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這往事
-
2 # 文明和衝突
珍珠港事變是二戰的轉折點。因為珍珠港事變發生,日本強行把美國拖進戰爭來,結果自取其辱,平白給自己增添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本來日本等軸心國成員就已經打得比較吃力了,再加上世界一哥美國參戰,所以直接導致了日本的失敗。
日本為什麼還要發動珍珠港事變呢?如果沒有珍珠港事變發生,二戰的走向又是什麼樣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指向的是另一個更直接的問題:如果珍珠港事變不發生,美國會不會加入到二戰中來?
表面看起來,珍珠港事變是美國參戰的導火線。如果沒有這根導火線,美國可能不參戰。如果美國不參戰,那麼整個二戰的走向肯定會有影響,就算最終同盟國戰勝軸心國,但是沒有美國的加入,這個歷程肯定要艱難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珍珠港事變確實是改變歷史程序的。
那麼,如果珍珠港事變不爆發,美國是不是就不參戰呢?
首先,日本不製造珍珠港事變,必然會製造另外的事變,以此逼迫美國。事實上,當時日本的戰爭已經打到差不多窮途末路了。所謂窮途末路,不是說他人打光了,而是資源打沒了,石油用得差不多。日本本來就缺乏石油資源,再加上以美國為首的供應國,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給,所以日本根本就打不下去了。為了獲得石油,日本製定了往北打蘇聯和往南逼美國的兩條策略。但是往北比蘇聯,在中國受到很大阻礙,同時日本也怕中蘇連成一體,更不好打。所以最終日本選擇了往南逼美國,強迫美國恢復石油供給。
當然了,其實日本也許並沒有想把美國拉入戰爭。據史料記載,在戰爭爆發前,日本是知會過美國要炸的,但是沒有引起美國的高度重視。或者說,美國裝作不知道。
其次,美國一直在尋找參戰的機會。這又可以從三方面來說。
一是美國絕對不會允許軸心國勢力壯大。軸心國是和美國相對立的一個政治團體,而英國、法國、中國在那時候,是和美國關係更密切的一些國家。如果軸心國壯大,美國在世界上的利益自然會受到嚴重擠壓。所以,美國要努力幫助同盟國。
二是美國曆來有最後時刻攫取勝利果實的做法。美國地理條件特別,不容易在它本土開戰,所以往往先看別人打,別人打到精疲力盡的時候,他才加入。一戰時它就是這樣的。也就從那時候,美國強盛了起來。所以二戰他肯定也會那麼幹。
三是美國會主動製造事變,讓日本打他。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不是總統說打,就可以打的,國內有很大一片反戰者,必須要說服這些反戰者,才能開展。所以沒有珍珠港事變,美國也會有意製造其他事變。
事實上,據現在一些專家分析,珍珠港就是美國故意尋日本炸的。有非常多的可疑跡象證明這一點,包括美軍突然把最重要的飛機放在小港口迴避等等。只有把珍珠港炸得更響亮,美國國內才可以同仇敵愾。當然了,這只是一些專家的分析,還有待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
3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因為一個字
窮
沒錯就是因為窮。當時東南亞掌握在美華人手中,而日本人的兩種必要的戰略物資石油和橡膠都得從哪裡獲取(鋼鐵原材料多是從美國本土提供)。而在中國戰場上陷入僵持階段後,日本人的佔領區卻不能給日本提供這兩種物資。雖然表面上看日本佔領了大片的土地,得到了煤礦,木材,人力,土地,糧食這些資源,但是這些東西對戰爭和軍隊而言還是不夠。只有得到了足夠的石油日本本土的工業才能源源不斷的位前線的部隊提供物資。而橡膠則是給軍隊提供細節補充,比如輪胎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必須奪下東南亞,而擋在面前的就是美華人的太平洋艦隊。只有胖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失去作用或者摧毀,日本才能把東南亞握在手裡,同時沒有太平洋艦隊,美華人和日本的談判就會有很多顧慮,進而有可能讓美華人做出新的讓步(比如讓美華人可以給日本提供鋼材)。
所以綜上,日本人要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或者讓其完全失去作用。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炸掉珍珠港。珍珠港被摧毀後,老美就失去了本土和東南亞之間的中轉站。老美的太平洋艦隊即便沒有全部被打沉,也會因為失去珍珠港這個補給站從而更長的時間無法發揮作用。
不過從日本人乾的結果來看,雖然突襲珍珠港乾的很漂亮,但是所有的戰略目的幾乎都沒達到。
