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很多人認為胡歌只會演些嘻嘻哈哈的角色如仙劍1和3,近幾年的49日祭,琅琊榜片花看到了不一樣的胡歌,大家怎麼看的?
2
回覆列表
  • 1 # 一輩子的偽君子

    胡歌是我偶像。但我不知道是誰一直在吹捧他。

    新生代演員確實需要新生代的傑出代表,其中胡歌便是其中一個,但大家把他捧得太高了,明明新生代演員中演技好的不只他一個,人品好的也不只他一個,德藝雙馨的也有,可卻把他吹得完美無瑕。

    胡歌的演技是有的,但還是沒到影帝的級別。

    大家喜歡胡歌無非就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第一,胡歌的顏值不用多說,用眼睛看就好。胡歌算是有才華的一位演員了,但他不像靳東那樣炫耀,惹得一身塵灰,不懂裝懂,胡歌不會,因為他情商很高。

    第二,他會語言這門藝術,在娛樂圈混的好的,一般情商都不低,不願意去得罪誰。而胡歌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會說話,會緩解尷尬,會給人臺階,留人餘地。

    第三,胡歌人品好,且不驕不傲也不裝,胡歌不像靳東裝文人墨客,也不像薛之謙那麼愛做,愛裝。大家吹捧他,他也明白,依舊謙遜有禮,原來是怎麼樣,現在依舊不會變,不改初心,疾步前行。

    第四,沒有醜聞,少緋聞。說到胡歌,之所以很少人討厭他,是因為你從他身上找不到討厭他的理由。且他有人品,有顏值,有實力。沒黑點。

    第五,同行的對比,胡歌是優秀的,但同行卻是,唉!有顏值的沒演技,比如吳亦凡,有演技的沒人品,比如文章,有人品的沒演技,比如黃曉明等等。

    難得找到一個年青的且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胡歌,你捨得黑他嗎?你黑得動嗎?

  • 2 # 笑著活下去4696

    總體來說,我個人認為胡歌的演技被誇的有些過了,他算是一個不功不過的演員。

    2015年《琅琊榜》,《偽裝者》的熱播,使胡歌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尤其是《琅琊榜》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好評。然而去年千呼萬喚播出的《獵場》卻引得大家的紛紛吐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我覺得《獵場》裡的胡歌表現的其實也沒有那麼差,只是大家期待的太高,不出色即是壞。

    《琅琊榜》我覺得可能是胡歌難以超越的代表作,世界上沒有不存在侷限的演員,沒有人可以演任何角色,一人千面只是一種理想接近的說法,而《琅琊榜》的成功我覺得更多是因為胡歌碰上了屬於他的角色,可能有很多人比他的演技好,但是卻未必能做的比他好,因為他就是梅長蘇,梅長蘇就是胡歌。

    其實我們一直評判演技,演技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可能是天分,是靈光乍現,也可能是人生經歷的高度提煉,演技的來源有很多,到總結起來逃不過觀察,思考,昇華,可作為一個演員,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演員都是一個藝術家,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覺得是一種深藏內心天真,是一種無法順流在世上的本能,總會帶著的一點隔膜與置身事外。無論是迎合這個世界還是遊刃有餘應對這個世界的其實都缺少了那種天真,藝術都是有點悲劇的氛圍的,大家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不是瘋魔不成活,是啊,一個人怎能同時信奉兩個上帝?

    胡歌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看過很多,經歷很多,有他的通透與豁達,他時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一個優質的偶像,但他不會是一個傑出的演員,優秀的藝術家。

  • 3 # 草根談娛樂

    胡歌雖然出道時演技不是很棒,但是他給大家的印象是:懂得努力上進,為人處世比較正派,很會做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樹立起自己這樣的形象的?

    2005年23歲的胡歌以《仙劍奇俠傳》出道,更為這部電視劇除了很多單曲,一炮走紅,但是並沒有因為走紅而輕浮,至少在我們視角里是這樣的,很少有緋聞,為人也比較低調,可以橫向對比一下在這個年齡段就出名的其他一些鮮肉們,無不是讓人覺得是在靠臉吃飯,接各種廣告,不斷接各種戲,最主要是會讓大家感覺到他們演戲不認真。

    出名之後的胡歌雖然接的戲並不是什麼大戲,但是能夠讓人感覺到他在認真演戲,可能和他的車禍有關,2006年剛出名不就胡歌便遭遇了車禍,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次事故讓他成熟了很多,領悟了生命的一些真諦,胡歌也開始嘗試顯得角色,2011年參演《辛亥革命》並提名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2014年參演戰爭劇《四十九日·祭》並提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獎”,2015年更是出演了《偽裝者》、《琅琊榜》、《大好時光》,這三部劇都得到了一致好評,《琅琊榜》更是得到高度評價,在這部劇裡胡歌的演技也上升到了一個高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胡歌在視野上的努力和打拼。

    同時,胡歌緋聞很少,為人低調,參加一些綜藝節目給大家的印象也是為人和善,相信其在圈子裡的朋友也很多,總之,胡歌大家不討厭胡歌,是因為他沒有讓大家討厭的理由,一個在事業上努力,生活上低調的人你有什麼理由去討厭他呢?

