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29500171232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終伏. 自初伏日起,至終伏日止,一般為30天.又按不同的程度分三個階段.所以稱三伏.則伏天為40天.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時段。

    三九天,比較好計算,每年的冬至節這天,就開始進入“數九”,之後,你只要熟悉了中國傳統的節氣口訣,就知道寒暑時間表了。

    這就是:“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漢田中立。

    ”。

    這意思是說,由於地球有積蓄前端時間的冷熱能量的情況,所以,進入冬至之後,還有40天的最冷天氣;冬至之後的18天,僵手足;冬至之後的18天—36天的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可以凍死豬狗;而一旦進入冬至之後的36天——54天的這18天,沿河的柳樹就發新芽了,氣候就轉暖了;而冬至之後的54天——70天,人們就要脫下冬衣了;冬至之後的70天,就要準備春耕了,天氣就徹底暖和了。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中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

    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簡訊探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