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莞爾xxhh

    《中醫藥基礎學》等中醫學書籍,人民衛生出版社權威釋出。以及多看cctv4《國醫大講堂》等權威性節目。祝健康平安

  • 2 # 玉楸堂主

    想自學中醫的人很多。大部分人不會以此為業,多數都是為了學點技能,為自己,家人及朋友調理身體。

    有句玩笑:"如果你開始關心養生,關注中醫調養了,那說明你已經不年輕了"。這句話說明有這種瞭解中醫,學習中醫技能想法的人大多是中老年群體。

    中老年朋友學習中醫很多都是"按方對症"。對照藥方看哪一個方子適合治療哪種疾病,哪一味藥適合自己目前狀態的保健養生,真正去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學習的並不多。

    有點扯遠了,還是言歸正傳。

    想自學中醫,沒有什麼捷徑。必須要多讀書,中醫著作汗牛充棟,誰都不可能把這麼多中醫書籍通讀一遍,所以要有所選擇。個人認為《黃帝內經》,《傷寒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是必讀書籍。

    這四部書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被稱為"醫之始祖"。《傷寒論》闡述了外感及其雜病治療的規律。《難經》透過八十一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脈診,經絡,臟腑,陰陽,腧穴,營衛,針刺,病因,病機,病症等問題。《神農本草經》記錄中藥材365種,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

    中醫古籍沒有一定的國學基礎知識和古文基礎不太容易讀懂。學習中可以參閱其他中醫理論書籍作為參考,幫助理解。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首推清乾隆御醫黃元御先生所著《四聖心源》。該書是一部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的綜合性著作。書中構建的中醫理論體系可謂完美無缺。是初學中醫,建立中醫整體觀念的最佳讀物。

    自學中醫,主要還是透過多讀書與勤實踐,熟悉掌握中醫理論和診療技能,並參考一些名醫醫案,不斷提升與完善自己。

  • 3 # 山裡閒漢魯繽嗡

    點贊您重視養生的想法! 中醫有三治:治未病、治已病和中醫無絕症。您這才是治未病保健康的要求。學起來容易些。調理自己健康主要看各類中醫書中辨舌診病章節。愛護身邊的人健康除了辨舌診病外主要用《號脈識健康》,看各類中醫書中切診識病章節。不管哪一種調理,首先要掌握人的陰陽平衡、酸鹼平衡。是藥三分毒。最好的醫生是用膳食理療的醫生。最後,祝您健康長壽。

  • 4 # 夢雲山人1

    看藥物書,不能只看一兩本;看病理書,即病因書,如《病因學說》,看《中醫方藥學》,當然也必須看診斷學方面的書,比如《脈學》。

    如果認真再加上悟性,做一個自己治自己和治家人的一般疾病的“醫生”,一定可以勝任的。

    我基本上也屬於一個自學的人,結果不但可以自治,還會治人,甚至還有人願意用錢買我的藥。

    不過,唯一不同的是,我是帶著研究思維去學習中醫藥的,並非完全為了自治和治人。

  • 5 # 使用者82536449937

    你自學3o年也是個牛犢子!驢犢子!不信去秘訪從醫院退體的老腫醫!真正的醫秘他不可能意測是誰沒說真話!實際是偷搶的!

  • 6 # 園中葵18

    我也是一箇中醫愛好者已學醫十幾年了,我想從我的個人學醫經歷給你提幾點建議:首先可從中醫幾大名著入手《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條辯》等入手,當然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可找白話解版的學習,然後在學的過程中同時學藥學,藥學書藉很多,本人較喜歡李時珍《本草綱目》還有也可看一些中醫入書藉如秦伯末的《中醫入門》等,同時也要學習中醫脈學如《頻湖脈學》等,當然學完了這些你就基本入門了,然後就是學習中醫各家學說了如金元四大家李杲的《脾胃論》朱丹溪《丹溪心法》等還有婦科,兒科等一些專著,如《傅青主女科》兒科《董廷瑤醫案》等。接下來你就可以邊實踐邊學習了,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多讀名醫案從最易懂的學起如王堉《醉花窗醫案》《陸氏三世醫案》等學起…當然學完了這些或許你已經花了十年時間,所以學中醫還要有濃厚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雖然我所列舉書藉不多但中醫名著浩如煙海只要你用心去發掘你就是民間中醫大師!

