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咖房
-
2 # 楊桃好吃
這個問題幾有趣,不就是了解你還可以吧,留一手,這一手是怎樣的一手,你我預測不到,問題是你覺得對方怎樣,抱著何種心態才是關鍵的。
每個人站的位置不同,世界觀不同,直得與否或距離的度,存在信任的程度,拒絕與否都是你的許可權,新春快樂謝啦!
-
3 # 茉莉55505
我個人認為,出於禮貌,不喜歡,可以不相往來,但是,要做到禮貌,心中有數,有修養,這樣的人,大智慧,左右逢圓
-
4 # 悟淨財經
這個問題你得先弄明白是你自己心裡揣摩的還是這個是聽別人說的。
別人不喜歡可能是你聽別人說或者自己心裡無端揣摩,對這個人帶有一定的偏見,所以把他跟你的正常交流當成是討好你。
你得先對這個人的性格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如果他這個人性格方面跟你相沖,那你倆性格可能就是不對付,那他對你的討好可能就是社會上的加深感情,畢竟現在的社會是個人情社會,有人好辦事。
如果這個人本來就是個自來熟,跟誰都聊得來,那他可能並不是在討好你,可能是正常交流,只是他的表達方式讓你感覺在討好你似的。或者這個人是個急性子,有些時候因為一件小事感覺他不喜歡你,但是事過了就跟沒事人一樣,然後跟你多交流你認為是在討好你,可能你只是沒摸清楚一個人脾氣罷了。
另一方面,你也可能是道聽途說這個人不喜歡你什麼的,可能人家並沒有變達過這方面的意思,這時候你就會把正常的交流感情當做是討好你。
況且,別人討好你,那證明你有價值,這是對你的肯定,越多的人討好你你越應該高興,說明你越成功。
大年初一,高高興興的,別為這種小事壞了好心情,新年快樂!
-
5 # 錦繡140348203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不喜歡你,卻要假裝討好你,這些人是什麼心理呢
?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典型的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保護而產生的一種虛假的個體。
那麼,這些人這樣做,是什麼心理和動機呢?大概可分為兩大方面:
一,同性之間。
1,心裡:虛偽,圓滑。
動機:博人緣,日後可用。
2,心裡:迎合,討好。
動機:有求於人。
二,異性之間。
1,心裡:忽悠,拉住。
動機:玩你。
2,心裡:忽悠,保持聯絡。
動機:把你當備胎。
從心理學理論上來說,人緣越好的人,越虛偽。為人越好的人,也會裝。這是心裡防禦機制所決定的特質。日常生活中,你可儘管細心的去驗證吧!
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樣的人才是實在、不偽裝的好人呢?那我坦白告訴你:
君 子 之 交 淡 如 水 !
你可否領會?
-
6 # 悽迷的風
只是太孤單寂寞了,想找個人聊天罷了。
-
7 # 耀靈兒悟
瞭解人性的都應該知道這樣的行為和出發點,價值觀的產生和暴露可以直接呈現出一個人的內在資訊。
你若沒有顏值,就必須要有才,沒有才也行,但是必須要有財。做人必須有點特長才能顯得出價值。
本人最怕一針見血的拍死,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那是最可怕的,因為是自己的原因,所以我尊重每一個身邊人,卻忽略了父母的心。
-
8 # 川劉立勝
這樣的人心裡都有對不起人民的事在心裡。
-
9 # 襄楚
可能你理解的“假裝討好”只是出於人自己一慣的與人相處的一種態度,不光對你、對別人都是一樣的,你不要把他人對你的禮貌和人自身的休養誤會成在討好你了!不用知道別人怎麼想的,別去猜,每個人都不一樣,你用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去判斷一個人偏偏那個人不在大多數人的行列裡!不喜歡自己被人誤解所以從不去多想別人的想法,說啥就是啥跟我沒關係的一聽而過!做最簡單的自己,不想太多!
-
10 # 東邪西毒2020
若有人不喜歡你,你喜歡他就行了
-
11 # 昨夜長風cium
為了面子或有求於你,不知道這種人是因為什麼,我在生活中會碰到那種討好領導的人,整天跟在領導身邊,換個領導他就貼上去,不相干的人理都不理你,領導在他在,領導不在他也不在,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權利,他見了人家就言不由衷地笑,一轉身就變臉,可能有些人就是這樣不說喜歡不喜歡,就看有用還是沒用,功利主義的處世之道吧。
-
12 # 韓元平130
利益的驅動。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
-
13 # 深色系208784727
職場中人,通常會這樣,平添了幾分複雜。【供參考】
-
14 # 情殤73244411
有句話叫,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還有句話,無事不登三寶殿,平時不上香臨時抱佛腳,其實這種事,我們或多或少都幹過,說白了,就是有用得到他的地方,有求於人,雖然對這個人平時不怎麼喜歡,但是你也得耐著性子,陪著笑臉,去找他,現在不都這樣嗎?
回覆列表
明明不喜歡你,卻還討好你?可能有以下幾種可能吧:
1:可能想著以後有求於你。
2:想著在事業和生活上你對他可能還有幫助,所以不想直接撕破臉。
3:自身素質高深,儘管不喜歡某些人,但也不露於表面。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進入社會以後都是以利益為基本條件。說的雖然現實但的確是事實。
表面上對你畢恭畢敬不一定就是喜歡你。可能只是想著有一天會用到你。所以才會對你強顏歡笑。
其實每個人都懂,只是我們毋需看的太破。
知而不語,看透不說透其實恰恰正表現了自己的一種修養和內涵。
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