  • 4 # 機智生活手冊

    1.

    2012年,文章憑藉王小賤一角,榮獲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他在臺上激動萬分,喜不自勝。因為《裸婚時代》及《失戀33天》的熱映,文章在那兩三年裡,成為最炙手可熱的80後男明星,風頭一時無兩。

    同一臺頒獎晚會,胡歌因在《辛亥革命》中飾演出場不到十分鐘的林覺民,被提名“最佳新人”,最終以幾票之差,惜敗給年紀尚小的張子楓。

    彼時,胡歌剛剛過完三十歲生日。

    三年後,隨著《偽裝者》、《琅琊榜》、《大好時光》三劇連播,憑藉梅長蘇這一深入人心的角色,胡歌站上大大小小的領獎臺,斬獲諸多“最佳男演員”,拿到兩座視帝獎盃。

    也是在一臺熱鬧的頒獎晚會上,胡歌眼泛淚光回顧演藝生涯:“(最佳男演員)這五個字,對我來說分量太重了,我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花了很多的力氣,把這個獎盃舉了起來,把這五個字握在了我的手裡。我希望我可以在未來更長的時間裡,用更多的力氣,把其中的兩個字,永遠地握在我的手裡,這兩個字就是‘演員’。”

    今年4月末,胡歌睽違已久的新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官宣,導演是金熊獎得主刁亦男,已知演員陣容有桂綸鎂、廖凡、萬茜,分別是金馬影后、柏林影帝、金馬女配,金光閃閃。

    導演為電影選角花去一年時間,最終選擇胡歌,不僅因為他是最契合角色的人選,更重要的是,他願意提前半年為角色做準備。最新的動態中,胡歌面色黢黑,消瘦不少,被粉絲調侃——“黑芝麻胡”。

    半個月後,胡歌的微博認證刪去了字首作品,只留下簡簡單單兩個字,演員。

    出道至今十三年,這條從偶像到演員的路,他走得頗為辛苦。

    2.

    胡歌最初並不想當演員。

    小時候性格內向,父母為他報名小熒星藝術團,意圖鍛鍊小小胡的交流能力,一個舉動,就此開啟胡歌文藝之路。

    14歲成為上海教育電視臺小主持人,中學時擔任校合唱團團長、廣播臺臺長、文藝部部長,還是徐彙區學生話劇團負責人......是一枚拔尖的文藝骨幹。

    加之外形俊朗帥氣,早早開始跑龍套、拍廣告,自己掙零花錢,人送外號上海灘廣告小王子。

    但他不屑於靠臉吃飯,先報考中戲導演系,以專業課第二的成績被錄取(第一名是保送生),最後卻選擇留在上戲學表演,原因無他:母親患癌在家,家庭條件不好,胡歌需要掙錢貼補家用。

    很長一段時間他不喜歡自己的職業,用燈泡和燈罩作比:“燈罩過於漂亮,就沒人在意燈泡本身什麼樣,甚至覺得是燈罩在發光。我不喜歡做演員,但是我不得不做演員。我要改善生活,解決溫飽。”

    但不得不承認,胡歌天生就該吃這碗飯。

    《仙劍奇俠傳》只是他第二部做男主角的電視劇,出道即爆紅,許多演員苦捱多年鬱郁不得志,胡歌幸運得如有神助。

    然而命運玄妙不可捉摸,成名之路從來不好走。剛剛因李逍遙人氣飆升,掌聲名利席捲而來,一帆風順的人生便畫下巨大的驚歎號。

    距離那場慘烈的車禍已經過去12年,死神帶走好友,撞擊損毀容顏,代價太大太重。

    事故令胡歌失去一葉眼瞼,有段時間,他只能睜著眼睡覺;

    康復期漫長而難捱,就連照鏡子,也要鼓起莫大的勇氣;

    聽聞好友搶救無效離世,為了不感染傷口,他低著頭,眼淚一滴滴落在地上。

    胡歌24歲本命年過得格外刻骨銘心。

    就算內心再無助迷茫,他對外仍是一派樂天:“做了24年帥哥,已經賺到了。演不了郭靖,還可以演柯鎮惡啊。”

