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厲兵
-
2 # 航天兔
鷹擊12是由航天科工四院和“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在借鑑俄羅斯3M80E“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和KH-31空基反艦超音速導彈,加上以前研製海鷹-3的部分經驗後聯合研製的。其採用的是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的設計方案,全程兩倍音速飛行,末段突防速度可達到3-4倍音速,制導模式採用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末段寬頻主動雷達制導+紅外影象識別的複合制導模式。
而鷹擊-18則是由航天科工三院在俄羅斯3M-54“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亞超”結合(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突防),複雜航路規劃的反艦導彈。兩者除了速度不一樣外,兩者的射程也不一樣,鷹擊12由於採用的是一體衝壓發動機全程超音速飛行方案,它的射程較近(高彈道最大射程400公里,低彈道可能只有150-200公里),而鷹擊18由於採用的是亞超結合飛航模式,其最大射程有可能超過600公里,據官方介紹說:鷹擊18的射程比國外同類產品提高了一倍。▲鷹擊18具備複雜航路規劃能力。
並且鷹擊18是一款艦載為主多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而鷹擊12則屬於一款主力的空射反艦導彈,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
所以說鷹擊12是一款以空基發射為主的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較近。
而鷹擊18則是一款艦載為主多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採用亞超結合彈道射程相對較遠。
中國同時裝備兩者並不衝突。
-
3 # 長安小師爺
你好,辰龍軍事為您回答!這兩款導彈是不同用途不同載體的的導彈,鷹擊12是空射型,未來也許會有艦載型以及反潛,但目前確實從官方曝光的訊息看,確實沒有其它衍生型號,並且目前最多的也是曾經曝光過的是轟六K型在南海實彈打靶的影象,確實威武,其它載機比如殲轟7等都是有過掛載的影象流出。
而鷹擊18反艦導彈則是我軍目前較為先進的艦載型號,據稱也有潛射版曝光,我軍在海上演習中鷹擊18也有實彈發射打擊海上目標,官媒也報道過,從技術來源而言,兩款導彈都是外購型號的中國產化,但確實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鷹擊18它的主要效能指標都超過同類型導彈。
至於說我軍為什麼會裝備兩款反艦導彈,一個是軍種上的需要,一個則是自造肯定要比買來省錢還有助於技術提升和借鑑,目前兩款都是我軍的主力反艦導彈型號,而鷹擊18因為在速度上是超音速和亞音速相結合的導彈,所以在射程上更勝一籌,而鷹擊12作為空射型,它的打擊距離也跟飛機高度以及自身姿態有關係,但它更勝在飛行速度。
-
4 # 軍武資料庫
首先先說下鷹擊-12,這是一款四個衝壓發動機的反艦導彈,主要以超音速(2-3馬赫)速度飛行,對敵方艦船進行突防攻擊。其最大射程為300公里。
而鷹擊-18導彈則是亞音速、超音速結合的一型導彈,比起鷹擊-12更加突出遠端打擊能力。射程可達到500公里。
相對來說,鷹擊-12採用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衝壓發動機技術,技術上比較成熟,但可以突破的空間不大。
而鷹擊-18則採用了分段推動技術,初期利用火箭發動機進行推進,巡航段使用小型渦輪發動機配合升力翼面進行亞音速掠海巡航,後期啟動火箭發動機高速衝向目標。這種分段技術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全充分掌握,所以鷹擊-18作為技術探討和研究的一型導彈更加具有研究價值。
而且由於鷹擊-18初期使用火箭發動機發射,那麼其適應性其實要比鷹擊-12強很多,可以很簡單的從陸地、軍艦等多種平臺發射。這一點鷹擊-12雖然也可以做到但必須增加助推火箭裝藥,這樣結構就會相對複雜。
所以兩型號的導彈中,鷹擊-12更適合利用轟-6、殲轟-7這類的機載平臺發射,而鷹擊-18則可以直接利用艦艇的垂直髮射井進行發射。
後期實際上我們裝備鷹擊-18這樣的遠端對艦導彈才是重點。最近又有訊息說鷹擊-18有增程改進,現在的射程可以達到600公里左右。
