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19190006092

    當菇蕾形成至玉米粒大小、呈淡灰色時即可進行出菇管理。出菇階段應控制好溫度、溼度、氧氣、光照四個環境條件,稱為出菇“四要素”。

    (1)溫度應保持在8~20℃範圍內,最好控制在16~18℃,切忌超過22℃以上,否則會造成幼菇蕾萎縮死亡。杏鮑菇的不同品種因其來源於不同的生態環境,其溫度特性不同,故造成幼菇死亡的臨界溫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溫度較高子實體生長快,菇體小,開傘快,產品質量差。因此在大棚利用自然條件栽培時,應於中午前後氣溫高、光照強烈時結合噴水、通風進行降溫處理。早春或秋冬季節氣溫較低時(8℃以下)適當關閉門窗,晚上加厚覆蓋物,以提高栽培大棚內的溫度。有條件的可採用人工加溫措施。

    (2)溼度管理是子實體發生和生長階段重要的措施之一。初期空氣相對溼度要保持在90%左右。當子實體菌蓋直徑長至2~3釐米時,溼度可控制在85%左右,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延長菇體採摘後的貨架期。當氣溫高、空氣溼度低於80%以下時,應適當噴水增溼,但切忌重水和把水噴到菇體上,以免引起子實體黃化萎縮,嚴重時感染病菌而腐爛死亡,降低產量,影響質量。生產上常用細噴、常噴方法來保溼,也可於噴水前用地膜或報紙蓋住子實體,待噴水結束後拿掉覆蓋物,以減少噴水造成的不良影響。當一潮菇採收結束後菌袋失水較多,宜用注水法和浸水法給菌袋補水。若採用的是覆土栽培方式,則可減少補水的煩瑣。

    (3)通風良好是出菇階段不可忽視的措施之一。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始終保持棚內空氣新鮮。通風差還會引發病蟲害。但也要防止強風直接吹到子實體,使菇蕾萎縮死亡。通風要與控制溫度、溼度統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風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溫度、溼度環境。

    (4)光照是影響杏鮑菇質量的重要條件。光照弱,易形成無頭菇;光照強,則子實體柄短、蓋大、易開傘,而且菌柄彎曲嚴重,降低商品品質。杏鮑菇菇蕾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無光或光線過暗的環境中不分化,或雖分化但不形成正常的子實體。在子實體八分成熟即菌蓋未展平前,子實體向光性不明顯,而以後就會有明顯的向光性。根據杏鮑菇的這一特性,在催蕾階段要適當增加光照強度,保持在100~200勒克斯之間(相當於每平方米放置一隻25~40瓦的白熾燈)。菇蕾形成後就要逐步降低光照強度,至子實體八分成熟期,光照強度要降至50勒克斯以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