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7465509766

    當身體溼症較重的時候,會出現諸如口粘、油膩、身體沉重等狀況,如果祛溼順利的話則會在過程中有效減輕上述出現的症狀。其實祛溼是一個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想要祛溼,還需要一個相對深入的瞭解。 首先需要知道,到底什麼是“中焦溼證”? 清代醫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說到: 溼之入中焦,有寒溼,有熱溼,有自表傳來,有水谷內蘊,有內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傷脾胃之陽者十常八、九,傷脾胃之陰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竅,遺患無窮,臨證細推,不可泛論。 意思就是: 1. 溼,分寒溼、溼熱; 2. 溼的形成,有從外部傳來的,也有脾胃失運,溼從內生; 3. 溼氣傷的是:脾、胃; 4. 寒溼一般比較普遍佔80-90%,溼熱佔10-20%。 如何判斷自己中招“溼邪”了呢? 1,舌苔膩,越厚越嚴重(色白或黃); 2,大便不成形,粘膩,不好衝,粘馬桶; 3,口粘,口渴了不想喝水或者喝幾口就不想喝了; 4,胸脘脹滿,兩胸之間的中間部位; 5,頭重好像裹了毛巾一樣,不輕鬆; 6,身體沉重,四肢浮腫無力,有時還伴隨關節疼痛等; 7,面色油光,頭皮油膩; 8,尿少渾濁,溼疹反覆發作; 9,女性白帶增多,陰道炎發病率高。 怎樣袪溼才有效? 首先,常喝薏米紅豆芡實水 薏米紅豆芡實水=芡實+赤小豆+炒熟的薏苡仁。 紅豆薏米祛溼氣,其中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較圓,赤小豆則比較細長。 紅豆不能祛溼,吃多了反而會敗血,因此一定要用細長的赤小豆煮水,才能利水祛溼。 薏米雖然可以祛溼,但是寒性較大,直接煮水容易傷害脾,脾虛反而會加重寒氣,因此可以將薏米炒一下,大大減少寒性。 脾虛,運化水汽的能力降低,體內溼氣便加重,溼氣過多,又會加重脾的負擔,引起惡性迴圈。 只祛溼不健脾,治標不治本,喝再多紅豆薏米水都沒用!因此祛溼和健脾必須同步進行。 健脾,最厲害的要數芡實了。芡實又叫雞頭米,被稱為“水中人參”。 能健脾祛溼、固腎益精,還能補中益氣,延緩衰老,讓你面色紅潤更年輕! 薏米紅豆芡實粥做法: 第一步:將赤小豆、芡實用冷水浸泡2小時,或用熱水浸泡1小時。 第二步:用文火炒制薏米至微黃即可,減輕寒氣。 第三步:將泡好的薏米、赤小豆、芡實、冰糖、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熬煮2小時即可,香甜軟糯,祛溼又健脾! 其次,多走祛溼步 為什麼溼氣大的人腿容易腫?因為溼性下注,溼的重點是在下面。 溼氣大的人可以這麼散步:雙手叉腰,後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走得不用太著急,走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迴圈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 祛溼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我們這樣走起來,它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的氣血迴圈。腿的氣血循好,溼氣就能很好地消利出去。 記得,常按祛溼穴 我們身上還有三個祛溼開關:【陰陵泉穴】【豐隆穴】【承山穴】 1.陰陵泉穴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溼,解決體內有“溼”或者水腫的問題。 2.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溼祛痰主要的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3.承山穴 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有運化水溼,固化脾土的功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注意飲食作息 1,少食肥甘厚味,烤串,麻辣燙,海鮮之類食物; 2,少食冰冷,冰激凌戒掉之; 3,少食甜品,蛋糕這些生痰困脾之物; 4,儘量保持生活環境要乾燥; 5,儘可能讓自己每天運動一下,身體微微發汗; 6,不熬夜,節慾; 7,多思傷脾,少生氣以免肝氣傷脾胃。 對於除溼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吃紅豆薏米,而是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哪種配置。 大人和孩子一樣,只要是能少給身體增加負擔,脾胃的能力就會逐漸提高,這是我們平常能做的,而且也是有確切效果的。 避免更多溼的產生,本身就是除溼的過程,也是可以提高體質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媳婦打婆婆,是媳婦的道德問題,還是媳婦家裡的教養問題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