-
5 # 國平軍史
鷹擊-12和鷹擊-18,是兩種不同型別的反艦導彈,其中,鷹擊-12是一種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低空彈道突防時,有效射程為150公里;採用高空飛行狀態時,有效射程為300公里,末端衝刺速度為4倍音速,巡航階段也有2倍音速。
從網上流露出的圖片判斷,目測鷹擊-12反艦導彈,應該源自隨4艘現代級驅逐艦一塊引進中國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內高仿升級版,屬於一款重型反艦導彈,對於驅逐艦、護衛艦級別的水面艦艇幾乎能做到一發消魂,因此具備強大的反艦作戰能力。
而鷹擊-18反艦導彈,顯然技術更勝一籌,使用亞超結合飛航模式的反艦導彈,射程高達600公里,巡航階段為高亞音速飛行,末端50公里左右,卻是3倍音速高速度攻擊狀態,具備極高的突防能力和極難攔截的特點。
鷹擊-18實現了艦載垂直髮射,目前,新型潛艇上已裝備了潛射版此型導彈,已裝備052D型驅逐艦以及裝備即將服役的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上,051C型、052C型、054A型等艦,由於不是海軍標準通用的垂直髮射裝置,因此不具備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的能力。
綜上,鷹擊-12,全程超音速飛行,是以速度取勝,儘可能地壓縮敵艦載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不過超音速彈的紅外特徵非常明顯,特別是採用高空飛航模式時,能否躲過拉姆和改進型海麻雀的攔截,確實有疑問。
而鷹擊-18,由於前段飛行屬於高亞音速,因此紅外特徵並不明顯,但被對方探測到時,非常有可能已進入了末端高速衝刺階段,因此極大地壓縮了對方攔截導彈和近防炮系統的反應,要攔截鷹擊-18的末端高速打擊應該非常困難。
中國海軍同時裝備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不同型別的反艦導彈,就是對敵打擊手段多樣化考量,兩者相互相承,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打擊效果,讓對手的防禦系統防不勝防,從而確定在未來海戰場上反艦作戰的優勢地位。
現在,經現代化改裝的051B型驅逐艦167艦,已率先裝備了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已完成現代化改造重新歸建的現代級136艦也換裝了鷹擊-12反艦導彈,相信未來海軍所有裝備鷹擊-83反艦導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也將用鷹擊-12反艦導彈取代,當然,056/A型輕型護衛艦不,考慮到排水量以及艦體太小等原因,不一定會換裝此彈。
而海軍所有服役的052D型驅逐艦都裝備了鷹擊-18反艦導彈,即將服役的055型萬噸級大型驅逐艦,也將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
-
6 # 淡然小司
隨著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軍事艦艇更新加快,我們的艦載武器也同樣需要升級換代,我們不可能再繼續使用C-801、C-802、C-802這樣的反艦導彈了,畢竟他們在射程、威力、突防能力、抗電子干擾能力上已經不適應現代突防需求了。那麼我們勢必要發展新型的反艦導彈用以替代,而鷹擊-12和鷹擊-18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只不過是鷹擊-12與鷹擊-18是兩種飛行方式完全不同的反艦導彈。他們的作戰方式各有特色,也都突出了自己的優勢所在。海軍未來的發展必然要向通用化方向前進,這樣能夠減少後勤保障難度,同時也能夠提高武器的使用效率。未來的鷹擊-12與鷹擊-18反艦導彈就是這樣通用化的主流武器,至於他們的區別我們分開來說。央視報道的新型導彈發射,疑似鷹擊-18
鷹擊-12反艦導彈是中國研製的一款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其發展之初應該是借鑑了引進俄羅斯的SS-N-22“白蛉”超音速導彈。畢竟對於2000年時,我們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所配備的“白蛉”超音速導彈是當時我們海軍的重要殺手鐧,最大射程120千米,戰鬥部重達320公斤,命中精度超過94%,白蛉的最大飛行速度2.4馬赫,末端彈道的高度不足7米,敵方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那麼我們借鑑俄羅斯的優秀設計自然是無可厚非。
