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意思是 有誠心的人,必須要自己實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就自然會成就自己;學天道,不需要他人來領導我們,也不需要他人來誘導我們,我們自己領導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

    這句話出自《中庸》,原文: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點評:

    對於“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朱子說:“言誠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當自行也。‘誠’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朱子說“誠者物之所以自成”,加了一個“物”字,顯然是受到下文“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的影響。朱子註解“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天下之物,皆實理之所為,故必得是理,然後有是物。所得之理既盡,則是物亦盡而無有矣。人之心一有不實,則雖有所為亦如無有”。兩個“無有”的意思正好相反,此外,朱子理解的“物”是天下之物,是《大學》“格物”之“物”,而《中庸》“誠者物之終始”之“物”卻是心物一元的,“物”即是“而道自道也”之“道”。並且“道”也不是客觀之理,而是性之全體所展現出來的大用,所謂“率性之謂道”。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米如何跑進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