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魯克斯說
-
2 # cx435421
上下五千年,自炎皇始,經春秋和戰國,至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都有猛將如雲!
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將是戰國時秦將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受封武安君。擔任秦國主將三十多年,攻城七十餘座。長平之戰,秦趙決戰,趙國幾乎全軍覆沒,秦軍勝利,奠定了之後秦一統天下的基礎。
史記: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
3 # 科學的元寶
一將功成萬骨枯!猛將更是如此啊!
我心中的第一猛將非趙雲莫屬!原因有三:
第一、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
艱難困苦奈我何?
長阪坡前顯英雄。
七進七出真子龍,
世間誰能與之爭?
第二、二次伐魏之戰,心細而有智謀
匹馬單槍立營前,
爾兵百萬有何懼?
由我常山子龍在,
爾等怎敢太猖狂!
第三、忠勇兼具而內斂
攔江截住孫夫人,
小主怎能就此走?
若無子龍當年勇,
今朝怎敢攔夫人?
綜上,常山趙子龍應為歷史第一猛將,無他!
-
4 # 素年錦時啦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歷史上的名將比比皆是,而王不過項的項,指的就是項羽。
首先,項羽不僅是一名猛將,更是中外歷史上大家公認的第一猛將,在所有中外正史書籍中,項羽是單場殺敵最多的將領。
中國第一部規模巨集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也評價項羽用兵:項籍善用兵者也,烏江所存,惟二十八騎,猶分奇正,況其眾多者乎?
然而,如此勇猛的猛將最終卻在楚漢之爭中敗於劉邦,於烏江邊自刎,從此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試想,這樣一位文武之才,怎麼不能堪稱為歷史第一猛將呢?
-
5 # 雲南王國棟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真實的猛將,春秋戰國時期有慶忌;秦漢時期有項羽、呂布;隋唐時期有韓擒虎;兩宋有趙匡胤、韓世忠;明朝有俞大猷;清朝有鰲拜!所謂的猛將和名將不同,不需要你有多高超的戰略藝術和指揮能力,但要求你武功蓋世,打遍天下無敵手,輕輕鬆鬆以一抵百。綜合以上這些猛將的戰績和武力來看,西楚霸王項羽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戰鬥力最強,武藝最高,單兵殺人最多的猛將!
-
6 # 使用者5744538792574
花開花落年年紅,
牡丹蓮花各威風。
天下名山各有奇。
塵峰削壁難盡知。
-
7 # 青史回聲
在我心裡,我覺得第一猛將應該是共和國十大將軍之首的粟裕大將。
這種人歷史上多嗎?我想要看怎麼理解了,見仁見智。
如果要我來看,我覺得粟裕應該是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將”。
粟裕是少數民族人,侗族,湖南會同人(我發現共和國開國元勳裡,湖南籍挺多的)。你別看粟裕將軍其貌不揚,可是有時候不能夠就白眼相看,莫欺少年窮這個道理永遠都不會過時。
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逐漸成長為開國十大將軍之首,我想除了個人天賦以外,和他本身的艱苦奮鬥的經驗努力分不開的。在組織大兵團作戰中,粟裕是用兵靈活,不拘一格,甚至是越打越妙。說他是常勝將軍,這一點都不為過,劉伯承元帥都讚揚他有古名將之風。
-
8 # 宋延明
三分天下,魏蜀吳,蜀國五虎將之首,關羽。
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乃真英雄,義字當頭。
-
9 # 安平144796971
中國國民革命軍中的李宗仁,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彭德懷,是我心目中歷史上第一猛將。
一、兩人中,李宗仁是囯民革命砥定成功的元勳;彭德懷是中中國人民革命砥定成功的元勳。
二、外戰中,李宗仁取得抗戰第一捷,可以說力挽狂瀾,死守五戰區,力保抗戰大後方大門不失。彭德懷在抗美援朝中,戰勝聯合國軍,一戰立國!
