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2480899764

    完全沒有必要遵守。“正月裡不剃頭”與“死舅”這兩件看似毫無聯絡的事物聯絡在一起,究其源頭,源於一種附會和誤傳。該習俗起源於1644年清廷頒佈剃髮令的前後。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隨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並施地把人們的頭髮一一拿下。原來是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

    這場頭髮的變革著實惹惱了很多漢人,遭到了民眾的反對,“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江南士子認為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卻遭遇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上演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劇。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舅”。

    後來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據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揭出了習俗的謎底:“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即說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髮留辮,而漢民則由於心懷故國,相約正月裡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時間久了,“思舊”便諧音成了“死舅”,最終以訛傳訛,成了“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民間禁忌。  一場發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頭鬧劇至今未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桑葚怎麼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