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般明月
-
2 # 走卒水邊綠地
當然是千古詞帝李煜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很喜歡他的詩詞!
-
3 # 筆拳1
李煜應是文學造詣最高的皇帝,他的詞悽美,悠遠而又大氣磅礴。小樓昨夜又西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4 # 涉趣齋胡少鵬
我以為可按風格劃分:
小才婉約者如魏文帝曹丕,代表作《燕歌行》;南唐後主李煜,代表作《虞美人》。
雄才豪放者有漢高祖劉邦,代表作《大風歌》;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代表作《沁園春.雪》。
-
5 # 大悔憶智周
有人說是曹操,但曹操文學造詣的確很高卻並沒有稱帝。
我贊成文學造詣高的皇帝是後蜀的孟昶和南唐的李煜這個回答。另外,補充一下,還有南唐李璟。
孟昶和李煜,作為失去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女人的皇帝,他們的人生情感的體驗非同凡響,他們接受的宮廷文化教養足以供他們準確生動地表達這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
他們又都是脫離物質計算的詩人——大概這正是他們被滅亡的因由。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豐富的情感和傑出的天才,這兩樣是寫詩的硬道理。
所以,連高傲的蘇東坡都甘願放棄文人最在乎的名譽與尊嚴,去抄襲孟昶幾句!
所以,李煜被俘以後已經沒有性命之憂卻還要寫詩導致慘死!
表達比生命更重要麼?詩詞是生命與才華的呼吸麼?
鑑於李璟和孟昶的代表作數量不及李煜——僅因為數量——我認為李煜千古詞帝當之無愧。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百公斤還長油。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愁!
-
6 # 紅塵彌勒
看了一圈兒論詞觀點,我對於李煜這個覆國的落魄帝王心懷戚然,也對他的咎由自取嗤之以鼻,更對他喪權辱國以後的詩詞倍感淒涼。
但無論如何說,李煜都不能算是一個文學造詣最高的帝王。
要推選千古帝王的文學造詣第一人,我的觀點是,魏文帝曹丕堪當此謂。
您別看曹丕的皇帝當得不怎麼樣,對內連親弟弟都壓制猜忌,甚至幾欲置之死地,還毒死了連城王曹彰,造成兄弟鬩牆,對外連縱之術搞得不怎麼成功,一直處於內憂外患的困頓之中。但他的文學造詣,卻開創了一個文學體系的先河,成為封建帝王中,文學造詣最高的那個人,是站在巔頂俯視眾生的文學批評奠基者,也是五言、七言詩詞的肇使者。
曹丕與父親曹操和弟弟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辭章成就雖然不及父親和弟弟高,也沒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篇章,但他的文學批評卻贏得了一致的讚譽,他著的《典論》一文對後世影響頗深,尤其是典論中的《論文》,更是開創了文學系統性批評的先河,是後代文學研究者們的圭臬範本。他的五言詩和七言詩,開啟了唐代詩篇的盛世,具有文學引領的先鋒作用。
-
7 # huiyuan自媒體
是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曹丕和父親曹操、弟弟曹植合稱三曹,是建安時期三曹七子之一,他在詩、賦和散文方面成就很高,一生留下詩約四十首,賦作二十八篇,散文一百七十六篇。其詩歌以五、七言為長,代表作是《燕歌行》,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而其《典論·論文》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
-
8 # 多彩三秦
作為皇帝,他是歷史的笑話。但作為詩人,他卻是中國歷史上的神話!要說在十大中國歷史上最有藝術才華的皇帝當中,文學造詣最高的皇帝當數李煜……。
李煜,生於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亡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五代十國時的南唐國君,在位十五年。字重光,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登基,史稱南唐後主,李後主,詞帝。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但在文學上卻是一個大家,詩人。他精通書法,善繪畫,懂音律,在詩和文上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後世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詞上。
一,他延伸了詞的表現領域,創新了詞的體裁和表現手法。
二,他超脫了人間的悲涼,所寫詞的意境優美,感情真摯。
三,他寫的詞和詩語言自然簡潔、凝鍊又高度概括,有豐富的想象力又有奔放的表現力。
四,在詞作上有別於晚唐五代,獨樹一幟。
李煜的主要作品有:《南唐二主詞》,《文集》30卷、《雜說》百篇 ,李煜詞34首。
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給世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虞美人》之後,再無李煜。
(文中為網路配圖)
-
9 # 一往文學