三、李、彭兩元勳,都能勝艱苦卓絕之仗,都能在最危險的關頭,力挽狂瀾。
一個橫掃千軍被稱李猛子,一個敢橫刀立馬,主席親封大將軍。評中國歷史上最強猛將,舍此兩位無人可比肩。不過戰功上李宗仁稍遜於彭德懷。
-
10 # 劉sir派文
當然是白起,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
11 # 穎水南岸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到白頭。
從古到今,我們的大將要有一火車皮吧,名將也很多,從戰國說起吧,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剪李牧廉頗,樂毅,司馬錯,項羽,韓信……到共和國的十大元帥。
個人而言比較推崇白起,人稱:人屠,殺神
白起打楚軍,楚軍毫無招架之力,直接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長平一戰殲滅趙軍45萬人,趙國全國皆恐,震撼整個戰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
長平之戰滅趙四十五萬,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戰績也可以說是賬單。據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而整個戰國時期人口不過兩千萬,細思極恐,後因與秦昭襄王攻趙告病,秦國丞相進言,被秦王賜死,白起自殺於杜郵。
白起是為戰爭而生的,他的作戰指揮以及戰場洞察能力,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果斷狠辣,善於分析敵我形勢,集中力量摧毀對手有生力量。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騎兵奔襲。長平之戰以三年的時間尋找戰機,一旦發現戰機果斷抓住,秦趙長平之戰,佯裝失敗,一敗再敗,使對手趙括誤以為秦軍不堪一擊,脫離陣地,全力追擊,白起分割包抄,斷其後路,死力斷後,使趙括45萬軍,被切割包圍,斷糧數月,最終發生了人吃人情況,趙括死力一戰,也被射殺,就這樣45萬大軍,盡數被坑殺,趙國舉國驚恐,萬民皆哀。從此趙國走上了不歸路,再也無力抗衡秦國,白起為以後的秦帝國統一趙國鋪墊好了。
白起一生無敗仗,位列四大將之首,他的勇猛不是個人力量多大,武力多高,是他指揮作戰的戰績明明白白,秦國有白起,嬴稷有白起,是秦國之幸嬴稷之幸。
-
12 # 班達拉姆之重溫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鄙人早已思量琢磨蠻久。最終得出這樣一個名字,不怕你不服——霍去病!
年僅21歲的霍去病,被封狼居胥,成為後世兩千多年來所有武將畢生的最高追求!誰人能及?左宗棠左公當然可媲美之,但也無法超越。
他一生短短六年軍旅生涯(17歲——23歲)從未嘗敗績,卻又名耀千古,試問誰能做到?年僅23歲的他英年早逝(後有專文論述為何霍去病一代天驕卻離奇殞命),又令人扼腕嘆息悲傷不已!
單是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便足以使其名載史冊,更可貴的是其對匈奴的戰績,不敗之將更是難得。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邊境極其不穩定,匈奴人隨時可以策馬南下,肆意搙掠。以農耕為生的西漢,直接就是匈奴騎兵隨需隨取的庫房。秦朝尚有蒙恬北驅匈奴七百里,收復河套地區。到了西漢,太祖劉邦也被圍困白登山。漢武帝之前的各朝只能靠和親屈辱換得短暫和平。
正是這個時期,一代將星霍去病橫空出世,保家衛國,保我漢家安寧!雖生於貴族之家,卻沒有貴族少爺的劣根,年少聞雞起舞,且不畏勞苦,年僅17,已是威武不凡。戰場中,他更是率軍賓士百里,身先士卒,奇襲匈奴後方,800精騎一戰斬殺匈奴兩千多人,俘獲匈奴相國和當戶,殺死匈奴單于的祖父和叔父,勇冠全軍。漢武帝因此封其冠軍侯!
