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菲菲236203918
-
2 # 教育發生
老師刁難學生,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作為導師,應該要向家長一樣關心、愛護學生,幫助學生順利畢業,這是導師的職責。目前真相還沒有出來,希望相關單位和部門能夠公平公正地調查,讓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
-
3 # 樑景發
5月1日下午六時,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2017級研究生黃靜怡,跳樓自殺,多麼令人痛惜。
我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真相和原因,而人已經去了真相和原因似乎顯得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應該痛定思痛,想一想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僅僅是和導師出現了矛盾嗎?僅僅是因為論文沒有辦法過審嗎?
這樣的一些事情足以是一個高學歷的大學生選擇輕生嗎?
我還是感覺到非常的惋惜,我為這位研究生感到惋惜,也為我們中國的教育捏了一把汗。
多麼好的一個人才啊!多麼令人羨慕的一個人才啊!可能她一路走來都是非常光鮮亮麗的,只是在最後的論文上出了一點小小的差錯,這點挫折足以讓她達到了自己所能忍受到的極限,我還是無話可說,我只是希望我們今後的學生在面對現實生活,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這一點挫折算不得什麼,後面還有大風大浪等著我們。珍愛生命,善待自己
-
4 # 雨落幽燕409
有文章報道,中國每年有三十萬左右的人死於自殺,其中絕大多數是大學生和研究生。如果數字屬實,那麼這個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個死亡數遠高於美國現在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花季少年自殺的呢?必須徹查,因為人人命關天,堪比南京大賭殺!教育體制機制落後,老師及導師的師德堪憂,是不是主要殺手?亟待徹查!
-
5 # 悢L
我,研二,雙非大學研究生。開學到現在,導師一分錢沒給過,每個月只有國家補貼600,生活費都不夠。平時有實驗都是早上9點多進實驗室,晚上踏著宿舍關門時間回宿舍(週五週六11點半,平時11點),做起實驗沒有周末,沒有假期,實驗嘛不用說都是挺辛苦的,也沒說的,畢竟要付出才能畢業。重點是即使你這麼拼命幹,有些導師還是覺得你這不行那不行,這樣活也要你做那樣也要你做,感覺研究生就是導師的私人祕書,並且沒有薪水,吃飯還得自己掏錢,再遇上坑點的導師,自己沒能力寫文章,你還得給他寫,寫完你還只是幕後英雄,連名字都不掛一個,如果能畢業還好,不能畢業你說你能怎麼辦?別人看起來可能是高技術高學歷人才,前途一片大好,事實是如果沒有父母幫助完全靠自己的話博士畢業買不起房,娶不起媳婦是常態。
-
6 # 十日雨不喜歡下雨
在哪裡看見說,這位女生被導師逼得有抑鬱症,學校也察覺,通知了家屬陪護。
抑鬱症的患者,真的別去指責為什麼要輕生了。
-
7 # sun@moon
建議儘快查清事實,導師有導師的責任,學生有學生的義務。如導師指導不到位,有意刁難,則是導師的責任;如導師已盡責任,學生不盡自身學習義務,還讓導師如何?曾見過不負責任的導師,也見過例會不參加,導師要求不完成,碩士大論文重複率70%的學生。導師不負責,如何培養學生?學生不盡義務,又當如何掌握本領?完善導師責任與學生義務機制,加強相關機制宣傳與學生心裡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
8 # 遠方Freya
現在的孩子太脆弱,心情不好就自殺!為什麼不抗爭呢?認為不合適的或者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逐級往上反映,總有解決問題的地方!
