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墳沙一號
-
2 # 小代愛讀書
我想圍繞《辟邪劍譜》這本武林絕學,談談《笑傲江湖》到底諷刺了什麼。
第一,諷刺了被名利衝昏頭腦的人:總有人為了所謂的“成功”選擇不擇手段。《辟邪劍譜》是《笑傲江湖》裡太監發明的神功,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練成就可稱霸武林。雖然厲害,但練功的代價太大。可即便如此,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依舊練了此功,不僅辜負了愛妻,更毀了百年華山派。
這就好比很多人為了所謂的“成功”不擇手段:明星為了流量不惜炒作緋聞,甚至自毀形象;學者為了博士頭銜不惜弄虛作假,賣弄文學;商人為了利益不惜造假,貽害社會。大家從長遠看,這些人真的有好果子吃嗎?
第二,諷刺了道貌岸然的人:總有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這裡必須要提一下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江湖人稱“君子劍”,表面風度翩翩,打著仗義的旗號收林平之為徒,實際的目的卻是套出《辟邪劍譜》的下落;還有“塞北名坨”木高峰,青城派“餘滄海”,他們在江湖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依舊錶面打著“照顧徒弟”或者“為弟子報仇”的旗號,實則為了《辟邪劍譜》屠害生靈,甚至不惜滅門林家。
除了上述兩點,大家覺的《笑傲江湖》還諷刺了哪些現象呢? -
3 # 北美瘋情
自然是笑可笑之人。
江湖大了,什麼鳥人鳥事都有,當你狹路相逢,不大笑一陣嚇跑鳥人,難道還要痛哭一場麼?
師太我打死也不會哭的!
-
4 # 博古觀津
就針砭時弊的現實批判性而言,金庸武俠刻畫了三類反面人物,這三種人在生活中都有原型。
第一種人。一心想當皇帝,有封建社會的皇帝情節。像《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禪和任我行。
左冷禪當上五嶽劍派盟主後,仍不滿足,千方百計想合併為五嶽派,最終實現自己當上江湖皇帝的夢想。少林方丈說他野心勃勃,遺害無窮。
魔教任我行也是個這樣的主。他奪得魔教教主之位後,手下齊呼 “千秋萬代,一統江湖”,這不就是對皇帝喊的尊號嗎。
金庸武俠含蓄地嘲諷這種封建文化流毒:皇帝情節。鞭辟入裡,力透紙背,令人警醒。
第二種人,偽君子。
偽君子是傳統華人最為鄙視的一類人物。儒家文化最為痛恨的就是偽君子,嫌他表裡不一、兩面三刀。所以儒家思想把“誠”作為君子修養的首要標準。
金庸筆下的嶽不群就是偽君子的典型。
嶽不群身為華山派掌門,表面上文質彬彬,實則陰險狡詐,以替林平之報仇的名義,攫取林家辟邪劍譜,後又殺人滅口,當上五嶽派盟主。他就是典型的偽君子,讓人鄙視和唾棄。
想想看,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打著正義旗號,欺世盜名,禍國殃民,幹盡壞事。這種兩面三刀,表裡不一的偽君子真是讓人痛恨。
金庸塑造偽君子形象,就是讓我們睜大眼睛,不要被其言詞或外表迷惑,應該聽其言,觀其行,理性地評價他。越是那些地位尊崇的人物就越要謹慎對待。
