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椰汁的椰子
-
2 # 閒雲去處
陳勝,一個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人(史稱大澤鄉起義)
一個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三句流傳千古名言的人;一個從起義不到六個月後迅速滅亡的人。
歷史評價,陳勝一草莽之英雄也哉!能舉起義旗,是因為得了民心;迅速敗亡,是因為寒了人心。
世間最難得的是民心,最難把握的也是人心。
-
3 # 阿岔視角
志向遠大——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胸襟太小。
窮人家的孩子一見大場子就昏了頭。底蘊不足。
身邊沒有貴族。
-
4 # 懶懶的小編
是個由於壓迫不得不反的農民,在行為上有突破,但在思想上依然有很大的侷限性。陳勝從大澤鄉起義到被自己的車伕殺害僅僅過去6個月而已。在這期間他不聽從謀士的建議慢慢發展而是迫不及待的自立為王,他還殺死了許多跟他一同起義的部下,殘忍至此,令人心寒。
-
5 # 鐵錘文史
陳勝是中國農民起義的第一人,陳勝吳廣起義,在中國歷史上的積極意義,必須要我多說。
鐵錘只針對陳勝這個具體的人,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陳勝是一個胸懷大志,頗有心計,但是缺乏戰略眼光和肚量的起義者,最後的失敗,也和他自身的素質有關。
陳勝當然是一個有志向的人。儘管混到給人家耕田的地步,還是對自己的未來擁有期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而且到處組織人脈關係:苟富貴勿相忘。把自己比作鴻鵠,把鄉下的那些土雞瓦狗看做燕雀。
陳勝也很有計謀,至少小的詭計玩的很不錯。首先懂得裝神弄鬼,大楚興,陳勝王。用鬼神的概念先讓其他人心中有一個印象;其次懂得宣傳發動群眾。所謂“失期當斬”,完全是陳勝的謊言。按照當時秦國的法律,遲到根本不會殺頭,雲夢竹簡早已說明了一切。遲到超過十天也不過罰一副盔甲。!
但是陳勝玩的心理戰和宣傳戰還是奏效了,說明陳勝還是有一點能力的。
但是為什麼陳勝最後會失敗呢?眼光格局和手段都不夠。
張耳和陳餘一開始是投奔陳勝的,張耳是個老謀深算的老政治家,奉勸陳勝不要過早稱王,利用民心先把隊伍壯大,將來稱王來得及。可是陳勝等不及了,很快就自稱張楚大王,成為六國貴族共同的敵人,可以說非常的失策。
再者,陳勝不擅長用人用兵。他的擴張策略非常的低階,挑一個人,給一批兵,派遣出去搶地盤。結果搶到地盤的自立為王,沒搶到地盤的又被陳勝殺掉,這樣的套路,沒辦法做法做強。
其三,陳勝不會籠絡人心。吳廣是陳勝的左膀右臂,結果吳廣被田臧殺死之後,陳勝不但不報仇,還封田臧做了大將軍。這樣很容易讓其他將士寒心,並且更加崇尚血腥相殘的法則。更讓人寒心的是,陳勝自己說苟富貴勿相忘,結果自己當年的老弟兄過來投奔他,只因為說了一些陳勝落魄時期的一些事情,對他不夠尊敬,居然就被陳勝殺死。
這不就是薄情寡義的表現嗎。
所以到後來,陳勝被章邯打敗,竟然被自己的專職司機給殺死。實在是一個虎頭蛇尾的下場。
-
6 # 穿插游擊隊
在今天的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長眠著一位震鑠古今的歷史人物,那就是秦末最早的起義領袖——陳勝。儘管陳勝在起義後半年左右就被殺害,但後繼的項羽、劉邦最終顛覆了大秦王朝,劉邦更是一手締造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而在西漢建立後,君臣卻都沒有忘記陳勝的首義之功。不但漢高祖劉邦派三十戶(一說十戶)在芒碭山為陳勝守陵祭祀,直至西漢滅亡;賈誼、司馬遷等政論家,也各自在作品中揮斥方遒,高度評價陳勝在亡秦中的首義之功。
過去,學者們傾向把陳勝、吳廣列為農民出身,後來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由於起義軍內六國貴族的分裂,以及陳勝自身的墮落腐化,導致陳勝本人的兵敗身死。歷史學家范文瀾就主張:“陳勝出身傭耕,是給地主耕田的僱農。”不過,近年來又有學者提出,陳勝的出身非富即貴,似乎秦末農民戰爭只是一場六國復辟戰爭。李開元就認為,陳勝“不會是普通的平民出身,有可能是貴族的後裔”。
