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山居士

    詩為什麼要押韻呢?古人都是唱讀的,這樣就有韻味。因為古人沒普及普通話,唸詩都用當時的官話。舊時私塾先生教學生也是唱讀。唱讀必須押韻,不然就拗口。詞也是譜曲來唱的。也必須押韻。現代詩不唱讀勿須押韻。既然是口占一絕,絕句須合韻。首句必平起平落。你是表達大劇的輝煌最好有形容,有意境。不是宣傳。

  • 2 # 隨變與時俱進

    [和“日月貝“暢想.並序]

    海市《九韶》歸,扇貝碧海生。

    迤邐賽滛池,王母思凡間。

    勝似《桃花源》,千年帝王夢。

    今日蜃樓立,日月同增輝。

  • 3 # ysz385

    沒去過珠海大劇院,沒有你的那種感覺、感受、感慨。你抒發的小詩就不評說了,理該不錯吧!

  • 4 # 半世飛仙

    從一絕來看,恐怕你是想寫絕句吧。

    那就從規律來看,律就是錯的,

    一,文字平凡無趣,並無新意。

    二,遣詞用意平平無奇,想來,估計你文學功底不高,需要加強學習程度。

    三,不是五個字,或者七個字組成就叫詩了,他即是思想感情沉澱後的厚積薄發,又是詩人對事物的思考。或者感悟。

    不是因為寫詩而寫詩,陸游一生寫作九千多首,對詩一定是有著近乎偏頗的熱愛和執著。那麼你會發現,詩是用心來寫的!

    因為我自己寫詩感觸很多,肺腑之言,可能聽著不順耳,但是事實確實如此,不會寫這樣的古體詩,其實還可以寫寫現代詩,或者填填歌詞還可以唱!

  • 5 # TIMEMATE388CN

    坦率的說,珠海這建築從某種意義上就是改頭換面的“抄襲”,其“抄襲”的物件當然是悉尼歌劇院,正因此你這首小詩也順帶被連累了。當然你這首小詩還是挺特別的。

  • 6 # 陳土詩

    對於你的小詩,我就不作任何評論了,值得肯定的是學習的態度很好,這種學習的方法,進步一定很快,因為你在向所有寫詩的高手們學習,這些老師們會面面具到地給你指出看法,幫助你提高自已的寫詩水平,不論什麼體裁的詩,都會給你提出寶貴意見的,只要能虛心接受,認真學習,提高寫詩水平那是指日可待的。

  • 7 # 水岸林木2102

    遠遠的遠方

    揹負沉重的行囊,

    要去遠遠的遠方。

    看不清方向,

    疲憊地望著天上月亮。

    微風吹過來,

    一絲絲清涼。

    我依偎著夜,

    感到寂寞的空曠。

    一個人的夜色,

    靜謐地惆悵。

    一個人的月光,

    美美的欣賞。

    歲月靜好,

    不再徬徨。

    踏著青春腳步,

    不負美妙時光。

    減負沉重,

    才能輕裝。

    捨得放下,

    一路燦陽。

    我嗅著花的芳香,

    腳步不再踉蹌。

    遠遠的遠方,

    是心的方向。

    二零二零年五月九日

  • 8 # 塵世浮沉人

    押韻是次要的。

    第一句,題主應該是想代指韶樂自天外而來吧。但是寫成韶樂來天外,感覺語法對不上。

    第二句,跫然是形容腳步聲的,在這裡不夠恰當。

    第三句,日月同輝意思已經到了,結尾加個耀,有點多餘。

    最後的一句太口語化了。

    拙作:

    韶樂從天降

    凜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至

    猶待舜君歡

    我的四句結尾採用的是仄平仄平

  • 9 # 小草3702

    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詩詞的意境是歌頌在改革開放的舊貌換新然的歷史程序,以點帶面譜寫壯麗的山河是吧!