第三種人,玩弄詭計、自掘墳墓的小人。
像《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禪。想想看,這種玩弄詭計、陰謀害人的壞種,在中國歷史上實在是不乏其人,或許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這種人的下場就是作惡多端比自斃。金庸小說塑造了很多這類人物,對我們具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
5 # 今天影視回顧
第一次看《笑傲江湖》是在拿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的16歲,十年後再看一遍,那時看得驚心動魄,卻是百分之一都沒有看懂,也難怪,作者在後記中說道:“...在我的設想裡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雖然作者一再強調單純影射性小說意義不大,刻畫人性才會較長期價值,而細細讀來,每個章節每個角落都隱隱透出當時那場鬥爭的如火如荼,無所不用其極,人性的卑汙齷齪集中體現,讀來讓人強烈反感,卻又心驚膽戰。但作者似乎懷著悲憫的心情給了小說一個好的結局,讓人讀畢不必憤然撕書。這不是一部好看的武俠小說,這是一部武俠成分甚少的諷刺小說。
1 畢竟是歸為武俠小說,金庸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呵呵)的武功與俠義著實不一般。從處女作《書劍恩仇記》開始,武林高手的武功境界在一步步提高:當《書》還沉浸在融合天下招數的百花錯拳不能自拔時,《射》已經能空手入白刃,發出致命的XL-18,彈玻璃球已經是天下一等一神功;老頑童一套繁雜的空明拳還沒打完,早被張大教主的乾坤大挪移挪移到正在吃燒雞的洪七公身上;張無忌正洋洋得意準備如法炮製六脈神劍,卻被段譽在三丈開外指手畫腳射地手忙腳亂,若不是九陽神功護體早已成了張大篩子;打發了張無忌,段譽滿道東方不敗已然認輸,摟著語焉剛欲轉身,忽覺五丈外東方不敗似乎動了一下,左眼一涼,一滴血滴了下來...東方不敗號稱武功天下第一,卻連個江湖雅號都沒有就掛了,哎。可是後期集大成者的倚、天在武打場面上都有不遺餘力的生動描繪。“雖萬千人吾往矣”、“金戈蕩寇鏕兵”、“燕雲十八騎 奔騰如虎風煙舉”、“排難解紛當六強”、“百尺高塔任迴翔”、“天下英雄莫能當”等等大場面描繪詳略得當,有大處著眼,也有細節描述,讀來虎虎生風,險惡江湖躍然紙上。可是笑傲江湖呢?只有三戰、繡花兩場“無招勝有招”的決鬥,東方不敗的如鬼似寐當真讓人無法喘氣,武功境界已臻化境,可惜類似的描繪太少,而讓位於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關於俠義,笑傲江湖再也找不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眾正派人士忙著一統江湖,無暇顧及洞房嬌妻,不惜揮刀自宮;東方不敗悠閒地躲在閨房繡花,芳心暗待蓮弟;武林正宗的少林方丈本該關鍵時刻主持正義,卻唯唯諾諾,只會念阿彌陀佛;只有拖著病體的令狐沖和採花大盜田伯光還知廉恥為何物,還能不顧正派邪教之分艱難的秉持江湖俠義。當同為五嶽劍派的衡山老尼被捋走,君子劍可以冠冕堂皇的說道魔教妖人說不定有什麼詭計,須當從長計議,而置之不理。一身邪氣的任我行要殺人便殺得光明正大雷霆萬鈞,而君子劍不得不忍受裝逼的人間至苦,在人家背後偷偷下刀子。