導彈鷹擊12使用衝壓式發動機,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全程飛行速度在2馬赫,末端突防高達3馬赫,最大射程300千米,採用超音速低空突防其射程超過150千米。採用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和末端寬頻主動雷達制導,打擊精度極高。目前可以進行空中和水面艦艇發射,其整體效能要遠強於白蛉導彈。央視公佈的鷹擊-12導彈發射畫面
鷹擊-18反艦導彈是中國研製的一款遠端反艦導彈,目前還沒有過多公開的資料,很多相關的資料都是網路推測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鷹擊-18採用是亞超音速結合的飛行方式,在巡航階段採用亞音速巡航,這樣大大節省了燃料,提高了射程,這個階段有點類似於巡航導彈飛行階段。在末端採用超音速突防,其速度可達3馬赫。疑似鷹擊-18導彈發射
軍事評論員趙喜說,一般認為鷹擊-18借鑑了俄製3M54“俱樂部”反艦導彈的技術,俱樂部”3M-54E反艦導彈巡航速度達到0.8馬赫,末端突防速度則為2.5~2.9馬赫。根據《簡氏防務週刊》的報道,鷹擊-18反艦導彈,它的射程達到220~540公里,巡航速度為0.8馬赫,末端突防速度達到2.5~3馬赫。美國五角大樓曾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該導彈最大射程是俄製“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的一倍多,具有垂直髮射,和水下的潛艇發射的能力,作戰能力應該強於俱樂部。而未來將會取代現有的鷹擊-82成為主力武器。
-
7 # 吃甜筒的樹懶
看起來YJ-12像一種火箭助推,衝壓發動機巡航的全稱超音速彈。
而YJ-18看起來像一種使用小型渦噴發動機的無人機掛在了一枚固體火箭助推的短程反艦彈。
燃油無人機可以做長途低速運動,以增加航程。末段無人機與那枚導彈分離,導彈點火後,固體發動機使得彈體再次加速,直至超過音速……無人機運載器則被拋棄。
-
8 # Johnny親王
很多回答者已經回答的很多了。
我從國內的研發體制說說這個問題。我們研發單位主要是國家的研究所或者是央企。 研發費用需要國家撥款。撥款隨著專案走,就是有專案就有經費。沒有專案就研發成員解散,相關人員包括工廠也是人員調走,裝置封存。結果專案下馬後,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全部轉行,研發團隊凋零,當專案再起的時候, 人員又得重新培養。 舉幾個例子
打飛機運10 下馬後,設計人員全部轉行。當商飛開始整大飛機的時候,全部是另起爐灶。092核潛艇完工後。國民經濟困難,核潛艇停止研發和製造。結果核潛艇1萬多家配套廠家,很多在改革大潮中破產倒閉。 結果093開始製造的時候,又要重新撥款建立新廠。費用更高。所以海軍吸取了教訓。 在一些重要專案上,能養則養,不輕易下馬專案。 比如051驅逐艦,用的是蒸汽輪機,在國外全燃化局面上,為什麼還要造051,就是要保留齊齊哈爾重工的蒸汽輪機的生產線,所以051一艘一艘的造。如果沒有這條蒸汽輪機的生產線,今天中國產航母的動力從哪裡來。又比如飛豹戰機。在空軍退出情況下,堅持研發。現在的轟20和運20的設計團隊裡面的核心人員都是從飛豹團隊裡面出來的。如果沒有飛豹戰機的研發,很難相信一群20年沒有研發經驗的人能去搞轟20和運20.
回到問題上來,現在反艦導彈亞音速和超音速之爭遠遠沒有結束。如果匆忙停止一個型號的研發,和製造,專案人員解散,一旦高層的判斷失誤。將要造成很嚴重後果。
-
9 # 桌面戰爭兵棋
鷹擊-12反艦導彈
鷹擊系列導彈,是中國現在裝備的主力反艦導彈,其中比較新的就是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了。既然兩者同時都是中國最新一代的反艦導彈,那自然就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同時裝備兩款新一代反艦導彈呢?這樣難道不是不利於裝備統一化,不利於後勤嗎?其實這種問題是對於功能相互重疊的兩款武器來說才比較突出,鷹擊-12和鷹擊-18雖然同為反艦導彈,但是它們兩在具體的效能和使用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下面小編就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鷹擊-12和鷹擊-18。
艦上發射的鷹擊-12反艦導彈