17歲,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還正是坐在高中教室裡的年紀。可是人家已經建功立業了。
公元前121年,年僅19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要知道,在當時驃騎將軍是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職位,,他率率領一萬漢騎兵進擊匈奴右賢王部。不到六天就連續攻破匈奴六個小王國。而後,在皋蘭山下與匈奴遭遇,一戰殲敵近9000人,斬殺兩王,並且俘虜王子、相國多人。同年夏,率領漢軍鐵騎於祁連山再破匈奴,斬首三萬,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從此以後,匈奴開始流傳一句歌謠:“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深入漠北,以圖殲滅匈奴主力。霍去病在率領全軍北進兩千裡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匈奴左賢王為諸王中地位最高的,僅次單于)。雖然匈奴勢大,但霍去病奮勇當先,一戰幾乎全殲左賢王部,斬獲七萬多首級,並且還將匈奴三個王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俘虜。此戰後,漢軍士氣高昂,又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兵威傳瀚海(今貝加爾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年僅21歲的霍去病“封狼居胥”,達到他一生的巔峰。此後,“封狼居胥”也成為了中華武將的畢生最高追求!
經此一戰,匈奴主力盡損失,再也無力南侵。歷經數朝的和親屈辱不會再有,漢軍鐵騎駐守邊關,匈奴再難度陰山!
此役之後,霍去病被漢武帝加封大司馬,與他的舅舅衛青同掌兵權。只是天不假年,這個少年將軍就像一顆劃亮天空,轉瞬即逝的流星那樣英年早逝,令人唏噓不已。在漠北之役兩年後的公元前117年,這位戰功卓著的少年將軍一病而逝,年僅23歲。他的一生就好像專為漢武一朝解決匈奴問題而生,在他之後,終漢武一朝,再也沒有發動過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並讓他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再來說說他的人品,漢武帝因為軍功賞賜他宅邸,他卻斷然拒絕,為後人留下了那句傳頌千古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雖然戰功彪炳,卻從不結黨營私,當時有人勸他養士(門客)以博取名聲,也被他拒絕了。
愛兵如子,漢武帝曾在他征戰之時賞賜他兩壇上好的美酒,他沒有獨自享用,而是因為酒少人多,讓人將酒倒入泉水中,與士兵同享,傳說酒泉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他的出身很卑微,母親一族都是平陽公主(漢武帝長姐)的家奴,父親為一小吏,因為當時的家奴制度,他的父親不能娶他的母親,所以他是私生子。身為奴子,卻長於綺羅,卻從不貪戀富貴,他的成功為我們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英雄不問出處”。也許你要說他之所以能有立功的機會,也是因為他的姨媽衛子夫成為了皇后,但你不得不承認,如果他本人沒有那個能力,機會又怎麼會光顧他呢?即使後來,她的姨媽衛子夫被廢,但漢武帝卻始終沒有忘記他的功勞,依舊讓他陪葬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在古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以德報怨,對於沒對他盡過一天養育職責素未謀面的父親,在他發達後,主動認父供養,並把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使其成為三朝名臣。
他的一生雖短暫,從軍領兵也不過六年,但他的“封狼居胥”卻成為了後世武將夢寐以求的目標,他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更是體現了一種先國後家的大局觀。
他是“閃電戰”的鼻祖,二戰時期的希特勒以閃電戰聞名,要比他晚了兩千年;他又是大迂迴,大穿插,大縱深戰術的最早使用者,兩千年後我們國家的解放戰爭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就很好地運用了這個戰術。
《漢書》班固評價他:“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唐代王維的《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也許是對他英年早逝的最好詮釋吧。
自古英雄出少年,鄙人很久之前,就認為這個少年英雄非霍去病莫屬。歷史無法永久將英雄留下,但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人生不過百年,我們活著或許是為了自己,可英雄卻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當歷史的選擇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早已做好了燃燒自己為國為民的準備,還是一再猶豫讓它擦肩而過?封狼居胥,每一個熱血男兒為之奮鬥的終極目標!
