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硬漢不老,“大舅(救)”連姆.尼森的最新大作
3
回覆列表
  • 1 # 我是星夜行

    蠻喜歡這部《通勤營救》,雖然電影結局真兇的身份有些套路痕跡,但在列車這樣一個封閉環境裡,敵人的步步緊逼,還是在觀眾心中形成了一股壓迫感,懸疑緊張的氛圍渲染很到位。

    影片講述的前警察麥考利受到了神秘女乘客的脅迫,對方以十萬美金的誘惑和家人生死的威脅,來逼迫麥考利就範,在終點站到站之前,找到目標乘客並裝上定位器,這樣的設定發展空間十分大,主要優勢有以下兩點:

    挖了許多坑,神秘女乘客的身份是什麼?目的是什麼?目標乘客是什麼?他的包裡有什麼?為什麼會選上麥考利?麥考利的行動被監視,監視者是誰?

    光填坑的過程,就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了。

    同時敵人規定了時間,在車到站之前必須完成任務,找到目標。列車每過一站,人流都在減少,同時時間壓迫也在進行,如何進行篩選,試錯,以及最後目標乘客一個不經意動作造成的判斷干擾,這些內容都很有意思。

    電影裡另外一個亮點,則是連姆尼森了,成龍式的敬業演員,60多歲高齡還拍打戲,扒火車,拳拳到肉,和40多歲的帕特里克威爾森的打戲對招,絲毫感受不到力量和年齡上的差距,異常激烈,很是動人。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還是敘事節奏,環境設定,氛圍渲染,雖然在人物塑造上略顯單薄,劇情上也套路化,但在商業片的範疇裡,已經算一部可圈可點的良心之作了。

  • 2 # 田金雙

    連姆·尼森來中國了,新片《通勤營救》給人太多驚喜。細數連姆·尼森的星途,成名巔峰之作首推那部大氣磅礴的經典名作《辛德勒的名單》,當時,這個老爹儒雅的外形和細膩的表演風格瞬間迷倒粉絲無數,而後,其人更是藉著動作猛片《颶風營救》一路爆紅。如今,年過66歲了腰不酸腿不疼,這個“地表最強老爹”再次向懸疑動作片極速狂奔。

    《通勤營救》堪稱一部故事精彩張力足高逼格的作品。相比他片,該片敘事完整,情節緊湊,節奏張弛有度,懸念瀕出高潮迭起,尤其是結尾劇情的反轉更有殺傷力。更吸睛的是,影片中無時無刻都充滿著人性的拷問。

    《通勤營救》開場是希區柯克式的,剛剛失業的連姆·尼森在火車上遇到一個神秘的女人。女人用10萬美金引誘他尋找一名乘客,順手把定位器放在對方的包裡。剛剛被公司解僱欠一大筆房貸還沒交兒子學費的他,面臨著兩種選擇,他心動了。當他發現洗手間真的有10萬美金時,他選擇了接受這個任務,不料卻身陷驚天險局。

    事實上,從拿到錢這一刻到老婆孩子性命受到威脅之時,這個不自知的前警察已然陷入陷阱。不得不說,那個神秘女人很瞭解男人的軟肋。畢竟,對於苦苦為家打拼的連姆·尼森本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老婆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影片中,最艱難的不止是正邪較量,更多還是一個普通人進退兩難時艱難的人性抉擇。

    影片中的通勤列車,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這裡有形形色色各種人,其中有失戀後哭得花容失色淚流滿面的女孩,也有手持吉他的黑人殺手,亦有每天都坐通勤車但從未到過終點站想要看看終點站的老人。在車廂裡,他們彼此都不瞭解,也沒有興趣互相瞭解,卻因為這次“尋人”事件走到了一起,不得不共同面對,讓自己存活。

    而之於導演,亦透過通勤列車中各色人物的不同表現,吐槽這個社會的冷酷、陌視和絕望。所以,當連姆·尼森試圖和身著正裝的小子套近乎時,身著正裝的小子甚至懶得掩飾自己的態度:“我們通常不代表你們這種客戶”。這就是現實世界,黑暗,冷血,過於現實,一點兒不留情面。

    不過,這並不代表影片中沒有Sunny和亮色。影片最後,當“乘客”浮出水面時,惡徒想要殺人滅口時,一個又一個看起來無動於衷的乘客跳出來掩護“乘客”,聲稱自己就是那個人。

