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後彩虹炫
-
2 # 瑤族的姑娘
光發火是沒有用的,家長要知道小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就哭的,還老是哭,這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只要知道原因就好解決了
-
3 # 兒童心理糖老師
首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孩子哭鬧,先排除生理因素。熱了,冷了,餓了,渴了……是不是不舒服等。
一般孩子不會無故哭鬧,這個是需要明確的。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生理上的限制。
按照人腦發育規律,通常到25歲左右,掌管複雜資訊處理的前額葉部分才發育完全。而小朋友的腦部發育狀況決定了他們不能像成人一樣,正確又快速的去處理外界帶來的複雜資訊,這其中也包括瞭如何表達他的情緒。
主導他們的,是所謂的“爬行腦”或者“原始腦”,就是俗稱的“本能反應”。他們在有情緒的時候只能透過打、哭鬧、逃跑等行為去表現。同時,成年人一旦有不好的情緒,也會立刻接通“爬行腦”,這就是傳說的“失去理智”。
絕大多數父母在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或者打了孩子之後,都會後悔,卻又不知道怎麼就控制不住。其實,就是這“爬行腦”在做祟。
所以孩子不是不講道理,而家長們也不是天生暴力,一切源於情緒控制的開關處在什麼狀態。
第三孩子為什麼淘氣不聽話。
孩子的種種行為背後都有其獨特的心理訴求。所謂的淘氣不聽話等等不良行為,根據其背後的心理活動,被分成了四種:
1.尋求過度關注
2.權利之爭
3.報復
4.自暴自棄
每當我們的孩子又不聽話了或者又幹壞事了,那我們就得好好想想孩子內心深處,到底是哪種想法呢。正所謂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三,跟孩子發火的後果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到更多,那麼就不能讓他感覺更差。
這個原則放在成年人身上也適用。
打罵和懲罰,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作為長遠來看,是沒有好作用的,對於樹立孩子自信,幫助孩子成長,建立好的品質品格,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
4 # 城堡愛媽媽
首先,面對哭鬧的寶寶,爸媽發火是沒有用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經常發火,ta也會變得脾氣比較暴躁,更容易哭鬧了。
1.瞭解寶寶哭鬧的原因,如果是不舒服或者是那裡疼,可以提供及時的幫助或者是去看醫生。
2.如果是寶寶情緒上的問題,可以適當的安慰,並表示理解,慢慢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3.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的哭鬧,就適合冷處理,讓ta自己哭,哭好了再去和ta將道理。孩子很聰明的,一旦知道哭鬧達不到目的,也就不會哭鬧了。
對孩子耐心一些,慢慢教育,發火除了可以發洩自己情緒之外,對教育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
5 # 靈性成長小潘
寶寶經常哭鬧,寶爸爸媽媽對她發脾氣肯定是不好的。
第一個:大人大聲吼她的時候會嚇到她,讓她不知所措,然後把她嚇得更大聲哭了,為什麼哭呢?就是因為她內心想法得不到理解,用哭來抗議,另外一個情緒上得不到舒緩,晚上容易做噩夢。
第二:是不是寶寶在探索期內,想要玩些危險的東西,父母不讓,她就大吵大叫。又或者帶寶寶去商場,她看到喜歡吃的與衣服,父母不給買就大聲哭鬧。如果小孩經常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東西,那可以試一下轉移他的視線,去一下別的地方讓他玩。
第三個是不是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發生了一些爭執或者搶東西玩?這個時間要引導一下小孩怎麼跟朋友一起玩,學會分享。
第四個:是不是因為小孩跌在地上,想爸爸媽媽扶她起來。
父母的每一句罵孩子的話,都會像箭一樣插入小孩心裡面,讓她變得很焦慮。若是遇到喜歡批評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
-
6 # 王燕子
大表姐個人經驗: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孩子經常哭鬧,父母總對孩子發火是不對的。