-
13 # 緣事而發
如果說有人天下無敵,那也就真的只有他了。中國歷史上猛將不在少數,越是亂世猛將越是層出不窮,就論武力漢末三國、隋末唐初時期的猛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這位五代時期的戰神李存孝真可謂天下無敵。
唐末五代時期晉王李克用的十三義子,名為李存孝,因為排行十三,被稱為十三太保。史書記載他的武藝天下無雙,五代時期公認的武力第二王彥章,在李存孝手裡也不過三個回合就能擊敗,只有李存孝死後,王彥章才開始大顯神威,李存孝在世時都沒有人可以跟他正面過招,可見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民間還有傳說他徒手打死惡虎,根據傳於陝西省寶雞地區秦嶺山下的民間故事,五代時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幾歲時為救父親,把惡虎打死,他的英勇行為傳頌至今。人們將其剪成窗花貼在窗戶上,以崇尚勇敢,戰勝凶惡,鎮宅祛邪。
野史還記載李存孝曾十八騎攻取了長安城,如此實力可謂是空前絕後。因為他的勇猛,古人云:“王不過項,將不過孝。”這樣一句話證明了最強的君主是西楚霸王項羽,最強的將軍為十三太保李存孝。
老天對人是平等的,給了他天下無敵的身手,腦子相對就沒有那麼靈光,甚至還有點單純。最後他被李克用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四哥李存信離間。他背叛了晉王李克用,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
最後李存孝被處以車裂之刑,我覺得最厲害的是他被車裂之時,多次將馬拉了回來,這是多麼好的反應神經,力量也是大的驚人。因為無法通過正常車裂將其處死,只好將其手筋腿筋挑斷再進行車裂,這樣他就無法發力了。一代千古神將就此隕落,能把馬這樣拉回來的人,恐怕是再無來者了吧!
-
14 # 歷史這貨真奇葩
“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出自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故事背景為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上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的故事。
原著節選。“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可以說,需要劉關張三人合力才能打得過的人,唯有呂布一人。
而習慣上,我們的戰力排行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
-
15 # 世界教育
很多人在第一反應中歷史第一猛將無外乎三國呂布、西楚霸王項羽、精忠報國嶽道飛、飛將軍李廣、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等這些人。
我心目中的歷史第一猛將:常遇春首先明確一下猛將的概念:這裡的猛將,不僅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還要有個人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所以各種傳說中的儒將韓信、徐達、甚至所謂的諸葛亮等等肯定不能入選。必須是又能帶隊衝鋒且單兵作戰還很虎的選手。
為什麼推舉常遇春呢?如要有如下幾個理由:
一、常遇春戰果彪炳作為朱元璋麾下首席先鋒大將,在明軍開國曆次戰爭中,常遇春一直有著勇冠三軍、功勳最著的決定性表現,他的是一名摧鋒陷陣,所向必克的一員神將,更堪稱功勳蓋世,重光華夏的偉大民族英雄。
採石大戰
明軍敗亡之際,朱元璋命懸一線,是常遇春飛舟而至,揮戈大吼,逆擊衝陣,所向無前,才讓元軍一潰千里,此戰後朱元璋軍得以奪取金陵為根據地。
牛塘之戰
徐達被張士誠軍圍困,是常遇春星夜馳援,破敵擒將,解了徐達之圍。
衢州之戰
常遇春一邊領兵圍城,打造各類攻城器械,一邊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急攻下城,俘虜蒙元軍甲士超過萬人。
龍灣之戰