    就觀影體驗來看,看《通勤營救》時和“最強老爹”一起尋找真相的過程讓人腎上腺指數直線飆升,影片結尾那記峰迴路轉、狹路相逢的回馬槍真的很過癮。這也是影片中最大的亮點所在。

  • 3 # 冷靜的魔鬼

    其實這是一部黑美片,

    1、美華人民活得很悲慘,六十歲還得還房貸,每天每日年復一年的坐區間車上班,連孩子的學費都無法保證,不做工就一定經濟危機,生活悲催。

    2、大魔王為了毀滅證據,竟然開啟起了痴漢電車模式,把證人送上列車,讓大叔玩你猜誰是我遊戲,主角光環一環扣一環,六十歲的身體還能打能捱打能追列車能打通所有關卡。

    3、美國的應急救援系統完全就是一攤屎,列車出軌半天沒有反應,不過列車質量實在是忽好忽壞,用久了空調壞可以理解,竟然脫軌一車人毫髮無損避震效果不是航空級別我還不能相信。結果警察來了包括特警都是來處置人質案件的,到底是誰TM報的警?難道不是來救援的嗎?不過編劇已經安排好一個戴套的女護士了,所以有一幕大叔把槍交給壞警察,打一個人質護士馬上救一個,還專業戴套了。

    3、剛開始以為大魔王在列車上安裝了無縫監控攝像頭,又或者安排了N個臥底線人監視大叔,沒想到就一個順風耳千里眼的吉他男殺手,從大魔王無事不知以及有能力安排列車停在固定位置給大叔現場直播【看我推你朋友】這一幕,再加上大叔家人早就被監控手機,真正的大魔王團隊何止CIA、FBI、CTU強大?結果還不是輸得一塌糊塗。

    最後,還是感覺再看成龍電影一樣,看了幾十年,劇情老套,故弄玄虛,漏洞百出,龍頭蛇尾,就是開頭展示十年如一日的鏡頭還不錯。

  • 4 # 韓松落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看連姆·尼森救人呢?因為,他看上去最不像動用武力去救人的人。

    但他臉部線條柔和,眼神悲憫,憑藉戲劇演出出道,又曾主演過《辛德勒的名單》,所以,在人們心目中,他是儒雅、悲憫的代言人,是“紳士”本人。

    就是這樣的人,變身為一個暴力英雄,才好看,才有反差,才有戲劇性,才能讓人深切地覺得,生活逼人,可以到什麼程度,形勢迫人,可以讓兔子變成豹子。他從一個儒雅的書生、商人、即將退役的警察,變成孤膽英雄,鬥黑幫,鬥政界黑手,炸飛機毀火車,比一身肌肉的布魯斯·威利斯做這些事,更瘋狂,更絕望,更有懸念,更不可思議,也更痛快,這是電影的需要,也是觀眾的需要。

    《通勤營救》裡,連姆·尼森扮演的角色,曾是警察,後來因為不適應警界的風氣,也為了養家,轉行成保險經紀人,快六十歲還在賣保險,每天要奔波在通勤路上,如此這般過了十年,以至於,火車上經常出現的面孔,他都熟悉,有了陌生人,他很快就會發現。

    為了突出他的儒雅(也是為了給後面的情節做鋪墊),《通勤營救》裡的他,還熱愛讀書,在電影裡出現的書,有《風之影》《蠅王》《呼嘯山莊》《憤怒的葡萄》《紅字》和《基督山伯爵》,尤其是《紅字》,還承載了一個關鍵的線索,和一個關鍵的隱喻。在那本小說裡,有著紅字烙印的海斯特·普林,是千夫所指的物件,而在現實中,“普林”卻成為一個目擊證人,被政客們視為心頭大患,這種身份的置換互文,非常有趣。

    就是這樣的一個儒雅中年,卻為了家人,走上搏命的末路,這個故事裡的反差,因此比連姆·尼森之前的作品更強烈。

    ▲ 《通勤營救》。蛇蠍美女的出現,改變了連姆·尼森的上班路。

    絕境之所以成為絕境,不只在於外界的威脅很有多強烈,還在於,解決危機的條件非常稀少。《通勤營救》裡,連姆·尼森獲得的解密條件,稀少到近乎沒有,只有一個名字,還是化名,只有一個形象,還只有“揹著一個揹包”這麼簡單,外加一個下車的地點。他就要憑藉這些條件,在一列火車的乘客裡,找出這個人。

