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不知名大學生
-
2 # 清說歷史課
多爾袞不直接稱帝,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自知實力不夠,不然早就稱帝了。
多爾袞好像非常牛逼,但是他剛剛死了,他的嫡系力量馬上受到清算,他也受到了徹底的清算。這種事實本身就證明,多爾袞經營的小集團非常脆弱的。就憑他這種力量是當不了皇帝的。
剛死,就遭到皇帝的清算,本身就證明,多爾袞的反對者不但人數眾多、而且力量強大,所以多爾袞只是能坐在人臣的頭把交椅上,卻無法把帝國的主要權力轉移到自己集團內部。否則,多爾袞死了,帝國的執政官也必然是多爾袞的嫡系。如果是這樣,皇帝哪敢因多爾袞死亡,就徹底清算多爾袞呢?
一個人想篡位,先得把重要的權力,都收攬到自己的小集團內部啊!
換而言之,他死了,帝國的新一代執政官,也肯定是他嫡系。
曹操死了,帝國的執政官,還是曹操一系的成員,依然有機會威脅皇帝的權力。
司馬懿死了,帝國的執政官,還是司馬懿一系的成員,依然有機會威脅皇帝的權力。
也許有人會說,多爾袞沒有兒子。
問題是,如果權力集中到了自己集團內部,沒有兒子又怎麼了?最經典的就是司馬師也沒有兒子(只有一個養子),但是司馬師死了,還有弟弟司馬昭啊!所以司馬師死了,曹氏皇帝也不敢隨便否定司馬懿、司馬師的豐功偉績,因為權力早已轉移到了司馬家族手裡。
多爾袞死了,還有胞兄阿濟格,結果呢?胞兄阿濟格很快也被清洗出局了。
我們通常認為多爾袞有篡位的實力,無非是因為我們把篡位想得太簡單了。
篡位有多難,我們只要看看歷史上有多少曾視皇帝如無物的權臣,最後以滿門抄斬為結局,就知道篡位有多難了。對此,只要看看兩漢專權的外戚,都是什麼結局就可以知道了。
他們權力如日中天之際,大多可以視皇帝如無物,甚至可以廢立皇帝,但是他們的結局大都和多爾袞一樣,死後馬上就被皇帝徹底清算了,甚至人還活著,就被皇帝徹底清算了。
所以,就多爾袞這種權力不足以篡位。
滿清當時還處於貴族政治階段。所以從最簡單的角度去說,帝國也是八旗貴族共有的帝國。
皇太極的兒子能當皇帝,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當時皇太極不但是皇帝,更是兩黃旗的旗主。基於兩黃旗貴族的利益,自然會堅決擁戴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因為只有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兩黃旗在八旗中才能擁有尊貴的地位。如果多爾袞當了皇帝,兩黃旗的地位就會下降。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皇太極死時,多爾袞想窺視皇權,兩黃旗的鰲拜一度對他拔刀相向,總而言之,多爾袞退縮了。
更主要的是,多爾袞當皇帝受到威脅的人,並不是只是皇太極一系。
我們知道,大清帝國讓順治那種弱勢皇帝高高在上,帝國的最高權力,其實就是八旗貴族共同行使的,因為小皇帝缺乏行使相關權力的實際能力。
多爾袞如果當了皇帝,這種貴族共和、共治的局面就會被打破。大家自然不希望多爾袞當皇帝了。兩黃旗的力量拼死維護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其它各大旗主也普遍支援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多爾袞拿什麼篡位呢?
事實上因為類似的原因,多爾袞不要說當皇帝了,就是想讓自己一系力量成為帝國最強大的力量,他也無法做到。事實上,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多爾袞的綜合實力,也就是保證自己能坐在人臣的頭把交椅上。就憑這種實力,不要說想當皇帝了,就是想保證自己死後不被清算都是一種奢求!
桓溫如果強行上位,誰也不敢說,他一定會輸。
這就好像,現在有一把六發子彈的手槍,裡面只有四粒子彈,你朝自己頭一槍,只要不死,你就可以讓自己家的財富翻一倍,你會賭嗎?我估計願意玩這種賭博的人並不多。
總的來說,如果臣子的實力超過君主,君主輕則就會成為擺設,重則就會被取代,不然臣子就會被滿門抄斬。
許多時候,君主沒有實力,依然可以高高在上的當傀儡,通常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眾多實力派共同行使權力的格局。在這種背景下,權臣想篡位的主要阻力,並不是源於皇帝本身,而是源於其它實力派。
對於這種事實,皇權政治通常總會極力模糊的,否則皇權的神聖性就會無法維持了。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當維持皇權政治的利害環境消失後,皇權政治的思想馬上就會瓦解。總的來說,是環境決定意識,而非意識決定環境。
-
3 # 屬於自己的執著
多爾袞最終沒當皇帝有多種因素!