-
9 # 我真挺喜歡你的
為逝者嘆息,我也想說明一點,現在研究生裡面混子太多了,早上自然醒,中午nba,午覺起去健身,晚上一起lol
-
10 # 茲維列夫
導師刁難研究生的事情又不是一例二例了幾乎年年有,國家有沒有想過怎麼去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有監管的教育氛圍,是不是非要等到一個偏激,極端的學生宰了導師國家才會反思呢!研究生是渺小的,但是你不管不顧也是會出大事的
-
11 # 義誠老師
對於大學的一些研究生,博士生和他們導師之間的故事,時常在我們的新聞媒體中出現。
客觀的說大多數師生之間是正常的,但極少數的確不是一種正常的關係,這種不正常的關係不僅僅表現在學術欺凌這一方面,更多的是人生控制,精神控制以及精神摧殘等等。
如果客觀公平的,因為學術研究能力不行的話,或許我們無從自責,但事實上更多的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因為一些學術欺凌更多的是一種控制,比如說有的導師讓學生做一些違背學術原則以外的事情。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一則訊息背後的原因,官方並沒有比較正常的回覆,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1個就是作為導師不僅僅是在學術上引導,更多的是在人生道德心理各個方面進行影響。
而作為學生更應當把自己的心理心情調節好,而不應當侷限於,畢業是否延期這樣一個非常普通或者看似極端的方向上。
總之這個事情我覺得還是學校方面的責任更多一些。
-
12 # 燕園終身學習
5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即將畢業的研三學生黃靜怡,一個26歲的姑娘,選擇了在26樓墜樓,一個如花生命凋謝,讓人痛心。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墜樓原因被認為是因為她所撰寫的畢業論文不能送出去外審,不能參與答辯,這意味著,她的研究生學習會延期。
事件發生後,並沒有迅速為公眾知曉,校方並沒有公佈墜樓的訊息,直到5月10日女生家屬通過網路釋出公開信,聲討黃靜怡的研究生導師,墜樓事件才為公眾所知。
家屬在網上公佈情況聲討信後,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公佈了“情況說明”,表示學院在第二天就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啟動了核查工作。
在墜樓到公佈資訊這10天時間裡,不知道學校和家屬之間發生過什麼事情,但顯然,家屬對於學校的態度是不滿意的,對於黃靜怡的導師,則充滿了憤怒,所以在公佈的聲討信中,對其導師予以了強烈聲討。
家屬認為,是導師親手逼得自己的學生走上了絕路,黃靜怡的生命是被導師親手埋葬的。
從這封包含強烈情緒的聲討信來看,其中的基本事實是,黃靜怡墜樓,與畢業論文不能送審,不能按期畢業有直接關係,而這,必然牽涉到她的導師,不能送審,是因為導師不讓送審,不過,其中並沒有說明導師不讓送審的原因。
我們知道,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導師負責制,研究生進入學校後,在校期間的培養方案、課題研究、小論文發表、畢業論文的開題、定稿,到送審、答辯等,無一不牽涉到導師,本質上說是需要導師負責的,沒有導師的同意,這些事情都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從這種角度說,如果證實黃靜怡的墜樓與論文不能送審有直接關係,那麼,這確實只能是因為導師不同意她的論文送審造成,而不能送審,當然意味著不能按期畢業。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導師確實是有責任的。
不過,事情的另外一面是,正因為是導師負責制,導師對於學生的學業負有直接責任。黃靜怡的導師為何不同意論文送審呢?這個是問題的關鍵。這其中,比較大的可能有兩種:一是導師認為黃靜怡的論文不達標,因而不同意送審;二是因為師生之間相處不愉快,導師有意刁難,不讓學生按期畢業。
不能送審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目前學校依然在核查情況,相信真相很快就會出來。我們只能靜待學校公佈權威結果。
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事件是一個讓人痛心的悲劇。研究生延期畢業,並不罕見,每年都會有一些研究生不能按期畢業,說到底,並不是個太大的事情,結果卻使得一個年輕生命消逝了。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對於我們的高等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刻不容緩。
-
13 # 佩弦教育
女研究生離去15天了!學院可調查出結果?我們等結果,學院等降溫研究生逝去背後:導師掌控太多,約束太少,難道靠良心約束自我?
最近研究生輕生案件再次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學生家屬和教授在網上平臺打起來擂,雙方各執一詞,讓事件變得撲朔迷離。雙方都說對方是一面之詞,自己手上的才是完整材料,相互爭執中事件漸漸冷了下去。但是誰能告訴我,這是第幾次發生類似的事件?這是因此逝去的第幾個生命?事件當事人陰陽相隔,一方證詞缺失,一方巧舌如簧,外人永遠不清楚背後的真相,但是我們卻可以探尋背後問題的原因,堵上漏洞。
1、導師作為幾乎掌控一切的人,卻缺少必要的監督要探討研究生輕生事件就要先搞明白研究生、博士生和導師之間的關係的定位。中國的研究生、博士生的培養模式其實是糅合了“師徒制”和“老闆制”兩種制度缺點的中國式“導師負責制”。
通俗來講這種關係類似於“父子關係”,導師幾乎包辦了學生的經費補助發放,培養計劃的制定、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評審,還有各種資源的給予比如就業機會,博士、博士後機會的推薦。也就是說掌控了學生入學到就業的所有事情,如果學生把導師照顧好了,幾乎前途無憂。
但是反過來,如果學生有不如導師意,拿捏其輕輕鬆鬆的。事實上源自美國的“老闆制”對博士生的評估,是由第三方的中介機構進行,即“導師指導委員會”進行決定,導師說的不算。而中國則是一切導師說了算,導師之上的指導小組形同虛設。所以傳媒大學導師拿出的相關聊天記錄根本就沒意義,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係早在學生進入學校就決定了,是否拿捏學生全在其一念之間。而輕生這個女研究生卻試圖脫離這種掌控,雖然論文得到其他導師的認可,但是得罪了自己導師,結局能好嗎?
也有人說導師和學生間關係如同“勞資”關係,只不過“勞資”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契約,‘勞’方只有勞動的義務,卻沒有索要報酬的權利。博士的課程學習幾乎淪為了擺設,主要工作就是做專案,博士生淪落為“博士工”成為廉價勞動力。
不管是哪種關係,貫穿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導師幾乎掌控學生的一切,卻缺少必要的約束。給予其巨大的的quan力,卻缺少約束,難道指望其自己的良心約束自己?學生指望運氣挑導師?我想問一問,研究生遇到不公平待遇後,可以找誰幫忙?誰又能約束導師?學生難道不留戀生命,如果不是求告無門,何至於走到輕生這一步?