    原文如下:

    韶樂來天外,

    跫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耀,

    鼓舞更向前。

    我各人認為韻腳欠妥,詩沒有聯慣性,作為好的詩詞,讀了上句,連想到下句給讀者緊迫感,一種如飢似渴的感覺。哪就是真正的好詩,根據作者的意境,圖示略有修改,相互參考。

    韶樂自天外,

    香灣築樓臺。

    日月傾斜出,

    巨幅出水來。

    小草丿文

  • 10 # 風信陌上花開

    好像缺少了點兒意境的氛圍宣染,有些空洞,類似於口號宣誓詞類。

    不過自我欣賞既可,有知音更佳。

  • 11 # 大鬍子林肯

    先看可取之處,一是字數上是對的,這個木有問題的。二是韶樂,跫然和兩個詞和第二句是有點味道的,不要妄自菲薄。三是首聯有考慮到對仗,雖然比較寬。以上三點是可取的,做為初學者和愛好者,可以多嘗試,多試水,我們都是這樣成長的。

    ---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些話僅供你們參考。

    ---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象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怨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臧克家在《毛澤東的詩有“三新”》又提到:

    毛主席寫詩,學古不泥古,富於創造性,不像學院派舊體詩作者那樣,刻意講求典雅。毛主席用典很少,也不完全受格律的限制。現在有人寫舊體詩,重用典,講平仄,性靈不多,詩味覺少。

  • 12 # 林樰熳倚樓看江湖

    韶樂來天外,跫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耀,鼓舞更向前。

    我覺得這首詩值得肯定之處有兩點:1、立意積極。作者對該建築標誌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並由此產生了民族自豪感,在字裡行間透出無比堅定的正能量主題。

    2、首句開出大境界。韶樂、天外,兩個詞直接拉大作品的時空感,開出混蒙浩蕩之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接著談談小詩不夠好的地方:

    1、用律太過隨意。口占一絕,說明作者定位它為絕句。絕句有古絕、律絕之分。古絕雖然格式自由,但是言辭樸拙,意蘊深厚,今人很難企及此高度。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的絕句,一般都是指律絕。

    檢驗絕句是否格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口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七言二四六三字的平仄是相對的。而本詩只有五言,那麼你檢查二四兩字就行了。

    檢驗絕句是否合律,還有一個規則是粘對規則,就是一二三四句平仄要相對,二三句平仄要相黏。

    所以從這些基本規則驗證,本詩還沒有達到絕句的要求。

    2、三句轉得太空,尾句拔得太高。作者大概是想用直抒胸意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祖國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但是由於太大太空,後兩句變成了直白乾癟的口號,這是為詩之大忌。

  • 13 # 一曲煙雨

    不好意思,我是來挑毛病的。先來看這首詩:

    韶樂來天外,跫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耀,鼓舞更向前。

    一、首先來看意境

    對於一首詩來說意境最重要,即使格律不對,我們也可將其歸入古體詩的範疇。

    但恕我直言,在這首詩中並沒有看到多少意境,如果不是有前面部分的介紹以及看到詩的題目,我想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不知道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說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首兩句算是一點介紹吧,但介紹得不明不白,然後到了後兩句突然有了口號的感覺,雖然按照“起承轉合”來說,第三句確實要轉了,但這個彎轉得太急,完全看不到一點徵兆,所以顯得很突兀。而且如此直白、現代感的用語,也使意境降低了。

    在這裡不討論格律的合理化問題,但即然是一首詩,而且說“口占一絕”,這個“絕”字很顯然是絕句的意思,那麼我們就從格律方面來看看是否能稱為絕句,畢竟隨便寫寫沒問題,標上了“絕”那就要有相應的規範,總不能說我炒了一個小炒肉,但端上桌的卻是豆腐吧?

    1、押韻存疑

    絕句除了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外,第二、四句必須押韻,並且要平聲韻。

    這首詩第一句沒有押韻是可以的,第二個字“樂”是仄聲,所以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式,第二、四句韻腳字分別是“灣、前”。

    如果按照“平水韻”是沒有押到韻的,因為“灣”是上平十五刪韻部,“前”是下平一先韻部。

    如果按照新韻(中華通韻)灣wān、韻母an,前qián、韻母ian,同屬於十一安韻部,是可以互押的。

    為什麼說押韻存疑,就是這一點,究竟應該按照平水韻還是新韻的問題,有的認為寫詩不按平水韻就不對,但也有的認為時代在發展,現在寫詩就應該用新韻,這裡也不爭論誰正確,還是存疑吧。

    2、失粘、失對

    “粘”的意思是指下一聯出句和上一聯對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五絕來說,就是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的“第二、四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

    本詩中第二句第二個字為“然”,是平聲,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為“月”,是仄聲,那就不同,是為失粘了。

    和“粘”相對的是“對”,指對句和出句第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反,在本詩中也有失對的情況,“向、舞”二字。