2 苦戀小師妹,讀來為之心痛,彷彿看見了一代浪子心在滴血不論多麼險惡的江湖,愛情永遠是永恆的話題。一開篇就從華山眾弟子的嘻笑怒罵中側面烘托了小師妹和大師哥的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到了“面壁”一節兩人更是情話綿綿,如痴如夢:⋯嶽靈珊緊緊握住他的雙手,心中柔情無限,低地叫了聲“大師哥”。令狐沖想張臂將她摟入懷中,卻是不敢。兩人四目相投,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一動也不動,大雪繼續飄下,逐漸,逐漸,似乎將兩人堆成了兩個雪人。⋯⋯兩人隔了這麼久見面,均是悲喜交集。嶽靈珊凝望他臉,驚道:“大師哥,你也生病了嗎?怎地瘦得這般厲害?”令狐沖搖搖頭,道“我沒生病,我...我...”嶽靈珊陡然醒悟,突然哭了出來,道“你是記掛著我,以致瘦成這個樣子。大師哥,我現下全好啦。”令狐沖握著她手,低聲道:“這些日子,我日日夜夜望著這條路,就只盼這一刻的時光,謝天謝地,你終於來了。”可惜,美景不長,隨著小君子劍的到來,不知為何小師妹突然移情別戀,甚至反目成仇,盡耍她的大小姐脾氣,待到令狐沖莫名其妙的使出辟邪劍法,整個嶽靈珊就“永永遠遠不睬他了”。平素放蕩不羈,對世事似乎全然不甚掛懷,可每想到小師妹,就是情不自禁:...令狐沖胸口一酸,淚水便欲奪眶而出,說道“正因為她...是她拿來給我的...我令狐沖堂堂丈夫,豈受人憐?”......正自思湧如潮,起伏不定,忽聽腳步聲細碎,一人閃近房來,正是他日思夜想、念茲在茲的小師妹。令狐沖叫道“小師妹...”下面的話便接不下去了。嶽靈珊道:“。。。”令狐沖只一見到她,天大的事也都置之腦後,什麼嵩山派不嵩山派,雙眼怔怔地瞧著她,一時酸甜苦辣,諸般滋味金盡皆湧向心頭...直到聽說小師妹大婚,喉頭哽咽,呼吸艱難,這個堂堂丈夫,大好男兒,衝到野外,撲在地上,放聲大哭。即使這樣,心中仍然念念不忘:...突然之間,一個極熟悉的聲音鑽進耳朵:“小林子,你到底陪不陪我喝酒?”令狐沖登時胸口熱血上湧,腦中一片眩暈...霎時之間,竟似木雕泥塑般呆住了,淚水湧到眼眶之中,望出來模糊一片...最後,當被“沒有夫妻之實”的丈夫親手殺死,卻仍然囑託大師哥照顧林平之的安危。令狐沖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都死了。直到此時,令狐沖終於明白,小師妹崇仰師父,他喜歡的男子要像爹爹那樣端莊嚴肅,沉默寡言。他只是她的玩伴,她從來...從來不尊重他。有人說男人直到婚後,直到有了孩子才最後長大。要說令狐沖絕頂聰明一點不過,獨孤九劍吸星大法都是幾天學會,為人處事更是機靈透頂,偏偏滿腔熱血投在一個從沒有真正愛過他的人。他愛盈盈嗎?沒有,自始至終都沒有,即使湖水畔馬車中的傾談,看似心意相通。綠竹巷中小魔女隔著帳子對無形浪子一見傾心,還可解釋為小魔女不被世俗羈絆,勇敢去愛,待到為了一面之緣,甘願為之赴死,之後更不顧令狐小子一心掛念小師妹,為了嶽靈珊魂不守舍,卻絲毫沒有吃醋,繼續甘冒奇險表衷心,我不得不表示懷疑。天下還有這般女子,當真奇了。令狐沖每每聽見想到嶽靈珊、小師妹三個字,便呼吸困難,怔怔發神,對付盈盈呢?那可是綽綽有餘,馬上換上一套嬉皮笑臉的地招式,哪有絲毫心跳加速的跡象?他對盈盈只有感激,沒有感動。讀到最後,不得不想象,作者似乎不忍給令狐沖一個苦戀至死的結局,而硬生生安排一個比小師妹更豔美,更通世俗的女子去拯救這個尚有一絲羈絆的江湖浪子,確實,要是沒有盈盈處處相助,令狐沖不是痛苦相思而死,就是早被恩師親手殺死,還定然去九泉下接著報答師父養育之恩。