一般問到這個問題,我們都會想到這麼三個人:曹操、曹丕和李煜。有的人或許還會想到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秀等人。但劉邦廣為人知的只有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本人也並不具備什麼文學造詣,這首詩也是靠胸懷和氣勢取勝;而漢武帝呢,雖說也有《秋風辭》、《悼李夫人賦》等質量不錯的作品,但和李煜等人爭文學第一之位,也著實是弱了些。還有寫《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寫《春江花月夜》的隋煬帝楊廣,都以同等理由止步於奪冠之路上。
而曹操、曹丕和李煜這三個最具實力的選手中,曹操的確文學造詣非常不錯,其《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慷慨激昂,開一代建安風氣,但是歷史上曹操並未稱帝,所以也只能遺憾取消其競選資格。於是現在只剩下兩個人了——魏文帝曹丕和南唐後主李煜。
魏文帝曹丕,是文學"三曹"之一,是一個在文學領域頗為重要的人物。人們對於曹丕的印象往往多停留在其政治才華上,但擅長權謀的曹丕在文學上卻有著細膩深情的特點,被稱為"便娟婉約,能移人情"()。而且在於文論領域,他也有不小的成就,其《典論·論文》,是研究中國文學理論的重要部分。來看看他的代表作《燕歌行》:
燕歌行·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首詩由秋日蕭瑟聯想到思鄉懷人,感情細膩敏感,以思婦口吻描畫,情意深長,實在是佳作。
劉勰的《文心雕龍》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即:"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是說曹植在政治上的失敗反而凸顯了他詩歌的成就,而曹丕的帝王身份使得他的文學才能反而被人們所忽視,這話的確頗有道理。後來明清之際的更是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不過在筆者看來,曹丕的文才雖好,但和"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的曹植相比,還是要落於下風的。而且他的作品也不是沒有批評之聲,像鍾嶸就在《詩品》中說他"率皆鄙直如偶語。惟"西北有浮雲"十餘首,殊美瞻可玩"。
如果沒有李煜,那麼文學第一帝王的名頭,還是可以給曹丕的。但事實是,既生瑜,又生亮,李煜這個多情才子在文學上的光輝實在太過閃耀,以至於在文學上頗有成就的曹丕也只能望塵莫及。
1、李煜其人其評李煜是南唐中主的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是的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才書法、繪畫、音律上皆有成就,而最主要的造詣在於詞上。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可以以亡國降宋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的詞主要是風格綺麗柔靡的宮體風格,多反映宮廷生活和男歡女愛,有花間氣派。但其中已經多有春秋愁容,感情細膩,技巧高妙。而他後期的詞作可謂是空前絕後,他特殊的君王身份和滅國經歷再加上他本身的天縱之才,造就了他後期哀婉淒涼的詞風,亡國之痛盡數附於其詞中流露出來,意境深遠,給人無盡的藝術感染力。
李煜在文學上的成就實在是有目共睹,為歷代詞評家所重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評價李煜"為文有漢魏風。" 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極是當行本色。"而則說: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有言:"予謂重光Teana也,恐非人力所及。"寫《詩藪》的胡應麟也評價說:"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清末四大家"之一的也評價說:"蓮峰居士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芝蘭空谷,未足比其芳華……蓋間氣所鍾,以謂詞中之大成者,當之無愧色矣。"有清一代第一詞人也頗為認可李煜的詞作:"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中國當代作家柏楊也曾說:"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
2、李煜詞作賞析來看看他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尼采謂:"一切文字,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捲上)中國文論一向講究知人論世,深入賞析這首詞作,我們必然要結合李煜的寫作背景。這時李煜已經經歷了亡國之痛,因此詞中的景色描摹得格外淒涼。
"無言"是因為痛到極致已難言,且身為國君的責任和亡國的無奈已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沒有人能真的瞭解到他的悲傷,因為他們都沒有處在他的身份上,就像魯迅說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因此詞人才說"無言",這兩個字含盡難以言明的沉痛。
"獨"自道出人物只有李煜一人,也寫出他的孤單淒涼。"深院""寂寞""梧桐",無不幽寒孤深。
