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水之濱

    還昰押韻的好。古詩詞有它固定的格式,用字簡煉,意境突出,再加上很好的韻律,讀來朗朗上口,有一個美的亨受。

    不押韻的白話詞據多。若要達到一定高度,就要在別的方面下功夫。

  • 2 # 古道禪旅

    押韻的詩念來朗朗上口韻味長,

    不押韻的敘述精到明白更得當。

  • 3 # 天空相信十四行

    詩歌源於古代勞動號子,先有歌謠後有詩歌。先有無韻詩(二言詩、三言詩、五言七言N言,這都是有跡可尋有詩為證的),後有有韻詩了(唐朝始定型格律詩,出了近體詩的標準詩譜)。但唐朝至今還不是盛放著古風一類詩歌傳承嗎?

    我最先接觸的是古詩詞歌賦,後初中接觸到大量的現代詩歌。那時候右手唐詩宋詞元曲,右手現代詩歌,中間閱讀同窗傳來傳去各種名著小說,好不恣意!

    平時都是以寫現代詩歌為主,率性而來了也要寫古詩詞的。有韻詩和無韻詩,不是評斷一首詩的好壞,主要一首詩對於你來說,有什麼感觸,或者別的什麼。不見得有韻的就是規範化好詩,無韻了就是失去質量的壞詩!

  • 4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也許是人們的愛好不同,所以說法也不一樣。我因從小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更喜歡"押韻″的詩歌。從古至今流傳最廣的《詩經》《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受眾最多,最廣,眾口相傳,婦孺皆知,就是最好的證明。唐詩宋詞最大的長處,就是"押韻″,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更便於記憶,雖歷經千年,仍廣為流傳,獲得大多數人的喜歡。雖然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進步,"西學東漸"的影響,出現了很多"現代詩",但也蓋不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詩宋詞″的魅力與優勢,對於現代詩,讀過後能讓人記住的,能夠流傳千古的,有多少呢?我並沒有"非議″現代詩,不論"古體″還是現代詩,能夠流傳的,才能算好詩,對於看過後,不能給人留下印象,不能流傳的″就當路過的過客吧。

  • 5 # 555035199623

    寫詩是一種愛好。即不加工資,也不提升,對有些需要名氣的,有一定作用。大多數只是情操。。。。。

  • 6 # 春秋73439

    無論是押韻的詩歌,還是不押韻的詩歌,只要是極積、樂觀、健康、充滿激情我都喜歡。因為詩歌是精神文化品,是古老的文學樣式。因為詩歌可以豐富生活,提高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為詩歌凝聚力強,簡短有力,象號子一樣有號召力 爆發力。因為詩歌讀著朗朗上口,能使人感情流露真摯。通過閱讀詩歌,不僅能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品位,通過借鑑他人的生活經歷,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

  • 7 # 上海畫廊老大

    有不押韻的詩歌嗎?沒有韻的文字是散文吧。這是韻文和散文的最大的區別,當然不是所有韻文都是詩歌,韻文當中還有駢文,也有韻。

  • 8 # 溪水潺潺123

    喜歡押韻的詩詞。押韻的詩詞讀起來如行雲流水,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水到渠成,讓人覺得迴腸蕩氣,耳聰目明。猶如音樂動聽悠揚,餘音繞樑,三日不絕。這正是唐宋詩詞的曼妙之處,讓後來人留戀不捨,樂在其中啊。

  • 9 # 看著吃著玩著

    我本人喜歡押韻的詩詞,押韻的詩詞讀起來有味道,對不押韻的詩詞,尤其是現代的自由詩,我覺得不知道是散文還是詩,總覺得不美。當然與每個人的喜好有關,相對來說,我最喜歡古體詞,對律詩來說,我不太喜歡五言詩或五律。七絕、七律相對喜歡一些。

    對古體詩,我不願讀標榜自己是“什麼什麼韻”的人的詩,這些人都是專家級的,不敢貿然去看人家的東西,相對來說像杜甫、白居易等大家的詩也沒有見標榜自己是什麼韻,這些讀起來還是不錯了,尤其是這些人的詩你無論如何評論,他本人也不會不高興,也不會與你爭論。

  • 10 # 使用者1973168032703

    喜歡自然美,上口,押韻工整是為了好背好記,不押韻也未必不好,自然流暢,抒發感情能引起共鳴就行,文人墨客,詩詞大家自然是對詩詞文賦有著嚴格要求的,只要是不按套路來寫的,民間的,就是順口溜,打油詩,其實不管是平仄有序,對仗工整,辭藻華麗還是發自肺腑,抒發感情的民間小調有內容的內涵的,健康的都是喜歡的,這是我個人的愚見。