那麼,陳勝有著怎樣的出身背景呢?我們不妨來重新讀一遍他的故事。
司馬遷在《史記》為陳勝作傳《陳涉世家》,後來班固又在《漢書》為陳勝作傳《陳勝傳》。《陳涉世家》與《陳勝傳》,最大的差異在於司馬遷把陳勝列入《世家》,而班固把陳勝列入《傳》。《世家》表達了司馬遷對陳勝獨到的讚譽;但在內容、行文方面,二者區別卻不算太大。不過,在這兩篇傳記中,均沒有提到陳勝的出身,只說他是陽城人。過去一般認為,陽城在今天河南登封,不過現在學者更多傾向陽城在商水,與吳廣老家陽夏(太康)相距不遠。
班固所作《漢書》。圖源/網路
陳勝年少時家裡很窮。漢初,賈誼說他是“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其說法應該最真實可靠。所謂的“甕牖繩樞”,意思就是陳勝把破甕當窗戶,用繩索拴門軸,住宅非常簡陋;“甿隸之人”,意思是陳勝出身隸農、僱農。《陳涉世家》說,陳勝年輕時與人一起為地主種田,而陳勝卻在田埂上停止勞作,悵然良久說道:“苟富貴,無相忘。”一起種田的人說:“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勝感嘆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接下來,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發陳勝、吳廣等“閭左”九百人前往北方的漁陽戍守。陳勝被編入了這支隊伍,並認識了共同擔任屯長的吳廣。屯長是戍卒的編制單位,一般以五十人為一屯,一屯之長被稱為屯長。但屯長與戍卒無本質區別,本身也是徵發物件,受到兩個將尉的統一領導。關於“閭左”究竟是何義,古今學者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閭左是住在里巷左邊的平民,也有的認為因為秦朝尚右,所以住在閭右的是富人,而住在閭左的就是窮人。
根據晁錯在給漢文帝的《守邊勸農疏》中的說法,因為秦朝的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以致大家認為征戍的人“如往棄市”一般,而朝廷又需要這樣的戍役,所以只能按照“吏有謫”“贅婿”“賈人”“嘗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的順序強行徵發,就是指有罪的官吏、上門女婿、商人、做過商人、祖父母和父母做過商人的這些人。這些人徵發完後,就開始對“閭左”下手了。
由此來看,“閭左”大約是較窮困的佃農,他們本身沒有土地,社會地位介於商人與農民之間,所以成為商人之後被徵發的物件。陳勝也在被戍守的行列,但他卻擔任了一個小軍官。根據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內史雜》:“除佐必當壯以上,毋除士五(伍)新傅”,陳勝當時已經是年過三十的壯年人,甚至可能有一定爵位。不過有爵位的話,一般會配套田地,所以陳勝即使有爵位,也只是個空殼。他能擔任屯長,更多來自本人的才能。
事實證明,陳勝雖然出身地位不高,但確實有遠見卓識。當時正好遇到大雨,戍卒行進困難,按照秦律失期當斬,這也是陳勝瞭解的。今天有人以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關於徭役的內容為依據,認為秦朝徭役遲到只會被斥責和罰款,遇到下雨甚至可以免責;不過,徭役和戍役到底是兩回事,在《秦律雜抄》中就有對戍役的規定,只是內容記載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徭役是行政性質而戍役是軍事性質,違反軍法自然責任重於違反行政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勝、吳廣謀劃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舉兵起義。陳勝雖然處於民間,卻對天下之事頗為了解,他指出秦公子扶蘇被二世冤殺,以及楚人懷念將軍項燕,於是決定以扶蘇、項燕的名號起兵,這也表明陳勝本人名望並非多顯赫,但卻善於造勢。之後陳勝又炮製了魚腹丹書與篝火狐鳴,取得了士卒的信任。陳勝與吳廣殺死兩名將尉,喊出了那句擲地有聲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正式起兵反秦,之後陳勝派遣葛嬰帶兵一路攻下陳。