陳友諒數十萬軍順江直下,欲攻金陵,常遇春分兵五路設伏,大破之,收復太平,戰功居全軍之首。
安豐之戰
張士誠軍強兵扼守,明軍左右軍諸將都進攻失利,又是常遇春橫擊敵陣,三戰三捷,俘斬敵軍兵馬無數。
鄱陽湖大戰
明軍二十萬迎戰號稱六十萬的陳友諒大軍,陳軍人多船大,又處上游順江而下,常遇春部作為明軍主力先鋒,臨陣逆勢奮擊,呼聲震天,其所部人馬無不以一當百。陳軍頭號驍將張定邊,殺至朱元璋的座船,朱元璋命在旦夕時,常遇春一箭射傷張定邊,令朱元璋脫險。明軍苦戰三日後,放火燒燬陳軍大量戰船,又扼守鄱陽湖口,斷絕陳軍歸路,將突圍不成的陳友諒射殺,陳軍從此分崩瓦解,再也不能和朱元璋爭奪天下。
武昌之戰
陳友諒所封丞相張必先,自岳陽舉湖南大軍來救,常遇春乘其立足未穩,率軍急攻,將其生擒。
北濠之戰
常遇春大破出城的張士誠軍,差點生擒張士誠,令其膽落。最後和其他諸將,合攻破城,朱元璋也就此完成了江南的統一。
洛水之戰
面對沿河列陣,意圖半渡而擊的蒙古大軍,常遇春單騎而出,突擊足有五萬兵馬的蒙元大陣,一人擊破敵二十餘騎將圍攻,突入敵陣,麾下壯士從之,一舉擊潰敵軍,追亡奔逐五十餘里,進而光復河南山東兩省。
太原之戰
在明軍己方騎兵已及、步軍未至;而王保保已率十萬大軍來援的情況下,常遇春抓住一瞬即逝的敏銳戰機,趁著太原敵將喪失鬥志、願為內應的有利條件,親自帶領精銳騎兵,銜枚夜襲蒙元軍主營,王保保大出意料,被打得全軍崩潰。常遇春一路疾追,王保保逃到最後,身邊僅剩十八騎,所部幾乎盡數被殲。光這一戰,明軍就收降了甲士四萬。
開平之戰
常遇春又俘虜元朝宗室親王、平章大臣及將士萬人,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子女寶貨無數。
從以上的戰績可以看出,常遇春從出山以來從來都是打的大仗,打的關鍵之仗,這些戰爭中他全部發揮了及其關鍵的作用,他的英勇和謀略在其中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彰顯。
二、他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在大家舉例中的各位參賽選手都打過敗仗:
呂布就不提了,一敗再敗丟盔棄甲,甚至被人稱之為三姓家奴,有勇無謀最終收的悲嘆結局;
岳飛是我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代言人,但說實話他更多程度上只是被臉譜化的一個人(比如800人打勝40萬人的演繹都可以出來),從正史裡來說他比較能特別拿得出手的彪炳戰績會比較有限,所以也不列入;
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最終未能封侯,其實不僅僅在於他關鍵時候戰隊錯誤,與他習慣性打敗仗也有一定的關係;
霍去病倒是極少打敗仗,但一方面他更多是以指揮者的角度出現,另一方面他的生命線其實過於短暫(24歲),能夠拿得出手的戰績其實都是順豐仗(漢朝本就是優勢地位打匈奴)。
常遇春則不然,從他出山之後一次敗仗都沒有吃過,而且明軍絕大多數時間其實都是屬於兵力/人力的劣勢地位,他利用自己的勇猛鼓舞了整體士氣而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明史》裡稱常遇春為“摧鋒陷陣,未嘗敗北”。
三、他是完全憑藉自己的勇武最終後來居上的代表常遇春不算是朱元璋真正的嫡系,徐達等人才是最早跟著朱元璋的,常遇春一開始和其他人落草為寇。在一次搶掠時,巧遇朱元璋率軍攻打和州。於是,常遇春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入伍後,其作戰勇猛,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後來才得到逐漸的重用,所以他是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勇猛才逐漸走上最高地位的。
四、從蓋棺定論而言常遇春地位最高俗話說多大的功勞配多大的地位,與其他各位猛將的對比而言常遇春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可能僅有唐朝的郭子儀可以媲美),常遇春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