2、悲劇一次次發生,漏洞卻沒有填補過悲劇的不斷髮生,不可否認有學生自身的問題,這些學生大多來自於農村家庭。一直以來都是成績優秀,是家鄉的驕傲,成績是他們最重要的支撐。學生在這個方面出問題,被否定的時候,可以想象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但是有些導師根本不會在乎這些,因為這些學生只是自己的資源。
類似悲劇一次次出現,但是每次學校都是第一時間說“嚴肅處理”,結果事情冷下來後給點錢來擺平事情。但問題根源沒有解決將會有更多人因此受傷害,公眾和死者需要真相,問題背後的漏洞需要補上。在美G有一種立法形式是以受害人名字命名,就是為了補上問題漏洞,避免類似案件再次發生。但是我們類似事件發生了多少次,背後的漏洞補上了嗎?希望我們也有類似的法案。
-
14 # 親子故事蓮君說
作為傳媒大學的畢業生,看到這條資訊既震驚又痛心!
估計大家都是這樣的心情,所以都在大罵導師。可是現在人已經離開了,罵一罵只能宣洩內心的憤怒,與事無補。不妨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近幾年大學生自殺案件層出不窮?
學業、情感…是壓死大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嗎?導致大學生走上絕路的因素很多,常見的一是學業壓力,二是情感糾葛。十多年前,我在傳媒大學讀研究生時,就有一對情侶研究生樓上跳下,據說是因為感情糾紛。
而這一次的事件跟學業有關:
2020年5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2017級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在家不幸墜樓身亡。5月9日,自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碩士黃靜怡家屬的網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發帖稱,因為薛姓導師不同意送審畢業論文,導致黃靜怡精神崩潰自殺。5月10日,中國傳媒大學釋出了相關宣告。在宣告中,中國傳媒大學證實了黃同學墜樓身亡的事實,並且對其表示惋惜,它也表示會仔細追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給各方一個實事求是的迴應。可是無論情感糾紛還是學業的壓力,往往只是一個導火索。同樣的情感、學業壓力,為什麼有人扛不住?有人還是可以活得很坦然?
這和每一個人天生的氣質型別有關,有些人天生是容易抑鬱的氣質型別。更和一個人的成長有關,如果他成長中受了很多傷,而這些傷痛已經讓他精疲力盡,再面對情感和學業壓力時,他就徹底垮掉了。
所以,不要再簡單的質疑現在的孩子脆弱了,我們不知道他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更不知道他的內心正在承受著什麼樣的折磨…
大學生獲得的心理關懷,能夠支撐他們輕鬆走過青春期嗎?我們知道青春期大腦發育的特點,使人容易衝動,情緒波動大。
而這個階段,洽好又面臨人生的諸多轉折。從高中開始準備上大學,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開始稚嫩的談戀愛,帶著戀愛的傷痛,又要面臨畢業找工作成家…
很多大學生的心智並沒有隨著年齡成熟起來,同時面對這麼多轉折,如果在內心沒有人支援關懷,有些人容易扛不住。
如果學校能在這個階段給予大學生更多的心理關懷,而不僅僅是教授學業、指導就業,可能會幫更多年輕人看到希望。
為什麼一堂關於幸福的心理學課程會在哈佛大學火爆?曾經在哈佛大學特別受追捧的一堂課,是一位年輕的心理學家開設的關於幸福的課程。
如果從父母到老師,沒有一個人和這個孩子談過什麼樣的人生是值得擁有的?當青春期孩子面對心理同一性這個主題(也就是他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如何活有意義?)他很容易迷茫。
迷茫帶來的焦慮,抑鬱無處宣洩,如果這時再加上情感和學業的不順利,你說這些年輕人會不會衝動走向絕路?
我們來看看大多數主流父母會在孩子的青春期做什麼?一是問孩子學業好不好?二是問孩子有沒有交男女朋友?三是問孩子以後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好像都是在念緊箍咒,催著他在這個節點上一定要做這件事,不能落伍。可是我們沒有問過他是否準備好了?學校也是一樣。青春期的孩子就被擠得無路可逃:
他必須要按時畢業,否則無法好好就業他必須要按時找到好工作,否則以後的機會更難找他必須工作了之後儘快找男女朋友,否則就會成為剩男剩女結婚之後要儘快生孩子,否則就會過了最佳生育期…這一路,孩子就像鴨子一樣,被趕著。我們當然是為他好,因為現實就是他不抓緊,機會就被別人抓住了。可是當他自己並沒有準備好時,這樣的催促再催促,只會讓他壓力暴增,而心裡脆弱的一波扛不住,他會走哪條路呢?