山本五十六原來對於太平洋戰爭的構想是“透過炸燬珍珠港和港內的船隻讓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主要作戰力量和中轉站,然後集中力量攻下東南亞,得到油田和橡膠產地後,停手。提出議和,讓美華人主動放棄東南亞。”
而空襲珍珠港的結果是,太平洋艦隊沒有被全部摧毀,珍珠港也沒能全部炸燬,沒炸油庫,船塢,機場,這些地方的破壞程度都不夠,美華人用幾周的時間修復了。沒有達到山本五十六透過炸港癱瘓太平洋艦隊的目地。
雖然偷襲珍珠港看起來戰果輝煌,但是戰略目的一個也沒達到。
-
4 # 亂世塵緣3
1,一戰結束,各國分贓,日本只拿到了德國在中國的利益,而對於日本在東南亞的要求,英美不予理睬,埋下禍根。因為日本大陸政策征服中國是必須的事,何必靠你英美來給?要給就給東南亞,但是英美又不給,所以一戰日本基本是幫英美白打工了。
2,抗戰初期,日本在中國佔領一大塊地方,戰線過長,本國資源面臨崩潰,急需東南亞資源。
3,二戰爆發,英國因為歐戰失禮,在東南亞洲勢力受到削弱,這是日本天大的好時機,但是面前的障礙依然有個美國,所以從1940年開始,日本一直和美國和談,希望美國同意日本在亞洲的新秩序,一直談不攏。
4,日本是個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除了吃的基本都要靠外國進口,二戰開始美國就對日本經濟進行封鎖,如果不對美國開戰,日本只能堅持6個月,然後灰溜溜從中國撤兵。
5,談判再次破裂,日本人和和平美夢終結,戰爭既然以及開始,不可能因為你美國不同意就要結束,於是開始了醞釀已久的軍事行動,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一舉將太平洋艦隊摧毀,緊接著12月10日,在東南亞摧毀英國遠東Z艦隊,太平洋上的威脅瞬間消失,日本馬上開始對東南亞各過展開入侵,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為即將到來的美國硬仗做準備。
其實大家覺得小日本膽子長毛了去搞美國是很蠢的事情,其實不蠢。當時日本國內窮到要百姓捐鍋來造軍艦,資源缺乏到如此地步,如果拿不下東南亞,日本就必須從中國撤退,否則幾百萬陸軍必死無疑。(日本優勢在於其裝備先進,如果石油和子彈,糧食都供應不上來,日本拿什麼和幾億人打?)但是如果要日本接受拿不到東南亞和中國的事實,卻又是絕不可能的,為了戰爭日本已經傾進了本國所有的人力和物力,換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說不打就不打的。所以只能冒險發動戰爭,在戰爭初期就摧毀敵人的武器裝備。事實證明日本成功了,珍珠港事件後,如果日本把中國的兵力調到太平洋,直接入侵美國本土,美國擋不住。理由:1,太平洋艦隊的損失,讓美國一時間在太平洋處於絕對劣勢,根本無法抵擋敵人的艦隊。2,美國當時陸軍總數最多200萬,因為美國沒有參戰,所以沒有總動員,所以200萬還是多了的,但是日本在二戰時期兵力頂峰達到700多萬。如果日本中途島勝利了,後果不堪設想。二戰時期美國軍事實力其實是不強的,在戰爭中他最大的作用是起工業的雄厚,到處發援助,讓別人抵擋住了法西斯最大的打擊,然後自己霸王行動,和跳島進攻。其實美國部隊當時是被歐洲看不起的(戰爭爆發前和爆發初) 當時的總統是羅斯福,到了戰爭後期,羅斯福病逝,杜魯門接任。
-
5 # 鹹魚閒聊
我先來談談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隨著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陷入相持階段,日軍對鋼鐵,石油等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製定了“北上”和“南下”兩個作戰計劃,“北上”指的是奪取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掠奪那裡的礦產資源。“南下”指的是奪取歐美的東南亞殖民地,掠奪那裡的礦產資源。1939年,日軍首先實施了“北上”計劃,對蘇聯開戰,結果在諾門坎被蘇聯的先進武器打的毫無招架之力,蘇聯的鋼鐵洪流極大的震懾住了日本關東軍,於是日本徹底放棄了“北上”,轉而實行“南下”計劃。