首先,多爾袞在執政期間,透過文治武功,打進關內,定都中原,並且剷除了農民軍的殘餘勢力,打擊了南明在南方的統治,差不多實現了全國統一,這讓他具有了極大的威望。其二,多爾袞提高了自己正白、鑲白兩旗的地位,他把這兩旗變成八旗中“上三旗”之二,朝中大臣,也都主要是自己的勢力。其三,順治比較軟弱,多爾袞要想強行把他拿下,自己當皇帝,顯然是辦得到的。
既然多爾袞想當皇帝,他也有這個能力當皇帝,那麼,多爾袞為什麼沒有選擇廢掉順治自己當皇帝呢?
第一,多爾袞的性格柔和隱忍,他不想用強硬的手段奪取帝位。
有兩件事可以說明多爾袞是一個柔和隱忍的人。第一件:他母親阿巴亥被迫隨努爾哈赤殉葬後,他自始至終沒有表現出鬧情緒,要為母親報仇的做法,因而深得皇太極信任。第二件:當鰲拜等人一定要擁戴皇太極後人為帝的時候,多爾袞並沒有硬碰硬,而是採用了一種折中的辦法。這就說明,多爾袞有極高的政治智慧,為政手段比較柔和,不會像鰲拜那樣強行爭競。
在多爾袞看來,他可以透過水到渠成的辦法,最終奪得順治的地位。事實上他已經在這樣做了。在政事上,有很多事情,他都不透過順治就發號施令。而且,在稱呼上,他也不斷向皇帝靠攏。比如從先前的“九王爺”變成“皇叔父攝政王”,再變成“皇父攝政王”等。還有,史料記載他到了後來,“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這些,都是往皇帝路上走的表現。
只不過多爾袞不幸墜馬受傷而亡,最終的願望並沒有達成。
第二,多爾袞忌憚順治的母親孝莊,奪位多有顧慮。
關於多爾袞和孝莊,歷史上有很多傳說,甚至有一種說法是孝莊嫁給了多爾袞。這些傳說,所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孝莊非凡的協調能力。
雖然順治年幼,而且性格上比較懦弱。但是,因為有孝莊的存在,多爾袞在通往皇位的路上其實相當忌憚。孝莊是一個有高超政治智慧的女人,他在處理和多爾袞的問題上,手段更加柔和。從傳說中孝莊嫁給多爾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孝莊的手段多麼巧妙。也就是說,孝莊用了她特別的手段,讓多爾袞雖然想當皇帝,但是他既不敢當皇帝,也不忍當皇帝。
第三,八旗制度讓多爾袞受限很多,不敢輕易政變。
八旗制度,讓滿清的權力並沒有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而是分散在各旗的貴族手裡(至少在康熙之前是這樣的)。當初多爾袞爭奪皇位沒成功,就是因為有鰲拜、索尼等兩黃旗的人堅決反對。多爾袞雖然是攝政王,但是他其實只是掌控了正白旗和鑲白旗,其他各旗,都沒有掌控在他手裡。如果多爾袞想要提前強行奪位,其他六旗肯定不服。按照鰲拜的性格,他和多爾袞幹架是一定的。那樣一來,多爾袞不但不可能奪得皇位,而且還有可能造成滿清的分裂,扼殺新生政權。
以上多種考慮,多爾袞並沒有匆忙地奪取皇位
-
4 # 嘉嘉1240
清朝的歷史中有一位人物備受歷史爭議,就是多爾袞,他是皇太極的弟弟,直到皇太極駕崩後他手裡的權力和兵力都有實力登上皇位,但是最終還是與皇位無緣。
第一個原因是多爾袞不受努爾哈赤重用,導致他缺乏自信所以當努爾哈赤去世後,當時多爾袞手裡的權力沒有皇太極多,所以那個時候就總是被皇太極隨意打壓,所以直到皇太極去世,多爾袞手裡的權力才多起來,但是也因為缺乏勇氣,最後還是不敢輕易的篡位。
二個原因是如果多爾袞爭奪皇位,必然會遭到群臣的反對皇太極死時並未立下繼承人選,多爾袞和豪格開始皇位競爭。兩人都有軍功且皆有兩旗扶持,豪格有手握重兵的鰲拜相助,多爾袞則有阿濟格與多鐸的支援,兩人可謂是勢均力敵,因此,皇位繼承人選一直沒有定奪,朝中局勢緊張,但因為有豪格的存在,多爾袞不敢強行上位,但是雖然豪格與多爾袞都有實力,但是無論誰上位均有巨大阻力,最終選定由福臨繼位。所以多爾袞算是又一次和皇位擦肩而過。
第三個原因是形勢所迫所以無緣帝位當時大清剛入關,根基比較淺,如果貿然的去奪皇位,很容易引起不滿,甚至動搖清政府的統治,所以多爾袞忍耐了一段時間,想著自己正值壯年還有很多機會,可以等到大清政權鞏固之後再行篡位之舉,誰能料想多爾袞意外墜馬,不治身亡,最終無緣帝位。總的來說這可能就是多爾袞的一種造化吧,錯過了時機,最終只能是無緣皇位。