3 政治陰謀:烏煙瘴氣、群魔亂舞,但君子劍、左盟主的野心之大、佈局宏大縝密,卻又令人脊樑發涼,髮根豎起,堪稱一代梟雄開篇就是滅門。當權力鬥爭無法緩解,其暴力的一面自然達到抄家滅門的頂峰。一個是懷有秘籍的林家,卻又守不住,只好任人宰割,不過至少還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死的,可憐劉家,處在權力漩渦,只是因為想引退江湖這麼“簡單”的要求,照舊被政敵抓住不放,一家慘死。據說當年少奇也想引退。可惜餘矮子費勁力氣什麼沒搞到手,還把犬子搭上了。這邊廂左盟主為了個兩江總督也忙的不亦樂乎:以勾結魔教為由殺了衡山劉家一家,將小女兒一刀從肩砍到腰;反過來冒充魔教殺得恆山、華山幾乎全軍覆沒,就剩下一個有勇無謀、氣大傷身的泰山派。這位左盟主把無恥二字理解得也當真透徹,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踐行到底。可惜,這兩人都是白忙乎,甚至是給人做了嫁衣。君子劍僅僅付出了寶貝女兒一生感情幸福代價就把林公子勾引到手,幾乎是把辟邪劍譜恭恭敬敬雙手呈上,而那邊廂則是餘矮子拼命把林平子往這邊推。待得自宮練劍,神功初成,左冷禪窮十餘年心血促成的五嶽合併就被嶽師父唾手而得。嶽師父為了這一天,可以忍受間諜十餘年的臥底,佈局之縝密,心思之狠毒,耐心之大,恐怕左盟主只能趴伏在地,高呼甘拜下風。
等等,武功天下第一日月神教教主呢?武林正宗的少林寺在幹什麼呢?怎麼能讓這幾個中層幹部在這裡亂搞?嗯,東方不敗一片芳心盡數投在蓮弟身上,自然沒心思管什麼武林盟主;而少林方丈唯唯諾諾,沒有一代大師的氣概,他也自宮練劍了難道。任我行,這般轟轟烈烈的大男兒,因修習半吊子吸星大法而一時疏忽被囚禁在湖底12年,剛一出來可能是太過激動,腦出血,掛了。令狐沖是隱士、莫大先生是隱士。他們是幸運的,可以在江湖中全身而退,追求自己的生活。
-
6 # 小雞看世界
首先我的觀點是笑傲江湖諷刺的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劇中,瞭解到令狐沖接觸曲洋和劉正風之後,內心產生了對名門正派與魔教疑惑!疑惑什麼是正義?正義是自己加封而成,還是看做的事兒來決定這個人是否是正義?令狐沖產生了疑惑,所以沒有對曲洋拔劍便殺,而回到華山之後,嶽不群所謂名門正派,罰令狐沖上了思過崖反思自己,為什麼不見了魔教拔劍便殺!而拔劍便殺,不問是非,不問青紅皂白,那麼又有魔教有何區別?
劇中還有一大配角,林平之,大家都知道在餘滄海將林平之滿門殺害之後,林平之的父母告知林平之去衡山,去衡山尋找正義,伸張冤屈!因為衡山將要召開武林大,會而林平之千重萬難之後到達衡山!而江湖名門正派都聚集於此!卻無人插插手林平之的家仇!大家只是窺視著林家的辟邪劍譜!對於林家的正義!沒有任何名門正派主持公道,大家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裡我們又產生疑問!到底什麼是正義?正義是什麼?