首先來說說鷹擊-12,鷹擊-12的外觀特徵非常明顯,它使用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說的很玄乎,但其實就是在導彈彈體周圍可以看見4個明顯的進氣通道,彈翼也安裝在進氣道上,看上去頗有“重灌導彈”的感覺。其實這個頗具特點的外觀並非鷹擊-12所獨有,俄羅斯的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也就是之前現代級上裝備的SS-N-22“日灸”)也具有相似的外觀。從兩者相似的外觀上不難看出其中存在的聯絡,不過鷹擊-12絕非簡單的仿製產品,它還融合了之前海鷹-3的設計經驗,並且借鑑了法國導彈設計方案,在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最佳化過後才完成了研製,效能上的提升自然也是相當明顯。
俄羅斯3M-80反艦導彈
鷹擊-12吸引眼球的發動機也代表了其的最大特點,那就是快。鷹擊-12和俄羅斯的3M-80導彈一樣,屬於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巡航時速度為1.5馬赫,末端突防時速度可提高至3馬赫,高速的優點顯而易見,使目標艦船的反導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尤其是在末端突防時,高達3馬赫的速度足以讓現役任何反導系統感到頭疼。雖然快是快了,但是鷹擊-12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射程比較近,尤其是其艦載版本,射程也就是150千米左右,空射型稍微好些,可以達到300公里的水平。射程不足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在油耗方面相對不足,所以射程受到影響,要知道在戰時,與攻擊目標的距離近一點危險就多一分,射程對於導彈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作戰指標。除此之外,鷹擊-12四進氣道的外形對於艦上發射來說也會造成一些不便,因為進氣道的存在,其彈徑肯定會大一些,相對地其發射筒也就會更大一些,這就決定了必須要有足夠的艦上空間才能容納鷹擊-12反艦導彈。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再來說說鷹擊-18反艦導彈,從效能上來講,鷹擊-18和鷹擊-12就有明顯的區別,不同於鷹擊-12是全程超音速飛行,鷹擊-18採用了亞超音速結合的方式,發射過後先進入由渦扇發動機驅動的亞音速超低空掠海巡航階段,待接近目標過後,經過一段爬升索敵再拋離渦扇發動機,分離出的彈體由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隨即進入超音速掠海攻擊階段。這樣的設計就兼顧了亞音速巡航射程長,超音速攻擊突防強的優點。由於巡航階段為亞音速,鷹擊-18的射程超過400千米,甚至有說法認為其射程可以達到540千米,這樣的射程相比於鷹擊-12有明顯的優勢。同時,由於末端分離渦扇發動機並且換為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起末端突防速度也可以達到2.5~3馬赫,所以就末端突防能力來說,鷹擊-18也不比鷹擊-12差。可能有的小夥伴就說了,那鷹擊-18巡航階段飛的慢了豈不是被發現後就可以留下更多的反應時間?其實這也不必擔心,因為鷹擊-18的巡航高度要比鷹擊-12低得多,鷹擊-12的巡航高度在12~15米左右,而鷹擊-18的巡航高度僅為5米,是真正的掠海飛行,飛行高度越低,就越難以被雷達發現,所以即便是不靠高速,鷹擊-18也不會給目標留出太長的反應時間。
俄羅斯3M-54反艦導彈
其實鷹擊-18身上也可以看到俄羅斯導彈的影子,俄羅斯的3M-54反艦導彈,也就是SS-N-27“俱樂部”反艦導彈,鷹擊-18的攻擊模式就和它如出一轍,中國是在購買636M型潛艇時一併購買的3M-54反艦導彈。雖然說採用了相同的攻擊方式,到鷹擊-18也絕非是簡單的仿製,畢竟中國已經過了只能簡單仿製的年代了。鷹擊-18在基本結構上就和3M-54導彈不同,主要就是尺寸以及攻擊原理相同,鷹擊-18在保留3M-54導彈優點的同時,還在飛行控制以及制導技術上更加最佳化,使鷹擊-18更加數字化、智慧化,使其擁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目標打擊能力。鷹擊-18彈體的特徵也非常明顯,一個就是彈體中部有一對可摺疊的平直翼,很有巡航導彈的味道,然後就是鷹擊-18彈尾的渦扇發動機後還串聯了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是承擔發射階段的助推任務的。由於這種亞超結合的特點,不可避免地使鷹擊-18結構更為複雜,並且彈體長度也會更長。所以目前鷹擊-18比較適用於艦上垂直髮射,雖然也有傾斜發射的版本爆出,但由於彈體長度原因使其對中小型戰艦依然不友好。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總的來說,雖然中國現在同時裝備了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反艦導彈,但其實兩者的功能並不是完全重疊的,鷹擊-12全程超音速確實生猛,但是苦於射程不夠長,相比於艦載使用,空射版本不受發射箱限制並且射程也更遠,也許更能發揮其優勢。而鷹擊-18採用比較前衛的亞超結合的攻擊方式,感覺頗有巧勁,既擁有長射程,又能夠高速突防。相較之下,感覺鷹擊-18更代表未來艦上反艦導彈的發展方向,而鷹擊-12則可用於其他載具的反艦使用。
