法,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儘管如此,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和規律。在此,我就主要針對題主問的初三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拋磚引玉。
對初三學生來講,他們的知識基礎,經驗積累,自學能力,自覺性,學習態度等等方面,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對於老生常談的一些辦法,比如說,要提前做好預習,認真聽講,仔細做好筆記,高效保質地完成作業,及時複習,認真對待每次測試,及時總結反思等等常規必備辦法,我在此就不想贅述。
對此,結合多年的初中教學經驗,我認為初三學生必須從以下四方面去琢磨和總結學習方法,從本質上解決學法問題,才能治標又治本。
一、必須時刻要嚴於律己,培養高度的【自覺性】。現在很多學生,儘管是到了初三,也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自覺性。換句話說,他們基本上都需要在老師強迫、監督下完成學業。
這種學習狀態,其實是一個學生的大忌。所以他們幹任何學習上的事,幾乎都是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所謂“嚴師出高徒”,基本上就與學生沒有自覺性這點有很大關係。如果老師經常督促、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甚至是強迫他們學習,班級的總體學習情況,學生個體的成績都會好許多。反之,就不必說了,想都想得到的壞結果。
要是學生在初三時能夠達到嚴格要求自己,嚴於律己,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基本不需要老師的監督、檢查就能夠主動,自覺地完成好所有的學習任務,豈不美哉,還擔心學生的學習提不上來嗎?
所以,高明的老師往往注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老師看起來平時教學很輕鬆,但是班上的學習效果卻非常好,反之,有的老師費時費力,效果卻很差的根本原因。
二、必須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習內在動力的【主動性】。主動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這是毫無疑問的。有了第一條高度自覺性的基礎,還得有第二條主動性的學習動力源泉,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
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如小標題所言,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這幾點對於初三學生來講,不是很難。只要家長、老師給他們講清楚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輔之以適當正確地鼓勵支援,講究各科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三、必須要善於思考,培養無師自通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習方法的探究,培養學生具備萬能的學習方法——自學能力,這是名師必須具備的水平,也是學生必須達到的能力。如果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對他的學習來講,那就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想不好都很難。
對於這點,我在前面的幾篇問答中,曾經提到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當年初三寒假時,我當時憑藉自己的自學能力,一口氣把前面初一,特別是初二、初三上期由於貪玩好耍落下的所有知識都補上來了,再透過初三下期主動自覺地繼續努力,畢業時順利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在這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多次把自己這個親身經歷的學習故事,講給學生們聽,鞭策他們,激勵他們,很多當時不看好的學生因此受到鼓舞和啟發,最終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實也不難,前面也講過,在紮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仔細推敲,認真探究每學科每種知識的特點、規律,就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正所謂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過程中只要學思結合,善於總結反思找規律,沒有弄不懂的知識點。
做到了學思結合,就基本具備了自學能力,也就相當於隨時有半個老師陪伴自己了。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我管理】。自己做好自己的管理者,懂得給自己安排有效的學習任務,這是在做到前面三點基礎上的較高要求。
學生只要做到這一點,哪怕老師沒有佈置任何任務,他也知道該幹什麼,以及怎麼幹。
我在教學中,習慣性的每週用一兩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安排”,讓他們查漏補缺,反思總結,自我管理。也就是老師不統一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安排該幹什麼。這個方法很受學生歡迎,每一次讓他們自由安排,他們都拍掌紛紛表示贊成。
當然,老師要注意把握他們的動向,把握原則上的問題,不能搞成放羊式教學。這樣下來,不但老師輕鬆,而且學生也很投入,效果相當好。
老師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幹,老師只是巡視觀察,個別輔導。久而久之,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都上來了。幾十年來,我透過這個辦法,讓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受益:學得輕鬆,學得高效,學有所成。
綜上所述,要解決學生高效學習的問題,必須解決的其內在的興趣動力,內在的潛力問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不教,是無師自通,這才是學生真正應該具備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