    而導演佐米·希爾拉,非常善於玩這種極簡條件下的拯救,他之前的作品,是《鯊灘》和《空中營救》,都是條件極簡,要達成的目標卻很嚴重。《通勤營救》因此非常扣人心絃,連姆·尼森要在這種狀況下,用自己的觀察力、記憶力、推理分析能力,和體能,去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即便是動作片,即便是商業的故事,也要有點意蘊,有點言外之意,這樣才好看,才能和普通人掛上點關係,才耐人咀嚼。《通勤營救》用連姆·尼森的職業身份,以及一個讓所有辛苦工作的人,都心有慼慼的環境,通勤車,和通勤路上的險象環生,給出了一個隱喻:普通人的上班路,簡直是條生死路。

    ▲《通勤營救》。一趟上班路,最後變成了這樣。

    故事一開始,連姆·尼森向朋友抱怨,世道艱難,錢都被華爾街的人弄走了,到了火車上,就有個奔向公司的乘客說:“每天都像鬼門關,早上開一次,晚上開一次,然後就突然結束了”,又有乘客說:“你想知道上帝對錢的看法,就看他把錢給了誰”。而在故事結束的時候,經歷了天崩地裂的一天之後,連姆·尼森的兒子問父親:“這就是你每天工作時要做的事嗎?”

    是啊,雖然每個上班的人,不需要每天拯救一火車飛機的人,不需要和黑社會和職業殺手近身肉搏,但也差不多了。一條上班路,就是生死路,一場生活,每天都要經歷天崩地裂。

    “這趟車真嚇人”,那個假證販子的女朋友說。但我們還得像連姆·尼森一樣,穿著西裝,若無其事地,走上這趟嚇人的車,再爭取四肢俱全地走下來。

    而且什麼都說不出來。

    最後,用周雲蓬的歌詞與大家共勉:

    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還是要上班 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不管海枯石爛,還是要上班

  • 5 # 北境鋼鐵俠

    毫無疑問,除了《颶風營救》(2008)外,這是連姆·尼森大叔近年來最好的一部影片,動作、懸疑、驚悚元素滿滿,尤其是故事很完整,結尾竟然還有點“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快意。精彩,推薦一看。

    《通勤營救》講述的是保險銷售員Michael每天搭乘通勤列車上下班。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失業了,回家路上踏上了“死亡列車”。途中被一神秘女人搭訕,半開玩笑似的要求他人必須在到終點站前找出一位帶著包包的名叫“普林”的特殊乘客,本來以為是玩笑,卻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然被引到了一條通往犯罪深淵的不歸路上。全程像在尋寶遊戲,不斷根據線索推理、試錯、爭分奪秒破解謎題。特別緊張刺激。當然,這也是他的風格,鬥智與鬥勇兼顧,感覺最好的地方在於首尾呼應,開始是陌生女人搭訕引君入甕,結尾君子報仇,先禮後兵,繩之以法。老麥克破獲了要案,獲得了警隊工作,也算是善有善報。

    連姆·尼森大叔一個由文藝片出身的紳士演員,近年來連續推出動作大片,尤其是非常具有個人風格的“營救”系列,包括《颶風營救》三部曲、《空中營救》、《人狼大戰》等,充分展現了66歲大叔老當益壯,越老越能打,父親為了家庭(一般是妻子、女兒)勇往直前,悍不畏死的“硬漢老爸”風格。

    曾經,有一個關於連姆·尼森大叔的特別好玩、特別別緻、特別串戲的段子:“連姆·尼森,男,1米93,老當益壯,前世是宙斯(《諸神之戰》),現在是蝙蝠俠的師傅忍者大師(《蝙蝠俠:俠影之謎》),獨自在阿拉斯加荒原生存且面對狼群毫無鴨梨(《人狼大戰》),有個女婿是開軍艦的曾把外星人打得稀里嘩啦(《超級戰艦》),還有3個好基伴組隊能滅掉對方一支軍隊(《天龍特攻隊》),未來還是歐比萬和黑武士的老師(《星球大戰前傳》),自帶強烈硬漢老爸光環走到哪裡都秀一把“營救”(《颶風營救》),所以,你們這些小癟三為嘛老是想不開要去找他的麻煩?啊? 聽見沒有?別屢教不改啊!”

