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大致是:心裡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道不盡的百轉柔腸,日積月累的情感愈加濃厚,不必說卻也明瞭。
這句話是形容男女之間十分有默契,一往情深的情感狀態,我不用言語,但你已經明瞭了我還未說出口的話,這種感情十分珍貴,
當用情至深,就會捨不得。情到深處無怨尤,人世滄桑卻何求。說明,當事人並不抱怨,人世滄桑也沒什麼可以得到的,但只求愛情。
在秋日的山林間,在遠鎮的燈光裡,安然忍受毫無指望的等待。
要在慘烈如葬的七月驕陽下走馬,要在曠地上迎著大風歌唱和舞蹈,把生命的模樣勾勒得興高采烈,卻也要在邊境小鎮的落日裡。
當兩排高大白楊的輪廓靜靜地沉沒於垂死的暮色中時,傷心欲絕,傷心欲絕地回頭看你,但待靜靜低頭繼續走上離途,忽然明白其實悲傷深處空無一物,情到深處人孤獨,愛至窮時盡滄桑。
此句大致內容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無題
無題(三)---清代詩人納蘭性德
煙般往事夢中休, 繞樑芳蹤難去留。君言相思一樣苦, 妾嘆離散兩般愁。意到濃時怎忍舍, 情到深處無怨由。孤影月明應寂寞, 問君何處是歸途。
意思大致是:如煙般的往事夢中方才停歇,縈繞心頭的那個她難以挽留,他說相思苦悶,她嘆離散憂愁。意境到時怎麼忍心割捨?
感情深刻不能怨天尤人。月光雖明亮但孤單影只應該寂寞,只想問一句到底哪裡才是回去的路。
擴充套件資料: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
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資料連結:
意思大致是:心裡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道不盡的百轉柔腸,日積月累的情感愈加濃厚,不必說卻也明瞭。
這句話是形容男女之間十分有默契,一往情深的情感狀態,我不用言語,但你已經明瞭了我還未說出口的話,這種感情十分珍貴,
當用情至深,就會捨不得。情到深處無怨尤,人世滄桑卻何求。說明,當事人並不抱怨,人世滄桑也沒什麼可以得到的,但只求愛情。
在秋日的山林間,在遠鎮的燈光裡,安然忍受毫無指望的等待。
要在慘烈如葬的七月驕陽下走馬,要在曠地上迎著大風歌唱和舞蹈,把生命的模樣勾勒得興高采烈,卻也要在邊境小鎮的落日裡。
當兩排高大白楊的輪廓靜靜地沉沒於垂死的暮色中時,傷心欲絕,傷心欲絕地回頭看你,但待靜靜低頭繼續走上離途,忽然明白其實悲傷深處空無一物,情到深處人孤獨,愛至窮時盡滄桑。
此句大致內容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無題
無題(三)---清代詩人納蘭性德
煙般往事夢中休, 繞樑芳蹤難去留。君言相思一樣苦, 妾嘆離散兩般愁。意到濃時怎忍舍, 情到深處無怨由。孤影月明應寂寞, 問君何處是歸途。
意思大致是:如煙般的往事夢中方才停歇,縈繞心頭的那個她難以挽留,他說相思苦悶,她嘆離散憂愁。意境到時怎麼忍心割捨?
感情深刻不能怨天尤人。月光雖明亮但孤單影只應該寂寞,只想問一句到底哪裡才是回去的路。
擴充套件資料: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
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資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