    “粘對”主要是使詩句達到抑揚頓挫,產生韻律美感。

    孤平,是指除了韻腳字本來的平聲字外,整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或一個平聲字都沒有(連續兩個平除外)。

    本詩中第四句的平仄為:

    鼓舞更向前

    仄仄仄仄平

    除了“前”本來就為平外,整句全是仄,顯然犯孤平了。

    4、其他多個字出律

    如果細究下來,其他還有多個字出律,比如“香、月、輝、向”。

    其實只要按照五絕的格式走,以上的失粘、失對、孤平、出律等問題都可以避免,“仄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式為(打括號的表示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修改調整

    看了對珠海大劇院的介紹,這裡對原詩作一下修改和調整,供參考並請雅正:

    珠城起秀顏,玉貝立香灣,

    寰宇傳Teana,流連不欲還。

    回到本詩,如果自娛自樂,自然怎麼寫都沒有問題,如果想要和朋友們談起最近我寫了一首絕句時能有更多底氣,那還是要再多費一點心了。

  • 14 # 令狐西坡

    什麼是詩?詩包含兩方面的特點:形式上的韻律,內容上的朦朧。

    一、韻律

    絕句是格律詩的一種,在格律上是有嚴格要求的。比如第一句是“平仄平平仄”,那麼第二句就得是“仄平仄仄平”。出句和對句在平仄上相對,句末押韻,形成音韻上起伏有致、整體押韻的效果,這樣才好聽。

    二、朦朧

    詩意來自哪裡?來自意象。意象能激發起讀者的情感體驗,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隱晦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朦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言表達很口語化,但是仍然是好詩,為什麼?因為作者不直接說我很想家,我TM太想家了,而是通過井欄、明月光、霜、故鄉這些意象來表達思鄉之情,或者其中還包含對某個姑娘的思念之情,這就是朦朧,就是隱晦,具備多義性,可以在內涵上進行豐富的擴充套件。

    在意象組織技巧上,越具體越好,比如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就是對一個生活細節的描繪,井欄明月也很具體,字浮景現。

    所以,大而化之是大忌。”日月同輝耀“就是典型的大而化之,”韶樂“對於讀者來說則是無感的,韶樂是什麼鬼?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但是實際上誰都沒聽過。用讀者無感的事物,如何喚起讀者的審美體驗呢?

    總結:

    題主有作詩的雅興,相當不錯,這是值得肯定的。不過水平確實不怎麼樣,自娛自樂就好了,貼出來就得接受批評,有點擔心你受不了。詩要寫好很難,要我寫,我也同樣寫不出來。嗯,大名鼎鼎的康震教授和題主寫詩水平相當,所以題主也無須太過沮喪。

  • 15 # 梧桐樹邊羽

    請教:您看看我這首小詩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嗎?請指教?

    “口占一絕”:

    韶樂來天外,跫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耀,鼓舞更向前。

    既然題主問得這麼客氣,那就說兩句,聽得進去就聽,聽不進去就算了。

    這麼大一篇序文,倒是把前因後果和當時的情感起因抒發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了,頗有駱賓王寫《在獄詠蟬》的味道。

    對於這種形式的作品,最後的小詩都是點睛之筆,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同時,它起到的作用不能與序文有重複,否則的話就沒有意義。在這一點上倒是沒什麼問題,只可惜最後這首“口占一絕”,無論從格式上,還是內容意境上都有點差強人意。

    因為並沒有註明是五絕,所以不做平仄格律上的要求。

    相替、相對、相粘這些規則我們就不要談了,只看看寫詩最基本的要求做得怎麼樣。

    你們看,寫詩真的要求不高。

    而這首小詩,關鍵的問題不在形式,而是內容。注意,不是寫高歌向前不行,而是在序文中既然已經清楚明瞭地說明了自己對國家的感情,對復興的期望,就要儘量避免重複地,用力過猛地出現在最後點睛的詩裡面。

    詩是什麼?詩是文藝作品,不是喊口號。要學會委婉地啟發、啟用讀者的感情共鳴,才是一件文藝作品的正確開啟方式。

    要不然借來主席成句“敢教日月換新天”,化成:

    韶樂來天外,跫然徹香灣。

    日月同輝耀,敢叫換新天。

    既有主席遺志,又有當下豪情,豈不有意思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研究生自殺去世,只因導師刁難不同意送審?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