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32661345338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巴納姆效應”。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呢?

    就是“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在網路上比較流行的星座—性格分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下面列舉一些典型的巴納姆語句: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

    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

    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把你的長處完全發揮。

    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

    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

    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

    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

    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

    這些句子,可以得到任何一個人的共鳴。

    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嗎?當然不是!

    我們注意,當我們每個人都相信某些特定的描述性句子可以準確地描述自己時,

    到底是隻是我們“相信”這些句子準確描述了自己,

    還是這些句子真的準確描述了自己?

    問題的關鍵的就在這裡——這些句子真的準確地描述了我們!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就涉及到一個有關人性的重大命題——人性大於性格!

    人的共性,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人的共性。

    人的共性,遠遠大於人的差異性。

    人的共性,遠遠大於人的差異性。

    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這句話。

    我們要知道,人之作為人,人之所以被稱為一個物種,

    這麼多人,這麼多各式各樣的人,之所以被稱為一個物種,

    是因為這些傢伙在生理機制、心理機制、行為模式、反應模式上面,有著極強極強的共性!

    而這些共性,我們將之統稱為人性。

    人性大於性格!人性遠遠大於性格!

    你必須要深刻地理解這句話,

    什麼叫深刻地理解這句話,就是你不再認為這個人是內向的,那個人是外向的,

    事實是,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外向的一面,外向的人也有很多內向的一面。

    你不再認為這個人是樂觀的,那個人是悲觀的,

    事實是,樂觀的人也有悲觀的時刻,悲觀的人也有樂觀的幻想。

    人性大於性格!

    人性大於性格!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你就會發現,

    用“內向”“外向”“好動”“沉默”“樂觀”“悲觀”“積極”“消極”這些截然相反的詞彙來區分人,

    是非常低階,非常粗暴,非常沒有抓住重點的!

    人性大於性格!

    好了,本文結束。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哪個民族最驍勇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