實施“南下”,佔領東南亞,就一定會損害歐美等國的利益,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因為已經與德,意結盟,開始向東南亞擴張而受到美國的強烈不滿,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本來美國在二戰初期是保持中立的,不想過早的加入戰爭,甚至還向日本出口石油,以此發戰爭財,但日軍想要奪取東南亞就一定會逼迫美國徹底倒向同盟國,自己與美國之間必有一戰,所以日本軍方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因為珍珠港是美國位於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如果能摧毀它,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那麼美國在短時間內無法反擊,更無法支援保護東南亞,如此日軍就會取得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為日軍贏得奪取東南亞的時機。於是在1941年日軍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
然而令日軍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他們偷襲珍珠港成功了,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主力航母都不在港內,因而躲過一劫,也因此太平洋艦隊雖然損失慘重,但作戰能力依然存在。不過不管怎麼樣,日軍短期內的戰略目的達到了,珍珠港事件後,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而日軍在東南亞所向無敵,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和太平洋西南部。
可是,更令日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這臺龐大的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根本不是日本所能阻止得了的,六個月後,美國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和雄厚的工業實力便開始展現出來,日軍在東南亞戰場節節敗退,太平洋戰爭日本海軍損失殆盡,日軍退守本土,最終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迫使日軍投降。
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年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參戰的話,中日戰爭誰勝誰負還未可知,而我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戰敗,即便美國不參戰,憑著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中國也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
-
6 # 航天兔
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絕對對二戰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美國直接參戰,加速了二戰結束和致使日本投降並捱了兩顆原子彈。
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處於無奈迫不得已,在1939年的二戰初期,日本軍方擬定的作戰計劃是分為“南下”和“北上”兩個方向的,其中“北上”方案日軍主要看重的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
但是在1939年5月-9月間的諾門坎戰役中,日軍遭到了慘敗,不得已在“北上”計劃遭到失敗的日本,只能轉到“南下”方案准備掠奪東南亞的石油等戰爭資源,而當時的“南洋”主要有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南下”侵略帶來了困難。而日本從1941年開始在東南亞擴張後,也確實引起了這些西方國家的不滿,美國為了給日本警告,凍結了對日貿易和封鎖了日本原油進口,這就讓日本受不了了,尤其是當時的日本原油儲備只夠用半年,所以對美作戰就成了必然。而當時的珍珠港不僅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地理,還是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運輸樞紐,所有跨越太平洋往返的飛機都要以夏威夷為中繼站,所以摧毀了珍珠港,也就摧毀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空權。就這樣日本在1942年12月7日清晨,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基地,但是讓日本沒想到的是,不僅沒摧毀美國在太平洋的海空控制權,還最終給日本帶來個“爹”來!
