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友說太歲

    對老北京人來說,過冬至,必不可少的吃食是餃子。但早年間,冬至這天吃的可不是餃子。《燕京歲時記》裡稱“冬至餛飩夏至面”。也就是說,最早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的食物名字應該叫“餛飩”。

  • 2 # 老檀宮小葉紫檀

    冬至,顧名思義,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寒冷的冬天開始之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至於如何過冬至,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我作為一個客家人,講講我們客家人如何過冬至的。

    對客家人來說,有這麼一句俗語,冬至大過年,所以說冬至是個大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準備非常豐盛的食品,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其中,最具有客家特色的食品是蘿蔔粄,是冬至必吃的食品之一。說到吃,客家人還會在冬至這邊吃羊肉,羊肉溫補,在冬至時節吃羊肉對身體大有好處,可以益氣補虛,強身健體。

    客家人在冬至的時候釀冬至酒,因為冬至釀出來的酒具有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足的特點,還有可以長久儲存。所以就有了釀冬至酒的習俗。

  • 3 # HR風彩

    記憶中,我們家冬至吃餃子,必須吃,否則認為不吉利,數九寒天會受凍受窮。

    冬至給我最深刻的記憶還有賣餃子。我和弟弟上大學時,家裡花銷加大,為了補貼家用,退休的爸爸媽媽開始賣餃子。餃子是我們的傳承,姥姥的餃子傳到媽媽這裡,口味一如既往的好。賣餃子,不需要什麼投資,在家包好凍好了出來賣就成。那時,市場上剛剛出現速凍水餃。媽媽包好,爸爸在街上賣,一般等下班高峰時。教師退休的爸爸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但是為了家他什麼都可以做。冬至時明顯賣得多些,這也鼓勵了我們。我當時就在本地上大學,課餘幫家裡包餃子。哥哥下班也幫忙。後來哥哥和我在外面聯絡超市小賣部或者飯店等,銷路大大提高,我們還自創了“鵬飛”品牌,印製有自己的包裝袋,銷售量大了,自家人忙不過來,在家裡也佔不下了,就租了門店,僱了幾個阿姨。爸爸也早已不騎車送貨了只負責日常管理,有稍遠些的商家要時哥哥騎著摩托車去送貨。

    記得一年冬至,我家的餃子賣得很好,好多人慕名來買,但是當時生產銷售在一個小院子裡,並不在馬路邊。下班高峰時,為了擴大銷路,哥哥靈機一動,搬出幾個長條桌子,把剛凍好的餃子,一箱箱擺在桌上,一個個漂亮的小餃子在向人們說:“快快來,否則我就被搶光了!”結果吸引人們紛紛來買,很快銷售一空。那天晚上,我記得我們開心地數錢。那感覺真好啊!那個冬至讓我看到商機的重要和哥哥對市場的敏銳感覺。

    後來,我家的餃子作坊又擴大了,搬到門面房,最大規模時僱傭了十幾個工人,還在旁邊開個小飯店,僱了個小姑娘坐檯,賣餃子還有其他。開飯店時,我記得弟弟的女朋友(現在是弟媳了)還來幫忙,大包小包置辦了很多東西,飯店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開起來!當時我和弟弟已經上班,我那時在電視臺實習,下了班有時來飯店幫忙。

    每到冬至這天,餃子的銷量是最好的。這一天,也是我們最忙的一天。但是無論忙到多晚,我們都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

    後來,我和弟弟相繼畢業參加工作。哥哥單位也忙。我們都無志於餐飲業,爸爸後來從門店到市場採購時騎車被人撞下來摔傷了腿,看爸爸媽媽都日漸老了,我們也度過了困難時期,我們決定不幹了。

    至今想來,如果我或者哥哥堅持幹下去,也一定可以做得更大。

    餃子生意不幹了,但是餃子卻是全家人的最愛,隔三差五吃餃子。

    每每冬至到來,我在吃餃子的時候都會想餃子和我家的故事。

  • 4 # 登攀

    冬至,是中國24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從這一天開始,就進入了“數九寒天”,尤其是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真正的冬天開始了:西風烈烈,滴水成冰,戶外活動減少,連貓狗都趕緊找地兒取暖。大家碰面的口頭禪變成了,天兒好冷啊!今天是幾久第幾天了?人們都在熱切地盼望著春天的來臨。

    我的座標,山西省東南部,雖然不算祖國的最北方,但是到了冬至,一般都會氣溫驟降,寒氣逼人。

    在我們這裡,有一句諺語,我記得很清:冬至餃子夏至面。就是說,無論窮富,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夏至這一天,都吃麵條。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我的記憶裡,每年冬至,也確實幾乎都是這樣過的:以前,家裡窮,父母親會平時精打細算,把不多的一點細糧積攢下來,到了冬至這一天拿出來,給我們包餃子解饞。有時會有點肉,有時是素餡的。無論怎樣,我們都會吃的非常開心,滿足,畢竟是改善生活,平時幾乎是吃不到的。所以,我和哥哥會像盼望過春節一樣盼望“冬至”;後來,我外出讀書,學校食堂在冬至這一天也會給大家煮餃子吃,但總感覺沒有媽媽做的好吃;再後來,我成家了。到了這一天,空閒時,我們會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餃子,再做幾樣菜,大家圍坐一起,吃吃美食,聊聊來年。如果沒有回去,我也會吃著餃子,想念親人。

    無疑,冬至也成了家人團聚的這麼一個傳統節日。我想,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傳承下來才是!