    多年後回望那段劫後餘生的經歷,胡歌慶幸:“如果沒有那次車禍讓我停下腳步的話,我可能就變成泡沫了。”

    休養生息十個月,唐人資金緊張,復拍《射鵰》必須提上日程,胡歌從身到心根本還沒準備好重新出發,就被推出來面對無數閃光燈。

    那時他錄製了不少訪談節目,向主持人一遍遍描述車禍細節,大螢幕滾動播放那張血肉模糊傷痕累累的臉,他對著鏡頭,嘴角努力扯出一絲笑容,伸出手比V。

    畫面殘忍到我時隔多年,仍然不敢重溫。

    重新回到片場,眼角的傷疤卻不聽話,屢屢阻礙拍攝程序。為了遮蓋傷疤,胡歌化妝需要很長時間,每當攝影師和導演竊竊私語,找角度重拍的時候,他就會想,我在這兒到底幹什麼啊?

    這是他演藝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胡歌暗下決心,拍完《射鵰》,再也不拍戲了。

    好不容易捱到殺青,劇組同事密謀把他扔進海里以示慶祝,一齊追趕胡歌,他也從善如流撒丫子狂奔,剛開始還覺搞笑,跑著跑著,苦澀、心酸、委屈一股腦湧上心頭,一邊跑一邊痛哭。

    《在凋謝中綻放》一文中,胡歌記錄下自己的迷茫:“身後是一片斑駁的腳印,所經之處,越是泥濘艱險,足跡越是深刻清晰,它們連線成無數條縱橫交錯的軌跡在我的腳下匯攏,我問自己,那是終點還是新的起點?”

    好在,他沒放棄演員這條路。

    但新的危機隨之而來。

    《射鵰》之後拍的《仙劍3》,又是他駕輕就熟的古裝玄幻劇。

    剛播時評價譭譽參半,我作為觀眾覺得景天演得過火,胡歌也說,景天是讓他頗為遺憾的一個角色,每天在那兒嘻嘻哈哈蹦來跳去的,這是在演什麼?

    他對跳脫不開既定套路的古偶產生厭倦,無力感漸漸襲來。

    又要提到那個著名的“當頭棒喝”的故事。2010年春節,《仙1》、《仙3》、《神話》在電視臺輪番播出,遙控器按了一圈,胡歌坦言,還是李逍遙演得最好。

    李安對此解析得很透徹:“新人擁有一種可愛、可信的純真,當有了歷練後,會開始世故、油了,觀眾也習慣她了,她會有壓力。純真感已消失,接下來要靠演技。演技終究是技術,要動人越來越難。”

    這是大部分被型別化的演員都會面臨的困境。胡歌意識到在舒適區待著遲早被淘汰,於是主動開啟了艱難的轉型之路。

    他不願讓眼角的傷疤變成阻礙,便要求造型師去掉劉海;

    拍《神話》時,泥地裡打滾,不慎墜馬受傷;

    《高手如林》裡有場落水戲,當時正值寒冬,不會游泳還感冒發燒的胡歌堅持不用替身,二話不說扎進水裡。

    那幾年,他演過霸道Quattroporte、康巴漢子、勤勉小白領、乖巧富二代,然而播出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嘗試過為動畫片配音,出沒於各種香港電影,南牆一堵堵去撞,成效卻未見得有多好。

    瓶頸一直突破不了,就換條路走。

    有一年,胡歌一口氣接下了三部話劇,在經紀人強烈要求下,婉拒一部,剩下《如夢之夢》和《永遠的尹雪豔》。

    選擇迴歸話劇舞臺,才真正為他開啟一扇窗。

    胡歌演完《如夢之夢》後,擅寫生活劇的編劇王麗萍,山影集團的侯鴻亮、孔笙紛紛向他丟擲橄欖枝。

    胡歌終於等到另一個“捨我其誰”的角色,梅長蘇。

    《琅琊榜》似一股清新之風,吹散了中國產劇處處是雷的陰霾,江左梅郎的復仇之旅,勾起華人內心最深處的悲憫。

    兩部作品,兩度爆紅,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胡歌再次成為人群的焦點,接受迎來送往的掌聲,潮水般湧來的獎項和褒揚,表明業內和觀眾皆認可他是一個真正的演員。

    3.