-
7 # 熱點不是點
最大的影響就是加速了軸心國集團的滅亡。
關於這個問題,解密檔案有回答,很多軍事專家也回答過,我談一個角度。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日本忽略了美國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日本人認為消滅位於珍珠港水面艦艇部隊,美軍會無力和日本作戰,至少在短時間內,美國無力同日本作戰,這樣日本可以將軍事影響力擴大到南太平洋、東南亞等地區,進而獲取更多戰爭資料,如石油,木材,鋼鐵原料等。這樣美國對日本經濟封鎖影響力將會縮小,進而繼續支援日本進一步軍事擴張。
1.美國戰爭動員能力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宣戰後,表現如下:二戰結束時,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陸軍有89個師共600多萬人,海軍有10759艘各型艦艇,總噸位1382萬噸,總兵力為385萬,其中,美軍裝備50多艘航母,包括大型航母15艘,輕型航母9艘,艦隊護航航母30艘,另有11艘大型航母在建。此外,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美國一共生產了296429架各種飛機;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
2,經濟實力方面: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元,而日本只有100多億美元,二者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二戰中,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1945年鋼產量佔世界的63.92%。1940年,美國石油年產2億噸,到1945年則為2.3億噸,美國石油產量佔全球的60%有餘。
反觀日本,基本是逐漸消耗戰爭資源,生產能力無法滿足戰爭機器的運轉
-
8 # 犬種百科
先說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首先珍珠港位於日、美之間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上,距日本約3500海里,距美國本土約2000海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由於日本陸軍的“北進”計劃受阻,而日本海軍的“南進”戰略則更有利於使日本獲得在戰爭中急缺的石油資源。日本海軍想要實現這一戰略,就必須獲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於是,1941年1月7日,時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正式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設想。
對二戰的意義,美國參戰,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加快了二戰結束的程序。
-
9 # 餘先生Gg
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對二戰來說是個轉折點。對同盟國來說美國的加入會加快戰爭的程序,勝利的天平終於傾向於他們。對軸心國來說戰爭的失敗只是個時間的問題。二戰初期的美國國力早已巔峰,世界排名第一經濟軍事都位列前茅但他們並不打算加入,只想悶聲發大財大賺軍火錢發展自己國內經濟。可是日本野心太大,加速侵略霸佔各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想霸佔整個東南亞把美國擠出去,美國在亞洲的核心利益受到損失於是對日本發動了經濟制裁。日本是個島國物資資源各個方面極其缺乏尤其美國禁止石油氣出口到日本簡直等於扼住了日本的脖子讓其不能自由呼吸!這時候的日本已經膨脹了已經遏制不住國內帝國主義的邪惡之心,讓其失去冷靜的判斷能力不知道這時候的美國早已對它來說是個巨人般的存在。於是還發動了對美國的戰爭拖美國下水加入了二戰加速自己的滅亡。
-
10 # 使用者94738516596
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事件,是自尋死路,把美國捲進來了,因為在這以前美國是沒有捲進戰爭的。
但是其實日本釋出發動珍珠港事件,美國這個時候都是想參戰了。
首先美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這個時候羅斯福新政帶來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了,很多人開始失業,而且其實羅斯福新政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國內的矛盾已經開始顯現出來,這個時候美國必須要把民眾的視線轉移出去。毫無疑問發動一場戰爭是最好的。