-
15 # 和本博士積極智慧
01
最近中國傳媒大學26歲在讀女碩士跳樓自盡,
其家屬在5月9日發出一封宣告,
疑似遭到導師的冷暴力,導致了精神崩潰,
最後精神承受不住壓力自殺了。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發生的了,
2016年1月 25日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院研究生蔣華文因導師張代遠壓迫跳樓身亡。
2017年12月29日,西安交大藥理學博士楊寶德因博導周筠壓迫自殺身亡。
2018年1月初,已畢業女博士羅茜茜實名舉報北航長江學者陳小武性騷擾。
2018年3月26日,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被導師壓迫,不堪重負跳樓自殺。
2018年12月13日,同濟大學一研究生從高樓墜落,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2019年9月2日,華中科技大學陳澤民從教學樓窗戶一躍而下,留下遺書《狗血的研究生生涯》
……
.
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讀過研究生,
所以無法理解這些人為什麼會自殺?
畢竟實在不行,就退學再來算了,
怎麼就要鬧到自殺了呢?
我就以留下遺書的陳澤民為例子,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學子們的處境。
.
長文預警,全文5000字,可只看黑體部分
01 《狗血的研究生生涯》
.
陳澤民在1992年的一個河南縣城出生,
一直是天天向上的好孩子,
也是俗話說的“全村人的驕傲”,
要知道小地方出一個研究生,可以不得了。
.
他的家庭並不是富裕,
父母都是在家務農,身體都有一些問題,
父親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
母親有高血壓和心臟病,
均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
這意味著,父母很難獲得額外的收入,
兩個農民,沒有什麼知識、技能,
又不能夠從事體力勞動,
你認為父母還能找到什麼收入呢?
何況陳澤民還有一個妹妹,
生活的壓力可不小。
.
而且在城市裡讀書是一筆並不小的開銷,
我估計陳澤民同學身上還揹負著一筆助學貸款,
或者靠著獎學金和父母借錢讀得書。
他本人自己透露過,
導師讓他去上班的某公司,
離他住宿地點很遠,他很辛苦地兩頭跑,
是個人都會感覺身心俱疲,
而且辛苦幾個月才拿到600元補助。
.
注意,他不是生活在真空社會,
此時可能很多畢業的人月薪也已經過萬了,
能力一般的,正常養家餬口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讀書的本質是投資,是要投入資源的。
看到別人都有回報的時候,
你覺得你會有什麼心理感受?
更何況自己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又沒有回報的時候,
這種焦慮感,不亞於借錢投資、買股票,
然後就看著錢一點點虧掉的感覺。
.
同輩的壓力可不是蓋的,
不抽菸的人,朋友都抽菸的情況下,
你猜有幾個頂得住壓力?
.
02 學歷?不,機會!
很多人說,既然這麼痛苦為什麼不退學?
這就是一個詭異的局面了,
在職場中,如果你被996,你被職場pua,
你無償加班,老闆罵你無能,
不好意思,要是給得錢不夠多,或者受委屈了,
作為員工你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
.
學校裡可不同,
家庭富裕一點,或者有資源的學生,大不了退學,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學歷真的只是學歷,
而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學歷是翻身的機會。
職場好退出,因為很容易找到下家,
但學校很難退出,因為你找不到下家。
.
現在的本科生競爭力說實話,並不強,
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
其中時間就是最不可避免的成本。
如果退學,先不說如何回答面試官,
“你為什麼會退學?”的問題,
光在校學習的時間,本身就是一種沉沒成本。
.
人們在決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不僅僅會看這件事情對自己有沒有好處,
往往還要看自己在這件事情上,付出多少成本。
人是心理是很奇怪的,
當你投入得越多的時候,
你很難做出理性判斷,停下你的投入。
.
03 沉沒成本
“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這個梗就是出於這樣的心理。
中國也有一句具有魔力的話,
叫做“來都來了”,
很多時候我們一起出去遊玩,
難免會遇到不優美的景點、難吃的特色菜,
但是“來都來了”這句話,
本來就已經感到非常失望了,
還浪費了時間看無趣的景點,
吃了一些很難吃的飯菜,更加加劇了這種體驗。
.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
他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例子,
“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
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
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
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
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
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
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
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忍不住思考這7美元,
還有自己已經花的半個小時,
甚至會進行自我安慰,
“萬一後面很好看呢?”
.
04 厭惡損失與壁壘
這些不幸精神崩潰跳樓的學生們,
往往就是面對著這樣的問題,
由於過多的投資,
他們很難通過理性去做出正確的決策。
.
每個人都有損失厭惡,
這種效應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體現,
比如一個女生為了讓面板變白,
堅持不懈用了某款面膜,
但是用了很久都沒有效果;
一個程式設計師為了長出頭髮,
也堅持不懈使用某款洗髮水,
也是用了很久沒有效果。
但是客服會用一個理由說服各顧客,
“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效果”。
.
等過了很久之後,
發現只是一個騙局,
難道這些人都是傻子嗎?
.
其實沒有這麼簡單,
貝恩諮詢公司早在1956年就指出過,
若一個產業的固定成本或沉沒成本很高,就會形成進入門檻。
發現了嗎?碩博是完全符合這個條件的。
.