-
5 # 歐洲軍武通訊
首先、是多爾袞自己的原因,滿清入關後,多爾袞霸佔朝野。
滿朝進入中原後,豪格被消滅後,道多爾袞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向政府和反對派傾斜。但當時清朝進入中原,受到中原正統漢文化思想的影響。
第二,後世廣泛傳播,也有其他客觀原因。
在太極皇帝統治時期,多爾袞戰績赫赫。1643年,太極皇帝死後,多爾袞和豪格是王位上最有權勢的接班人。當時,雙方並駕齊驅,多爾袞沒有絕對的繼承王位的優勢。如果多爾袞繼承王位後,清朝可能會爆發內亂,清代則經歷了努爾哈奇和太極的積澱。同時,清朝和明朝剛剛經歷過錦州之戰,清朝接管中原只是時間問題。此時,清朝面臨著清朝內部的歷史潮流問題。
歷史的潮流往往是始料未及的,沒有人會想到,只有六歲的福臨才會繼承王位,這一切都是由於一個女人,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傳奇皇后孝莊。小莊用自己的政治手段避免了清朝一場災難。至於孝莊的用的什麼手段,目前尚不清楚,但在野歷上,後世流傳著"太后下嫁"的說話,在民間流傳甚廣。雖然此時的多爾袞勢力,沒有絕對的力量去爭奪皇位,但這也是客觀的原因,孝莊的政策手段,推動多爾袞可以成為輔助的政治王,這是主觀的原因,再加上孝莊的其他策略,多爾袞根本不可能繼承王位。
在《孝莊秘史》中,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後來國王的妃子阿巴亥也相當強大,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在真實的歷史中,的確,多爾袞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受到努爾哈赤的喜愛,並記錄在後世的野史中,努爾哈赤死亡最後一句話王位要傳過多爾袞。但當時被四貝勒篡改,而且多爾袞的母親阿巴海被迫害。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多爾袞只有14歲,儘管多爾袞當時是白旗的旗主,而多爾袞的名望和權利都沒有。清代遊牧民族善於騎馬射擊,金朝後期掌權的四個貝勒功勳卓著,威望極高。多爾袞卻沒有半點功績,無法抗拒以四大貝勒為首的滿族貴族。
總結:多爾袞選擇放棄爭奪王位,讓福臨登上王位,自己成為攝政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權力大於皇帝。因此,我們可以說,多爾袞出於實際考慮放棄了王位,福臨的提升是各種政治力量相互制約和平衡的產物。後來的歷史證明,清朝能夠進入海關,統一中國。
-
6 # 紙上煙雲
多爾袞生前雖然未獲得帝名,但實質上已經擁有了皇帝的一切,生前稱皇父,死後諡成宗,至於為什麼沒有真正的登上帝位,有突發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
先說虛的,多爾袞已經享受到了皇帝待遇,成為萬人之上的極致,連順治倒要稱呼他為皇父,在清朝定鼎的功勞簿上,多爾袞居功至偉,或許他認為自己不需要登皇帝位來為自己誇功,這是一種極端自信自大的表現。
再說實的,多爾袞沒有子嗣,多爾袞生前僅有女系後代,並無嫡系子嗣,所謂成大事者必先考慮繼承者,縱然霸佔了帝位,沒有嫡系的後代承繼,到頭來也是給別人置辦家業。
再有,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多爾袞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兩件例子,皇太極主政的時候,親口交代許多要事須有多爾袞過目方可,可見多爾袞的大局處事能力連皇太極都器重;其二,眾所周知,在爭奪帝位的時候,皇長子豪格與多爾袞生過極大的嫌隙,但後來多爾袞仍然放任豪格帶兵平定川蜀,一方面說明多爾袞極強的馭人能力,連政敵都能輕鬆擺佈,另一方面則說明多爾袞冷靜的大局觀,不會因舊怨廢新事。
清軍雖然入了關,但大局還未完全平定,外有前朝餘孽未靖,內有先帝舊臣尚眾,廢帝自立極易引發勢力傾軋,天崩地裂起來可不得了,多爾袞縱然權慾薰心,其中利害豈有不明之理?
