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這句成語出自戰國時期,本意是指拉攏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或軍事鬥爭時所採取的一種策略。其中,合縱是指“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是指“連一強以攻眾弱”。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末年之後出現的大變革時期,諸侯林立、群雄並起,除了史稱“戰國七雄”的秦、魏、韓、趙、楚、燕、齊等七個大國以外,還有宋、衛、鄭、蜀、巴、中山等十餘個小國。從地理分佈上看,除秦、齊這兩個“超級大國”以外,其餘相對弱小的國家都大體呈南北向排列,而秦國和齊國則一西一東遙相對峙。由於古人習慣把南北向稱之為“縱”,而把東西向稱之為“橫”。故而,以“合縱”指代小國聯合起來對抗大國,以“連橫”指代大國相互策應吞併小國。
比如,公元前288年,蘇秦遊說燕、趙、韓、魏、楚等五個國家合力伐齊,最終由燕國大將樂毅連下齊國72座城池,這就是一次典型的合縱策略;再比如,公元前318年,秦國大臣張儀先用欺騙手段收買楚國,後又相繼遊說齊、趙、燕等國與秦國締結同盟,從而成功瓦解了六國合縱抗秦的政治格局,這就是一次典型的連橫策略。
合縱連橫雖說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採取的鬥爭策略,卻仍然對現代社會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帶給人們的啟示很多:
一是適時化敵為友,才能左右逢源。比如,二戰爆發之前,由於社會制度上的差異,英國與蘇聯一直存在著較大分歧,在涉及芬蘭及波蘭的問題上,英國甚至計劃出兵制裁蘇聯。丘吉爾當選首相後,為了抵禦德國的軍事進攻,他施展了縱橫捭闔的外交攻勢,頻繁遊走於美、蘇大國之間。一方面為蘇德戰爭上的蘇軍提供大批軍事援助,主動彌合與蘇聯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積極勸說並拉攏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從而不僅實現了英國的自保,還組成了足以擊敗軸心國陣營的軍事同盟。
二是擴大貿易同盟,才能打破壟斷。在當今世界的經濟活動中,貿易霸權主義無處不在。在由超級大國制定遊戲規則、隨意更換貿易伙伴的總體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只有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領域和範圍,與更多的國家結成貿易區或經貿共同體,才能發揮本國的地區影響力,合夥應對貿易制裁,打破大國的貿易壟斷。
合縱連橫這句成語出自戰國時期,本意是指拉攏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或軍事鬥爭時所採取的一種策略。其中,合縱是指“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是指“連一強以攻眾弱”。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末年之後出現的大變革時期,諸侯林立、群雄並起,除了史稱“戰國七雄”的秦、魏、韓、趙、楚、燕、齊等七個大國以外,還有宋、衛、鄭、蜀、巴、中山等十餘個小國。從地理分佈上看,除秦、齊這兩個“超級大國”以外,其餘相對弱小的國家都大體呈南北向排列,而秦國和齊國則一西一東遙相對峙。由於古人習慣把南北向稱之為“縱”,而把東西向稱之為“橫”。故而,以“合縱”指代小國聯合起來對抗大國,以“連橫”指代大國相互策應吞併小國。
比如,公元前288年,蘇秦遊說燕、趙、韓、魏、楚等五個國家合力伐齊,最終由燕國大將樂毅連下齊國72座城池,這就是一次典型的合縱策略;再比如,公元前318年,秦國大臣張儀先用欺騙手段收買楚國,後又相繼遊說齊、趙、燕等國與秦國締結同盟,從而成功瓦解了六國合縱抗秦的政治格局,這就是一次典型的連橫策略。
合縱連橫雖說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採取的鬥爭策略,卻仍然對現代社會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帶給人們的啟示很多:
一是適時化敵為友,才能左右逢源。比如,二戰爆發之前,由於社會制度上的差異,英國與蘇聯一直存在著較大分歧,在涉及芬蘭及波蘭的問題上,英國甚至計劃出兵制裁蘇聯。丘吉爾當選首相後,為了抵禦德國的軍事進攻,他施展了縱橫捭闔的外交攻勢,頻繁遊走於美、蘇大國之間。一方面為蘇德戰爭上的蘇軍提供大批軍事援助,主動彌合與蘇聯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積極勸說並拉攏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從而不僅實現了英國的自保,還組成了足以擊敗軸心國陣營的軍事同盟。
二是擴大貿易同盟,才能打破壟斷。在當今世界的經濟活動中,貿易霸權主義無處不在。在由超級大國制定遊戲規則、隨意更換貿易伙伴的總體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只有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領域和範圍,與更多的國家結成貿易區或經貿共同體,才能發揮本國的地區影響力,合夥應對貿易制裁,打破大國的貿易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