    還是喜歡,第一次看到他的樣子,《辛德勒的名單》裡的他還很文藝,很紳士,很智慧,很有仁心。

  • 6 # 阿郎看電影

    2008年的《颶風營救》為連姆·尼森重開一局。

    當全世界影迷還沉浸在,原來男人年輕時可以往死裡文藝,老了還可以往死裡打人的感慨時,好萊塢彷彿接到了一則“關於加強四零五零人口再就業的可行性”通知。

    兩年後,史泰龍恍然大悟,拍了《敢死隊》。3年後,海倫·米倫恍然大悟,拍了《赤焰戰場》。

    連姆·尼森本人更是馬不停蹄地拍攝了“颶風營救系列”和“營救系列”。曾經的辛德勒同志輾轉於世界各地,空中地上地打。

    2018年,《通勤營救》打到了通勤火車上。

    在動作這一塊,《通勤營救》和後來所有的營救系列一樣,都沒能超越第一部《颶風營救》的水準。在動作電影的動作這一領域,2008年的《颶風營救》可與2004年的《諜影重重》相提並論。

    都是人物身份的極致化與動作風格再創造迸發的火花,各自將動作電影邏輯拓寬了十五米。

    動作是人物的性格、經歷、情感,人物是動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動作不在為鏡頭服務,而是為人物的目的服務。

    《颶風營救》裡,連姆·尼森一言不合就衝前同事的老婆開槍,是之前動作電影邏輯所無法容忍的。但影片賦予了他解救女兒和前同事灰色身份的理由,就只能用酷去讚美了。

    《通勤營救》也有神來之筆,火車以70碼的速度飛奔、翻車、撞擊,聲勢與力道都極驚人。

    這是影片作為一部動作類電影,最值得說的部分。至於車內的打鬥……建議還是多看幾遍火車翻車。

    《通勤營救》做得最好的是,動作之外的氣氛營造。

    風,撲面而來,席捲而過。廣告牌,碩大、刺眼。車,尖叫著駛來,尖叫著駛過。人們戴著耳機,面無表情,行色匆匆。

    貸款通知、學費繳費通知、下崗談話。電視上播放防騙的資訊,路上突如其來的爭吵,車裡哭泣的女孩。

    人心慌亂、焦灼,整個社會都像是一個隨時爆炸的火藥桶。殺人、追殺,只是大環境下一個小小的變調。

    很少有動作類電影,可以像《通勤營救》這樣不疾不徐地營造氣氛,這是鈍器。而鋪張動作時,寒光有多耀眼,取決於鈍器打磨的火候。

    《通勤營救》幾乎把一切元素都推到極致,從個人下崗,到朋友背叛,再到司法腐敗、權貴勾結,這個社會成了一個巨大的悶罐。

    沒有任何可以找到的出口。

    這是影片對最重要事件的氛圍營造,也是事件某種意義上的起源,作為一部電影,它也必須為事件抑或是這個社會找到一個出口。

    這個出口就是連姆·尼森。

    下崗、債務的逼迫下,他貪了10萬美金的小便宜,這是人性使然。關鍵時刻,他拒絕向普林開槍,這也是人性使然。

    真正可以拯救和引導這個世界向前走的,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他們人性中善良的部分、正直的部分,匯聚一起,組成了那個叫主流的洪流。

    具有盪滌一切、摧枯拉朽的力量。

    影片觀看是一個慢慢舒緩的過程,開始時氣氛壓抑,人物舉動粘稠,隨著事件慢慢鋪開,進入大殺四方時,動作電影終極觀看快感,才順流傾洩。

  • 7 # 北京王老師

    還是別看了。

    剛看完。

    劇情邏輯不通,前後很難銜接。

    動作戲比較弱,跟颶風營救差遠了。

    基本上是空中營救的套路,改成了火車。

    雖然有點懸疑但是推進全靠碰瓷。

    這片子國外一月份上的,網上高畫質資源一大堆。真想看去下個在家看看得了,就別去電影院浪費錢了。

  • 8 # 影視圈Magazine

    “電影當天下午一點公映,罵你的文章一點5分就放出來了” ,對這樣的影評人,馮小剛最為憎惡,他覺著總有人在那貓兒著,衝他打黑槍。夸人可以無厘頭,罵人需要有根據。在中國公映的頭七之後,我們來分析一下:大片《通勤營救》為什麼累計票房不到4千萬,豆瓣評分6.8。

    豆瓣的評分,有時候是正常的。拍電影的導演,有時候是不對勁兒的。

    要不是知道《通勤營救》的導演佐米·希爾拉,不止一次與連姆•尼森合作,並拍過《不明身份》這樣在世界範圍內口碑甚佳的作品,筆者會誤以為《通勤營救》的導演是個沒有匠心的雛兒。

    193CM的身高,經典代表作品包括《辛德勒的名單》《颶風營救》系列,連姆•尼森是好萊塢當之無愧的巨星,亦是電影品質的保障。巨星是什麼?就是口碑和票房都厲害;再不濟,兩頭兒都能堵上一個。