而大家都知道,在衡山劉正風金盆洗手大會,滿門被殺!而殺的原因,僅僅是勾結魔教曲洋,而劉正風和曲洋都從未殘害他人!也沒有殺別人滿門!此時殺害了林家的餘滄海卻安然無恙,沒有人去過問!而叫名門正派的嵩山派,卻將劉家老小全家殺死!在江湖上殺死的人,不計其數!,所以此處又讓我們反思到底什麼是正義?正義是什麼?正義是嵩山派恃強凌弱?強勢蠻橫你有勢力了,你說的就是正義!這就是對正義的諷刺!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https://m.toutiaoimg.com/group/6800257812606747147/?app=news_article×tamp=1583379679&group_id=6800257812606747147
-
7 # 臺前幕後君
笑傲江湖是對對野心與權謀的批判
金庸先生可能受佛、道家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因此他對於權謀之術很是深惡痛絕,《笑傲江湖》幾乎沒涉及一個官方人物和歷史人物,但是,在我們讀完此書後,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這本書是對野心與權謀進行的一次徹底的剖析揭露與批判。
任我行曾是日月神教的教主,這個人性格豪爽,見識寬廣,被東方不敗囚禁於西湖的地牢里長達12年,可是他依然雄心不滅,伺機重出江湖,東山再起。東方不敗奪取教主之位後,任用奸人楊蓮亭代替自己“上班”,以致教中上下一片混亂,不分黑白,教中眾人更是胡作非為,臭名昭著,教內還大搞個人崇拜。這些行為,都是被任我行所不齒的,為了能除掉東方不敗,任我行可謂豁出去了,破釜沉舟,後來終於在令狐沖等人的幫助下,奪回了教主之位,善良的讀者看到這裡,都會以為任我行要好好整頓一下教風教紀,挽回日月神教的名譽。
但是,事難如願,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任我行,慾望和野心膨脹,他想要稱霸武林,使自己名垂青史。隨後,他便暴露出了兇殘陰險狠毒和唯我獨尊的獨裁者的面目,他越是武功高強,越是危害大。
任我行為了奪回教主之位,在一次上了黑木崖後,聽到上官雲等人讚頌東方不敗的話:“願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心中很是憤恨,但當任我行重新當了教主,上官雲又用這種話來拍任我行的馬屁,那時的任我行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若能統一江湖,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志得意滿,這就意味著,他已經結束了與人稱兄道弟的豪俠生涯,只剩下籌劃如何稱霸江湖的教主生活。
任我行以前跟教內部屬都是兄弟相稱,現在看到下面跪著的教眾,本想說不必多禮,但話到口邊,又被嚥下去了,不再站起來回禮,而是滿意的點點頭。
任盈盈覺得任我行的改變是因為武功太高,名氣太盛的結果,這是個人崇拜產生的主觀原因,如果一個人有一定的才華,地位,卻驕傲自滿,難免在與他人相比時滋生一種優越感,於是,慾望膨脹,狂妄不止,一天聽不到頌詞,就跟癮君子發作一樣難受。另一個原因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如果不是向問天上官雲等人的諂媚言辭,如果不是教眾們的奴性意識,如果不是東方不敗制定出的“教主寶訓”,任我行也不至於把自己當成是孔夫子諸葛亮關公一類的人。
再看看自詡為正派領袖的左冷禪,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鞏固自己名門正派的領導地位,便不惜去殘殺無辜的劉正風一家人,後來又設下毒計,殺掉恆山派弟子,襲擊華山派,手段之下流無恥,實在是邪門歪道之風。而正是由於他只有爾虞我詐的小計謀,卻沒有大智慧,所以只能橫行一時,最終還是失道寡助。只憑他一味的殺戮,難成氣候,
在看看“儒雅大方”的嶽不群,他在名門正派裡也頗有威望,手拿君子劍,談吐也有君子風範,但他是個心計很重的人,他有很大的野心,但表面上卻不漏聲色,借刀殺人,不留蛛絲馬跡,他憑著自己的努力,奪取了辟邪劍譜,在關鍵時刻打敗了左冷禪,坐上了武林盟主的位子。一旦他獲取了權力,就馬上把虛偽的面具扯了下來,要將令狐沖置於死地,江湖義氣和道德廉恥都拋到腦後,慾望讓他的心理嚴重畸形與扭曲,這毀了他的一生。
