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哥colin
-
2 # 優質生活領域原創者
1、首先生活在這個時代,完全不讓孩子玩遊戲是不切實際的。不讓孩子玩會讓孩子和小夥伴脫節,沒有共同語言,話題。
2、應該合理安排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比如週末可以玩半個小時。具體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國家現在的教育是拓展孩子涉獵知識的廣度,不是深度,完全讓孩子只學習是不利的,應該勞逸結合。廣泛興趣愛好。
-
3 # 花漫開
不知道家長你說的小孩是多小,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
但不論哪個階段,玩遊戲都是孩子在家進行的活動,作為家長,是最有責任來以身示範引導,以規則約束的。
武亦姝爸爸手機四點半關機這是前幾天很火爆的文章,我看完,印象最深就是武亦姝小時候是很貪玩調皮,但是父母一直很努力引導孩子,花時間進行嚴格規範的家庭教育。
包括董卿爸爸從小讓她背古詩,都是父母的格局見識,引導孩子一步步積累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可以如何以身示範以我和先生為例,我孩子6歲。我在家不看電視,先生偶爾看球賽,我兒子從不會纏著看電視。但,他會要求玩手機,原因是爸爸媽媽都可以玩,為什麼他不能。
其實辛苦一天下班後,家長難得休息扣下手機,真的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不能理解大人可以做的事情,為什麼堅決制止他玩。
後來,我們決定,回家後,手機放盒子。不用心癢癢一會看一下,一看就抱著玩一會。我們開始全身心陪孩子,良性親子互動。
家長如何制定規則,良性引導和孩子面對面座談,說清楚從今天開始不能玩遊戲,嚴格禁止。
禁止一項行為,要找到良性替代品。買一些適合孩子年齡段看的書,也可以帶孩子去書店選書。作業完成後看書,或者一家人出去散步。
-
4 # 這是心晴呦
其實要看小孩多大,然後您家孩子是什麼性格的,大一點就可以講道理,告訴她人生是他自己的,要遠離這種虛擬的世界,然後家長多多關心孩子,讓他多和朋友出去玩,交流,活在現實的生活中,培養學習興趣,制定獎懲機制,培養有意義的興趣愛好來代替遊戲。
-
5 # 森語精靈手繪
你好!
這個問題我想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從心態上父母不要恐懼遊戲,家長不接受遊戲,是大多數家長並不瞭解遊戲,出於恐懼心理,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方式,和看電影、看書沒有本質區別。再則,孩子的業餘時間其實很有限,所以,家長應該合理安排時間,適當讓孩子玩玩調解一下是可以的。
怎麼樣不玩遊戲呢?
其一,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整天抱著手機玩,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看書。在家裡營造一個讀書的角落,有時間就陪孩子一起看書,一起討論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榜樣的力量,剛開始孩子可能靜不下來,可看到家長在靜靜的看書,他也機會習慣了。反之也就不會要著玩遊戲了。
其二,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特別是有時間就帶孩子多出去旅遊,多見識世面,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讓他沒時間玩遊戲。
其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找孩子其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樣他就不會再繼續了。
總之,做父母的一定要放平心態,於是不焦慮,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希望幫到你!
-
6 # 花田一分不爭半畝
習慣的養成應該是在小時候最好,如果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喜歡玩遊戲,改起來肯定會有些困難,就需要我們把各種道理多和孩子溝通一下,孩子能聽話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只有家長做好一個模範作用,先挑幾本適合孩子讀的書,自己先讀起來,孩子在身邊的時候,夫妻倆多討論一下關於書的內容,這樣孩子也能學習到書中關鍵的內容,堅持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慢慢有興趣起來,人都有一個從眾心理,所以當家裡讀書的人多了,孩子也會很好奇,是不是書真的就會很有趣,一定要先引起孩子的興趣,後面就順理成章了。
-
7 # 一顆有趣的靈魂
首先宣告,可能我的觀點比較另類,不為絕大多數家長接受。我認為遊戲和學習是可以共存的,面對這麼多網遊,手遊的誘惑大人都無法抗拒更何況孩子,為什麼大人能玩兒,而孩子不行呢?家長會說,好好學習才是孩子的頭等大事,玩遊戲只能妨礙學習,可是有的時候過分打壓只會讓反抗更加激烈,尤其上初中以後,孩子大了,有手機了,兜裡有零花錢了,不接觸,不讓他們玩遊戲您攔得住嗎?偷偷摸摸的玩,一但沉迷無法自拔,家長們又會頭疼不已。只要處理好完全可以遊戲與學習共存。假設開始就不要阻止他接觸遊戲,而是正面引導呢,讓孩子瞭解學習和遊戲的關係,為了更好的玩遊戲,所以需要認真的學習來換取遊戲時間,給孩子定一個合格線,當學習達到所定目標就可以有限制的玩一玩,否則就沒有。迴避不如直接面對,人只有接觸疾病才能產生抗體,躲在無菌室裡只能讓人變得更脆弱,所以遊戲不是洪水猛獸,面對它,與它和平共處不是很好嗎?