    這回完了,兩頭兒通了。

    二刷之後,筆者可以不負責任地說:應該是導演水逆,要不然就是仿效郭敬明,找人代導了。在《北平無戰事》裡,曾可達在被蔣經國透過黑色機要電話訓斥一番後,神秘、深厚又磁性的旁白說道:“上級在情緒不好(狀態不對)的時候,最容易放大下屬的缺點”。

    《通勤營救》的導演,放大了劇本的缺點。

    本質上說,這壓根兒就不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最為遺憾的是:這個劇本的邏輯暴露出了大問題。

    一個能量強大的犯罪組織,想在一列通勤火車上截獲併除掉一個犯罪現場的目擊證人。他們以美金為誘惑,以連姆•尼森飾演的男主角邁克的家人安全為脅迫,逼使男主角除掉目擊證人,從而嫁禍於他。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犯罪組織找上邁克的直接原因,是該組織成員之一、前警察同事兼好友莫菲的陰謀佈局、物色。按照犯罪組織的藍圖構想,莫菲在最後關頭,以警察的身份,大義擊斃在火車上行兇的殺人前同事。

    邁克作為一名高齡失業的美國中產階級,沒有存款卻擔負多項高利率貸款,他情急之下的鋌而走險,是其犯罪動機的合理解釋。

    透過電影,能夠看到劇本在節奏上的精準拿捏和推進。有人說:僅憑蛛絲馬跡的線索,就層層剝繭的揭穿背後的腐敗陰謀,無疑是《通勤營救》從始至終都抓牢人心的關鍵。對有“現代希區柯克”之稱的導演佐米·希爾拉所營造的燒腦劇情念念不忘,“完全被導演的節奏帶走了,根本沒時間琢磨細節”。

    這都是宣傳稿的套路啊!節奏緊張,不代表邏輯嚴謹。

    筆者看來,這部電影劇本的最大問題是:為什麼非得是邁克;選擇邁克做這事兒的最大風險是什麼?如果犯罪組織親自動手,會不會更可控、更穩妥、更簡單。

    我們都知道,幹掉一個人要在月黑風高夜;密謀一件事,知情人越少越好。最核心的是:要可控、易控,執行公式必須簡單。

    在電影裡,犯罪組織勢力強大、佈局周密、人手充沛。

    突然,一個小黑孩兒湊過來告訴你:我們一直在監視著你;突然,火車站外的十字路口紅綠燈下,下車替邁克報信求救的乘客,被推到車輪下,而且保證讓邁克看到;還有,邁克借來的電話,會被幹擾訊號、監聽;再有,身手敏捷的FBI特工被殺藏屍,套路仍然是:保證讓邁克找到。

    我勒個去!

    有靜悄悄不被人察覺的幹掉FBI特工的能力;有浪費大把時間和精力遙控邁克的耐心;有堪比程式般精準地控制各種現場的水平……

    “犯罪組織,為什麼,你們不親自動手。”邁克不是還沒有決定去參選美國總統嗎,犯得著這樣嫁禍設計嗎?這樣的犯罪計劃:捨近求遠、棄簡從繁、趨難避易。

    就好比林志玲都酥胸袒露願意和你上床了,你非要和她先探討一下,她導航的高德地圖是不是把陳冠希帶溝裡去了。

    某種程度上,匠心就是魔心,因為細節裡面出魔鬼。

    影片(汁源)的30分40—47秒,是一個關鍵的橋段。從劇情的推進來看,那是邁克親眼目睹無辜的人因他被害。那個神秘女人在電話裡說:“快點找到普蘭和那個包,否則更多的人將因你而死。”

    於電影,緊張氛圍驟然升級;於邁克,心裡壓力瞬間十個加號。

    那是一個怎樣的鏡頭:一輛巴士穿過兩邊站滿人群的十字路口,速度之緩慢一度讓筆者以為它要靠邊進站。這時候有人在背後推了一下為邁克報信的人,後者撞在了巴士前臉,躺在地上,車輪沒有壓過。

    按照鏡頭呈現的那個速度、畫面,躺在地上的人,90%只是昏倒,決不至死。

    不死,不構成壓力,不構成緊張。

    劇本的設定是:犯罪組織用這個殺人的技法,向邁克宣示他們的勢力和能量有多麼強大;邁克如果不聽話,他的家人必死。

    但是作為觀眾,筆者當即跳戲了:“那丫沒死,這不成立!”