任我行左冷禪和嶽不群都是被慾望擾亂了心智的人,金庸筆下慾望太大的人大都是反面人物,而且都沒有好的結局,所以金庸塑造的主人公大多持“出世”態度。但是人生在世,還是應有所作為,退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事實上,追求權力,並不一定要做太多違背良心的事,譬如說,李世民為了追求權力殺了他的哥哥們,卻給中國帶來了“貞觀之治”,以殺數個人而換取億萬百姓的幸福,這種追逐權力的影響還是值得去肯定的。還有,明朝的張居正,他也一直在用一切方法維持自己的權力,但他當權時,打擊豪強地主,進行經濟改革,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這些都不應該被忽視。
如果金庸筆下的奪權者是為了滿足私慾,搞個人崇拜,理應不得善終,但若都跟令狐沖一樣去歸隱,只怕惡人會更容易稱王稱霸。
站在這個角度來講,對於任我行這個人多少還是應該有所肯定。江湖上成天打打殺殺,就像的軍閥混戰,要是真的可以把江湖統一,開創一個大一統的局面,是好是壞還真難說,就像秦始皇統一天下,其功還是大於過的。
-
8 # 少彬小夢哥
個人覺得這部小說諷刺了人的本性,表面上風光無限,但暗地裡真實的自己卻不敢恭維。
故事由淺入深的描寫了一場聲勢浩大,驚天動地的武林集會,令狐沖那將生死置之度外,於眾豪傑中出入生死,不畏強權,風流倜儻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他自己確說自己是個浮華無稽的浪子,他與小師妹的情誼確然之深,一片痴情,可曲中轉折,他被師父嶽不群罰到思過崖面壁之季,小師妹卻另有所歡喜歡上了林平之,這個身負《辟邪劍譜》,與青城派有不共戴天之仇,殺父殺母之仇未報之人,然他與平之之間的愛情終究是不幸福的,可她終是死在林平之的劍下。
江湖群豪群聚五霸崗,此時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已劍法了得,那乃是得了風清揚風老前輩的真傳,可其師父卻懷疑他偷了平之的《辟邪劍譜》,還與左道斜士交友,師徒二人間已產生了極大的間隙,可令狐沖雖劍法了得,但依然是不治之症,連殺人名醫平一指也說他活不過三年。此後在少室山少林寺內,他得知師父已將他逐出華山,更覺留於世間索然無味,昔日敬重他的六師弟陸大有已死於非命,小師妹早已移情別戀,此時便留他孤零零一個人留在世間又有何意義?正道中人又欲捉拿他。好在他生性豁達,索性一躺,便也不欲將生死之事看得太重。
後來陰差陽錯間令狐沖結識了魔教任我行之女任盈盈,可期間他並不知曉,一直稱她為‘婆婆’。也是此時他虜獲了盈盈的芳心。
《嶽不群》實際上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偽君子,他私藏平之的《辟邪劍譜》偷偷練習,卻汙衊給令狐沖,《辟邪劍譜》的威力之大,自開篇青城派欲奪之,其後不知引起了武林中的多少腥風血雨。嶽不群倒也藏的隱秘,與左冷禪對招之時出其不意的使出了這套劍法,猶如鬼魅,刺瞎了左冷禪的雙目,當上了這五嶽派的掌門。其後他對令狐沖和林平之都欲下殺手,以求滅口,不料卻被盈盈逼服了魔教毒藥三尸腦神丹,嶽夫人自始至終從沒有懷疑過令狐沖,令狐沖自幼是個孤兒由師父師孃養大,早已即將師父師孃如親生父母般看待,他們夫婦漆下無子,也當衝兒如自己的親生孩子,不料人心不足蛇吞象,因為一部區區劍譜,搞得家散人離,嶽靈珊被林平之一劍刺死,岳母也揮刀自盡,嶽不群在捉拿令狐沖之時,被儀琳抵住後心一劍刺死,林平之雖以辟邪劍法殺了青城派一眾,給父母報了仇,卻也失了人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父母健在時的福威鏢局中意氣風發,為人正直的少年,他滿門被殺,父母慘死,一心為報仇而練劍,眼下他雙目失明為人惡毒,投靠在左冷禪身側,相互利用,本該被令狐沖殺死為小師妹報仇,只因小師妹遺言要他好好照顧好平之,才免的一死,被囚禁在西湖湖底,永見天日不得。
最後(令狐沖、任盈盈)看透了江湖人性的險惡,令狐沖與任盈盈均辭掉掌門之位,在西湖孤山梅莊結成眷侶。有情人終成眷屬。
-
9 # 天地有正氣
金庸先生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笑傲江湖》中,除了主人公令狐沖,還刻畫了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閒師太等人物,目的是反映中國幾千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這一點,金庸先生在小說的後記中說過。
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不顧一切地奪取權力,這種人物和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在權力面前,他們內心的陰暗面徹底暴露,人性中的醜惡日益澎漲,走上了追名逐利的不歸路。
另一方面,以令狐沖、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閒師太為代表的正面人物,心懷正道,致力於維護武林蒼生,站在了任我行等反派人物的對立面。自古正邪不兩立,這本來就是歷史發展規律。