首先先聊一聊你為什麼發火。可能是孩子真的做錯了,可能是孩子沒有按照你的意願來,可能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衝撞了你,可能你是自以為為了孩子的旗號……發火只是你一個情緒的宣洩,是你無能的表現。如果你有對孩子發火的習慣,你總是會有很多發火的理由的。其實並不能改變什麼。
其次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你經常發火,會對你孩子有什麼傷害。可能很多人壓根就沒想過發火會對孩子有傷害,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我們被人經常發火的感受是什麼樣的,我們會膽小怕事,生怕一個不小心又會惹來一頓吼,我們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現出來,我們會變的學著去討好別人,我們肯定是不自信的……發火對一個大人都有這種感受,別說是對一個孩子的傷害了。可能很多人知道發火是不對的,可還是忍不住要衝著孩子發火。那試問一下,你有經常對著身邊的朋友同事陌生人發火的習慣嗎?應該沒有對不對,所以你只有對孩子發火的習慣,那是因為你覺得孩子是你的附屬品,你對著他發火,他也很快的會原諒你。那你知不知道你是孩子的全世界,他是因為愛你才會選擇原諒你,對於一個幼小的心靈,在被吼了,還要把這些傷害去裝進心裡然後去原諒你。其實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愛他還完比我們們。
所以這個關係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是對孩子發火,孩子才會經常哭鬧。
每個孩子生下來各方面都是一張白紙,包括他的性格,遇事的態度都是通過後天父母教匯出來的。為什麼有的孩子遇事可以冷靜的處理,有的孩子遇事就比較急躁,這大部分的原因還是要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父母遇事的態度。
我爺爺是特別喜歡發火人,他的三兒一女的性格和我爺爺如出一轍,我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哭鬧,但是他們在我剛記事那幾年一喝多酒就會哭。我爸爸在我讀高中以前也是大嗓門,在二三年級時候我一度精神緊張,吃飯的時候都擔心自己拿個碗會不會掉地上。
如果解決的順序是這樣的:孩子哭鬧→父母發火→孩子哭鬧→父母發火。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如果解決的順序是這樣的:孩子哭鬧→父母擁抱→孩子哭鬧→父母耐心解說。所以首先應該是我們父母要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真的很愛我們。所以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我的寶貝馬上三歲,我吼他的次數不超過三次,我可以做到,你們也可以做到的,加油!
-
7 # 小培爸爸
道理大家都懂,小孩哭鬧的時候,不能發火,要了解其需求,要和藹可親,要慢慢哄。
看了大家的答案,也都是一邊倒,我估計大家要麼沒到小孩的叛逆期,要麼就是過去太久了,忘了自己當時是怎麼發火的。
我承認,我家小孩哭鬧的時候,十次裡面,我有三次發火,一次動手,原因是我老婆看了很多專家說的,不能打小孩,不能罵小孩,一定要像朋友一樣對待他。
當然我不發火,旁觀的時候,老婆慢慢哄他,總是能慢慢哄好的。但我發現,我家小孩慢慢地,越來越會哭鬧,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哭鬧。我不知道是因為小孩長大了,有慾望的事情多起來了,還是他已經習慣有人來哄,越來越有恃無恐。每次我們都說你哭鬧是沒用的,但下一次不如意的時候,他還是會哭。
再想想我自己小時候,在爸媽那邊耍無賴,那是要挨板子的,要幹壞事的時候,有時候想想會被打,就會遏制住內心的壞心思。好像也沒影響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也不恨我爸媽,我知道我小時候很調皮,真如果任我無法無天,我可能現在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小孩正因為年紀小,所以不懂道理,有的人說,小孩雖然小,但什麼都明白,我就問你,你還記得你三四歲時,你爸媽給你講的道理麼?那何來的明白?在什麼都不懂的年齡,沒有規則的世界,當家長的一定要樹立規則意識,可以有很多方法 ,如果發火是一個很好的規則,為什麼不發火?這次發火,是為了以後少發火~
一個小孩一個養法,那些所謂的專家,養過幾個小孩?就能東一篇,西一篇的寫所謂的育兒心經了?況且,很多文章也是人云亦云。普通人看了,覺得這個專家也這麼說,那個專家也這麼說,一定有道理!
