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乃氏脈法

    中醫脈診需求三部九候,每部脈需要候50動,所以兩手三部脈則需約5分鐘左右。候50動,為了察是否有代脈。很的人,認為脈診,診的是橈動脈,無非是一條血管,一處代則三處皆代。用這種西醫思維看待中醫手太陰肺經,足大錯特錯。我們侯的不是西醫單純的動脈管,而是具有察覺五臟生死之手太陰肺經經脈。臨床中,寸關尺可出現某部單獨代澀之脈。此僅代表對應臟腑之氣之不暢。平人脈動是五臟氣血調和之象,若病脈則五臟髒氣獨見,故病脈則寸關尺不一也。

    再,脈診,診的是“位度形勢”以查病因、病位,脈象與症狀合參,則才得出病機。而脈象有28種,三部九候複合脈則有近百種,豈能1分鐘查清?

  • 2 # 夢雲山人1

    切脈診斷的過程中是沒有辦法知道時間的長短的,容易診斷的則時短,較難診斷的則時長。

    中國出過幾種不同版本的脈學書,裡面的解說內容甚至有不同之處,也許還有錯誤的地方。我曾經見過一種版本,解說的內容我認為不夠全面。不知道中醫界為什麼會出現內容有出入的脈學?

    這是我1970年在海南島買的。

    這書也太便宜了吧,才0.19。不過,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其實也不算便宜。那時,我們的工資一個月還不到三十元。

    這本脈學書有二十七種脈。

    學習中醫,診斷是第一步極其重要的環節,然後就處方。可以知其病因,處方準確,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高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摘抄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