    關於胡歌的好,旁人已說得太多。

    人生經歷比電視劇更奇幻,沒有幾個人鬼門關前走一遭,差點毀容還能繼續從事演藝事業;

    從藝以來點滴暖心小事,譬如請生病的小姐姐看話劇,溫言勸慰抑鬱症粉絲:“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等等,滿滿三頁紙也訴說不盡。

    這是一個太正能量的偶像了,人間永遠需要這樣的故事。

    無論默默做公益還是參加有意義的節目,總會引起大範圍刷屏。

    這些讚許當然沒錯,但對胡歌來說,他人的大肆勉勵非但不會使他膨脹,反而可能成為沉重的壓力。

    在我看來,胡歌最寶貴的品質,就是無論順境逆境,始終保持清醒和自省。

    他看似溫和,實則是個堅定且執拗的人。

    因《琅琊榜》攀上事業新高峰後,人氣暴漲,邀約如雪片般飛來,這反倒加劇了他的焦慮與恐懼:“我幹什麼了,得到這麼多?”

    胡歌覺得自己像個暴發戶,不知如何自處,“變得比以前更紅肯定不是我留下來的意義”。

    蘇軾那句話放在他身上恰如其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他的困惑、糾結、惶恐,以及與之對應的思考、求索、洞見,都具有現實意義。

    比起市面上大部分拗人設拗成人形立牌的明星,胡歌活得更像個有血有肉的人。

    《朗讀者》是四個月前錄製的,當看到他語速緩慢,眼眶泛紅,回溯過往慘痛經歷時,我揪心不已,又聽到他說,想從“掙脫束縛”的令狐沖,變成“胸懷天下”的郭靖時,內心不禁生出一絲釋然。

    不囿於“小我”而超脫到“大我”境界,雖然還未做到,但總算想清楚了,多麼值得慶幸。

    從不想當演員,到不想重複角色,到不想被輿論捆綁捧殺,經歷過內心激烈鬥爭重返熒幕,事業巔峰期驟然停下腳步不拍戲,最後終於想通,唯願踏踏實實當一個好演員,演幾場精彩的戲便足夠快樂……

    這其中需經過幾番天人交戰,得到、捨棄、放下,不啻於一次苦修。

    每一段路途浸泡汗水鐫刻足跡,他如同長途跋涉一心歸真返璞的旅人,見天地眾生自己。

    4.

    作為旁觀者,回顧十三年來一點一滴,對他只有滿心的敬佩。

    那麼多人轉型轉不動,最後沒轍灰溜溜回去吃老本,混吃等死被新人淘汰,胡歌雖然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但心志堅定,結果證明他可以由奶油小生蛻變為“最佳男演員”;

    低潮時很多人離他而去,我也捱得辛苦,心說他這麼好,憑什麼得不到更多人欣賞?

    然後他因為梅長蘇,徹底成為大眾偶像。

    你不是說我不行嗎?好,那我做給你看。

    誠實地說,胡歌並不是天賦型演員。既沒有陳坤鄧超般靈氣四溢,也不像黃渤段奕宏一樣爐火純青。

    今時今日有此成績,除了他常掛在嘴邊的“幸運”二字,主觀能動性不可或缺。

    《仙劍》時期尚是新人,常被導演罵個狗血淋頭,壓力大到頭髮一把把掉,硬是憑著年輕咬牙堅持;

    拍《偽裝者》,吊威亞從高空一躍而下,差點骨折;

    《琅琊榜》片場附近沒有賓館酒店,胡歌直接租住在農家小院;

    《獵場》臺詞量巨大,他甚至為背臺詞不吃飯。

    饒是如此,仍有一些人對偶像出身的演員懷抱苛刻偏見,2010年之前。他們批評:“胡歌戲路太窄,演啥都一個樣。”

    對於為什麼不拍電影,胡歌自有考慮:“可能真正好的電影還沒有輪到我,那我就再等等,不著急。我又不是說再演幾年就不幹了,相信我的藝術生命還很長。”

    嗯,所以這位當下最火的80後男明星(之一),三年未接戲去尋找自由的“非典型藝人”,等來了《南方車站的聚會》,並客串周迅新電影《你好,之華》。

    36歲本命年,開啟人生下一篇章。

    最近知道的一個小八卦,常讓我感慨人生奇妙。

    胡歌曾經在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裡跑過一個小到找不到的龍套,尚且青澀的廖凡亦出演了此片,而《將愛》的三個編劇,其中之一是刁亦男。

    二十年後,小群演成為大明星,廖凡手握柏林影帝,年輕的編劇匯出了叫好又叫座的《白日焰火》,現在他們相聚在《南方車站的聚會》。

    命運再奇偉詭譎,也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

    胡歌曾經說:“一件事如果你可以堅持做下去,做一輩子的話,就已經沒有對與錯了。”

    是啊,這就是他教會我的,別忘記初心,別害怕質疑,如果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擇,那麼聽從本心就沒錯。