-
10 # 紙上的宣仔
同時裝備兩種反艦導彈,是從武器平臺適裝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的考慮的。
鷹擊-12和鷹擊-18
鷹擊-12 一開始就是優先考慮給海軍航空兵使用。理論上它的突防能力更強,留給敵人反應時間更短,撞擊動能更大。其射程也達到了400公里。但價格昂貴,尺寸巨大,彈徑達到了0.75米,加上彈翼後沒辦法裝到052D和055的通用垂髮(0.85米)裡。目前只有改裝後的深圳艦的傾斜佈置的反艦導彈發射筒上裝備了鷹擊-12。因此它的適裝性較差。由於其可以以3.5馬赫的速度突防,適合用來攻擊價值高的敵方大型艦隻。目前鷹擊-12只有轟六-G,轟六-K機群和再就是岸基導彈發射車可以使用,限制了這款殺手鐧導彈的作戰能力。
轟六發射鷹擊-12瞬間
而鷹擊-18是航天三院研發的一款壓超結合的反艦導彈,是一款海基反艦導彈,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要裝進驅逐艦的垂直髮射系統中。從研製難度上其實比鷹擊-12更大(這也是為啥鷹擊-18能拿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因為鷹擊-18之前國內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新技術使用達到了70%的比例,較小的彈徑(小於0.5米)的彈體裡有一臺小型渦扇發動機和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實現了高射程和超音速突防兩個看似矛盾的指標,比反艦版戰斧射程遠100公里達到560公里,同時體積更小,可以塞到052D,055,以及039潛艇和093攻擊核潛艇的魚雷發射管裡。由於重量更小,被殲轟-7,殲-16甚至殲10攜帶也更容易。
鷹擊-18從052D和潛艇發射的畫面
同時裝備這兩種型號的導彈,也反應出海軍在選擇反艦導彈型別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猶豫。畢竟現代化的大規模海戰從未爆發過,到底是全程超音速突防但射程更近的反艦導彈更好用,還是隻有末端超音速突防但射程更遠的反艦導彈更好用,目前也沒有明確結論。那麼兩種導彈同時列裝,也不是什麼壞事情,歷史上中國也不止一次列裝多款反艦導彈,比如YJ-83和YJ-62。
回覆列表
謝邀。中國作為反艦導彈第一強國,全是被美國航母打擊群逼的啊,壓力山大。其實中國不光是搞了這兩款反艦導彈,而是搞了一大坨反艦導彈,壓力越大,搞得越多,手裡多備點貨總不會錯。
圖一:鷹擊12。
美國航母確實非常煩人,動不動航母打擊群在全球到處跑。把希望全寄託在一型反艦導彈上顯然是不靠譜的。馬島之戰中,阿根廷把所有的希望全寄託在飛魚反艦導彈上,結果一斷糧,阿根廷就哭了,沒了飛魚,只有靠鐵炸彈了。
中國現役的反艦導彈我們可以盤點一下:鷹擊62,鷹擊83,鷹擊91,這三型這第三代反艦導彈。鷹擊12和鷹擊18是第四代反艦導彈。另外別忘記了東風21D,能打航母的彈道導彈。這麼多種導彈,總夠美國軍艦吃一壺。
圖二:上為鷹擊18,下為原版俱樂部。
鷹擊12跟鷹擊18各有所長,鷹擊12是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巡航速度約2馬赫,末端衝刺速度約3馬赫。優點顯然就是速度快,比美國魚叉這種亞音速反艦彈快了一倍多。缺點就是射程短,即使採用高彈道射程也很難超過500千米。
圖三:鷹擊18技術相當先進。
鷹擊18更先進一些,它實際是山寨俄羅斯的俱樂部巡航導彈,並且有了效能的巨大提高,至少翻了兩倍。它在巡航段,並不能超音速飛行,而是在低海面約5-10米的高度亞音速飛行,在進入末段鎖定敵艦後,進入2倍音速飛行,這種急劇的速度變化,會讓美國宙斯盾軍艦攔截非常困難。它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射程遠,達到600千米以上不是難事。
未來中國也不會放棄研發新的反艦導彈,反艦彈道導彈肯定會接著幹,畢竟這是強項。同時隱身的巡航反艦彈,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