  • 7 # 玉堂行佛人

    你有自學中醫的願望很好!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之瑰寶。弘揚、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不僅是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全民參與"的義務。對此,我們必須對中醫有客觀的、正確的、辯證的認識。首先,中醫是一種高階科學。中醫與西醫都是科學,西醫注重單病單治,清楚明瞭;中醫更注重"整體觀",關注病的來源與根源。被稱作"中國最後一位儒家"的梁潄溟就曾說過:西醫是身體觀,中醫是生命觀。其次,中醫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知識體系,是其他科學知識無法替代的。再次,中醫還是一種思維方式。學中醫,學的就是天地萬物,大道相通,也就是佛學中的開悟。中醫人悟的就是生命真諦,一種宇宙格局。開悟了,才有了中醫的思維。所以有人說:真養生,是養格局。因此,我們絕對不能看輕中醫,更不能詆譭中醫。至於自學中醫,我個人認為要從對中醫的認識開始,從中醫的基礎學起,然後再去接觸中醫的經典著作。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建議先讀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從而對中醫有個正確的認識與整體的瞭解。然後,學習《中醫學概論》,作為學習的入門。再深入學習《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條辨》、《本草綱目》、《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一些中醫經典著作,掌握中醫中藥的核心內涵。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對中醫的經絡、穴位等作些學習研究,掌握一些基本的按摩、推拿、針炙技能,這對於防病治病與養生是十分有益的。

  • 8 # 時空星瀚

    術業有專攻,中醫這個體系太廣泛,其難度相當大,所以自學中醫自開藥方調理不會有好的體驗。甚至可能因為你對病理、中藥配方認識不足及治療方法的經驗不足,造成自己和家人身體的傷害。雖然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配方,但時代在變化,現在野生中草藥藥性與年份的不足已經困擾了專業的中醫師,與時俱進所以古代的一些經典配方,已經到了在劑量上從新增減分配的時候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同時新的病因的出現,就必須有對應的中醫在醫理方面的創新發展。

    如果想要調理自己家人,如果缺乏中醫應用知識與臨床經驗,不建議使用藥物調理。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中醫的點穴推拿療法,方面重點推薦比較容易掌握的全息反射點穴療法,此法簡單而且療效顯著(此法是在中國失傳後由傳教士回傳至臺灣東南亞再回傳中國)。

    2)運動療法,如古法八段錦,五禽戲等。

    3)食物輔助療法(食療)。

  • 9 # 中醫見解

    中醫是一門十分講究實踐的醫學。是相當的注重臨床跟理論的結合。單單是透過看書是很難學的好的。醫學的東西,是十分的注重客觀。不是寫小說,不是文學誇張,所以做一個書本醫生是永遠也治不好病的。所以中醫十分的講究悟性。為何要講究悟性?所謂的悟性,就是要讓你去格物致知。要你去細心觀察體會自然的客觀規律。要你去體會觀察你的身體,去發現明白,在實踐中感悟生理,病理,藥理。有人說,學中醫,四大經典是必看的醫書。是的,一部皇帝內經就可以值得您終身的研悟,因為。這本書,彙集了歷代祖先的智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無所不包無所不及。學中醫這本書。當然是必看了。但看書歸看書。書上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你把書上的東西運用到你的身上,成為了你的能力,才是真實有用的東西。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客觀,實際的檢驗,是沒有辦法發現真理的。所以立志學醫來調理自己的健康及身邊親人的健康。這種精神可嘉的,但你也要做好準備。學習中醫這條路是十分的,漫長孤獨的。也是十分艱辛的。道路十分的曲折。醫者仁心,只有一顆慈悲的心,才能成為大醫。希望您不要在學醫的路途中,降志屈節,走上了歪路。成為一個,含靈巨賊。這也是我們學醫人,時刻當警惕的。真正的配為大醫者當如孫思邈大醫精誠上所說的,可以以此作為我們的標榜。最後祝各位同道醫業有成!

  • 10 # 鶴行林中

    1、先讀李可老中醫急難重症經驗專輯,可大開腦洞,易入正途。

    2、劉希彥《大醫至簡》,對傷寒論用藥原理作了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縣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