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雙一流種瓜大神

    讀書第一大意義暗示知識學問對人類對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如此影響社會意識形成符合人類價值的社會氛圍。對於我們這些現在五六十以上的人,可消解過去被洗腦留在大腦的積水,消除邪惡的思想觀念恢復人性,反省過去,避免死後入地獄或死前對死後入地獄的恐懼。

    讀書對於老年人還可解悶,減少孤獨的傷害。

  • 2 # 山水容態

    曾經何時,我們對書頂禮膜拜,跪著讀,踩著讀,跳過去讀。有時不叫讀,叫啃,所以書讀完,這本書被他啃完,書也就不見蹤影。讀書的意義,清晰的不得了,你想被冠以領導人、科學家、文人,等等地,至少有了一把可以攀登的梯子。讀書同買彩票一樣,你讀了有一點希望,不讀你還指望個啥?

    讀、讀,你能讀進去是一碼事,讀不進去又是一碼事。你讀了書,用了嗎?用是一碼事,不用也是一碼事。贏了嗎?贏是一碼事,不贏也是一碼事。你如果讀得膚淺,只能算是一把木頭梯子。你讀了,用了,融為貫通,是一把不鏽鋼的摺疊梯子,你讀了,贏了,出神入化,是一把消防車的雲梯。

    讀書的意義,一是讀,二是用,三是贏。不能讀死書,讀死書,比不讀還要害人。讀書的最大意義,是能使一個人絕處逢生,化險為夷。無論是窮讀書的,還是富讀書的,誰能把握住命運的,就是此生來到世上算是沒有白活。

    依靠讀書改變了人的命運,但是英年早逝,人也就完了。依靠讀書升官發財,但是在仕途跌了一跤,此生也就不了了之。如果一個人在這兩點上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那麼你的讀書,顯然不是用腦袋讀的,而是用屁股去讀的,和讀書毫無瓜葛。所謂早知今日,務必當初。當初怎麼了?當初不讀書,你可能還活在世上。今日怎麼啦?當初你不讀書,你今日可以頤養天年啦!2019/7/30 (旅途中,蘭州榆中縣,下榻在大成酒店。多雲17一31度)

    照片拍攝地甘肅渭源天井峽《讀書的勝景》2019-7

  • 3 # 水映伊柳

    著名作家瑪克西姆·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也就是說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書籍,書籍為人類提供了很多的知識還有經驗。

    除了消遣式的閱讀,我們讀書一般就是為了獲取前人的知識經驗,幫助自己走得更高更遠,變得更好。

    但很多人說,我讀了很多書,仍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讀書到底有用嗎?

    這裡我想說兩點。

    第一、讀書很重要,但在讀書過程中進行反思思考同樣重要。每個時代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別人的方法可以借鑑,但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味照搬是不可行的。比如現在很多人學習寫作,在書中看到有的寫作大咖日更1500字,自己也學著別人日更1500字,但不久就放棄了。為什麼呢?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大咖日更1500字的時候那時才20出頭,而且寫作習慣已經堅持了好多年了,如果一箇中年婦女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還要工作,精力有限,剛學寫作就要求自己日更1500字,就可能不太現實吧。

    第二、知識和資訊是兩碼事,從書中獲取的東西,如果不轉化成自己的行動,只能叫資訊,而不能稱之為知識,能讓自己知行合一的資訊才能是知識。現在很多人看完書就忘了,裡面講的什麼東西都很模糊,更談不上運用。

    拿我自己個人經歷來說,我在閱讀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本書之後,尤其是書中描寫在楊絳先生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鍾書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弄髒了衣服,就是弄壞了門,楊絳先生總是安慰說:不要緊,我會洗,不要緊,我會修等,讓我感覺到夫妻之間這種互相體諒包容的溫馨,我改變了以前家裡出現情況愛指責老公的毛病,學著去安慰,去體諒。性格也慢慢變好了,幸福感更強了呢。

  • 4 # 風雨同軸

    1.俗話說”書中自由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這些話都是有深遠意義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的知識素養,提高我們的內涵,讓我們對這個世界變有更多的興趣和探知。

    2.讀書是通往夢想的一個途徑,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跡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軌跡,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3.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讀書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修養是長期積累而成的,讀書並不需要有很明確的目的。我們已經具備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要對讀書重視,觀念的轉變很重要。

    4.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素有鑿壁取光之美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這些都是直接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修身養性,提高自我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櫃裡有很多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