  • 11 # 使用者遊方詩人

    凡是詩歌都應押韻,即便打油詩也如此。不押韻寫的再好只能歸屬於散文。當然有的詩人寫的詩意境卓越,尾字無韻,可讀性亦佳,例如民國時的大詩人藏克家寫的(三代)。兒子,在土裡洗澡。父親,在土裡流汗,爺爺在土裡葬埋。。有韻嗎?沒有。只是用土聯接了三代。

  • 12 # 暖冬R

    我喜歡押韻的詩歌。

    律詩絕句,不用說,不押韻就不為詩。而新詩雖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但無韻腳的詩歌,讀起來如同喝了杯白開水一樣。

    詩歌之所以為詩歌,就是因為有韻腳、節奏,否則就是一行一行的文章。一首詩如果不押韻,縱然意向橫生、文辭優美,其水平也要大打折扣,不能算是上乘之作。

    詩歌詩歌,是可以歌唱的。而沒有押韻的詩歌,歌唱家唱起來會是何等地尷尬!

  • 13 # 知未圖書

    我們從小學開始,學習的一直是押韻詩,從習慣上來說更習慣押韻詩,要是不押韻就覺得很彆扭,在這個基礎上,押韻不押韻要看對詩詞的理解和休養,不能單憑喜好來確定!

  • 14 # 老兵64559

    兩種詩歌我都喜歡,關鍵是看寫得好不好。唐詩押韻,當然我喜歡。但現代詩大多不押韻,有的還是很好。翻譯的外國詩也大多不押韻,我也喜歡,我讀過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詩,基本上不押韻,不過大都忘記了。只有一首是沙皇令普希金去調查蝗災,結果他寫了一首詩上奏沙皇。

    其詩:蝗蟲飛來就落地,落地一切都吃光,從此飛去無訊息。只有這三句,挺逗人的。

  • 15 # 長嘯樑甫吟

    詩好像生來就是押韻的,曰詩歌,現代漢語用雙音節詞強化了這一特徵。押韻是因為詩要歌唱,歌唱的語言要有音樂特徵,最明顯的音樂特徵就是押韻,而平仄格律實質上也是音樂性。聞一多就為漢語白話詩建立了一種新格律,那是可以隨機應變的格律化。而小說家王小波則在某小說前言中談論詩歌,談論外國詩翻譯,似乎不大欣賞詩歌押韻要求,不押韻的似乎比押韻的更有氣質。詩歌的押韻特徵容易被摩仿,順口溜是非詩歌的摩仿極致。其實最古老的始祖詩只有一句詞,何談押韻?對了,這就是押韻的由來。歌唱之人反覆詠歎,反覆吟誦,反覆訴求,反覆詢問。一句話的詩最押韻不過,不但押韻,它還押整句話,押全部意思,全部情懷。詩之為歌,從口語寫成書面語,音樂特證可能轉化為稀奇古怪不知緣故的格律化要求,實質上就是這種音樂性宗祖原則。不押韻的詩之所以也能成立,必定是獲得了詩歌其它方面的必要素質,這些素質往往是同時期押韻詩經常忽視的,所以它雖然不押韻讀起來仍然具有詩歌品質,由於某種強化甚至比一般的詩更像詩。高舉“散文化”旗幟的艾青就是這樣,他出身於畫家,其詩有畫面感,更形象,並且以散文句抒情,比押韻詩更加激動人心。當然,艾青後來的詩逐漸迴歸詩歌常態,詩句逐漸簡潔,建國後好像也押韻了,我印象則是他頑強堅持儘可能不押韻以區別於常態詩人,以顯示不押韻未必不能作詩。由最具表現力的本質特徵性細節,為感動自己和別人構造成一種意境形象,熔鑄在看似脫口而出的三言兩語之中。這是我對詩歌內在關係的描述,其中包括很多內容,不同詩歌流派割據某一部分內容便可以發展成立。押韻派,格律派,割據語言部分;散文化派,尤其艾青,割據細節與形象。最好的詩,沒有缺陷的詩,在概念裡;連屈原和李杜都是有缺陷的,但也只有他們是現實存在的。

