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軒老師談教育

    我的經驗來答:不尊重學生,心胸狹窄的老師最讓學生恨;而高度負責,嚴愛並施的老師最讓學生感恩。也許在你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不很明顯,但隨著學生年齡越來越大,他們對人對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會對自己的老師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評價。

    不尊重學生,心胸狹窄的老師最容易遭到學生的記恨。

    年齡最小的孩子,也能夠判斷出誰對ta好,誰對ta不好。而學生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如果老師因為錯誤諷刺挖苦ta,甚至牽涉到孩子家長,往往被學生懷恨在心。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單獨交到辦公室去,即使嚴厲的批評,ta也能夠接受。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牽涉到家長,保護自己父母的尊嚴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容踐踏。

    心胸狹窄的老師也往往不得人心,表現在老揪住學生的錯誤不放,喜歡翻舊賬。甚至有時候還喜歡公報私仇,故意打擊自己不喜歡的孩子。想做一個好老師,必須要有一顆包容的心,要把自己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高度負責,嚴愛並施的老師,更容易讓學生的感恩。

    嚴是愛,松是害,這是每一個高度負責的老師心裡都明白的道理。在你管教孩子的過程中,ta也曾經恨過你,但是隻要是本著為孩子好的態度去管,終有一天ta會明白。

    記得我們班有一個成績特別差的孩子,平時表現也非常調皮。 那時我經常批評他,有時候批評得非常嚴厲,偶爾還會罰他站。畢業之後,他沒有去上學,而是選擇了打工。現在他經常來看我,非常後悔當初沒有聽我的話。

    所以你是真心對ta好的,孩子能夠感覺到。並不是你放任不管孩子就會感謝你,因為老師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

    選擇有愛的批評方式。

    有時孩子犯錯,我們也會責罵,會生氣,甚至有時會暴跳如雷。但是在你批評完之後,一定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學生你為什麼這樣生氣,告訴ta不好好學習的危害,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那麼,ta會原諒你的粗暴和嚴厲,並且會心存感激。

    總結: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僅僅是批評教育,也應該有關愛,有溫情,有像朋友一樣的溝通理解。只有以愛為出發點,以愛為終點,學生才會永遠感激你,尊重你!

  • 2 # 溪石散人

    大家好!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個是學生方面,一個是老師方面。

    學生方面我不想分析,我只從老師方面做簡單的分析。

    什麼樣的老師讓學生喜歡?

    當然是對學生好的老師了。那麼怎樣對學生好呢?

    人都是有感情的,學生又是未成年人,相對於成人來說,還是比較單純的。老師守住教師的道德底線,對學生從做人、做學問方面正確引導,嚴慈相濟,因材施教,再加上老師的人格魅力,學識修養,學生一定很喜歡。作為老師,一定要用心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都是家庭的一代人。讓教育溫暖,讓教育迴歸教育正常的軌道上。

    什麼樣的老師讓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呢?

    不言而喻,那些不負責任,混日子,師德不好,業務能力差的老師自然沒有人喜歡。甚至個別害群之馬利用職務之便,做非法勾當,讓人嗤之以鼻。這是公害!更有甚者把職務當斂財手段,或把學生當發洩物件,這種必須追究刑事責任。

    剔除這些害群之馬,淨化教師隊伍,還教育一個朗朗乾坤。

    不管社會如何,老師必須用愛心、良心、責任心,用才幹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願孩子健康成長,願老師工作順利。

  • 3 # 虛虛實實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相信最讓學生記恨的就是那些曾經體罰以及讓學生受到心靈創傷的老師。而那些態度友善、關愛學生、在學業上真正幫助學生的老師是最讓學生感恩的。

    那些曾經體罰以及讓學生受到心靈創傷的老師最讓學生記恨

    相信關注時事新聞的劇友都知道一個新聞:“20年後男子當街掌摑老師”事件,這個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當年的老師對學生暴力體罰,對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心靈創傷。以致後面自己有所小成就想報當年之仇,目的就是想羞辱一番老師。

    這個事件的發生是偶然性,也是必然性,偶然性是指這是偶然發生事件,必然性是指老師當年犯下的錯,為後來的掌摑埋下伏筆。這個事件也警示老師教書育人不是簡單的粗暴體罰。相信好多80後90後都或多或少遇到過脾氣暴躁喜歡體罰的老師。

    那些態度友善、關愛學生、在學業上真正幫助學生的老師是最讓學生感恩

    作為過來人,相信大家對態度友善、關愛學生、學業上幫助學生的老師印象最深刻,也最難忘。因為他們讓我們懂得了尊重、關愛。清晰記得我初三的班主任,當時初三我學習名次不太好,平時壓力很大,導致自己時常鬱鬱寡歡,老師看到後就把我叫到了他的辦公室,他給我耐心的教導,讓我緩解壓力,指導我如何更有效的學習,後來我名次從班級40多名慢慢進步到了班級第一。我非常感謝我的這個老師,是他在我困難時候給了我方向,給了我光芒,謝謝你趙九老師。

  • 4 # 穿越奈何橋

    什麼樣的老師最讓學生記恨?什麼樣的老師最讓學生感恩?