16 # 九井散人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以“力拔山兮氣蓋世”而聞名後世。在消滅秦國的戰爭中,項羽叱吒風雲,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陽”,“斬李由”,“殺宋義”,“諸將皆懾服”,東救齊地,西破章邯,而我之所以認為項羽為史上第一猛將,是因為他率領的那場”破釜沉舟”的決死戰役!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章邯將修造驪山的刑徒和苦工臨時武裝起來,就是這樣一群沒有經過正式訓練的軍事力量,在章邯的率領下,先是打敗了擁兵數十萬的起義軍將領周文,逼迫周文自殺;接著又攻打滎陽,擊殺大將田臧、李歸;接著又對陳勝發起攻擊,擊敗陳勝;隨後又擊敗了魏王咎和齊王田儋;章邯挾勝利之威,繼續一路高歌猛進,打敗楚軍,殺死項羽的伯父項梁,逼迫趙王歇退守鉅鹿。可以說,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原先六國貴族起兵反抗強秦的軍事力量,幾乎被章邯一個人搞定成為了一支虎狼之師。
另一邊,秦朝另一員大將王離也一路勢如破竹,和章邯形成配合之勢,他一戰擊殺了項羽的爺爺項燕,又親率秦朝最為精銳的長城軍,和章邯匯合,這樣的強強聯合,換作任何人,都沒有翻盤的機會,但項羽卻可以。
項羽率領精兵五萬,八千江東子弟兵是其中精銳的精銳,然後渡過漳水,隨即開始“破釜沉舟”,項羽的軍隊,只帶了三天的口糧,不幹死章邯,就是被章邯乾死。項羽以5萬兵力對陣秦軍四十萬大軍,破釜沉舟,懷著不勝則死的信念,最終數萬戰士斬殺章邯、王離四十萬軍隊。經此一役,秦朝已名存實亡。
即便後來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時,項羽也是從無敗績,一輩子只失敗了一次,垓下之圍中項羽逃到烏江卻不願過江東,自刎而死。因此他堪稱千古第一猛將,當之無愧。
正如女詞人李清照所寫: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17 # 今夕復夕
第一猛將,當然要突出一個字“猛”,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將無他,便是項羽,他與同時代的劉邦不同,劉邦知人用人第一,可以說可以為帥為帝王,但作為猛將還是不足夠的。
項羽就不同了,每逢戰事,必身先士卒,以一當百,可以說猛。
話說章邯在定陶大勝擊斃項梁後便認為楚地不用擔心了,於是渡過黃河去進攻趙地,結果又是大勝,佔領邯鄲,趙歇和張耳於是退守鉅鹿(今河北鉅鹿)。
章邯命王離圍攻鉅鹿,自己率軍駐紮鉅鹿以南保證糧草供給,一副打持久戰的準備。雖然趙國各地都有來援軍,但是沒有人敢帶頭進攻秦軍的。
項羽在誅殺宋義後拜上將軍,立即出兵兩萬先鋒渡過漳河援救鉅鹿,聯絡到守軍後,守軍將領請求增派大軍,於是項羽親率大軍奮進,渡過漳河之後便是我們熟知的破釜沉舟,他到達後就把正在圍攻鉅鹿的王離軍隊包圍起來,切斷秦軍糧道,九戰九勝,不僅擊敗秦軍還俘虜了王離,其餘秦將或被殺或自殺。
值得一提的是王離所率兵馬就是原來蒙恬統領的用來抗擊匈奴的精銳,卻在鉅鹿被項羽殲滅,這一戰沉重打擊了了秦軍的士氣,也是後來項羽殲滅秦軍主力說法的由來。章邯這位秦將後來也迫不得已降了項羽,被封雍王。
項羽,以少勝多,所領軍隊以一當百,有破釜沉舟之勇,勇往直前之心,可以為第一猛將矣。
-
18 # 王哥還債中
斜陽草木,尋常蒼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的這首詞中所提到的寄奴,就是王哥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史上第一猛將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劉裕!草根出身他的一生都有哪些傳奇經歷?在戰爭中顯現出自身的那些軍事素質?又是怎麼完成從士兵一步步到將領,最後到帝王的轉變的呢?
1、出身寒門。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家境貧困,母親生下他後不久就得病去世了。父親劉翹也沒有能力撫養一度打算扔掉他。幸虧得到姑母的幫助才活了下來。長大後靠種田、砍材、賣草鞋為生,生活過得非常貧苦。有時候為了補貼家用也去賭場賭博,家鄉的人都看不起他。
2、投身軍旅,內平叛亂,外擴領土!