最後一點,多爾袞死的時候,三十七歲,正是春秋鼎盛、縱橫捭闔的年紀,白話點,正是搞事業的大好年華,等到掃清寰宇,內外皆定的時候,焉知他沒有野心,再行廢立?
-
7 # 歷史神秘人
多爾袞確實有稱帝的野心,只是他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扳倒皇帝自己上位,加上有一個老謀深算的孝莊太后用自己的身體為代價,死死的壓制了多爾袞的野心,用溫柔鄉的手段拖慢多爾袞篡位的時間。
首先多爾袞沒有絕對做皇帝的實力,清初的制度是八旗貴族共治的制度,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制度,說白了就是把最能威脅到皇權的兵權分成八份,一方面限制了皇帝的某些權力,另一面也是維護了皇帝的權威,防止有野心的人去幹掉皇帝,達到一個互相制衡的局面。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其他人做皇帝,但是還是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做了皇帝,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多爾袞沒有足夠的實力壓服其他人。皇帝有兩黃旗絕對支援,多爾袞最多爭到三旗,其他五旗絕不允許多爾袞做皇帝,因為多爾袞做了皇帝,肯定會幹掉其他威脅到他的旗主,平衡局面就打破了,大家混不了啦,那是不行的,所以多爾袞一旦強行上位,肯定打起來,誰升誰輸還不一定呢,因此為了穩定著想,多爾袞屈服妥協了,和其他兩人當了託孤大臣,多爾袞當了攝政王。
後來多爾袞制服了吳三桂,讓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滿清進入中原,這時的多爾袞成就了他最巔峰時期,個人威望壓過了皇帝,大家只知道有多爾袞,不知有皇帝。那時的多爾袞確實野心膨脹的厲害,也想過取順治而代之,只不過他的情人大玉兒也就是孝莊太后,為了拖延多爾袞篡位的野心,甘願下嫁給多爾袞,用自己的身體安慰好多爾袞,讓多爾袞放棄篡位,至少不敢那麼快篡位。多爾袞和孝莊的確有段情,多爾袞也深愛著這個嫂子,很想得到她,結果孝莊就真的下嫁給他了,多爾袞一償心願,看在孝莊服侍自己的身上,沒有立刻扳倒順治。當然孝莊很聰明,採取以柔克剛的辦法,馴服多爾袞,首先不斷給他加封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可以說多爾袞除了沒有皇帝的名義之外,實權上和皇帝一樣了。孝莊就是用溫柔鄉的辦法,讓多爾袞免費為他們母子努力打工啊!
當然孝莊以身侍多爾袞,就不能說多爾袞就放棄了自己稱帝的野心,只是沒有那麼急迫罷了。一方面多爾袞那時還年輕呢,30多歲,還能等,篡位這個事還不能急躁,要周密計劃的部署的。同樣另一方面,多爾袞還不能完全壓服其他有兵權的旗主,雖說這些旗主明面上屈服多爾袞的權威,但實質上並不服多爾袞的,多爾袞一直在慢慢削弱敵對勢力,一邊培養自己的勢力,積累夠力量才發動嘛!可惜上天沒有給多爾袞時間,39歲的多爾袞居然在一次打獵過程中墜馬受傷病死了,這其中有什麼陰謀就不清楚了,反正多爾袞一死,多爾袞的對手馬上對多爾袞的集團清算,多爾袞自己也被順治掘墓鞭屍,真夠悲慘的!可見多爾袞集團的勢力不怎麼強啊,如果夠強就不會被鞭屍了,也從側面反映了多爾袞還達不到廢除皇帝篡位的實力呢!