-
8 # 北京新艾方
那是半年前的一個晚上,楊先生找到我說:方便的話,希望可以和我見面聊聊他兒子的事情。
楊先生是楊槐安父親,是一位公職人員,瘦高個兒,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看得出來,關於兒子的事情,他無處傾訴太久了,等他開始講起來後,我幾乎插不上話。
“大約12歲吧,小學升初中那個時候,孩子就有了劇烈的改變。”楊先生說,是遊戲徹底害了自己的孩子。他曾不止一次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他的兒子小楊出生於2002年。小學四五年級時,學校開了電腦課,楊先生也給家裡買了電腦。“我還是比較開明的家長,那時候他就玩一些小遊戲,過橋啊、畫畫啊之類的,我也沒有管”。
小學畢業的暑假,當兒子喜歡的小遊戲變成了大型網遊《英雄聯盟》,楊先生感覺兒子“忽然一下子就進去了”,然後就“再也出不來了”,“就是這款遊戲徹底把他害死了”。
那個暑假,小楊玩遊戲的時間很長,家裡人怎麼都管不住。“他玩累了睡覺,醒來了就再玩,就這樣。當時我們全家人都管不了他,誰要是敢不讓他玩遊戲,他就跟你拼命。”
“當時就一個想法,馬上他就上初中了,給他找個能住校的學校,讓他和電腦隔一隔。”
可等兒子上了初中,楊先生卻絕望地發現,情況並沒有絲毫好轉。
小楊上的是寄宿制學校,週五晚上回家,週日下午返校。“老師說,在學校他就像行屍走肉一樣,看他那眼神就知道。作業也不做,聽課也稀裡糊塗的,就等著週五回來玩遊戲……怎麼說呢?就像沒有靈魂。”
2015年冬天,楊先生開始請“外援”:家裡的老人退休前在教育系統工作,託關係找了教育局的專家,專家就說了五個字“要疏不要堵”。楊先生說,他也試了,“就放開讓他玩兒,陪著他一起玩兒”。可結果是,“根本就收不住”。
週末成了楊先生最焦頭爛額的時刻。一回到家,小楊就要“瘋狂玩”,到了週日下午,“就說‘不去學校’,找各種理由、各種藉口”。楊先生說,自己也是軟硬兼施:“軟的就是陪著他玩,出去旅遊,出去吃飯;硬的就是揍,把他打個半死,他嘴上說我改我改,但爬起來以後還是那樣。”
一切很快就升級了。
在學校裡,小楊開始和同學無端鬧矛盾,然後就是動手打架,老師讓家長把孩子帶回家反思。
“對方小男孩嚇壞了,以為老師不叫他上學了,趕緊寫檢查,他倒好,不是叫我反思嗎,我就不去了。”
楊先生給兒子又換了一所學校,可初一快結束的時候,小楊就被第二所學校開除了。從那之後,小楊再也沒有踏進過學校一步。
楊先生說,這一次,兒子像是變本加厲了一般,“說要買電腦、買手機。原先的電腦都被他砸了。砸了三四臺電視、手機,把家裡玻璃什麼都砸得一塌糊塗。”
小楊的父母不同意,小楊就動手打人,“那時候我們下了班回去,拖鞋都不敢換,隨時準備逃跑。他也裝,開始很正常地跟你交流幾句,突然一下把門反鎖,出手就要打你。有人給我說,要我打電話求救啊什麼的,來得及麼?根本來不及!”楊先生說,後來只要小楊從他背後走過,他就會覺得脊背發涼,恨不能穿個盔甲。“如果換成一個陌生人,那樣的暴力,我一刀沒了他,一槍斃了他,還屬於正當防衛吧?可那是你的孩子,你能怎麼辦?”