    一:和氣

    每個孩子都有三位對其人生影響最大的人,這就是媽媽、爸爸、老師。當然老師在這裡並不是指一個人。這三位最重要的人,將陪伴孩子度過接近20年時間,直到孩子成年走上社會。在這20年的時間裡,除了媽媽爸爸,老師會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直到高中。由於每個孩子天生具帶有“恐懼”心理,因此走進學校時,都是帶著陌生感、不安全感來的。此時“和氣”就成為拉近與學生關係的有力武器。

    沒有哪個學生喜歡嚴肅、兇巴巴的人。而“和氣”一下子就可以把隔離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籬笆拆除。

    二:風趣

    幽默風趣的人充滿活力,活潑可親,笑容滿面。“風趣”這塊“免打金牌”,就像一杯濃香的咖啡,也像一塊醇香的巧克力,更像豔麗香甜的果茶,可以把學生的視覺、聽覺、味覺激動調動起來,讓學生自願欣賞你、靠近你、品嚐你、回味你、傳播你。原因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追求快樂,逃離痛苦”。

    沒有哪個學生喜歡死板、呆滯、守舊的人。而“風趣”,就像磁鐵可以把學生吸引過來。

    三:責任

    老師永遠也不要忘記自己的“七字方針”:傳道授業解迷惑也。這是你的價值所在,也是你的責任所在,否則家長把孩子送到你這裡來幹什麼?一個有“責任”的老師,就會把職責放在這七個字上,為學生樹立夢想,啟用好奇,教授技能,解除迷惑,指點人生。當一個學生能夠在你的“責任心”催化下,為了夢想而學習時,你放的屁都是香的。同時,這不也正是家長的願望嗎?

    心理學家認為,人生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建立“九步天梯”,其中最重要的是“定身”、“能量”、“感覺”、“程式”、“選擇”、“結局”是最重要的“六步天梯”。“定身”就是樹立夢想,“能量”就是規範言行舉止,“感覺”堅決不能損害他人利益,“程式”就是塑造人的性格,“選擇”就是必須付諸行動,“結局”就是最後你人生的理想實現程式。而“七字方針”對應的正是這“六步天梯”。

    四:愛心

    學生是未成年人,難免會好玩,調皮。老師如何對待?那就是“愛心”這個殺手鐧。父母恩情之所以比天大,就是因為世界上唯有這二個人可以無任何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愛。做老師的當然無法也無人要求你無條件的付出。但是為了學生的成才,為了祖國的需要,為了民族的復興,你這位“人類靈魂工程師”就得有為了學生成才而付出的“愛心”。所以當孩子調皮、淘氣,甚至搗蛋時,你的這顆愛心才能感染學生,再配合前面的“和氣”、“風趣”,學生就會“服你”。

    什麼是愛心?千萬別把這個愛心理解錯了。心理學上的愛,有時看起來是無情的。老師的愛心只有一個,為了學生的成長。有了愛心,你發脾氣甚至兇一點,你再嚴厲學生也不會記恨你。

    五:創新

    每個孩子從胎兒期到成年,最重要的時期就是神經系統發育期和神經系統啟用期。神經系統發育基本上在胎兒期,而神經系統啟用期則是在3歲前和7歲前二個最重要的階段。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其實是非常有科學依據的。老師的教書育人,除了知識的傳授,還有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刺激神經培育性格的最佳手段。所以作為老師要學會創新。上課要創新,佈置作業要創新,溝通要創新,就是批評教育也要創新。學生最喜歡新鮮名堂,你就是懲罰學生創新一下,學生也會覺得有趣。怎麼可能會記仇呢?

    六:原則

    是人就會犯錯。而作為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勇於犯錯。但是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原則。比如道德、倫理、良知、法律,這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千萬不能做。做了要毫不留情的批評指正。一個沒有原則的老師也許不會受學生家長歡迎,但是,只要你有“和氣”、“風趣”這二塊“免打金牌”,學會也會理解你。另一方面,一個勢利的老師絕對不會有原則。這是老師必須注意的。

    七:公平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發展出來的“人的慾望14類”裡,“公平公正”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處理糾紛上,老師對待學生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會讓學生的覺得有靠山,有公理,有秩序,有底氣,有信心。

    有一部份老師做事沒有原則,非常勢利,那麼他很難做到公正。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期辨識能力未達到成人標準,此時如果接受了“非公平”待遇,對不起,這位學生的神經系統裡就安裝好了一組"仇恨"的程式編碼,那麼你就為社會培養了一個“定時炸彈”。以後走上社會,機緣一到,你有可能面臨的就是“不公平”待遇。

    八:博學

    “學識淵博”是對一個老師的要求。但是在這裡,卻是放在比較靠後的一塊“免打金牌”。為什麼,因為你能做到前面的七點,你已經是一位無比優秀的老師了,學識反而不太重要了。如果為了學生的未來,也為了你的人生價值,你能夠努力學習,接受新生事物,“古典與時尚並存”,“課本與網路共行”,“考試與娛樂同在”,學生就會認為你沒有落伍,不是老氣橫秋。你就是學生的朋友,你就是學生心中的“網紅”。到時候,學生會想念你一輩子啊。

