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43154311631

    孔子的兒子孔鯉。

    據《史記·孔子世家》可知,周景王十三年,即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孔子當時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後世孔氏子孫以此諱鯉魚而稱之為“紅魚”,祭祖時不用鯉魚而用鯽花魚。

    孔子的孫子孔伋。

     孔伋(前483-前402),字子思,魯(今曲阜)人,孔子嫡孫。戰國初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思孟學派的代表人物。為人剛毅好學,幼時在祖父孔子身邊生活,深受薰陶。孔子卒後,拜曾子為師,頗得孔子思想真傳。18歲時,學識已相當淵博。後在魯收徒授業。中年一度居衛,又到宋國,作《中庸》。晚年返魯,宣揚儒學,受到魯穆公敬。公元前402年(魯穆公八年)病卒,葬於孔子墓前,後世帝王尊其為“沂國述聖公”(述聖)。

    孔伋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中庸從“執兩用中”的方法論,提出世界觀的高度。他認為“中”與和“和”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則,循此法則,萬物各得其所,他把道德觀念的誠作為世界的本體,萬物由此派生。孔伋十分重視道德修養,把孔子“內省”的修養方法,發展為“慎獨”。他認為人的內心修養達到“誠”的境界,就可以通神、通天。他以“自我”為中心的“天人合一”論,對孟子思想及宋明理學都有較大影響。孔伋一生著有《子思子》23篇,多亡佚,唯《中庸》、《表記》、《坊記》、《緇衣》等篇收入《禮記》一書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愛情中智商與情商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