用點心吧,家長們!
-
8 # 多特兒童專注力
雖然我們都清楚這些話只是氣話,因為在氣頭上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反應,但是這些話卻會給孩子帶來很深的傷害。
對孩子發火及語言暴力的傷害遠比你想象的嚴重!
1、和體罰的結果是一樣的
現在的父母幾乎都不打孩子了,可是往往卻忽略了,言語暴力和體罰有著極其相似的後果。
密歇根大學伊桑•克羅斯博士的研究發現,情緒上的疼痛和身體上的疼痛,在大腦裡的反應非常相似。我們對孩子說的那些糟糕話,他感到“傷心”的時候,會感到被打一樣的痛。
2、會觸發孩子大腦的變化
還在發育階段的孩子,大腦沒有完全定型,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變化,其中就包括持續的言語暴力的影響。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發火產生的言語暴力會損傷孩子的大腦,其中最突出的是對大腦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資訊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的負面影響。
當孩子面對持續的言語暴力、甚至辱罵時,他的大腦會啟動應對式的調節,來讓自己適應惡劣的環境。所以,小時候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長大之後依然會謹小慎微、努力討好身邊的人。童年的經歷已然徹底改變了他的大腦,很難再恢復。
3、會演變為內在的自我否定
爸爸媽媽經常性的責罵、批評,會逐漸內化成孩子的自我批判,最終導致他們的自我否定。
我父母的教育就是徹徹底底地“批判教育”,在他們的眼裡和嘴裡,看不到我的成績,看到的只有不足和錯誤,於是面對我時總是無止境的批評。
久而久之,即使我已經離開家多年、他們無法批評我,面對事情特別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都是我的錯,頻繁地陷入無理由的自我懷疑和自我苛責中。
自孩子出生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嚎啕大哭,一直到長大,要哭成千上萬次!
當孩子哭了,
作為父母的你,
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呢?
One
正值春色漸濃之際,爸爸、奶奶帶著4歲的男孩逛超市。一開始孩子跟著安靜地逛,不知發生什麼事後,開始調皮,然後梨花帶雨!
這時候,爸爸的反應令人哭笑不得,他看著眼前哭成淚人的小傢伙,如同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臉雲淡風輕,笑著對兒子說:“哭啦?聲音這麼小誰聽得見?”
這時,奶奶趕忙過來打圓場:“你真是的,孩子要什麼你就買給他,孩子一直哭,遲早哭上火!”孩子聽到奶奶來幫腔,連哭的聲調都提高了幾分!迫於親媽的指責,爸爸只得妥協!
就好比上面的案例,我們都害怕孩子哭。因為孩子哭了,會叨擾左鄰右舍;孩子在公眾場合哭了,我們會覺得沒面子;孩子哭了,說明我們不是好的爸爸媽媽。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但現實情況是,你越害怕,只會讓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大……
Two
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孩子哭泣,孩子的爺爺奶奶總能第一時間站出來 阻止孩子哭泣:”寶貝不哭,想要什麼,奶奶給你買!“ “別哭別哭,姥姥給你買雪糕吃!”等等。
孩子是聰明的。漸漸的,他們學會了用哭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於是,孩子的哭泣竟成為其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的工具!也恰恰因為長輩阻止孩子哭泣的無底線妥協,才讓孩子學會拿哭泣當作威脅大人的武器。怕孩子哭,就應該讓孩子變得蠻不講理嗎?
各位長輩,別再用你們無底線的妥協,教孩子哭的錯誤用法了!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溺愛,卻是最可怕的傷害。
Three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哭泣。你認為孩子哭得莫名其妙,只因為你不瞭解孩子的內心。而且,孩子哭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家長不必太害怕,可孩子一直哭也不是個辦法,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妨這麼做。
方法一 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時,人會衝自己發脾氣,孩子也是如此。作為家長,至少要做到啟發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如孩子摔倒了哭泣時,媽媽不妨先安慰孩子:“媽媽知道寶寶摔疼了,但寶寶是個勇敢的孩子,可以自己站起來。”等他站起來再給予鼓勵“寶寶真的好棒呢!”
