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昴日星官

    不請自來——請見諒!

    題主的問題還真刁鑽啊。一口氣問了兩代(北宋南宋)三點(規模、特點、發展原因),歸納起來實際上是起因和發展兩個要素。

    還是按照題主的要求來回答吧。不過只能簡述,要是詳細解說,恐怕不是一兩篇論文能講述的清楚的

    第一、城鎮規模。

    就以北宋的東京開封和南宋的京畿臨安為例說下。這主要是因為封建時代京城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無疑是最大最繁華之地。它而不像我們今天的城市,是以工業種類和社會資源來分佈。按照規模來講,只能相當於今天的二線省會城市的一個區。東京開封常住人口最繁盛時期也只有150萬(《宋史地理志》)南宋臨安全盛時期常住人口124萬(太平寰宇記裡有所描述)。至於州郡侯國縣邑數字上可能比唐貞觀時候差點。(宋宣和四年,州郡侯國數量是351,縣邑數量是1265;而貞觀十三年州郡侯國數量是358縣邑是1551.當然唐宋兩代的版圖是沒有辦法比較的,宋代充其量只能達到唐的三分之二)所以說,宋代在城市規模上是超過歷朝歷代的,用最少的土地養活最大密度的人口(宋朝人口最高峰時期達到1.5億)。

    總體來說,兩宋時期的城市發育水平還屬於人類初始階段,還是比較低的。橫向相比其他國度的發展史來說,它又是當時最高水平最高智慧的體現。

    第二、特點。

    可以理解為特徵乎?

    (一)規模特點。

    1、政治地位較高的行政城市,由城牆包裹的城區面積相對來說很大。

    2、兩折路鎮江府,蘇、常等州城區面積明顯大於其他各路同等行政單位。

    3、其他州郡侯國縣邑發展不平衡,經濟水平不一,小的小,亂的亂。

    (二)發展特徵。

    1、城市的空間佈局突破束縛,奠定後世城市基本格局。

    a、不再是坊市分離的古典城市佈局,改為坊市合一。商業場所得到擴張。

    b、出現城市的廂坊制度。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下令拆除坊牆,沿街可設店鋪。

    2、打破城市發展的時間限制。

    由於出現了坊市合一,人們購物出行方便。這就好比淘寶的出現一樣,大大節約人們的時間,人們勞動的時間得到結餘,效率自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坊市合一大大促進了兩宋時期的商業發展。生命的發展促使生命自己找到出路。老百姓大量湧向城鎮謀生,曾一度出現過東京主幹道堵塞,朝臣上朝不便的情況。於是朝廷便不再設定固定的坊市時間。所以宋代很少有宵禁。一度以早市、晚市、夜市。而供人聚會娛樂場所則通宵不打烊。

    3、新的坊市制度一旦興起,便迅速輻射開來,促使東南地區城鎮化迅速發展。兩宋期間,華夏經濟中心由北遷往南方一直持續到今天。

    4‘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工商業人口比重加大。不需要說,城市是一個國家的精英集中地。由於北宋計程車大夫文化的迅速擴張,供養人口加大,不得不釋放勞動力和吸引外來人口務工,這個時候一方面讓城市集中社會生存資源,一方面為士大夫繼續謀福利。

    5、城市衛生防疫制度、消防制度一度得到重視。這一點要說下,在宋代,出現很多現代化的職業。比如外賣小哥、消防員這一職業在宋代是有的,只不過外賣小哥是大店常駐人手,消防員是廂坊人員充當(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小區志願者)。還有諸多職業。

    6、打破階級屬性。封建時代的等級森嚴可能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體會的。階級壁壘是很難突破。在兩宋之前,寒門士子想做事情只要得不到豪門望族的推薦就沒有資源,就受到各種白眼刁難。而兩宋由於地域狹小,人口集中,士大夫階層需要百姓供養數量巨大,不得不放下身段,雅俗共賞。

    第三、發展原因

    表面上的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促成的。深層次的原因是:兩宋一條腿走路的制度所決定的。

    1、科舉制度的發展帶了龐大計程車大夫文化精英群體,也帶來了足量的消費需求。

    檀淵之盟的簽訂給北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也帶來了北宋人口的穩定增長。而為了鞏固皇權,北宋政權以文役武,以吏治官等分權行為促使了三冗的出現,而冗費直接嫁接到百姓身上。百姓被諸多名目的攤牌,也為了謀生的需要大批次的進城鎮,促進了兩宋時期的工商業的繁榮快速發展。

    2、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不思進取,習慣綏靖苟安,土地增長緩慢,兼併速度一度加快;攤牌的名目增多也促使鄉鎮富戶進城避役,失去土地的農民佃戶進城謀生,促使城鎮規模不斷擴大。

    3、宋朝沒有長城屏障,也沒有北方養馬場。為了防範遊牧民族的入侵,。不斷建設城牆堡壘;另一方面,統治者軍隊管理混亂,紀律不明,殺良冒功,官吏草菅人命昏庸無能迫使大部分邊遠地區百姓向更安全可靠的城鎮集中遷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訊息稱于謙很早就拜了石富寬為師,為什麼以前沒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