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冰花育兒達人
-
2 # 遊山玩水103855376
你是一種見解。拳頭出孝子,幾千年的定律,你沒有深刻地去理解。
作為長輩言傳身教是最主要的,但有的人有的事是非教訓不可的。
千遍萬遍不如一拳,記住了,改了!
例如毛主席說,帝國主義侵略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一句話千遍萬遍就是有人不信,還要黃金運去拍馬。很多人還認為是對的。結果還是特朗普一拳打醒了華人,
-
3 # 天晴了69118
我觀察身邊熟悉的親朋好友,那些小時候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幸福感一般都不高。 我的一個表妹,現在也快30了,寧可一個人在外面漂著,也不願回家。她曾經跟我說過,每當回家看到她爸爸,就會想起小時候被他揪住頭髮打的場景,感覺自己卑微到低賤,實在不想回想到那些情景。 還有一個鄰居家的哥哥,小時候經常被爸爸打,我記得他爸爸當時還跟我父母交流,說:“男孩子就得打,打打就老實了。”那時候我還暗自慶幸自己是女孩呢。現在,那位哥哥已經成家立業,搬出去住了,很少回來,難得回來幾次還常常吵得不歡而散。 而與此相反,我的表姐從小就被我姨父捧在手心裡,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說姨父太慣了。然而我表姐並沒有被寵壞,反而找到了一個同樣寵她的丈夫,跟我姨父的關係也特別好,現在表姐姐跟我姨父一起,成了周圍人豔羨的物件。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可能會產生以下幾種情況 1、與父母產生隔閡 父母其實大可不必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性而打罵孩子,這樣孩子只會畏懼父母,疏遠了你們之間的親情。大多數童年有過被父母打罵的孩子等長大後多多少少是會和父母有隔閡的,因為他們對於那段記憶總是忘不了,甚至會有陰影。 當一些家長抱怨孩子長大不聯絡家裡的時候,其實你們更應該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2、暴力傾向 打罵孩子可能會令孩子產生“打自己所愛之人是對的”的這種錯誤認知。這種認知會對孩子未來的親密關係造成潛在影響,並且會增大孩子成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施暴者的可能性。 這樣的錯誤認知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他會覺得這樣做就是正確的,是自己愛他人的表現。 3、自尊心受損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已經開始有獨立的人格了,正在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 意識,而最親近的父母對自己的打罵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被遺棄感。 這樣的後果是導致孩子容易焦慮和恐懼,捱過打的孩子普遍都更為膽小,也更容易受到驚嚇。 4、說謊 因為害怕父母對自己打罵,很多孩子都會學會撒謊,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避免被打,出於保護自己的心理很可能會違心的認錯,長期以往會養成愛說謊的壞習慣。
-
4 # 小樂天驍媽
棍棒教育也不是不可,可以適量的棍棒教育…
尤其是熊孩子,沒有棍棒根本不聽啊…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家就有這樣一位…
-
5 # 航媽育兒說
首先說明我本人不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下長大的,我的父親排行家中第四,上面的哥哥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姑和伯伯都是在棍棒底下長大的,我問爸爸為啥你沒有捱打,爸爸笑著說:“殺雞給猴看,看見哥哥姐姐捱打了,哪裡還敢呀”。
說一說我的姑姑和伯伯,姑姑因為爺爺奶奶從小嚴厲,又因為家裡窮,結婚後對自己要求很寬鬆,沒有了父母的管教,任性自我,尤其在吃上面,不忌口,導致早早得了糖尿病,從此開始忌口。伯伯因為爺爺奶奶從小要求高,在自己結婚生子後,對孩子溺愛無比,導致弟弟們習慣性依賴家長,不能自立。
在家庭教育中,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方式主要有4種:1.嚴厲。2.嬌縱。3.嚴厲與嬌縱左右搖擺。4.有規矩也有自由。
“棍棒底下出孝子”就屬於嚴厲型的互動方式,這種互動方式的問題在於,不良行為一遭到懲罰就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父母輩的確造就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同時也會造成很多孩子大部分的心理創傷,同時孩子們會採用一些方式回敬大人,比如:
1.憤恨——不再相信大人。
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下次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下次絕不能被抓到。