  • 16 # 使用者曉月915089906200

    我粗淺談談這個問題,以自身體會與喜好來說。

    就詩本身,押韻雨不押韻,只要符合詩的基本形態,通俗一點說,有古詩味,意境,語境達到都能稱詩,這只是最基礎的要求。想我個人,是喜歡魏晉,屈原時代詩作的,這個時期,對社會現實的描述,是最為直接的,無論四言五言,字句幾近毫無碉痕,瘦硬嶙峋幾處真實,如果刻於講究,難以做到,從唐詩就可看出,這時代不叫詩嗎?這起碼也是詩他媽吧!押韻當然是個好亊,唐以後更加嚴謹,逐漸規範,風格也隨之變化,就唐現實主義詩派而言,比之魏晉,語言意境增強,卻沒有以往入木幾分,這就是格律的制約。其實格律問題,並不是今人的問題,古巳有之。古人在爭論當中,延續至現代,乾脆就區別古體雨近體,來個說詞。如果以上基本成立,你就大膽寫好了,至於是不是詩,現代人說,不一定算,關鍵是時代性,現實意義,詩體本身立意雨意境等。當然,如果要學好各體,還是要依葫蘆的,沒有走出來,那麼詩,非詩,走出來,非詩,既詩。

  • 17 # 歐陽寒曦

    我喜歡押韻的詩歌,自己寫古詩詞也有十幾年了,不想去評判寫詩是否應該講究格律,只想與大家分享一些寫詩填詞的心得。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首自己填的詞:

    【阮郎歸】

    紅塵一夢不須,青衫隱忘

    斜風細雨駕雲,春江搖碎

    桃花渡,晚風,溼衣微染

    綠煙輕棹入吳,夜隨流水

    很多人覺得詩詞格律對於今人寫古詩來說是一種束縛,應該去其“糟粕”,但是我去認為:與其說詩詞格律是一種束縛倒不如是一種寫詩的規律與技巧,我們不必研究太深,但只要掌握其中一些基本規律對於我們的詩詞創作是有莫大好處的。

    我覺得詩詞不僅有意境之美,也有聲律之美,古人填詞可以傳唱天下正是因為詞譜原本就是“歌譜”,不管是先秦時的《詩經》、《楚辭》,還是魏晉南北朝時的古詩十九首,到後來的樂府詩、絕句和律詩,甚至元曲以及對聯,他們都遵循著某種規律,正是這種規律讓普通的文字變成優美的音符,奏成千古絕唱。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在詩詞歌賦的聲律世界裡只有兩種音符,我們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仄,就像0和1構成了整個網路世界一樣,平和仄也構成了整個詩詞世界的又沒音符。一首歌沒有起伏交替肯定是不美的,詩詞也一樣,下面我們就簡單講講寫古詩詞應該掌握的幾點基本常識,以便大家更好創作詩詞。

    我大致給大家介紹以下幾點:

    1、押韻

    2、 平仄、粘對

    3、孤平孤仄

    4、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一、押韻:

    押韻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一首詩相同的位置出現相同韻母的字,使同一種聲音反覆迴圈出現以達到聲韻之美,何謂韻母,可以以根據現代漢語拼音為例,如同tong 、紅hong、鍾zhong,韻母都是ong,在一首詩中例如七言絕句,在第一二四句末尾放上這樣的字就算押韻了,當然第一句可以不押韻,但是二四句必須押韻,其實還是很簡單的。

    二、平仄、粘對

    我們不必去死背《平水韻表》、《詞林正韻》,因為那畢竟是古人的“字典”,我們可以根據漢語拼音簡單的把1、2升分為平聲,3、4聲分為仄聲,在一首詩中,我們讓平仄聲的字交替出現就體現了詩詞音樂之美,具體怎麼交替呢?以一句詩為例:

    月落烏啼霜滿天(tian)

    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楓漁火對愁眠(mian)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詞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節單位,平仄以第二字為準,例如月落(仄仄)為仄聲,烏啼(平平)為平聲,霜滿(平仄)為仄,天(平),在同一句中平仄總是交替出現的,在對句中也就是同一聯中平仄總是相對的,例如月落(仄仄)對江楓(平平),這就是古詩的粘對,平粘仄,仄對平。

    三、孤平孤仄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古詩中不允許三仄尾或三平尾出現,就是一句詩中最後三字不能全為平聲,也不能全為仄聲。

    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既然詩詞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節單位,那麼我們就不必嚴格遵循平平對仄仄了,因為平平、仄平都為平,平仄、仄仄都為仄,所以我們只要保證第二個字平仄相粘,也就是一句詩中2、4、6字的平仄交替就好了,而135可以不論。