  • 5 # 藉時

    胡歌說過,有個晚上,他拿著遙控器轉了一圈,電視螢幕裡三個臺都有他:

    《仙劍奇俠傳一》的李逍遙、《仙劍奇俠傳三》的景天、《神話》裡的易小川……

    一樣白衣飄飄的人物形象,但他發現,後來的同類角色,再用力表演,都不如二十年華內心飽滿的李逍遙。

    那時人們看他,就如看金庸古龍筆觸下的男主角般,多是冠以風流瀟灑,放蕩不羈的形容詞。

    而他的另一面,卻蜷縮在角落,愈發落寞。

    後來在微博上的一段話,也從側面反映他的心境。

    “突發奇想半夜出去跑步,記憶中上一次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一口氣繞著虹口足球場跑了十幾圈,今天繞公園跑,天黑思路特別清晰,但仍然想不明白,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怎麼還在繞圈。”

    營銷大師艾·里斯提過,定位就是在顧客頭腦中尋找一塊空地,紮紮實實地佔據下來,作為“根據地”,不被別人搶佔。產品如此,明星亦然。高舉著“古裝王子“的頭銜,是個迎合市場且低風險的定位,甚至早已駕輕就熟的偶像派演繹方法,還容易讓人產生自我滿足感。

    但想要進步,就必須不斷把自己推向未知,接受著不曾經歷過的挑戰。

    陳琮、扎西平措、謝非凡、陳杰、徐然、戴濤……

    他嘗試著演繹不同的角色,卻始終甩不掉過去的痕跡。或者說,新的形象,並不被人認可。人們提及胡歌,還是會下意識反應,他啊,就是那個整天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摸樣的李逍遙嘛。

    直到胡歌蓄謀許久,遠離大眾的視線,參與了《如夢之夢》的話劇演出。

    重新回到最質樸的舞臺,他扮演的角色叫五號病人——一個得了醫學無法診斷絕症的患者。

    五號病人在生病的最後一段時光,開始回憶生命的歷程,追尋生命的足跡,也才開始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那年,他演了整整一年話劇。成名不易,轉型更難,他必須向行業的權威,展現出足夠的誠意和足夠的實力,才有資格被列入考慮名單。也終於,因為這段沉下來的時光,他得到了製作人侯鴻亮的認可

    不久之後,他進入了《琅琊榜》的劇組,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與一個叫梅長蘇的才子促膝長談。

    “我既然活了下來,便不會白白地活著……”

    這句話,何嘗不是對自己說的。他曾遺憾再也演不出來李逍遙的清澈眼神。但這句話的重量,也只有三十歲的他能承載。

    梅郎問世後,媒體像發現一塊璞玉般,紛紛讚揚他轉型成功。人氣飆升的他,一躍成為各大搜索榜的翹楚。

    不同於十年前,此時他能更客觀看待這些光環:“用了很久的時間,想跳出自己的框框。做了些嘗試,但沒有以前,就沒有現在。不想說轉型,只想說轉身。每一步的經歷,都是一種成長,財富。”

    他在百度營銷盛典上,也詮釋了何為“最具價值”:如果有一杆與眾不同的秤,我想它會告訴你,我的價值將體現在未來更深刻的作品裡,體現在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廣闊的空間裡。

    演藝圈不乏高人,梁朝偉一個回眸,寫滿了滄桑和無奈。

    周星馳遠離城牆的背影,與黃沙交織,落寞了整個城池。

    小馬哥落魄到替人擦車,但那刻的眼神堅毅、雙唇緊顫,何嘗不失一個勝利者的氣魄。

    好的表演,總是能穿透螢幕直擊人心。

    而這背後的功力,卻真真切切地,揉煉著無數生活閱歷。

    要有多少個黑夜,才能摁出一個黎明。

    從梅長蘇身上,我們看見了一種宿命感。一種明明勝券在握,卻近於黃昏的無奈感。

    那些眼裡明明有淚,臉上卻掛著自嘲式微笑的表情,讓人一下分辨不出,究竟是誰演繹了誰。

    在《如夢之夢》謝幕時,胡歌曾寫道:穿過蓮花池,來到北舞臺,被不絕於耳的掌聲包圍,恍惚感覺自己置身在一場大雨中,噼噼啪啪,噼噼啪啪。

    梅嶺的那場火,讓梅長蘇失去了一些東西,也看清了一些東西。後來這場噼噼啪啪的雨,應該讓胡歌聽到了,他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吧。

    如果演員是場宿命,但願內心足夠飽滿,能承載著演技這個名詞。

    胡歌這演員啊,起碼,有用心去雕琢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三保一般什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