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iubiubiuboom
-
2 # 貝實驗室
5G基站因為頻率高的原因,一般500米一個,低於的話有牆遮擋就訊號不好或經常斷網,衛星距離地面最少都350公里,現在的5G技術根本上沒有可能透過衛星聯網。5G下載速度71MB/s,上傳速度是6.7MB/s,實際上5G速度相當於寬頻的300兆網速而已,主要還是限制上傳速度,5G基站投入大實際應用不大,媒體過分誇大作用了。如果技術進步衛星聯網能用多色鐳射傳送,理論上可以達到100000MB/s,並且上下載對等。
-
3 # 壹號立體電影工作者
現在國家正在做這方面實驗已經發射了一顆實驗衛星,等實驗成功後將用一箭多星的方式發上去大約180多顆5G衛星,進行微波組網,屆時全球會無盲區電話、通訊、和網路連線,輪船飛機上,移動、上網、通話、影片、辦公將成為現實,物體定位也將升級為釐米級的,MH370也絕對不會消失的無影無蹤,JS應用會得到飛躍式的發展,這也是西方某國竭盡全力抵制和毀滅華為的主要原因!
-
4 # 老何157501439
我不認為這是個好的方法,這種方法有諸多缺陷,首先5G訊號是微波訊號,能夠傳輸多遠?其次5G通訊衛星的發射機功率能夠做多大?衛星上的能源供應能否足夠?其三是5G訊號的壽命有多長?隨著技術的進步,6G或者更高頻率的訊號會不會很快就代替了5G訊號?這個時候衛星怎麼辦?不用了嗎?要知道現在全衛星上網際網路的費用都很高昂,根本無法普及,5G全衛星上網幾乎不可能實現。而採用基站只需在現有的4G基站上進行裝置升級就可以了,無非在沒有訊號的地方補充基站,與基站的基礎建設規劃沒有太大的關係。
-
5 # AUTUYG
衛星和基站哪個更可靠?
其實基站可以用很多承載體,
路燈杆,鐵塔,避雷針,風電發電機,都可以作為基站,
-
6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在這個組網模式之中,NR指的是5G的無線接入網,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5G基站。
5G沒有引入衛星通訊,而現行的衛星通訊技術無法解決5G的系統性能要求,而即使未來衛星被引入到移動通訊系統之中,也同樣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去解決陸地通訊的問題,而衛星主要會被應用在滿足不方便建設基站的區域的訊號覆蓋問題。
現在的5G的技術很難被應用到衛星上,只能使用基站來覆蓋。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現在的5G技術,為了滿足5G提出的系統的下載速度問題,在天線技術中引入了Massive MIMO。
都不用說別的方面,就僅僅是這一個,靜止的基站天線實現起來都非常的困難,放到距離地面那麼高的衛星上,還是在移動狀態的衛星,這個可基本是無法做到的。
而如果衛星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話,要距離地面3.6萬公里,這個距離,是當下的通訊技術無法實現的。
而且,如果是衛星是地面靜止軌道衛星的話,距離地面3.6萬公里。按照電磁波速度30萬公里/秒來計算,單程的時延就是0.12秒,這個距離是無法滿足5G提出的1ms的時延要求的。
就拿現在5G需求的容量而言,也無法使用衛星。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這些全球定位系統,之所以可以為全球使用者服務,根本的原因就是這種服務是廣播模式,而5G要求的雙向互動資料,就容量而言,衛星也無法滿足中國這高大10幾億使用者的需求。一個衛星可以覆蓋多少公里?如果滿足中國使用者的需求,要放多少顆低空軌道衛星?
即使是高頻的毫米波頻段,可以相對多的滿足容量的需求,但是高頻無線電波,繞射能力太差,而目前我們5G的主要應用場景都是在室內,使用者需要在房頂上安裝專門的接收訊號的裝置才能接收到外界的無線訊號了。
而且,衛星通訊對於終端的通訊能力要求太高,這對於5G所看重的物聯網裝置的要求太高了,這個成本就導致了這種技術無法推廣了。而即使是衛星通訊的手機,無法在室內使用不說,即使是在室外使用,那種手機也基本要讓手機迴歸功能機時代了,那也別發展什麼5G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5G,還是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雖然這樣成本很高,工程難度也很大,但是依然是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下唯一的可行的辦法了。
回覆列表
異想天開可以說 先不說距離和技術硬體這些問題 你知道發射一顆衛星的價格有多高嗎? 還發射大量衛星 一發多星嗎?起碼上千億吧? 衛星能達到那個網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