那些明顯需要大量投入的企業,
如能源、通訊、交通、醫藥等產業,
其超額回報可謂誘人,
但有令人吃驚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
則往往使許多市場“準進入者”卻步,
因為這首先是一場“誰輸得起”的比拼。
.
你會發現讀碩博和一些上當受騙的顧客,
都是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這就是一個門檻,
跨過了這個門檻,就能夠得到巨大的利益。
比如碩士學歷,美白的面板,還有茂密的頭髮。
這些對於當事人來說,是非常誘人的。
.
05 學習與天生
學校裡,導師和學生關係,
和職場中對比,
你和老闆乾的不爽,可以走人,
但是和導師合不來,你很難換一個老師。
所以往往學生處於弱勢方,
需要付出大量成本,才能得到回報。
.
甚至還不僅僅如此,
老闆和員工是金錢構建的弱關係,
而導師和學生是一種強關係,
所以會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類似的強關係,還有戀愛關係,
所以也有很多那PUA成員和導師對比,
和本老師想說,PUA成員簡直是小兒科。
.
很多人說導師是PUA,但其實不是的,
他們是真正的操縱者,
之前和本老師分析“精神控制”的時候,
就發現了一個事情,
這些精神操縱者和PUA成員,
雖然兩者都有很多相似地方,
但是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
第一點,
PUA的很多成員,
他們在現實中,
有的是因為情商過低,無法和女生相處,
有的是在過去追求別人的時候遭到拒絕。
總結起來,
他們大部分是在和女性相處方面受到了挫折,
自信心、自尊心等方面受挫。
.
而操縱者則不同,
他們是在潛意識裡,
就形成了那樣的性格。
可能是在年幼的時候,
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漸漸形成這樣的性格。
.
操縱者應該是PUA學模仿的物件,
可能有一些人在受挫之後,
無意間發現,好像有一些和他們條件差不多,
於是操縱者的一些無意識行為,
被PUA學成員有意識學習,
變成了有意思的交往策略。
.
PUA是有意識的學習並運用策略,
而操縱者是在潛意識層面無意識進行的,
所以操縱者要比PUA學危險多了!
.
06 pua假,而導師真
.
與戀愛PUA
第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PUA學的成員,
可能從底子是自卑的,
而操縱者是自信的。
.
從行為層面來說,
PUA學會虛構自己的身份,
很多上當的女性不是愛上PUA的人,
而是愛上那個人設。
小說家、大學教授、公司Quattroporte、海龜等等。
.
而操縱者,是真的充滿了優越感,
他們不需要虛構,
他們就是大學教授,學術權力者,
掌握著學生巨大的相關利益,
是真真實實的身份,
不是虛構的,並不害怕被拆穿,
而且也是真實的享有權力。
.
甚至在戀愛中,
一些情感操縱者還需要誇獎一下自己,
但是導師不需要自己誇獎,
對方掌握的權力,就能夠讓學生很焦慮。
.
你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在讀的碩博,
你現在抓著一根繩子,
上面就是你的導師,
如果他願意拉你,你就能夠爬上來,
如果他不願意,就鬆手,
你就會跌倒萬丈深淵裡去,
你會不會討好這個人?
.
我們接著分析導師和學生,
我們會發現在這段關係中,
導師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小了。
和本老師說過,不要試探人性,
也不要依賴別人的道德心,
這是一種非常被動的做法,
等於說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
.
07 包身工?
舊時代,包身工一入包老闆之手,就與世隔絕。
包老闆怕她們逃跑,不讓她們與外界接觸,
上下班由包老闆押送,或由廠中派人來領。
.
但是到了現在,
導師和學生的關係,
為了畢業的事情,因就不敢反抗,
因為導師不簽字就不讓畢業。
.
學生肯定做出其他的努力,
比如和導師談判,找學校換導師等等,
甚至會想辦法嘗試舉報自己的老師,
但一般不會這麼簡單的解決問題。
.
之前就有學生在食堂吃出蛆來,
這個事情本身沒有什麼,
人多了,總是會有概率事件,
但為什麼這件事情讓人生氣呢?
這個學生在送檢的過程中,
沒有一個部門願意受理,
有關部門相互踢皮球,都不願意管。
重點不是發生問題,而是無人受理。
.
一個人試圖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到多次失敗後,
如果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後,
就會停止這種嘗試,
並感到無能為力,變得無助和絕望,
塞裡格曼將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助”。
08習得性無助
.
在1967年的時候,
美國心理學家塞裡格曼用狗做實驗,
生動地演示了“習得性無助”形成的過程。
.
在1967年研究動物時發現,
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
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
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
於是在籠子裡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
.
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
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狂奔。
後來實驗者在給電擊前,
把籠門開啟,此時狗不但不逃,
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和顫抖。
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
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
1975 年塞裡格曼用人當受試者,
結果使人也產生了習得性無助。
.
他們把大學生分為三組:
.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
這組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
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
不過他們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
.
第三組是對照, 不給受試者聽噪音。
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
.