-
8 # 過去即歷史
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不允許,硬幹就可能導致清廷內部的分裂。
皇位沒那麼重要,擁有皇帝的權力才重要,做無冕之王免去很多麻煩,慈禧是個女性,還可以軟禁皇帝,一直在行使皇帝的權力,就是不稱帝;這比稱帝手裡的權力更安全。
多爾袞只是皇太極的弟弟,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繼承皇位才正當些,而且二位都有軍功在身,硬實力都有,如果努爾哈赤來硬的,豪格估計跟他硬剛,這對於在中原立足未穩的清廷總體利益來說,不是好事。最後雙方才各退一步,不做皇帝,擁立年幼的福臨為帝。
多爾袞其實是這場爭鬥的勝利者,雖然擁立了福臨,可是自己坐了攝政王,而豪格沒有,之後,多爾袞排擠走另一位攝政王濟爾哈朗,成為唯一的攝政王,大權獨攬。接著又搞死了豪格;月盈則虧,物極必反,多爾袞做的過了,一定會招致別人的報復,只是別人在等待機會而已。
多爾袞死後不久就是他被清算之時,恨多爾袞的,不僅僅是順治帝一個人,彈劾多爾袞的奏章就一大堆。
立下汗馬功勞不是嘚瑟的資本,多爾袞沒有對清廷內部清洗,只是暫時壓下去了反對勢力,結果被開棺鞭屍。
-
9 # 在下葵小胖
多爾袞根本無法做皇帝,從青年時期,清廷內部鬥爭激烈,使得多爾袞只能想皇帝命,卻當不了皇帝,
根據北韓史籍《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時,曾遺命由幼子多爾袞繼承汗位,代善為攝政。但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支援皇太極登極。為確保多爾袞母親不加反對,必須逼迫其自盡。此後,關於多爾袞生母的記載,在清朝官修史書《實錄》中幾經修改。
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多爾袞原先可以有機會,但這個機會卻被代善給毀了,向日葵認為多爾袞當不了皇帝有以下幾點:
第一,皇太極剛剛過世,此時的清廷還沒有拿下全國,李自成的大順軍和明軍軍力尚在,外部條件不穩 ,隨時兩方對會對清廷進行反撲,所以多爾袞忌憚這點,不敢貿然奪權。
第二,清廷,滿清八族內部貴族和貝勒政治博弈激烈,都不是很服多爾袞,軍隊不是由多爾袞一人掌握。多爾袞面對這些強勁的對手隨時都有可能翻車,所以不敢在皇太極去世時武力逼宮,
第三,內心不夠狠,不夠厚黑,凡是自古以來透過奪權當上皇帝的人都比較狠,性格使的多爾袞猶猶豫豫。做事不乾脆,沒有半點帝王氣息.
第四,孝莊太后向多爾袞妥協了。歷史記載,多爾袞扶持小順治當上了皇帝,當了攝政王,這都是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政治交易的成果,而其中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兒女私情也成為了後世一段故事,
並且多爾袞去世幾年後,已經成年的順治帝竟然開多爾袞的棺材,鞭屍,更加說明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關係不一般,而順治帝也只是為了洩私恨!
如上重述,多爾袞是無法登上帝位的,從年少時期到壯年時期,一個人的政治的理想和自己的性格相互影響!所以向日葵認為性格決定了一個命運和高度!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為何多爾袞無緣皇位,當真是時也命也
其實樓主這個說法本就不對,歷史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是有著大批功臣把皇帝推上君主之位的,但是皇位只有一個,如果說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就能稱帝,那中國歷史上真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
多爾袞無緣皇位只能說是緣分不到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兄弟,清朝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兒子,也是後來的順治帝的長輩。多爾袞有兩次機會離皇位很近,一個是努爾哈赤駕崩後,清朝並沒有中原的嫡長子繼承風俗,所以各個阿哥都可以爭奪皇位,只不過輸給了更有威望的皇太極。
另一個機會就是皇太極死後,兒子順治還小,主少臣強,有機可乘,但此時另一個競爭者豪格的插入使得多爾袞不得不妥協,最後小皇帝順治撿了便宜稱帝,成為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個皇帝,以此功德被封為世祖。
回覆列表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也是四小貝勒之一,他的哥哥是代善。
多爾袞曾多次隨從皇太極出征,戰功顯赫,成為了正白旗旗主。後又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去世後,他與齊爾哈朗一同以輔政王身份輔佐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帝。
其實多爾袞有稱帝的慾望,但來自以豪格為主的正黃旗的壓力阻止了他。在皇位歸屬的會議上,兩派委決不下,再後來,以皇太極親信為主的正黃旗也參與了進來。最終迫不得已,順治帝繼位。
順治稱帝后,多爾袞諸殺了一些反動勢力,維護了自己的統治。其權勢也不斷攀升,公元1644年,順治帝封其為大將軍,令其入主中原。
清軍入北京後,順治封其為叔父攝政王,從此,多爾袞凌駕於諸王之上。再後來,連行禮多爾袞都給省了。順治五年,多爾袞又更進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幾乎與天子同列。
多爾袞曾想找機會把保皇黨一網打盡,但不幸幾年後他墜馬而死,他死後,其生前政敵一擁而上,反對多爾袞。連順治也對其恨之入骨,下令剝奪了他的一切封號,毀其墓掘其屍。
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多爾袞對於大清的貢獻無人能比,最終乾隆爺又為他重修陵墓,恢復其生前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