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鬥天鬥地鬥自己
-
2 # 狼煙火燎
水上飛機是飛機發展史上的一個異類,一度被認為是海上搜救、反潛、陸上消防領域的一大利器,但是真正用起來後才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就說海上搜救和反潛功能吧,固定翼的飛機也能承擔而且效能明顯更好,功能更齊全!
而水上飛機的一個聽起來非常好聽的水上起降,不需要機場,大海多遼闊啊,大海多大機場就有多大,但是實際執行中不是那麼一回事,水上飛機受海況制約太明顯了,比如水轟5的抗浪能力才1.5米,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的AG600抗浪據說2米,而且往往是在海情不好的時候,搜救任務也就多,但是水上飛機就來個關鍵時刻掉鏈子,起飛不了,還得靠陸上固定翼飛機出馬。
因此水上飛機感覺有點像一個噱頭,現在我們在試驗的世界最大的水上飛機AG600目前還只有1架,去年還傳出了原型機問題較多的問題,磕磕碰碰的進展其實並不是很順利,關鍵是空軍和海軍現在都還沒有訂單,也就是都不是很看好這個專案。現在完全是在國家意志推進下進行的研發,後續可能會在專門的行政部門採購用來作為消防與搜救飛機使用,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水轟5,其實我們也就只生產了4~6架,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的裝備,也就說明海空軍在這款飛機根本就不是很看好。
連空海軍都不看好的裝備,如果在戰爭時大規模裝備,那不是害了自己嗎?一旦海情不良,這些裝備就只能當玩具、當擺設,又有什麼用呢?
-
3 # 麥田軍事觀察
水上飛機只需要海面就可以完成起降,確實是優點,其實也是缺點。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的戰爭依然主要在陸地上發生,而陸地之上可以供飛機起降的水面實際上不是很多,而且水上飛機除了水上起降外,其他方面的效能幾乎都是缺點。
由於要考慮水上起降的問題,所以它在氣動設計上付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所以造成其飛行速度非常慢,機動性非常差。
如果是雙發的,或者四發的水上飛機,在執行水面巡邏等任務,是確實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這樣的飛機與對方戰機相遇時,往往相當吃虧,
主要是機動性非常差,速度非常慢。如果與對方的戰鬥機相遇的話,幾乎就是被動挨打的主了,水上飛機也不符合於發展為主,戰鬥機型號,無法參與爭奪制空機。不僅僅飛的慢,機動性差,幾乎不具備進行空戰格鬥技能,也就是說,水上飛機幾乎無法變成水上戰鬥機
二戰時期有許多國家研發的水上戰鬥機,但是實際上只有日本將其投入生產,結果在實戰中表現沒法說了,生產了幾百架,戰機總計也只有20 架左右。
如此一來,水上飛機實際上成了現代航空器中的異類,二戰之後就已經不在怎麼發展,許多國家紛紛放棄了水上飛機的研發,俟製造一些特殊用途的型號,應用規模已經非常小了,失去了主流地位,發展相當緩慢了。
-
4 # 諸葛小徹
一戰之後,世界各國都研發了幾款效能優異的水上飛機充當重型轟炸機如德國的BV-238、美國的“卡特琳娜”,但是水上飛機獨有的劣勢,使得各國逐漸放棄研發水上飛機的專案,他們大多數都有著碩大的體型,在降落和滑翔過程中,速度極低,在敵方戰鬥機的追擊下,非常容易被摧毀,高戰損和低效率,使得即便這些飛機不需要機場降落,也沒有得到軍方的大規模裝備。
最初,人們採用水上飛機的專案主要是現代化的軍用機場數量還不多,而重型的轟炸機往往需要攜帶大量的炸彈(大量翻地彈),因此,航程就被大大限制,最初的水上飛機可以在五千米的高空投完炸彈後,飛回本國的國境線並在海上、湖面甚至運河裡降落,但是隨著現代化工業的不斷髮展,各國在邊境地帶修築越來越多的軍用機場,這些龐然大物僅僅失去了市場。
水上飛機由於需要漂浮在水上,大多數都要使用木質結構來最大限度的降低重量,為了增加浮力,這些飛機都被設計的非常大,而當時的發動機技術是無法承載這些重型戰機以較高的速度飛行的,這些飛機的速度大多數低於四百公里每小時,這對於戰鬥機來說,非常容易就能追上,雖然水上飛機體積大,並有大量的自衛炮臺,但是在高密度的作戰中,非常容易被摧毀,隨著現代鋼結構跑道重型轟炸機的發明,水上飛機逐漸被淘汰出了軍方的編制,但是依舊有大量的水上飛機在民航公司使用。
回覆列表
水上飛機不是什麼海面都可以起飛和降落。主要看海況。
海情1-9級分別稱為無浪、微浪、小浪、中浪、大浪、巨浪、狂浪、狂濤、怒濤。
轟五和AG600抗浪只有1.5米左右。
達到3級海情,1.25左右。低於4級海情1.25米-2.5米。
無法在中浪起飛。
而大海中浪時間很多,所以水上飛機在大海是雞肋。
實際上,俄羅斯大多把水上飛機在湖泊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