    好了,以上簡單介紹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用。掌握這些簡單規律對於寫古詩詞還是很有幫助的,能讓你的詩詞不致淪為打油詩。

  • 18 # 陳達專

    詩歌的獨特韻律,不全在於押韻,有時在於一種內在的節奏,甚至只是讓人有那麼一點韻律的感覺。

    當然,中國古詩詞是非常講究押韻的。唐宋以後,對韻律、平仄的講究越來越苛刻,最後給自由詩、現代詩如洪水猛獸般衝突進來的機會。這個話題,今天且不多表。

    為了甄別詩歌押韻與否的美感度,我們玩個遊戲,把中國古典寫魚的詩和美國現代(實際上美國幾乎沒有古代)寫魚的詩,作一個比較: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個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用的是ei韻。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這個是兩漢佚名詩《江南》,用的也是ei韻,散轍韻腳為i。

    兩首詩各有魅力。第一首寫魚獲季節,江上漁翁樂不思歸。山水美,花美,魚美,漁翁的裝扮美,就連斜風細雨的天氣也加持了給人的美感。

    第二首通過排比和反覆的詠歎,把蓮葉和蓮葉下的魚寫活了,簡直帶著讀者也在非常快樂和享受地跟著魚兒去遊戲。

    這都是押韻的詩,很美,我喜歡。再讓我們來欣賞下面這首詩:

    魚從不流淚。

    魚總是歪著頭與冰山對峙。

    冰水

    凍結著

    魚的冷眼。

    魚總是沉黙,

    因為它不能說話。

    關於魚的詩,

    也象魚

    鯁在詩人的喉嚨。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

    這個是美國著名的現代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的詩《魚》的一段。詩人通過描寫冬天的魚,與冰山對峙,凍結、冷眼、沉默、不流淚也不能說話,表達出詩人對某種特定環境極端壓抑的憤怒。譯者尊重原著,沒有強求押韻,但看似雜亂無章中卻依然有著內在的律動和節奏,給人美感的同時給人啟迪。

    這是不押韻的詩,但內在的節奏也令我喜歡。尤其是讀過太多押韻的詩以後,再讀讀這些不押韻但同樣給人節律和美感的詩,那種內心的愉悅甚至是難以言表的。

    (20200512寫於深圳悟齋)

  • 19 # 零仃洋

    當然喜歡押韻的詩歌。什麼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用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文章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詩歌是藝術。所以它不應該是簡單的文字分行排列。詩歌應該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合仄合韻,讀之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朗朗上口。至今還記得中學時讀過的賀敬之先生《回延安》。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多麼形象多麼有韻律。正因為如此,它才能經久不衰,難以忘懷。

    反觀當今所謂“詩”。《我終於在一棵樹下發現》一隻螞蟻,另一隻螞蟻,一群螞蟻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

    這是詩嗎?幾句廢話而已!如果這能算詩歌,三歲幼兒都可以當詩人了!

  • 20 # 漢地元村

    不押韻的文章叫散文。

    古代,詩詞是用來唱的,是歌詞,也就是詩歌。

    以前,譜曲的人少,讀書的人多,故讀書人把“詩”寫出來去對應已有的固定的曲子,這就要求“詩”的字數複合原歌曲、字的音律(平仄)必須符合原曲子的節拍、押韻才能朗朗上口;

    後來,積累的歌曲多了,就把曲子的名稱固定下來,並流傳開,因為曲子變化多了,對“詩”的要求也就是難度有所降低,大家按曲子的名稱如“菩薩蠻”“浣溪沙”等的規格去寫“詩”,這就叫“填詞”;

    再後來,新文化運動提倡“新詩”,不太講究字數、音律(平仄),但押韻是必須的,為了讀起來順口。這時,寫詩就單單為了寫詩了,不再強求能唱了。

    音樂知識大普及,能譜曲的人多了去了,這時就發生了逆轉,很多譜曲的人找出好詩,根據詩的意境來譜曲,形成“歌”。

    任何詩詞,押韻,是必須的,否則就是分句的散文;為了能更好譜曲,平仄音律也要有一定講究,平音的字怎麼去配高調呢?

    不押韻的文章叫“散文”!

    押韻的文章叫“詩詞”!

    能為之譜曲的“詩詞”才能稱為“詩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譜曲關鍵步驟有哪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