金庸先生給所有人安排了結局。其中,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等一心追逐權力的人,個個都沒有好下場,這就是嚴厲的諷刺了。包括被仇恨衝昏頭腦的林平之,最終也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既可憐,又可恨。而令狐沖等正面人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笑傲江湖中唱響了正義的主旋律。
金庸先生說,他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表現的是鮮活的人性。所以,《笑傲江湖》諷刺的是不擇手段的野心家,批判了人性的貪婪。
-
10 # 譚公子
諷刺了那些的所謂的“名門正派",嘴上各種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內心卻是鮮廉寡恥,各種陰謀詭計的偽君子真小人!
-
11 # 遊戲小金豆
你好,我是影視小金豆,今天回答《笑傲江湖》到底講的什麼?書中對於政治的種種刻畫,並非某一時代某一時期所獨有的,而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現象。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說:這部小說透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當時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嶽不群”或“左冷禪”,正說明了金庸刻畫的是某一類政治人物,廣泛存在於各個國家各個時期。其實《笑傲江湖》這一名稱,也有雙關含義。江湖一方面指武林的江湖,一方面指與廟堂相對的江湖。想必大家都記得范仲淹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12 # 碳酸追劇咯
笑傲江湖獨特在,她不僅是一篇武俠小說,也是一篇諷刺小說。
把笑傲江湖中各種各樣的神奇武功和種種“金手指”除去。情節結構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她的主旨、思想核心也不會改變。
都說鹿鼎記是一篇反武俠,但它只是反“武俠”,它也嘲弄俠義,也嘲弄個人能力對歷史程序的影響。
但笑傲江湖顯然更深刻,她在描寫權力的黑暗、描寫權力對人的扭曲。所以從主旨上來講,笑傲江湖更勝一籌。
小說開篇,林家福威鏢局遭遇慘案,還可視為江湖紛爭。然而從劉正風金盆洗手為標誌,金庸先生便開始了對政治的刻畫。
劉正風被滅門,說明了一件事:江湖分為兩大敵對勢力,你一旦沾染了對立的勢力,立刻變成異己,會被毫不留情的剷除。在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一切人性都可以放下,可以殺害無辜幼女,可以背叛父親。
華山派內部也有敵我之分。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兩派之間存在著長達幾十年的路線鬥爭,視對方為邪魔外道。氣宗獲勝掌權,而華山派的接班人令狐沖,因為走了劍宗路線,因而遭到邊緣化,最終被逐出了華山派。
左冷禪對於五嶽劍派或拉攏,或打擊,以達到並派的目的,這是政治。
東方不敗清除異己,培植親信,最後篡權奪位,這也是政治。更別提他奪位之後讓男寵楊蓮亭把持教政,大興個人崇拜。教眾天天背誦教主語錄,教主姓“東方”,《葵花寶典》……你想到了什麼?其實在連載版中,日月神教本名為“朝陽神教”。
書中對於政治的種種刻畫,並非某一時代某一時期所獨有的,而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現象。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說:“當時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嶽不群”或“左冷禪”,正說明了金庸刻畫的是某一類政治人物,廣泛存在於各個國家各個時期。”
其實《笑傲江湖》這一名稱,也有雙關含義。江湖一方面指武林的江湖,一方面指與廟堂相對的江湖。想必大家都記得范仲淹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回覆列表
天下英雄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諷刺您這類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