美國當時來說還不是世界的老大,但是美國這個時候在各個方面來說已經是領先其他國家了,所以美國這個時候的野心也就出來了,他必須想的事是在戰後要建立起以他為中心的體系,那麼他就必須要參戰,只有別人才會認可他。
而且日本和德國發起戰爭本來就是在否定美國利益在內的一戰的結果,日本和德國都算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這個時候世界早已經被瓜分玩了,加上一戰德國戰敗,失去了太多的利益。這個時候日本和德國都想重新洗牌,再次瓜分世界。一戰美國也是戰勝方,所以美國不可能坐視日本和德國不管的。那麼美國就必須要參戰,到了這個時候,美國早就想參戰了,美國就是在等一個藉口。所以日本一投降珍珠港,美國馬上參戰了,而且還對德宣戰了。
日本偷襲珍珠港不能算是錯誤的選擇,只是說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太明顯了,日本如果不和美國打,只會敗的更快。日本和美國打,其實與德國和蘇聯開戰的意圖是差不多的,都是以戰養戰。首先美國就是在逼日本動手,一開始日本攻打中國的時候,美國對於日本也是放任不管的,還給日本出口一些戰爭資源。但是到這個時候美國開始凍結日本的在美資產,而且還禁止出口一些資源到日本。日本主要的資源就是靠進口,一旦沒有進口了,日本的戰爭就打不起來了。那麼日本只能是去搶了。
特別是石油,當時日本也試圖在中國開採石油的,但是成本太高產量太低,最後只能放棄了,後來就盯上了東南亞,東南亞當時就是歐美的殖民地,所以日本要佔領這裡,就必須和歐美打仗。日本一直都是相信先下手為強的,所以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日本也同時向東南亞進軍了。
日本如果不和美國打,日本就只能坐以待斃了,日本只會敗的更快。
回覆列表
日本在中國的局勢很不樂觀,在國際上名聲也特別不好,日本是一個幾乎什麼都缺的國家,特別是資源,在這樣一場戰爭中,日本消耗的資源是巨大的,如果這場戰爭想持續下去就必須向歐美那樣的國家長期進購資源,如果歐美把資源切斷,日本將無法在進行戰爭。
各國之間沒有什麼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而只有永恆的利益,英、法、美並不是什麼特別正義的國家,只不過也是為了利益,法西斯國家為什麼發動戰爭,說白了也是因為利益,利益驅使了它發生戰爭,無論是關係好的還是不好的,只要是為了利益,一切都可以鬧掰,一切都虛無縹緲。
德國在歐洲發起戰爭,最害怕美華人插一橫槓,日本為了解決資質能源短缺問題,開始想把歐美變成自己的殖民地,這個春秋大夢做的真是好啊,日德一聯盟,對歐美的威脅一定是巨大的,構成了威脅。
到了此時,日本和歐美徹底分道揚鑣,關係惡化,美國對日本開始實行政策,要開始打壓日本,不讓美國的資源流入日本,這時候日本開始著急了,美華人禁止了資源,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十分有限,石油、橡膠、鋼鐵,中國當時也沒有發現油,如果一旦斷絕日本的資源,就代表著戰爭沒法在打下去,那就代表著失敗,所以說日本想搏一把。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放棄侵華,承認侵華失敗,全民撤軍,如果這樣的話日本就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從日本人的內心上來看,這幾乎是根本不可能想到不要在想的事情。何況中國當時軍事實力特別虛弱,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日本隨便欺負中國,所以日本是絕對不會撤兵的。
日本與沒有的矛盾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化解的了,所以說日本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戰爭能夠繼續下去,去東南亞攻佔歐美的殖民地,這也是日本沒有辦法的辦法,那就等於公開向美國宣戰了,日本越來越瘋狂了,但是日本沒有一點辦法,這時一次賭博,而賭注就是勝利,由於美國太平洋海軍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說日本決定先去炸美國的海軍力量,一場戰爭已然悄悄爆發。
41年12月7日早上,一場戰爭爆發了,日本先後窺探了2次美國的艦隊,可是美華人的雷達並沒有發現,美國的軍艦就停在那裡,只有幾艘去遠海執行任務去了,日本軍官暗暗欣喜,日本終於在幾次偵查之後,終於忍不住了,對美國下了手,轟炸了美國海軍的基地嗎,船上一萬多個將士全部遇難,第二天美國向日本宣戰。
這時一場加速日本戰敗的戰爭,日本人的瘋狂地步超乎我們想象,可是日本一步步的在賭博,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