陳勝在陳地稱王,並建立張楚國,之後開始分兵攻略。其中派武臣與前來投奔的原魏外黃縣令張耳和同鄉陳餘往北攻打趙地,周巿攻打魏地;鄧宗往南攻打九江郡;吳廣往西攻打滎陽郡;宋留攻打南陽郡;項燕原手下視日官周文則一路向西攻打函谷關。從陳勝任命的主將也可以發現,其實大部分人與他一樣,並沒有值得稱道的出身,連周文這樣一個負責看天象的文官,都能夠被重用為主將,可見陳勝本人交際圈非常有限,談不上是什麼貴族出身。
其實,秦朝國祚持續僅15年,真正的六國貴族、將相之後,在當時都是有廣泛知名度的。在周巿攻下魏地後,陳勝本來想立周巿為魏王,周巿堅決不接受,陳勝這才找到原魏國寧陵君魏咎為魏王;原齊國宗室田儋自立為齊王;武臣被殺後,張耳、陳餘立原趙國宗室趙歇為趙王;項燕之子項梁立原楚懷王后裔熊心為楚王,當時熊心已淪落到為人牧羊的地步;原南韓國相之後張良立原南韓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可見陳勝雖是首義者,但完全號召不了真貴族。
不過,李開元先生從“陳勝字涉”認為陳勝是貴族後裔,理由是“戰國、秦漢時代,有字號的人往往是有身份的貴族,下層平民沒有字號”,他還列舉了項籍字羽和劉邦名季的例子。按,《史記·高祖本紀》稱劉邦字季,但司馬貞《史記索隱》認為劉季的季與兩位兄長劉伯、劉仲的伯、仲一樣,都系名而非字,梁玉繩《史記志疑》則認為伯、仲、季都是排行,連名都不算。而在《史記》中,劉邦父母都沒有正式名字,祖父以上更是毫無記錄。
至於蕭何、曹參、王陵這些沛縣官吏和土豪,作為小地方上層人物,也沒有字號的記載。相對於陳勝講,他們的經濟條件都比陳勝好,社會地位也比陳勝高,但名字卻反而沒有陳勝正規,確實不得不讓人產生疑惑。《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這是為士大夫設計的禮儀。陳勝作為一個傭耕的僱農,卻擁有正式的名與字,確實與祖上可能是王侯將相有關。李開元先生推測是陳國之後,其實戰國時期的陳地人都可以以陳為姓氏。
除了賈誼說陳勝是“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外,漢武帝時期的徐樂在奏疏中也說“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可見,至少在西漢前期,大家都把陳勝作為一介匹夫對待。總體來說,陳勝本人算不上什麼六國貴族,近祖不會有什麼大人物。當然,如果他的祖上真有王侯將相,那麼雖然對他的起義沒有直接幫助,但多少也影響了他的思想觀念,芸芸燕雀確實無法瞭解鴻鵠的遠大志向。
對陳勝身份的爭執,自然會影響到對秦末戰爭的定性。實際上,反秦戰爭既有底層農民反抗壓迫的一面,又有六國貴族復辟故國的一面。陳勝吼出的那一句“伐無道,誅暴秦”,是當時東方各階層的共同願望。他僅僅“率罷敝之卒,將數百之眾”,就敢“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向秦王朝這個龐然大物發動進攻。“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在大家的齊心協力、同仇敵愾下,秦帝國很快淪為歷史的塵埃,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布衣將相之局”來臨。
參考文獻:
[1]晁福林:《司馬遷與〈陳涉世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
[2]田人隆:《閭左試探》,《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2期。
[3]張天社:《陳勝出身及有關問題的考辨》,《唐都學刊》,2012年第4期。
END
回覆列表
吃螃蟹第一人,
被螃蟹弄死的第一人,
雁過留聲的鼻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假拖神明第一人…把陳勝王的帛書塞到魚肚子裡,假借天命,為後世起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建立張楚,自封為王
兵敗身死,車伕所害
打響了反對秦朝暴政,和中國封建歷史上反對暴政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