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槍炮與玫瑰乄

    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貴族 宗教 經濟 軍事 各個領域都可以解讀

    但是我不想說那麼多東西

    只有一句話 沒有永恆的王國

    驚訝的不是羅馬帝國為何而亡 而是羅馬帝國為何存在了這麼久

  • 2 # 鬧市俠隱2016

    羅馬帝國的滅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原因太複雜,有民族的,宗教的,還有內部紛爭,其中西羅馬帝國尤其明顯,外族的蠶食,宗教與世俗的矛盾,其實最終瓦解西羅馬帝國的是宗教力量,而在東羅馬,也就是君士坦丁帝國的宗教力量順從了世俗力量,得以綿延千年,最終是過於弱小被奧斯曼土耳其給滅了。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肥貓詩曰:

    Continental千載帝業興,國祚歷久起狼烽。

    王朝更替終有道,重整河山待後生。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是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大國家。羅馬帝國的版圖東起幼發拉底河,南到阿拉伯非洲大漠,西達大西洋,北至萊茵河,多瑙河。假如在美洲和南極再各擁有一片土地的話,就幾乎快要能與明粉吹噓的明朝版圖相比了。

    羅馬有尚武精神,各代帝王以戰維和。士兵訓練嚴格,效忠皇帝,戰無不勝。羅馬軍隊有三十個軍團,駐防在帝國各地,達三十七萬人。兩萬名精兵組成國都的禁衛軍。羅馬的海軍力量不算很強大,因為羅馬人的雄心主要在於廣闊的大陸,海洋對於他們來說是可怕的物件。

    羅馬帝國興建大量公路,還分成各種不同的用途和等級,使所有的大城市都彼此聯接,“條條大道通羅馬”,與首都相通。主要目的是為了便利軍團行軍,軍令政令暢通無阻,利於征服。

    羅馬交往自由,土地廣大,物產富饒,商業繁盛。地方官在各地執行羅馬皇帝和元老院委派的職責。

    長期的國泰民安和穩定,缺少強敵競爭,麻痺了國家和政府,人們的思想逐漸暮氣沉沉,智慧的火焰熄滅了,尚武精神也消失了。公民們樂於服從,耽於享樂,使用僱傭兵來保衛疆土,尚武的勇氣只餘虛名。

    羅馬帝國後期,皇帝逐步趨向於獨裁,干涉元老院的人選,元老院的獨立性被破壞殆盡。政權干涉了立法,憲法的自由原則就明存實亡。

    羅馬皇帝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權,威懾破壞元老院的行政權力。 元老院沒有合法的兵力,就採取陰謀刺殺皇帝的方式來奪取權力。尼祿皇帝死後,有四位皇帝死於刀下。羅馬皇帝也對元老院展開血的報復,從此皇權動盪不定。禁衛軍發生判亂,藩衛的邊軍也進攻首都,覬覦皇位。

    於是,軍紀廢弛,內戰頻仍。

    伊拉加巴拉皇帝統治期間,國家道德淪喪,風尚敗壞。這位羅馬桀紂沉湎於酒色荒淫,結果被殺。繼位者亞歷山大想重整軍紀律,卻死於非命。

    基督教開戰在帝國的土地上廣泛傳播,國民輕信而狂熱,宗教的權力擴大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統治權。

    信仰的改變引起社會的變化,國家精神上背離了自由和尚武的傳統。

    羅馬的暴君用武力鎮壓反對,破壞了法律的正義原則,擄掠國民財產,據為已有。

    國家連年遭受異族入侵,政府又施行暴政,內外交困,人民飽受蹂躪,國運漸衰。列位暴君企圖制止災難的到來,可是徒勞無功。饑荒、瘟疫、騷動、暴亂接踵而至,百姓流徙。

    接下來的時間裡,幾位皇帝出身卑微卻能力出眾,擊敗外敵,挽救了瀕危的帝國,帝國中興曇花一現。

    公元284年,戴克裡先當選皇帝,徹底拋棄抹去了古羅馬憲法。帝國大權一分為三,他把政府中心逐步遷離了羅馬.在各省建立朝廷,致使元老院的權力喪失殆盡。但這卻使得國家行政人員劇增,國民賦稅也因此加重。

    就猶如中國的明朝末年,“當領錢人的比例超過了出錢人的比例時,各省就受到了賦稅的墓壓” 。

    戴克裡先退位,加勒裡陰謀篡國。一段時間內,羅馬帝國竟同時擁有六位皇帝,內戰再度爆發。君士坦丁戰勝了所有的對手,重新統—了羅馬,但是連年的戰爭耗費了大量國力,賦稅連年增加,軍備屢次擴充,國勢江河日下。

    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新都,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羅馬國祚未盡,餘威綿延近千年。