即令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
實驗裝置是一隻 "手指穿梭箱",
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
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
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
.
在原來的實驗中, 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
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
他們在 "穿梭箱" 的實驗中,
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使噪音停止,。
.
而第一組受試者,
也就是說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
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
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
聽任刺耳的噪音響下去,
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
09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當學生感到習得性無助的時候,
加上導師對權力的絕對控制
他們能夠依賴的物件,只有導師,
導師和學生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關係,
由於導師手中的權力太大,
簽字的權力,就是像一把不可控手槍,
掌握著學生的未來前途命運。
.
很多人就會有疑問說,
這些學生有勇氣選擇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為什麼不乾脆帶走自己的導師?
.
其實這得從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說起。
1973年8月23日,
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與ClarkOlofsson,
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
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
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
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
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
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
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
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
.
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
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
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
.
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
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
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
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
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
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錯綜轉變下,
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
10 人類屈服暴虐的天性
這件事激發了社會科學家,
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
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
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
而後來的研究顯示,
這起研究學者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事件,
是令人驚訝的普遍。
.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
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
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
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體驗。
.
專家深入研究:
人效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
當人遇上了一個凶狂的殺手,
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
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凶徒。
.
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
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
.
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
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
然後變為一種崇拜,
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凶徒的安全,
就是自己的安全。
.
人類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
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
.
以及研究生、博士生與其導師,
其實也是這樣的互動。
.
當導師掌管著大權時,
在上學期間,如果得罪了導師,
而自己家裡沒無能為力保護自己的話,
毫無疑問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所以在潛意識裡,是不願意攻擊導師的。
11 解決方案:打破漠視
那麼要怎麼打破這種局面,
建設起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這種空頭話,
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
情緒容納程度不是那麼容易拓寬的。
.
而且往往很多焦慮、抑鬱的情緒,
是因為事情的發生而產生的自然情緒,
通常是為了讓人去解決問題而產生的動力,
事情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
負面情緒的影響並不會自然消失。
.
所以和本老師認為,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自己的漠視,
也就是走出自己的習得性無助。
.
漠視的定義是無意識地,
忽視與解決問題相關的資訊。
常見的例子是,
我們在有能力解決問題時,
用了兒童自我狀態來回避問題:
明明有能力離開當前這個,
非常讓自己難受的情境,
但是總是代入小時候的那個自我,
強行壓制自己內心的鬱悶與不滿,
讓自己繼續呆在這個情境中。
.
和本老師不忍心去怪罪受害者,
但是希望可以從改變和積極的角度,
其實這些學生是有機會跳出這個迴圈。
只是他們的認知水平受限,
加上家人往往無法提供相關經驗,
得不到別人的幫助,
所以漠視了改變的可能性。
.
漠視矩陣將漠視的等級分層,
碩博被延畢的漠視,
往往是出現在改變能力和個人能力的漠視。
.
當然,每個人遇到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萬一遇到了這種情況,
比較好的諮詢物件是往屆師兄師姐,
實在沒有辦法,
也儘量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
16 # 英雄拒絕黃昏
5月10日,母親節,黃靜怡的母親再也收不到女兒的祝福了,因為黃靜怡於5月1日6時跳樓身亡!
究竟是什麼原因?當然是跟惡老師薛燕平有關。
一是不同意論文送審,雖多次修改還是沒有送審。家人其本人苦苦哀求也沒用!
二是老師把靜怡打入黑名單。這或許是打擊最大的。等於靜怡已是老師的仇人了,要拿到碩士學位已經不可能了。
三是對於靜怡受打擊生病薛燕平仍然不聞不問,導致靜怡心灰意冷,從26樓一躍而下。
這些很好的說明了靜怡的死與薜燕平有很大關係。
三年的努力辛苦付之東流,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是很難承受的。
當然靜怡想不開跳樓跟其脆弱也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生學位沒了,還有本科學位。退一萬步來說就是小學、高中文憑也可立足於社會,一張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是金子總會發光!你學到了東西,老師故意刁難你又何妨?為什麼一定要走向絕路呢?
以死來發洩不滿是愚蠢的。你想過自己的親人如何承受得了?