  • 5 # 四書五經普洱茶

    “九九消寒圖”

    北方人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寓意冬天不能凍掉耳朵。

    北方還有種稱之為“冬至文化”的,即從這一天開始“數九”,“數九”完畢,春天就來到了。

    所謂“數九”即“九九消寒圖”,包括九個字的筆畫消寒圖、畫圈消寒圖、梅花♣️消寒圖,和詩歌消寒圖。今年的冬至這一天,我有專門的關於九九消寒圖的文章,介紹給大家。

    北方其它的冬至風俗我就不曉得了!

  • 6 # 俞鍾陳曲

    冬至大如年,其最重要的標誌性體現就是家家戶戶吃餃子,在蘇北老家人們都叫過冬,是全年中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

    長到夏至短到冬,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令,也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比一天長了,所以,冬至日也叫一陽生。那麼這一天人們如何過冬至呢?得要看在什麼地方,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客家人冬至吃羊肉,還要吃蘿蔔飯。有的地方要燒紙錢祭祖宗。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也有的是混沌。九九消寒歌也從這時起成了大家經常提及的口頭禪。

    小時候的蘇北老家到了這一天,家裡的大人小孩都會起得很早,爺爺奶奶們要走上十多里的路程去上街趕集,有時還要挑上兩筐白菜,賣完了才有錢去稱一兩斤豬肉,打點散酒,帶一兩沓紙錢趕回鄉下,一家人齊上陣,和麵的和麵,剁肉的剁肉,大家圍在一起擀麵皮包餃子。

    那時候孩子們最願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大隊部的小店打醬油,莊上的大人們看見孩子拿著瓶子就會故意問幹嘛去的,逗孩子說出過冬了,家裡包餃子,等到醬油打回,大人們也就把餃子煮熟了。

    餃子煮熟後要先盛上兩碗端到桌上,擺上筷子,斟上水酒,大人們端來火盆,領著兒孫燒紙,教誨兒孫向祖宗禱告,報說過冬日子。長輩先開始給祖宗磕四個頭,兒孫後面跟著磕,磕完頭就可以圍坐下來吃餃子了,但供桌上的餃子要重新下鍋過一下撈起來才能吃,有什麼說法已經記不太清楚。

    傳說冬至吃餃子是由東漢名醫張仲景煮餃子施捨給窮苦百姓而來的,相傳張仲景老年還鄉時,正是冬天大雪紛飛。路過街頭看到很多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因為飢不果腹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張仲景於心不忍便令人在南陽城關東邊搭起了醫棚。讓隨從弟子用羊肉、辣椒加些驅寒藥材做成餡包成餃子施捨給百姓。不少人吃完餃子凍耳朵就好了。此後每逢冬至日隆冬數九,大家都紛紛買肉包餃子,有諺語“冬至的餃子不凍耳”就是這麼來的。

    過冬對於老家人來說,既是個重要節氣,又是祭祖的日子。從冬至這天起便開始嚴冬數九,意味著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冬天正式拉開序幕,冬至過後,白天逐漸增長,陽氣逐日增多,距離過年愈來愈近,當然春天也就不遠,大地生機暗藏,人們新的希望也就有了。

  • 7 # 蘇耿仁蘇氏資訊平臺

    冬至快到了,說到傳統的冬至習俗,我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在家鄉怎樣過冬至(我們也叫"冬節")與小吃"東節丸"。

    我的家鄉是粵東的普寧市與潮陽區、潮南區交界處的青洋山村,全村村民會集中在冬至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一般都在午後四五點左右祭拜完畢,然後將祭祖的祭品挑回家,一家人圍桌共進晚餐,桌面上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要有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冬節丸",潮汕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潮汕人過冬節要吃“冬節丸”,長輩會說,"吃了"冬節丸"就多一歲,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人人必須吃用,意思也就是說過了冬節很快就要過年了,冬節在潮汕地方也就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日,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過完冬節也就意味著一年很快又過完了,也體現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望。

    在我們這條村周邊,"冬節丸"主要分為圓丸與尖頭丸兩種造型。

    "圓丸"如圖1: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徵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

    "尖頭丸"如圖2:冬節丸除了搓成圓圓的,在普寧也有人把它搓成兩頭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團搓成小長條形,再用剪刀剪成尖頭丸。

    圖片3:煮熟後的"冬節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努力上學的的人後來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彌補曾經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