    筆者去年採訪過《暴雪將至》的導演董越,他的一席話言猶在耳:“我連每一個背景群演的臺詞都設計的非常具體,在拍攝的過程當中,他們都要同步說話。而且我知道,他們說的每一個字,在電影院的放映環境裡,是完全聽不到的。”

    “完全聽不到”,或者從劇本、電影的角度說,根本不需要聽到那些人在說什麼話。董越為什麼仍然要給每一位背景群演寫臺詞。

    這就是匠心,這就是魔鬼之細節。背景群演說不說話,說什麼話,在拍攝的執行過程中,會對當下的那段戲份產生微妙的影響之變化,反映在後期的剪輯、製作過程中,那就是質感的逼真。

    同樣地,《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兇》,在口碑和質感上難分伯仲。然而在個別的細節中,仍然能夠看到兩位導演的差別。《無證之罪》有場咖啡廳的戲,兩位“當場主演”在說話,聲音清晰,但同時能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他人在交流,咖啡杯放到托盤上的聲音。《白夜追兇》有場在東北小飯店吃飯的戲,兩三位“當場主演”在說話,幾乎聽不到飯店裡的嘈雜聲,旁桌吃飯的那麼多人,動作、神情,基本一致。

    兩相對比,後者就顯得很假,讓人跳戲。

    除了細節,《通勤營救》的人設也有問題。

    平凡人營救普通人,在人性上可以彰顯光輝;但在電影的視覺呈現上,就顯得比較弱。這就好比我們如果在成龍的電影裡看不到真實、精彩又搞笑的動作,就覺得很不過癮一樣。之前的《颶風營救》,連姆•尼森是一個退役特工。他即使被黑布矇眼塞進車裡,也依然可以用特工手冊裡的方法,精確地判斷出恐怖分子綁架他的路線;他可以電話遙控指揮女兒,透過一張地圖、一把標尺和兩聲手雷聲,準確地推斷出恐怖分子的據點。

    《通勤營救》裡,他只是在十幾年前做過警察而已。老闆炒掉他的時候,他甚至出現了眩暈的感覺。觀眾無法在一個60歲的高齡失業者身上,看到高超的技術、犀利的手段。這對於一部犯罪、動作影片來講,或許是致命的。

    在開篇重複幾次的相同鏡頭裡,筆者看到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壓抑和焦慮。這或許是導演在這部電影裡想表達的一種看見。

    都說奠定美國社會基礎的是中產階級。看來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和我們天天擠地鐵的天朝工薪階級,差不多啊。他活到60沒有存款,怪不得要向華爾街精英豎中指。

    我們呢,除了全民小康,還有精準扶貧,生活真美好!

  • 9 # 影評寶寶

    《通勤營救The Commuter》—你是什麼樣的人?

    地表最強老爹這回不是去救援自家的親人,而是要去保衛毫無親戚朋友關係的陌生人。他救回的不僅是被指定謀殺的案件目擊者和列車上的乘客,他救回的還有自己和乘客們的道德良心與勇氣。

    保險員麥可·麥考利 Michael McCauley (連恩·尼遜 Liam Neeson )每日搭火車通勤去上班,一日,他被服務十年的公司無預警資遣,落落寡歡登上火車返家時,遇到一名優雅女子喬安娜 Joanna (薇拉·法蜜嘉 Vera Farmiga )搭訕, Joanna 竟對 Michael 提出一項奇特的邀約,只要他完成尋人任務後即可獲得十萬元賞金。生活陷入經濟瓶頸的 Michael 不由自主接受此項提議,而這個選擇隨之興起了一場場意想不到的災禍。

    執導過《狙擊陌生人》、《空中救援》、《一夜狂奔Run All Night 》等片的豪梅·寇勒特 - 瑟拉 Jaume Collet-Serra ,動作戲的排程與設計算是他的強項,前年以主角一人獨戰鯊魚的《絕鯊島The Shallows 》也一樣令人稱歎。

    本片以火車為主要場景挺特別的,幾場連恩·尼遜在火車內外搏擊與車廂下方逃生的畫面拍出驚悚感,列車失速撞毀翻車其燃燒爆裂一景讓人屏息。

    片首運用了一段類縮時攝影展演出 Michael 當保險員後庸庸碌碌的生活:晨起、叫醒小孩、吃早餐、和妻子兒子道別、搭火車、和火車上的通勤乘客寒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這樣的日子要延續到何時呢?也許就如其中一名乘客沃爾特 Walt (喬納森·班克斯 Jonathan Banks )所言,工作到無法再做的那一天,此種生活就自然而然的停止了。如此的日常,也如此的無奈。