    九:勇敢

    作為老師,當然也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要勇敢地表現自己的長處,也要勇敢地坦白自己的弱項。因為每個人都有長板短板,學生更是如此。但是作為未成年人,他的自信是基於不斷的鼓勵與嘗試。這期間的失敗、挫折、缺點都會成為學生日後自卑的觸發劑。當學生看到老師也有長處和短處,就會接受自己的弱點,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斷培養髮展自信心。

    特別是面對錯誤,老師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為學生帶個好頭。“好漢做事好漢當”絕對不是說給男人聽的,更不是被逼無奈時的發洩語氣。而是培養“堅毅”、“堅韌”、“坦誠”、“擔當”等重要性格的開始。

  • 5 # 拉馬河

    二十年前那個時代的錯誤不應該由個人承擔!像常某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一代沒有規則意識的人做了家長,是現在熊孩子,熊家長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

    二十年前美國對中國的教育心存畏懼,現在呢?偷著樂!二十年前,大學生做得最多的就是坐圖書館!現在呢?是不是準備一邊奶娃一邊上課呀?讓其他血氣方剛的男孩女孩流口水?不想爆粗口!你看看現在的大學生在幹嘛?熊孩子,熊家長,校鬧,跳樓…教師決不能體罰學生,甚至要注意用詞和語氣,活像伺候皇帝的太監!而學生可以打罵教師,最嚴重就是批評幾句作罷!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教育被一群自以為是,不懂裝懂,指手畫腳的人搞得烏煙瘴氣!心痛我的孩子!心痛我的國!

    希望大家好好反思這二十年的教育!請大家頂起來!

    呼喚規則教育!呼喚法律層面完善中小學生違法違紀處罰條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空談誤國!

    他挑釁的是以暴制暴和正當維權,法治與暴力,道德淪喪與堅守!不嚴懲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不嚴懲必將出現第二個彭宇案!不嚴懲必將是對法律的蔑視,道德的褻瀆!

  • 6 # 愛國一書生

    學校已經淪為歡樂牧場,兒童樂園,當然是上課吹牛逼,下課玩手機的老師學生最喜歡嘍

    敷衍塞責是當代名師的必備素質,學生無論做什麼,一個字——誇,學生無論犯什麼錯,裝著沒看見,你當你的學渣,我當我的名師,忙於評職稱,忙於優質課,忙於搞論文,根本沒時間和精力關注學生,也不想管,你管一個試試看,保證讓你惹一身騷,換句話說,管學生就是瞎管閒事,不務正業,這樣的觀點,並非我的本意,也絕非我所願,但事實如此,很多事情一旦失了根,就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涼透了人心,涼透了人心,那就不要再奢望能重回Sunny的溫暖

  • 7 # 吳偉2361

    二十年後的悲劇不能重演。

    師道尊嚴是老師們辛勤幹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乞討來的,更不是祖傳的。

    加快中小學教學改革,構建“亦師亦友”的文明師生關係。

    二十年前,年輕力壯的老師打了十三歲的弱小學生,二十年後年輕氣盛的“學生”暴力回敬了暮年的老師,詮釋“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有人支援老師,認為學生不聽話可以打;有人支援學生,認為老師暴打學生後,學生可以有樣學樣地打回去。法律說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受到譴責和懲罰。

    “教不嚴,師之惰。”古人如是說,其中的“嚴”包括對學生的打與罵。“老師打學生是為學生好,學生應該感激涕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州官放火,百姓點燈。”但是,現代法律不認可古人的共識。打人犯法,老師如此,學生亦如此。

    師生如父子過時了,而師生如朋友應該是文明社會的標配,即“亦師亦友”是趨勢。老師怎麼做學生的朋友呢?顯然學生從師必須獲益,身心愉快。“極限施壓”的教學理念和形式很難成為“亦師亦友”的支撐,原因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如果應試成績再上不去,“朋友”一定沒得做,“亦師亦友”成為笑談,師生矛盾會積累和遞增,“二十年後的悲劇”可能重演。

    中小學教學必須改革,用新理念和新形式替代“極限施壓”,幫助學生“智慧學習”,而不是“刷題記憶學習”。這樣“記憶”的痛苦就會緩解,應試效率和成績就會提高。學生高興了,家長高興了,社會高興了,快樂學習成為現實,“亦師亦友”還不成立嗎?學生成績好,就有成就感,就願意學習,他們一定會追著老師交“朋友”,尊敬老師,感謝老師,唯老師馬首是瞻。二十年後師生相聚,把酒言歡,這樣的影片放到網上,一條條好漢,一枚枚淑女,催人淚下。

    我們倡導中小學教學改革,推動教學新理念和新形式的實施,課堂上學習氣氛熱烈,應試成績節節攀升。誰是老師?誰是學生?都是老師,都是學生,“亦師亦友”,換了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孩取名為張恩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