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2 # 侯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人格的形成,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自信的孩子,雖然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好多父母沒有系統性地學習育兒知識,不知道怎樣正確地培養孩子,往往結果事與事與願違。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如何幫助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侯媽研究家庭教育十幾年,現在和各位父母談談如何幫助孩建立自信。
1.父母平時要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少批評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對於孩子要多作正面的評價。
2.教育孩子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遇事不抱怨,不怕困難,相信自己能夠處理自己的事情。
3.父母不能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孩子自己的事情放手讓他自己去處理,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不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制定培養計劃;對於孩子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不對孩子的決定干涉,培養孩子的主見性。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特長,孩子就會有自信了。
5.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讓孩子交朋友,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開闊眼界。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宋振輝: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自卑與自信都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成長的環境、家庭條件有著密切的聯絡。
首先,在幼童時期,有些家長沒有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動不動就否定孩子的行為。甚至指責孩子是笨蛋、是蠢豬,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促使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從而失去了自主。
舉例來說,有一位育兒嫂看護4歲小朋友,小朋友喜歡在自己家的牆壁上用筆塗鴉畫畫,育兒嫂看到後阻止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媽媽看到後,不僅沒有責怪孩子,反而鼓勵孩子說:“我兒子畫的真好,將來一定成為一個知名畫家。”結果,這個孩子真的成為了一名有成就的畫家。這個案例說明,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給孩子潛藏下兩種不同的發展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自卑的孩子,一般都是從膽小開始的。孩子膽小本來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訓練、鼓勵。而是這也不讓動,那也不讓碰,從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動空間,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失去了孩子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機遇。孩子在小朋友間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弱化,自然而然的就形成自卑。
還有一種孩子,受家庭條件的侷限,在小朋友之間比較起來,吃、穿、住、行、玩有一定差距,這種孩子的自卑,是從不善於表達開始的,他們不愛說話,把自卑埋藏在心底。在生活中易受冷落、不被人關注,甚至有時被人歧視。
自卑的孩子轉化為自信,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家長和老師持久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老師要多留心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自卑的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對他們多鼓勵、多表揚。激勵他們多動手、多動腦,在他們取得成功時,要與他們同時分享。要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我可以、我能行的觀念。不管做大事還是做小事都要講求成功率。自信的孩子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賞識認同與信任。
孩子的自卑是幼小的心靈後天形成的,由自卑轉化為自信也是完全可能的。只不過需要家長和老師要細心的早發現孩子的自卑情緒,採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合理引導,樹立信心,讓孩子的心理逐漸強大起來,使孩子從自卑中解脫出來,轉化成一個活波可愛的、有自信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