劉裕的一生經歷戰爭無數,並且每戰必捷!對內平定了孫恩、桓玄叛亂,又陸續消滅了譙縱、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兩次北伐,先後滅掉南燕、後秦等國。相繼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並光復洛陽、長安兩都!3、公元419年,劉裕被加封為為宋王,公元420年代晉稱帝,建國宋,史稱劉宋!
經典戰役
1、平叛孫恩
公元399年11月,孫恩在會稽起兵造反,這個時候劉裕還是一名小卒。上級派劉裕帶領10多人去偵查叛軍的動向。剛巧碰上了幾千人的叛軍。劉裕不懼怕敵人人多,立刻就衝了上去,帶領的士兵死傷大半,而他越戰越勇,手舞長刀,殺了很多敵人,逼的敵人不敢靠近!
公元401年3月孫恩攻擊海鹽縣的戰鬥中,由於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去。叛軍被嚇破了膽,丟盔卸甲逃散。最終,劉裕在蒜山打敗孫恩十餘萬人,俘虜叛軍好幾萬人並迫使孫恩投海自盡!8月,東晉政府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2、伐桓玄,滅桓楚政權
公元403年12月,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權。桓玄為了消除隱患大力絞殺北府兵舊將。劉裕暗中聯絡北府兵殘餘兵將1700餘人,於公元404年2月,以打獵為名,在京口舉兵起義,各地紛紛響應,並推他為盟主。3月,劉裕進攻覆舟山,設下計策,讓戰鬥力弱的士兵登上山,舉著旗子來回走動,營造四周都是軍隊,而且數量非常多的假象,又因桓玄守軍大多都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都沒有鬥志,使得劉裕盟軍順利打敗桓玄守軍,桓玄向西逃竄!公元405年,晉軍收復江陵,驅逐桓玄勢力,迎回安帝!
公元407年,劉裕被任命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掌握朝政大權。
3、北伐滅南燕
公元409年,南燕慕容超出兵淮北,燒殺搶掠,俘虜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4月,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出兵北伐!此次戰役,劉裕聽取參軍胡藩的計策,派遣部隊繞道燕軍的後面,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出逃,東躲西藏,最後逃到廣固內城防守,想盡辦法,向後秦求援、割地稱臣、挖地道突圍都沒能成功。南燕守軍絕望,開啟城門投降,慕容超被押送到京師問斬!
對比
俗語講:將不過李,王不過項!將,指的是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的義子,作戰勇猛,幾乎每戰必勝!因招人嫉妒,被人挑撥離間,最後落得五馬分屍的下場!
項,講的是項羽,他出身將將門,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天生神力,十歲能扛鼎。從小跟隨叔叔項梁征戰沙場實,戰經驗豐富!在楚漢爭霸中失敗,烏江自刎!
李存孝和項羽被後世認為是史上最頂級的猛將。那麼他們因何落得悲慘結局?劉裕和他們相比又有何相同或者不同之處呢?
共同之處:武藝高強、膽識過人!這一方面劉裕在平定孫恩叛亂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一次,劉裕帶領十餘人去偵查叛軍敵情時,剛好和叛軍相撞。當時的叛軍有2000餘人,他直接衝了上去和叛軍打在一起,同夥有的逃散有的被殺,他卻愈戰愈勇,殺敵無數,最後一個人追著人數眾多的叛軍打!
在海鹽縣防守孫恩進攻的戰鬥中,由於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去。叛軍被嚇破了膽,丟盔卸甲逃散!
不同之處:劉裕具備非常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李存孝不具備;劉裕能夠聽取合理化建議,並且能夠發現挖掘並啟用人才,項羽不具備。在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權後,認為劉裕是潛在威脅,準備除掉他,被劉裕先查先覺,祕密聯絡北府兵舊部1700多人以打獵為名偷偷逃走,並在京口舉兵起義,不久後消滅桓玄,迎回了安帝!反觀李存孝鋒芒太露,身邊潛在危機不能及時發現並有效處理,慘招橫禍!