    Michael 夫婦同心努力勤儉持家多年,好不容易有些積蓄卻遇到 2008 年華爾街金融海嘯,這次金融危機使 MacCauley 一家的存款迅速蒸發化為烏有,於是 Michael 只好辭去警員工作去當保險員。所幸, Michael 有好妻兒為伴,再辛苦也甘之如飴。他最大的慰藉是讀書給兒子聽、陪兒子成長,父子倆的共同生活樂趣之一就是閱讀文學名著。

    對於擅長營造動作場面的 Jaume Collet-Serra 而言,劇中出現的幾本文學名著封面猶如一抹淡淡風景,有別於此導演其他作品,亦平衡了刺激的動作戲。

    雖只秀出小說書名,但仍能巧妙串聯劇情內涵,如開場那本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Carlos Ruiz Zafon 的《 The Shadow of the Wind 風之影》,牽引出 Michael 父子閱讀文學的旅程; Michael 在火車上閱讀約翰·史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則呼應受大環境壓迫而在生活中掙扎的勞工心聲。

    連目擊證人 Sofia ( Ella-Rae Smith )都用了納撒尼爾·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的小說《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角色名字「 Prynne 普林」當作化名,這也讓閱讀過此書的 Michael 終於找到謀殺案目擊者。

    除了精彩有神的動作戲外,找出神秘客的推理過程鋪陳極佳亦很合理,充滿玄機和巧思,觀眾要夠細心才能猜對。

    Jaume Collet-Serra 導戲的功力強大,可惜劇本出現不少破綻: Joanna 對Michael 提出的條件交換,並沒有讓 Michael 一定要去做的足夠動機或理由。因為十萬元賞金雖多但 Michael 不一定要接受啊,如果 Michael 不去拿錢,那這場找尋目擊證人的邪惡遊戲如何進行?而且,惡人想用金錢支使Michael 過於大意, Sofia 的背後老闆未免太有自信人人都會像警探墨菲Murphy (派翠克·威爾森 Patrick Wilson )般墮落沉淪,隊長霍桑Hawthorne (山姆·尼爾 Sam Neill )不就是個正直員警嗎?

    再者,與目擊證人 Sofia 聯絡的探員賈西亞 Agent (金斯利·本-阿迪爾Kingsley Ben-Adir )就大辣辣的站在冷泉車站等候, Joanna 所屬的犯罪集團來個守株待兔甕中捉鱉不就得了,何須攪和一灘混水?

    此外, Michael 妻兒被綁架的支線有草率結束之感、讓「華倫先生」Murphy 變成不太可能犯罪的罪犯太刻意(不應該說出太多資訊)。末段,看起來不可能會去搭火車的「華倫太太」 Joanna 又現身於芝加哥的列車讓Michael找到,結局雖大快人心卻也讓人傻眼啦~

    自稱從事人類行為研究的 Joanna 對 Michael 說明人類性格可以分成十二類,而 Michael 是屬於哪一種型別,是什麼樣的人呢?

    Michael 愛妻愛家愛兒子,但背了沉重的房貸,兒子又需要一大筆錢讀大學,在已是需錢孔急的現況中,如今自己又變成無業大叔,家中經濟必會陷入危境, Michael 對此感到恐慌,因此,「只要做一件小事就能得到十萬元」的提議讓 Michael 非常心動。

    Michael 下意識的去找尋 Joanna 所說的包裹,果然看到紙袋中有一筆鉅款,這是多大的誘惑!他將錢放入個人手提包內等同接受此條件,但Michael 又不確定這樣做是否正確,於是他請列車通勤朋友 Walt 去向警察報案,結果卻讓Walt死於非命,此刻, Michael 驚覺已誤入魔鬼的交易中。

    Walt 的死讓 Michael 十分懊悔自己的輕率與貪念,之後因此事件死於非命的FBI 調查員更讓他自責,他的警察魂又再度上身,決定維護正義不讓壞人為所欲為。覺醒的道德良心讓他勇敢護衛命在旦夕的乘客,此舉也讓其他乘客起而效法,大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平息這次危機。

    Michael 是什麼樣的人呢?他不是完美聖人,然而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10 # 小城通

