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琬淇正能量
-
2 # 一真講堂
仁與勇二者,仁者若無勇,就如同身無骨矣,不能立行也,在困難面前不能勇往直前,所以“仁、智、勇”三大德,缺一不可,仁者必有勇。
而常人,作為生活的勇者,俠義之士,能夠獨善其身,存惻隱之心,亦屬難得,亦不必強求心懷仁慈,此之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
-
3 # 耳朵很疼
仁者不勇就不要臉,勇者可以不仁,但要服從軍法。暴力機關只要合法可以不要臉。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如何決定暴力機關合法問題,解決勇者的撫卹和待遇,都需要仁者要臉有些骨氣。有思想的人必須發言,發言卻不必一點有思想,可以發洩情緒提出問題,有思想的人去解決問題。
-
4 # 錦衣不帶刀
孔子這句話說的很正確,但是卻要區分開來。
第一句仁者必有勇的勇,是勇氣的含義。
第二句勇者不必有仁,這個勇者是勇敢,勇猛的意思。
仁者無敵必有勇,真正看透一切的人,他的內心是堅定不移,有破釜沉舟之決心的,沒有這樣的勇氣,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仁義之人。
而勇者不必有仁,勇敢的人,他們的心裡不一定有仁慈的心,好比水滸傳裡的黑旋風李逵,他是一個膽子大,勇猛無雙的狠人,但是他也是一個因為一時衝動,殺人放火的山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可能完全相反。
-
5 # 蜀山楚客
我的認知是,這裡的 不必 應當作為 不一定 來講,孔子的思想追求的就是 仁 ,所以他認為仁者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品質,仁者是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並努力實現的人,所以會具備無比的勇氣,堅信正確無所畏懼,這裡的 勇 不僅僅是指武力,而是指勇氣,只是具有勇氣和武力的人確不一定具有仁德的品質,好勇鬥狠的人不一定是仁者。
-
6 # 春城文揚
仁不只是善,仁是從心而發的善。當我們看到自己家人朋友,甚至不相關的人受到傷害或者急需幫助的時候,仁者他會不考慮個人得失,行俠仗義。為了國家民族的正當權益不被傷害,可以捨命上戰場。仁者不可能坐視不管的,如果不管不問他們受不了良心的譴責。所以仁者必有勇。
有人說我也同情他人,但是我就是不願意幫助別人,要麼就是這樣的仁不夠單純,要麼就是勢力不允許,但是真正的仁者,就算勢力不允許,他也會尋找恰當的方式去幫助他人。
勇者不必有仁,貪官汙吏,小人得勢,強盜土匪,或者被人洗腦的無知者(日本鬼子)他們也很勇,但是他們純粹為了個人利益或者無知,而不是因為仁。其實這種勇,稱為莽更恰當。
-
7 # 三點鐘旺仔碼頭
其實孔子說這句話時已經說明了價值觀,講明瞭格局。"仁"和"勇"本身不在一個層面面,仁者無敵,仁愛,施仁政……,"仁"裡面包含了"勇",沒用勇氣,膽識,強大的內心與毅力,你的"仁"就不持久,也說明你的價值觀,世界觀體系就不成熟。反過來,勇者未必仁,有勇氣,有膽識,有謀略,不怕死,厲害的人很多,但這些人裡有賣國求榮者,危害祖中國人民者,盜偷者,姦淫擄掠者,不忠不孝不義,等反面人物。所以說仁是基礎,勇是促使這個基礎成長和完善的條件。和現在有句話也很像: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
8 # 舟源源
勇者當仁不讓,有俗語說的好,對敵人憐憫就是對自己慘忍 ,當為勇者首先是考慮到民族利益,國家之尊嚴,本人是絕對贊成,不知道是否正確,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心胸寬廣,為人處世以勸說為標準,極力說服對方,但話又說回來,
不是所有人都會以理服人的話而改變自己的怒忙心態的,不過還是大多數人會知其妙而聽從別人的意見的,
-
9 # 陳陌離
合理。
儒家學說強調“仁”,仁者愛人,即關愛、互助。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意思是,懷有仁心的人一定勇敢、成大事,但凡事只求“勇”字,做事莽撞、勇敢無畏,不一定會有仁心。這個其實和我們常說的有勇無謀是一個道理。
仁是帝王治國的標準,仁也是平民百姓為人處事的標準。
-
10 # 樑69853253
謝謝邀請!“仁者必有勇”,這就說明,仁者是大智大勇的人,在行為勇(這裡的勇含有智)上體現其仁之德,仁為本,勇為末。“勇者不必有仁”,意思勇和仁已融為一體,勇者是仁者,仁者是勇者,叫勇者,不必再叫仁。也指勇者已具備仁者之德,而其並未執著其有仁德,即離念,不執著有之相。其實不必有仁也體現一種謙虛,成就仁德,不傲慢,不逞能。名為真仁也!
回覆列表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同時具備仁和勇。孔子所說的仁者,應該是仁在心中的比例較大之人。什麼是“仁”,就是關愛,就是包容,這就不難看出能做到“仁”的必是內心強大之人,內心強大,還缺“勇”嗎。我們再來看看勇者,這就是“勇”在內心佔比例大的那部分人。何為“勇”,就是進攻,開拓,前進,誇張一點的還有殺戮,傷害。想一想這些東西在心裡佔上風,那這個人一定是一個不自信的人,至少他對自身現狀或周圍現狀是不滿意的,心裡的不強大,在加之要解決矛盾的使命感,決定了他不可能,也不能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