有一次楊先生報警了,警察來了,說這是家庭內部的事,教育了小楊一番。楊先生說,後來孩子也向他們道歉:“說控制不住情緒,但是道歉的力度很弱。過一段時間又發生這樣的事。實在受不了了,真的實在受不了了。”
2018年底,在一次深夜暴力之後,楊先生夫婦連夜落荒而逃,把這套房子留給當時15歲的小楊一個人居住。
楊先生說:“我怕發生惡性事件。再不走,我怕我把他殺了。”
楊先生把小楊送來艾方進行全日制託管,五個月的託管,艾方將重點放在三個方面:
1.改善小楊與父母之間的家庭關係
2.幫助小楊重新樹立人生目標,尋找人生方向
3.專業名師一對一輔導,幫助小楊定製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成績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或早或晚地都會出現一個叛逆期。而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叛逆期大多是牴觸的,他們只看到孩子不聽話了,不像以前那麼乖了,而沒有看到這背後孩子所經歷的心理歷程。
也許在這期間,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牴觸父母意見,或者沉溺於某些事情,但這段時期並非不可平穩過渡。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很急功近利,他們總想在短期之內強行讓孩子認同自己的看法。而這卻進一步激化了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艾方教育自2014年成立以來,專注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為無數的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服務。
艾方教育獨創“6+2”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孩子在心理和學習等方面進行有效轉化,由專業團隊執行轉化方案。24小時陪伴,言傳身教,營造良好教育環境,讓孩子養成深植身心的好習慣。
-
9 # 小咪情感
這個問題裡,有個邏輯問題。
就算孩子不玩遊戲,也不一定能夠專心學習。
玩遊戲和學習,並沒有很直接和單一的因果聯絡。
所以說,孩子不能專心學習,不僅僅是玩遊戲一個原因造成的。
不專心學習,無論是大人和孩子,都會存在這個問題,只不過,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大人更差。
這時候,還是需要父母參與,在旁邊監督給孩子做榜樣,孩子才能嘗試著去學習。
孩子不能專心學習,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找到學習的興趣點,還有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像遊戲那樣可以得到及時反饋。
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呢。
這個時候,父母不能把學習單純的限制在學校學習,書本學習這些內容。
在我們生活中,每件事情其實就是學習。
比如如果一個孩子算術不好,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商人和買家的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學習計算,通常情況下,只要有了遊戲的參與,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慢慢的提高,與此同時,在遊戲中獲得了成就感孩子的學習自信也會提高。
如果只是嚴肅的書本學習和學校學習,因為孩子的聽課效率不是很高,那麼對知識點的掌握肯定相應的也會差下來,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自信也會隨著下降,如果用遊戲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增加學習自信的話,其實也未嘗不可。
同時,我想你指的孩子玩遊戲,應該是電子產品上面的遊戲,電子產品是不可能杜絕的,因為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不讓他玩電子產品電子遊戲,他在與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阻礙,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
所以說,玩遊戲也不是完全有害的只要父母控制好,是可以玩的。
你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玩遊戲的時間達成一致,超過時間就不要玩,如果非要玩第2天第3天你可以你們可以商量一下具體的遊戲規則,和超時的處罰規則,有了規則就一定要執行,不要在孩子面對規則耍賴的時候,父母生氣,孩子耍賴是正常的,你只要反過來一想,當你玩手機玩得正開心的時候,如果別人阻止你玩手機你會不會鬱悶,同樣的道理,你不讓孩子玩遊戲他肯定也會鬱悶,讓他把這種情緒發洩完就夠了我們不需要去制止,但是規則還是要遵守的。
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可能會是一個月兩個月,但只要父母慢慢來耐心對待孩子,不要貼標籤和帶情緒,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回覆列表
我一對雙胞胎兒子學習成績還是很不錯,這次中考,一個保送直接上當地最好的高中,一個考得也不錯。平時在學校住校,但週五下午一回來就要拿手機玩遊戲。他們說,一週只有兩天在玩,每天也只玩幾個小時,所以我就不好說什麼。主要是他們成績又在重點班班上前幾名。但我擔心他們這樣下去對遊戲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性。而且在玩遊戲時還跟他們同學電話交流,所以我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