不管怎樣自殺都是不可取的,但願從此以後聽不到這樣的新聞。新聞
-
17 # 一起讀哲學
真相已隨著逝者遠去,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已無從得知。但在這件事的背後,我們或許還可以知道一些讓人更為後怕的“真相”。大學研究生自殺早已不是個人的問題,更是牽扯到大學,乃至整個社會。
但實際上,很多研究生導師還是有良心的,還是以學生的學業為重,並不會對學生提出非常過分的要求。只是有一些人遇到了用心不良的導師,再將其誇張化、再經由網路傳播,導師就變得面目全非了。研究生導師也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惡魔一般的印象。
本科和研究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自主性。本科還會有宿舍的同學可以督促你學習,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基本上就是自己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務,而且跟的導師不同,研究的內容也不一樣,就很難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拖延症的研究生,往往到了ddl還拿不出成果,自然也就壓力大到想要崩潰了。但這也並非是他們壓力大的唯一原因。
總願逝者安息,走到這一步是沒有人願意見到的。不管真相如何,事件本身就值得反思。如果導師真的錯了,相信校方和法律會還她一個公道;如果是本人頂不住壓力,希望來世慎重選擇,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路去走;如果是家庭矛盾,那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什麼樣的家庭會將孩子逼上絕路。或許每個方面都佔一點,但終歸還是積怨多年架不住最後一根稻草。更可惡的是,藉著這件事,在網路上聲討導師,大罵研究生,實則發洩自己情緒的人。
-
18 # 喝奶茶不長胖
利益相關(間接認識一些相關當事人,可惡的六人定律。帝都大學老師圈子不大),我本來想匿了。但是看到網上越來越多的資訊,有幾點不吐不快。以下是我冒著被熟人認出的風險,幾句肺腑之言。仗義執言,看官輕拍。
對導師來說,學生畢業論文抽檢不合格(重複率、論文質量等),導師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還可能暫停三年招生資格。
對學生來說,畢不了業,就拿不到offer,想出國的出不去,想工作的不能入職。
一邊,導師要嚴格管控,杜絕出現翟天臨事件;一邊,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想早點畢業。自古兩難全。
所以,在入學之前,尤其是讀碩士、博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時候就要把“能否順利畢業”這一項考慮在內。這個導師風評如何?你的師兄師姐都順利畢業了麼?在哪裡高就?有沒有傳出什麼負面小道訊息?
一旦有這樣的資訊,請務必重視。大家都誤會了“空穴來風”,以為這個詞指的是無稽之談;其實剛好相反。“空穴來風”的本意是指,空曠的山洞本就容易起風;萬事萬物都有其緣法,不是沒有根據。如果得知一些自己專業內某些導師的負面資訊,一定要重視,且儘可能弄清真相。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薛某可能最近三年不會招到學生了;但是三年後呢?三年再三年呢?網際網路雖然有記憶,但是人們容易忘記。
黃姓學生和導師最大的矛盾,是研究方向不同。其實,這對碩導、博導來說,是家常便飯。
就舉我自己的例子(免得誤傷)。我讀博時候,我的導師看了我的選題也直搖頭皺眉:“你這個題目,我幫不上忙啊。你得自己努力,我頂多在文獻綜述上提意見。”至今,我都感謝他的直言不諱和大度包容。在他許可的範圍內,我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腦洞,做自己喜歡的方向。
而且,畢業後我才知道自己也是老師們口中的“問題學生”。倒不是因為敏感,而是因為總愛問一些讓老師們無所適從的問題,直接回答我怕傷害我的主動性,不回答我又怕我自己折騰研究“誤入歧途”。所以,教研室裡的老師看到我的郵件,都會覺得頭大。在這裡,我也感謝我的導師沒有放棄我,一直耐心對我加以引導;也感謝教研室裡的前輩們,對小輩們愛護有加。
講完幸運的故事,我們來談談不幸的悲劇中,有哪幾個點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
1.第一次發現與導師研究方向不同,且起了嚴重衝突,在外人看來就是開題報告了。黃姓學生找了其他老師簽字,開了題。這雖然不是多麼致命的忌諱,但已經證明了薛姓導師不想再幹預這位學生的畢業論文。既然如此,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向學校申請換導師。這個操作並不違反規定;而且是一種緩解矛盾、中和分歧的措施。
2.與導師溝通有矛盾,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糾結如何解除矛盾;找正確的、正常的、符合規定的渠道反映問題,以求解決。導師找不到可以找教研室的負責人,負責人覺得超越了自己的許可權,可以找院領導反映。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校長郵箱、院長郵箱都是公開在學校官網上的,正規的院校定期會有領導接待日。
3.面臨畢業,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很正常,及時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及時前往三甲醫院心理科求助。如果說這場悲劇中,黃姓學生最令人惋惜的地方,就在於她沒有及時求助。她求救的人不應該是曾經把她拉黑的導師,而是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專業的心理醫生。因為一個會把學生拉黑的導師,並不值得學生信任。
作為老師,第一任務就是教學;然後是科研;然後才是學生工作。很現實,但也沒辦法。誰都要吃飯,誰都要活著不是麼?
作為學生,如果真的對導師有想法,整理好思路,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因為你面對的不是你的同學,也不是你的好朋友,是一個跟你完全不同年齡、經歷的成年人。他的想法,你可以不去猜,但儘可能做到互相尊重。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最近也有一些學生“以死相逼”讓導師不得不幫其改(劃掉,重寫)論文。導師愁得頭髮瘋狂掉)
希望這樣的悲劇永不發生。感謝閱讀。
-
19 # 歷史深度揭祕
看到這條新聞的評論大部分在說學生脆弱,不太認同,學校應該首先調查清楚這個導師有沒有給學生明確研究方向,如果和社科類很多老師一樣就是放任管理而在學生自謀出路後又沒儘量指導學生本身就是失職,不管學生的多,像這種這麼缺乏氣量和學生計較的實屬罕見,對學生之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學校在給導師權利同時能制定導師監管機制,師德師風管理要落到實處。
如果真是如是說!那為人師者實在不配!還是等調查結果吧!但願這不是真的原因!無論怎樣,還是可惜了這位同學!如果是位惡師,她也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坎而已,人生路上坎坎坷坷,沒有一帆風順的!要學會承受各種壓力!這樣的人,才能前行!滿腹經綸而無力撐社會之壓力者,結果往往是比較悲劇!我們社會要傳授給年輕人如何堅強,自立自強不息!不要因為毅力不堅而妄學經綸!不僅自己受害,家庭也同樣受損!父母如何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呢!