下句一個"鎖"字,驀然出現,讓人想起陰氣重重斑駁破舊的寒鎖,又將秋夜的肅殺蕭條具象化到眼前,煉字極妙。
接下來,愁順勢而出,本無定質,但"剪不斷,理還亂"卻又巧妙地把愁具象化了,又精準道出愁的含義,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絲絲繞繞如影隨形,這裡展現出李煜對於生活的體悟十分入微,而煉字煉形又極妙,非一般人可寫出。
而我們更為熟知的想必是這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雕欄玉砌應猶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一脈連貫,一氣呵成。"春花秋月"指的是年華,春花,秋月,這分明是多麼美好的景色,對麼美妙的時光啊,春秋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可在我的眼中,卻如此的難熬,這萬般悲痛何時能離我而去呢?李煜在這裡使用的是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分外動人。
小樓,夜,東風,故國……這幾個詞一下子勾勒出詞人獨立小樓在東風中望月懷舊的悽情,一句"不堪回首",無盡懊悔悲傷盡在其中,讓人動容。
美好的事物都在,但人卻已變了,有的更是沒了,如同"人面不知何處去",說盡滄海桑田的悽苦。
而愁有多少呢?就像東去的春水,綿綿不盡,永不斷絕。這裡又是一個具象化的手法,李煜對於生活中萬般情感尤其是愁——的確是體察入微,可見愁之深之重。尾句給人以深廣的想象空間,愁分明是思思繞繞的,難以言說,但春水東流,卻將愁也寫出了一腔豪氣和壯闊,給人以奇妙的感染力,也因此家喻戶曉,成為寫愁的經典詞句。
看了以上兩首詞,李煜的才學之高可謂毫無爭議。他的詞作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是當之無愧的一流,而評價一個文學家的成就,除了他的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我們往往還要著眼於他的貢獻,他對文學的開拓,在這個方面,李煜亦是功不可沒。
3、李煜對詞之文體的貢獻李煜對詞的發展貢獻之高,是一篇文章所說不完的,這裡只簡單提一點:
詞這種文體,開始其實是不上臺面的,只是市井中的流行歌曲,而文人雖在詞中發洩情感,卻多以作詞為羞,畢竟許多作者本身是王公大族朝廷官員,文學上以詩為最,而對作詞,只視之為茶餘飯後的娛樂,當不得真,像歐陽修即有此意,因此才會有《蝶戀花》作者之誤這種事情的出現。
而詞又一直以《花間集》為傳統,風格柔媚綺豔,甚至不乏媚俗。而李煜的父親李璟和宰相馮延巳可謂是將人生之閒愁加入詞中,已經使得詞稍稍提高了品格,到了李煜,更是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王國維《人間詞話》)李煜詞前期雖也有花間餘韻,但亡國的經歷促成了他的轉變,他的愁從閒愁到了真正深廣的人生之痛,一人之痛也因和亡國聯絡在一起,而有了普遍的意義。李煜情真語切,在詞中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並寫出一種超越宇宙人生的深廣體驗。
在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當時的李煜早已經歷了孤獨、求索,因此此刻的成就,自然也就是回頭觸手可得了。
李煜的詞作還極其具有個人風格,任何人無法取代也無法模仿。《白雨齋詩話》的作者說:"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李後主的詞的確是擅長以情動人。哪怕不逐字逐句分析,光是一讀,就能讓人進入到那種情境中,他不用什麼花團錦簇的藝術手法,純是比喻和白描,卻以"真"和"深"而取得驚人的藝術效果。
王國維稱其為主觀型詩人,"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清代文學家說:"李後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粗服亂頭四個字來評價李煜,真可謂妙絕,李煜的詞作魅力,也的確落腳於一個"真"字。
回覆列表
有兩個被趙匡胤滅國的皇帝,詩詞才情讓人扼腕,相同的是深愛的女人都被人凌辱。
一個是後蜀的孟昶,後世的評論家批評蘇軾的(洞仙歌)抄襲了他的詞,特別是前三句,蘇軾自己也承認:冰肌玉骨 ,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這是他鐘情不已的花蕊夫人。後蜀滅亡後,孟昶連同花蕊夫人押解到汴梁。趙匡胤貪圖花蕊夫人的美色,一杯毒酒毒死了孟昶,霸佔了花蕊夫人。很多人還在爭辯(烏夜啼)是孟昶的作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鎖清秋。
另一個當然是千古詩詞帝王—李煜。南唐是數一數二富庶的國家,可嘆的是排在他前面的四個哥哥全部去世了,不得已,他坐了最不擅長也最不喜歡的位置。投降宋後,李煜與小周後一起扣押在汴梁(大周后已經去世)。趙匡胤並不喜歡搖曳的小周後。豈料,第二年,趙匡胤駕崩,繼位的弟弟趙光義早就盯上了小周後,於是,經常找藉口逼小周後陪他過夜。含辱偷生的李煜後來寫下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趙光義勃然大怒,用一杯牽機毒藥毒死李煜。小周後在李煜靈前痛苦數日,含淚自盡。
後人有詩: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帝王。詩無趣味,話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