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所欲、不知所措、寸有所長、答非所問、尺有所短
一、隨心所欲
白話釋義: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朝代:春秋
出處:《論語·為政》:“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二、不知所措
白話釋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面對突然情況,無法應付。
朝代:晉
出處:《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翻譯:哀傷和歡喜交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三、寸有所長
白話釋義:寸比尺短,但用於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朝代:戰國·楚
出處:《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翻譯:尺,有它的短處,寸有它的長處
四、答非所問
白話釋義: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也說所答非所問。
朝代:清
出處:《兒女英雄傳》:“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裡就打聽說:‘什麼叫作稀罕兒?’”
五、尺有所短
白話釋義: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朝代:近代
引證:《跋》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處,任何比喻都僅僅是對比之中的一點罷了。
隨心所欲、不知所措、寸有所長、答非所問、尺有所短
一、隨心所欲
白話釋義: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朝代:春秋
出處:《論語·為政》:“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二、不知所措
白話釋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面對突然情況,無法應付。
朝代:晉
出處:《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翻譯:哀傷和歡喜交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三、寸有所長
白話釋義:寸比尺短,但用於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朝代:戰國·楚
出處:《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翻譯:尺,有它的短處,寸有它的長處
四、答非所問
白話釋義: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也說所答非所問。
朝代:清
出處:《兒女英雄傳》:“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裡就打聽說:‘什麼叫作稀罕兒?’”
五、尺有所短
白話釋義: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朝代:近代
引證:《跋》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處,任何比喻都僅僅是對比之中的一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