導師了刁難研究生的事情,這不是第一個,我希望是最後一個。作為導師,應該像學生家長一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幫助研究生順利畢業,這是導師的職責,也是導師的義務。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別導師就喜歡專權,危害研究生,我看這是導師的道德問題。
學校應該有一個學術委員會,對各導師手下需要延期畢業的研究生進行評估、討論,分析這些研究生不能按時畢業的原因,對其論文進行打分,再拿出一個解決的方案,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導師卡學生的行為。看見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我的心深深的刺疼,我也是家長,曾經我的孩子經歷過和黃靜怡相同的遭遇,痛苦無助,快要精神失常,導師給他的畢文論文課題,就連同門的博士生都說做不下去,導師不管不問,每一次見導師,導師給他說的論文的導向前後矛盾,無法理解,還得挨一頓臭罵,孩子有錯可以管,但做為老師你把學生拉黑,也確實有錯。
令人惋惜。為什麼一個並不算很嚴重的問題,就能讓人精神崩潰?人們已經不再相信公理。過去那種有理走遍天下的自信也沒有了。社會在依靠什麼維持運轉?否極泰來。其實這個社會已經在逐步地迴歸理性了。要有點耐心。
小學生老師不敢管,本科生不敢管,這事過後研究生導師也不敢管,結果會怎麼樣?網友們自己想去。依我看,導師嚴格要求,沒有錯,不能忍受那段辛苦的歷程,就不要去選擇考研那條路。不能按時畢業,畢業延期,歷來年年都有,有的人延期了好幾年,這種現象不是現在才有的。自尋短見更多責任是她自己選擇,網友不應該過多聚焦在老師身上,這樣會對中國教育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沒有具體細節,不評論誰是誰非,等待後續報道。支援導師在學術上嚴格要求學生,反對導師其他個人原因刁難學生。同時,提醒家長們加強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也提醒大學生們,重視人生的選擇,更要重視選擇之後的持續努力,考上了大學也需要好好學習。
導師的錯誤由職能部門去查處,這個孩子可憐也可恨,委屈可以有很多解決方式,命都不要了,還怕啥。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和父母親友商量怎麼辦,,或者其它法律手段,但是遇到挫折,就選擇死亡,父母怎麼活下去? 這種懦弱又自私的行為,太不可取,希望家長能教育孩子,如何面對挫折,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因為生命才是第一重要的! 哎,可惜了花季的年華。
-
20 # 董江波
從近些年來,看到不少因無法按時畢業而輕生的大學生、研究生案例,不得不說,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確實非常低,加強這部分大學生心理干預,勢在必行。
第一,中國大學生,每年招生規模,已經突破800萬;而無法按時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雙證,只能拿到一個結業證的大學生比例,至少在14%左右。你看著比例不大,但實際上,乘一下,絕對數量也很大,百萬上下。
就算排除掉後來,通過延續2年的學習,又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那麼,每年只能拿到結業證的學生,也是幾十萬的規模。
第二,我們來看大學研究生,碩博招生規模,已經達到每年55萬人以上。碩博畢業證和學位證,比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更苛刻。
我們再理性的講,因為考試作弊等違反校規、學術等行為,導致再補修也無望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雙證的碩博士研究生,也達到了幾萬人之多。
不僅中國是這樣,世界各國,也是如此。本來,大學教育就是寬進嚴出,國外,那是更嚴啊。
客觀的講,中國傳媒大學2017級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只是這幾萬人無法按期畢業,或者說可能無法畢業的研究生之一。
大學論文,最近幾年以來,本來就稽核越來越嚴格,越來越難通過,論文被退回,唯一的途徑,要麼是修改,要麼是重寫,然後,再重新提交導師稽核,有必要的話,申請學校學術委員會稽核。
但不必鬧到跳樓自殺的地步,如果你真有對自己的論文有信心,有必要這樣嗎?如果你的畢業論文,寫得不行,你再求導師,導師也不可能給你通過。而且,一個導師,往往帶十幾個學生,甚至更多。
你除了自己寫好論文,別無他途。
回覆列表
真像就是部分老師和學生都有人格方面,精神方面的問題。需要學校建立一個監察組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不會出現極端現象。對個別老師也是一種震懾,學生不是私有財產。對於學生而言及時的溝通和心理疏導很重要。總之,研究生入學考試也應該加上心理方面的測試。這是也是對各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