方法二 穩定自己的情緒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處於一種特別狀態,讓許多家長懷疑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所以父母會對孩子的哭泣緊張、排斥、反感。所以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是要父母自我調整情緒。
方法三 注意力轉移法
請先決絕的告訴寶寶,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會因為她的哭鬧而妥協。然後媽媽可以找一些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製造一些聲音,然後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說:“寶寶,你聽,什麼聲音?”把寶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以後,再製造一些聲音:“哎呀,寶寶你看,原來是這個東西發出的聲音呢。我們一起來玩好不好?”然後鼓勵寶寶試一試新玩具。注意,玩具發出的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能是很奇怪的聲音,不然會嚇到寶寶,加劇寶寶的哭泣。更不能對寶寶說“不許哭,不能哭,你不聽話”等。
方法四 接納孩子不良情緒
孩子因為委屈而哭泣時,你要留在他們身邊,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知道他的感受。讓他盡情地哭泣,不要急於發表意見,你只需讓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麼,媽媽始終關心你的感受。待孩子發洩完就會自動停止哭泣,而不需要別人的呵斥或中斷。
方法五 陪孩子玩觸覺小遊戲
家長可以讓孩子接受一定的觸覺小遊戲的訓練,從根本上調整孩子的情緒失控。
抓癢遊戲
讓孩子躺在床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如果連一些常常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要加大此遊戲強度。抓癢遊戲不是把孩子抓撓舒服了,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刺激,強化這種感覺刺激的學習。
小刺球遊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摩擦、輕壓,主要刺激孩子的後背、腳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與前胸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
隧道轉圈
玩法過程:
(1)孩子可以頭部或雙腳兩種方式進入隧道,在隧道內放置毛巾、積木、海綿墊等,讓孩子體會在不同觸覺刺激下的身體活動,同時在學生進入隧道後成人滾動隧道,注意開始轉動的幅度不要太大,可左右轉動幾次後再向某一方向轉圈。
(2)轉動中成人要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視學生的反應情況決定訓練時間。
(3)可分組練習,一個在隧道里,一個在外轉動,每人兩分鐘,輪流進行。
滾麵包遊戲
玩法過程:
(1)孩子並排平躺於地墊,身腳自然放平,不屈肘,大健身球從踝關節處旋轉而上,老師用整個小手臂壓於球上滾動、上下彈動。
(2)老師左右手協調,(注意力度)球不上孩子的臉。孩子的手也不去拍打球,那樣孩子就無法放鬆。來回練習5—8組為第一輪。
(3)第二輪,孩子趴於地墊之上,球從腳底旋轉2-3下上,手法跟孩子平躺於地一樣。右手彈,左手壓下往前,往後走,注意安全。
-
9 # YY育兒
謝謝您的邀請,我的答案也是父母總對孩子發火一定不好。每個孩子對於父母來講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經常哭鬧,確實很考驗父母的耐性,同時也檢驗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能力。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乖順,不哭鬧,個人想法:1.觀察和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2.嘗試多種方法轉移孩子哭鬧。3.孩子情緒平靜時給予孩子有效的安撫引導。每個孩子天性都很敏銳,父母經常發火,孩子就會有所感受或在今後某個時間效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衷心希望鏡中的孩子成長為一個Sunny,自信,勇敢面對挑戰的自己。
-
10 # 心理學育兒實踐
當然不好!孩子哭鬧肯定是有需求違背滿足,不分青紅皂白的發火,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不利於孩子識別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解決孩子的哭鬧,首先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觀察和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
回覆列表
孩子總是這樣的話,要找原因可能孩子不舒服,看看中醫,看看兒童心理。做個沙盤遊戲療法。心理劇。能發現問題,要安撫孩子情緒不能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