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88729558299

    不是一回事。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前後中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出伏就表示天氣漸漸變涼,“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中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送女朋友口紅,有什麼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