    君士坦丁大帝死後,三子奪嫡,禍起蕭牆,戰亂又起。 後,朱理安繼位,年輕有為,欲行變法,准許信仰自由,改宗教而限基督,歸祖制面循古法。但他親征波斯時戰死,大業遂終。

    再者,法倫尼繼位,把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與其弟法倫斯分掌。

    此後,哥特人聯合匈奴人入侵,全無戰鬥力的羅馬軍團放棄了他們自已和國家的防線,士無鬥志。

    哥特人圍攻並劫掠了羅馬城,幾乎把城內所有可以搬運的財富都搶走了。帝國的首都幾乎成為廢墟。

    而在東方,“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集結力量,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東羅馬帝國靠屈辱的和約才勉強保持住自己的統治權。

    基督教在信仰自由的氣氛下成了氣候,羅馬皇帝開始警惕起來,公開迫害教徒。但306年,君士坦丁大帝改信了基督教,於是基督教就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又反回頭來迫害異教徒。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大帝登位,勵精圖治,帝國中興,工農業都重新繁榮起來,但他崇尚奢華,社會風氣敗壞。敕令關閉了雅典學院,歷史悠久而人才輩出的希臘哲學至此斷流。

    查士丁尼好大喜功,徒耗國力,死於565年,留下來永垂後世的《羅馬法典》,包含了羅馬法學的精華。

    公元800年,查理曼即位,威服四方,親賢臣而遠小人,恢復了西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勁敵是阿拉伯人,以強悍勇猛而聞名於世。阿拉伯各族好勇鬥狠,在大漠中互相爭鬥。能共禦外侮卻不願共享戰利。阿拉伯人脆弱的統一是建立在言語和生活習俗大致相同的基礎上。

    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開始自稱先知,四方傳佈教義,創立了伊斯蘭教,他自稱是真主的使徒,命令眾信徒用刀劍來傳教。

    穆罕默德開始向羅馬人宣戰,三年後他就嚥了氣,去見了安拉。

    查理曼重建西羅馬,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後被日耳曼國王鄂圖奪得帝位,從此帝國的皇位一直屬於日耳曼國家了。

    在東羅馬帝國,伊斯蘭興起而來,保加利亞人、匈牙利人、俄羅斯人四處侵入,更加速了東羅馬的滅亡。

    為了恢復聖墓,教皇統治下的教民,組織了十字軍,幾萬朝聖者向耶路撒冷進發,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亞歐二百年戰亂不息。

    蒙古人和韃靼人興起,屢戰屢勝,威震各國。

    但帖木兒卻死於進軍明朝的途中,失去了和雄主朱棣一較高下的機會。奧隆則伯登位,蒙古帝國步入分裂。

    土耳其奧托曼帝國在阿麥銳斯二世的統治下獲得了重建,遠征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已是夕陽西下,居然孱弱到需要向西方國家乞求援助。

    阿麥銳斯之子穆罕默德二世繼位後,向羅馬帝國宣戰。1453年4月6日,包圍了君士坦丁堡。城裡守軍不足七千人。

    5月28日夜,土耳其人準備發動最後的一擊,君士坦丁堡城外四面阿拉伯歌,“真主是真主,真主只有一位,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徒”。

    海上到陸地,四方燃起了沖天的火焰。這時,基督徒的情況卻正相反。在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夜,君士坦丁-佩略羅加斯皇帝在宮廷裡向勤王伴駕的盟友們發表了羅馬帝國的葬禮演說,他決定要“君王死社稷”。

    5月29目凌晨,土耳其人以百倍以上兵力從水陸兩路攻來。羅馬皇帝沒有去煤山上吊,而是與戰士們一起奮勇戰鬥,壯烈犧牲。

    他盡到了一個國君,一個主帥和一個戰士的全部職責。

    羅馬帝國就此滅亡,歐洲從此告別中古,走進了近代歷史。

    正是:

    創業辛勞守成難,世事如棋步步艱。

    千秋帝業終成夢,一杯濁酒酹江山。

  • 4 # 君子值言

    神聖羅馬帝國,祖輩開疆拓土,可惜虎父生犬子,孫輩來個分而治之——二分天下(東、西羅馬帝國)——三分天下(義大利、法蘭西、德意志)——多分天下,一蟹不如一蟹,以後歐洲大陸就沒有統一,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想恢復羅馬帝國,可是分而治之觀念早已深入歐洲人骨髓(像中國大一統思想根植每一個華夏子孫一樣,中國統一的基因一直在傳承),分家過日子。歐洲現在依舊分裂,雖有歐盟這塊遮羞布,可英吉利依然毫不猶豫拿掉——脫歐!

    另說是羅馬人使用鉛器皿導致鉛中毒,因此後代,一代不如一代,像中國皇帝吃仙丹一樣,帝國被鉛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淡紅塵與看破紅塵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