在第一次北伐滅南燕這場戰役中,劉裕聽取參軍胡藩的計策,派遣部隊繞道燕軍的後面,乘虛攻克臨朐。迫使慕容超單騎出逃。重用人才的例子就更多了,如當時的名將劉穆之、檀道濟、王鎮惡、趙之侖等都是劉裕發現重用的。再看看項羽,他有一位有著能掐會算,經天緯地謀略本領的亞父,著名軍事奇才韓信也曾在他麾下,只因他聽不進合理化建議,不懂的人盡其才,導致最終失敗自刎!
裕之為功於天下,烈於曹操。宋武興,東滅慕容超,西滅姚泓,拓跋嗣、赫連勃勃斂跡而穴處。自劉淵稱亂以來,祖逖、庾翼、桓溫、謝安經營百年而無能及此。後乎此者,二蕭、陳氏無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則永嘉以降,僅延中國生人之氣者,唯劉氏耳。舉晉人坐失之中原,責宋以不蕩平,沒其撻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漢之後,唐之前,唯宋氏猶可以為中國主也。--王夫之
-
19 # 溫史知新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歷史上的猛將很多很多。時代的不同,也會成就不同的英雄人物,比如:力能扛鼎的項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殺神白起,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萬人敵的常遇春,帝國雙臂之一的霍去病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將。
那麼在小編心中誰才是第一猛將呢?我認為在歷史上第一猛將當屬秦末起義領袖項羽。以下就是小編認為中國歷史上項羽就是小編心中的第一猛將的理由:
1.我們知道有人對項羽的評價是: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項羽的勇猛程度。
2.我們同時也知道,項羽力能扛鼎,這說明了項羽力大無窮。
3.項羽能在絕境中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及項羽這個人能夠英雄造勢,這充分說明項羽的軍事能力。
4.項羽是兵家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具有許多光輝的戰績。
5.項羽以他的努力推翻了殘暴不仁的統治。
-
20 # 歷史微點
1940年,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建立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這讓蔣軍江蘇省主席兼蘇魯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如鯁在喉,他一門心思要拔掉這顆眼中釘。
不久,自恃兵多糧足、裝備精良的韓德勤,調集3萬人馬,兵分三路,大舉進犯黃橋。
蘇北指揮部前線總指揮粟裕雖然手中只有七千兵力,但臨危不懼,他在蘇北指揮部總指揮陳毅的支援下,決定集中兵力,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在運動中殲滅來犯之敵。
1943年,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率部挺進浙江天目山地區,積極打擊日偽軍,開創浙南局面,但隨即卻遭到蔣軍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所部的大舉進攻。
1946年,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率3萬人馬,與蔣軍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12萬大軍對決。結果,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取得蘇中戰役的勝利。李默庵用強大的實力成全了粟裕軍事生涯中的又一傑作,粟裕在與黃埔軍校一期優秀畢業生的對決中取得完勝。
1947年,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集華野主力與蔣軍‘五大主力’之首、打法凶悍、武器精良的整編74師鏖戰孟良崮。最終,華東野戰軍全殲整編74師,打出了振奮人心的一戰。戰役的結果甚至讓主席和蔣校長都沒想到。
戰場上的猛將,有的示形於外,有的深藏於內,雖然粟裕看似儒雅,但在指揮作戰時,卻能遇強不弱,迎難而上,敢打敢拚,並常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他應該是不少人心中推崇備至的的猛將。
回覆列表
吾乃常山趙子龍,大丈夫何患無妻。猛者,何也。力拔山兮氣蓋世,垓下之圍,霸王別姬,烏江岸邊,抽刀自刎,猛乎,莽也。真正猛將,百萬軍前不變色,酒色財前不動搖,外勇敢而內堅定,此夫不猛何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