5.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研究表明: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及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順從。
大人與孩子間最佳的互動方式是和善與堅定並行,有規矩也有自由。
-
6 # 小Z老師教育經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我們的古訓,既然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之談,一定有它的道理。
案例一、父母家教越嚴,孩子越懂事,越知道孝順父母,懂得感恩。我說說我家裡的故事,我家裡只有我和妹妹兩個孩子,母親是一個脾氣略有一些暴躁的人,不屬於那種很溫柔很慈祥的母親。但是母親在不生氣的時候,會和我們講故事,講笑話,像朋友一樣相處。母親對我們關心是有的,她從來沒有溺愛過我們,比如我們想要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她從來不會隨便買給我們,除非是考試得了一百分,或者是過年的時候,她才會格外開恩,平時什麼額外的要求都不能提,提了也是白提,只會引來一頓言辭犀利的冷嘲熱諷和數落。有時我和妹妹調皮了,母親還會毫不客氣地打罵我們,有一次她用土塊扔著打我,把我的背都打破了皮,奶奶心疼得直掉眼淚,可是也沒有辦法,我當時恨急了,甚至想到要和母親斷絕母女關係。可是第二天就把那些不愉快都忘記了,該咋樣還是咋樣。鑑於此,我和妹妹除了一日三餐,很少提什麼過分的要求,也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
母親對我們這種嚴厲的冷冰冰式的教育反而養成了我和妹妹的孝心,我們有了好吃的東西都不敢也不會獨享,而是要和家人尤其是母親一起分享。我記得很清楚,八歲那年,我在門口的蘋果樹上發現了一隻又大又紅的蘋果,整棵樹上只有這一個蘋果,如獲至寶,可是幼小的我沒有獨自享用這隻誘人的蘋果,而是樂顛顛地拿回家和母親一人吃了一半。那時候母親正懷著妹妹,已經七八個月了,我想她一定很想吃蘋果,就拿回家和母親一起分著吃,母親果然歡喜異常。
二、父母越溺愛孩子,孩子越自私,遇事只顧自己,沒有感恩之心。反之,鄰居阿姨平時特別嬌慣兒子,後來兒子被嬌慣得無法無天,也不知道體諒她,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盡著兒子吃,有好用的都盡著兒子用,兒子就是家裡的小皇帝。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母親帶著我,阿姨帶著她兒子,我們一起去集市上趕集,中午吃飯的時候,阿姨把自己碗裡的肉都夾到了兒子碗裡,真是母愛爆棚,我的母親卻沒有這麼做,我們自顧自吃完了飯。當時我很感慨阿姨的心思那麼細膩,對兒子那麼寵溺。可是後來兒子卻不懂孝順父母,越長大越自私,遇事只顧自己,從來不管母親的事。而我和妹妹恰好相反,時時處處以母親為先。
小Z的經驗:父母對孩子還是要能狠下心來,嚴格要求,孩子才能形成健全的個性,才能學會感恩,學會孝順。
-
7 # 口天的影片日記
棍棒之下出孝子。我相信就因這句話。有不少人小時捱了不少打。我也是不例外,沒少捱打。我想這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樣吧。
小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人說:那小孩兒不打不成器呀;老人們都認這個理兒。那個年代家裡的小孩子多。不聽話,愛調皮搗蛋的都是修理物件。這樣可以震懾其他的孩子。
簡單粗暴可能對有一些孩子會管用。有一些就適得其反,要不然怎麼來的逆子。棍棒之下出孝子,在當今社會不太實用了。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個孩子。那心疼的比自己的命都還重要。別說打就是罵都捨不得。再說現在的小孩子也很聰明。打小孩兒犯法的,他們都懂。有些熊孩子就會打電話報警。之前網路上也有報道過。現在的小孩兒打不得呀。教育小孩,我們還得找科學的教育方法。
-
8 # 開心獨行客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人總結的,是說在子女教育上要嚴格,三歲小孩聽不懂道理的,只有硬性要求。溺愛反而害了子女!
回覆列表
教育不應以傷害孩子為前提,而“棒棍底下出孝子”無非就是孩子沒有聽父母的話,父母採取打孩子的方式進行教育,而這樣的方式恰恰沒有教育到孩子,反而久而久之讓孩子形成了膽怯、自卑、懦弱、反抗、叛逆的心理,給孩子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
父母打罵孩子的方式不過是由於自己沒有更明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已,而且有的父母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讓孩子滿足自己的指示罷了,但這個方法真的不可取。要想教育孩子,樹立自己的權威,父母應該放下姿態,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耐心作出引導。這樣孩子便會覺得父母是包容接納自己的,可靠的,自然就會信任父母,接受父母的指導,同時尊重父母,權威也就順帶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