    連姆·尼森告訴你營救如此簡單

    編輯/劉昕

    連姆·尼森(Liam Neeson),1952年6月7日,連姆出生在北愛爾蘭安特里姆郡一個叫巴利米納的小地方。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天主教女子學校的看門人,母親是位廚師,連姆的家裡有4個孩子,他排行老三,也是這個六口之家中唯一的男孩。連姆童年的夢想是當一名出色的拳擊手,父母為了讓兒子的性格看起來更剛強一些,從9歲起就開始送他到搏擊俱樂部訓練。連姆最早接觸表演是11歲。那時學校組織話劇演出,老師極力推選他擔任男主角,不過當時小連姆的心思全都在他的拳擊事業上,並未對此產生太大興趣,但後來他意外發現一個傾慕已久的女孩也參與演出,於是朦朧的表演慾望在同樣朦朧的初戀中被放大了。到了大學,連姆開始泡在一個業餘劇團,後來,一個同事告訴他,可以去貝爾法斯特歌劇院碰碰運氣。當時歌劇院排演《復活的人》,正好需要一個大個子男人,於是短短兩分鐘的演出成就了連姆·尼森的首次職業舞臺劇亮相。在貝爾法斯特歌劇院呆了兩年後,連姆加入了都柏林的阿比劇院,開始了數年的舞臺表演生涯,在25歲前,連姆還在吉尼斯啤酒廠當過叉車司機,後來他又有了新的目標,連姆在貝爾法斯特的聖瑪麗師範學院進修了一段時間,他想做一名老師。直至1981年被導演約翰·保曼發掘,演出了他首部真正意義的大銀幕作品《黑暗時代》。

    連姆·尼森是被時光磨礪出的男人,他擁有1.93米的身材和令人安定的氣質,不過眉宇間的憂鬱、深邃和嘴角偶爾意味深長的微笑顯然又隱藏著太多內容 。戲路廣泛的他演過《大地的女兒》、《辛德勒名單》等多部名片,曾榮獲奧斯卡和英國影藝學院提名。連姆·尼森的氣質讓他成為導師、慈父以及領路人這類銀幕角色的代言人,無論是《星球大戰前傳一:Wraith危機》中的絕地武士、《紐約黑幫》裡的神父瓦倫,還是《天國王朝》中的戈弗雷、《蝙蝠俠:開戰時刻》裡的亨利·杜卡德以及《金賽性學教授》中的博士、《納尼亞傳奇》裡的阿斯蘭,他們都肩負著啟發年輕主角的責任。雖然他演過不少動作片,但一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作明星,直到55歲時他出演了《颶風營救》系列才成功轉型。

    下面介紹由連姆·尼森近期主演的營救系列電影《通勤營救》

    製作非常有特點:開頭10分鐘簡直是奧斯卡級的剪輯手法,從來沒想過把一個人的20年用這種手法來表達,又恰好能對應本片的主題——主人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兩點一線上下班。滄海桑田,看著愛人,結婚,生子,慢慢長大……這段水準相當贊。

    但後面的劇情展開就比較令人捉急了。年屆60被裁員,和前同事喝完悶酒,接著上了天天坐的列車,然後剛認識的神秘女人告訴他,車上有錢,有包,找到一個叫普蘭的人,你就有一堆美元可以緩解經濟壓力;否則就要幹掉你的老婆小孩。

    這應該是壓迫式的張力,但反派很莫名的沒有先綁票連姆尼森的家人,導致他一直違反規則,反派也無可奈何……應該學《颶風營救3》那樣,幹掉老婆,看你咋辦。

    首先本片走真實風格,連姆尼森扮演的只是一個賣保險的,很多年以前當過警察,除了會開槍之外,身手並不怎麼樣,所以每一場肉搏戲都是動魄驚心,堪稱慘烈,基本上都是反派打他兩下,他打反派三下,很艱難的才能打贏……

    雖然真實,但看起來有種莫名的感覺,因為畢竟我們這十年看連姆尼森在各種電影裡利落殺人了(想起我在《暗夜逐仇》裡寫的影評:連姆尼森老爺子,這十年來把《辛德勒的名單》裡救過的人,都殺回來了)。《颶風營救》三部曲+《空中營救》+《未知身份》,他的身手很敏捷,殺人很直接,這一下子變得這麼“慫”,看起來還真有點怪怪的……讓我想起《告密者》裡被人揍一拳就暈過去的岩石強森……

    大概是這個系列不會再出的關係(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每況愈下,老爺子年紀也真的打不動了),最後以一個很溫馨和諧的結尾收場了。衝著本片一流的剪輯手法和二流的打鬥,還是值得一看的。三流的故事情節就忽略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泡酸海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