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鳳路經略安撫使

    唐末、五代和宋初時,科舉考試是以五經為主,《論語》的地位沒有朱熹之後高,處於輔助地位。“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當時知識分子嘲笑趙普的話。意思是趙普不學無術,連非正規的儒家經典《論語》都只是讀了一半,居然敢位居宰相治理天下。

    唐初時,孔穎達主編《五經正義》,五經為科舉主要教材。後世凡科舉出身的官員必然精通五經大義。

  • 2 # 文刀沐子

    不用翻書了。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巫儒門徒對巫儒之術功能的鬼吹神化,有多種版本。一說是宋初宰相趙普治國有方,人們百思不得其訣,死後人們發現他藏有半部《論語》,家人說:每遇大事,趙普必翻這半本破書,並從中悟出良策。另一說,太宗趙光義問趙普憑啥治天下,普答曰:半部《論語》而已。臣曾以半部《論語》佐太祖定天下,餘半部《論語》助皇上治天下。意思是:《論語》神力無邊,治天下根本用不著一整部,有半部足矣!

    這牛吹得,真是山響!

    其實,以上鬼話並無見諸正史。但,綜觀整個宋朝,確實是個巫儒橫行,儒術肆虐的朝代。說它是以《論語》及巫儒邪術治天下,並不過分。也正因為如此,宋朝才只有半個天下可治。嚴格說:宋朝從沒有統一過中國,只是個偏安半壁江山的殘廢王朝。

    正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宋代大多數時間蔡京″五鬼"之類的巫儒之徒肆虐,掌國柄政,武將能臣毫無施展拳腳的機會。

    最荒唐的案例就是北宋滅亡。

    欽宗即位,金人入侵汴京開封,被武帥李綱打跑,但柄國巫儒宰相孫傅等四樞密,這時還不忘窩裡鬥排斥武將,他們壞水大冒,硬生生地唆使宋欽宗將李綱趕出開封,並推舉了一個自己的同行,巫儒神棍郭京來主持東京防務。郭京一通奇門遁甲的神砍,把欽宗吹的五體投地,不僅賦其大權,賞予重金,還讓自己的寵妃陪郭京睡覺,甘心當大忘八!

    郭京領命後,按《易經》八卦,找來7777個甲士,布成六甲神陣,取老陽克少陰之意。他自己居中排程,還弄出大量旗幡鬼煙,搞得氣氛陰森…號稱此陣天下無敵。

    被李綱打跑的金兵退到半路,忽有東京諜報傳來了郭京搗鬼的訊息,於是停止撤退,久久在東京附近徘徊,反覆核實這個令人難信的荒唐訊息,終於認定為真,大喜,立刻回馬殺向汴梁,郭京聞金兵殺來,趁夜溜之乎也,不知所蹤,其八卦陣也作鳥獸。金兵不費吹灰,殺入開封,東京自此淪陷,徽、欽二帝淪為階下囚,北宋滅亡!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欽宗被俘,含淚發出千古絕嘆:宰相誤我父子!

    對宋代統治者而言,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結果就是:江山淪喪,國破家亡!

    巫儒(文人)誤國一一這是巫儒崇拜狂王莽,欽宗,建文帝,崇禎帝,袁世凱共同的絕命嘆!

    是命運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

    千古絕嘆,如洪鐘大呂,震耳發聵,不得不令人深省!

  • 3 # 行者255207922

    毛澤東主席、習近平總書記都有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批判的學習繼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也是十九大確定的開展文化建設、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工作方針。學習傳統文化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過分糾結許多外在的形式。

  • 4 # 亮月半

    《論語》是孔子教學的內容,還有與弟子對話,涉及修身,齊家,禮儀,交友,師徒,出行,會友,做官,祭祀,家庭,治國,平天下等很多方面。只有一半是關於治理天下就不易了。

  • 5 # 古始之道

    什麼階級說什麼話……,儒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釋迦摩尼吹佛法無邊,基督教說上帝萬能……,至今沒發現有一個社會進步與這幾位吹牛大王有關。吹牛撒謊是道義上的滅亡,必將帶來政治上的滅亡。世人認假不認真,地球變成“假語村”。

  • 6 # 葉知秋69841507

    當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天下後,深知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治世沒有讀書人是不行的,於是勸趙普好好讀書。趙普很聽話每天捧著一本《論語》,手不釋卷。後來在處理朝政上得心應手,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丞相。這樣,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便傳播開了。典故的詳細內容在此就不多述了。

    那麼,為什麼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不說一部《論語》治天下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當時人們對《論語》這部書評價比較高;另一方面,趙普這個人原來是不喜歡讀書的,因為鬧了笑話,宋太祖才勸他讀書。他就憑這部《論語》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你一個小學生讀這部《論語》,最多隻能理解一半,也就是一知半解,就能把一國治理得這麼好,如果給你全部學懂那更不得了。於是後人便習慣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並沒有故意抬高《論語》的意思。

  • 7 # 耀如樂園

    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人人遵守忠孝仁義禮智信,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想把國家治理好,讓百姓豐衣足食,向手下大臣詢問如何能讓國家民富國強,大臣告訴他,用一部《論語》即可,隨後又補充一句,不用一部,半部論語就可以讓民富國強,皇帝問他為什麼?他說治國之法首先是百姓孝道,只要百姓有孝道就會天下太平,民富國強,而孝道在《論語中》的前半部分已經談的差不多了。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由來,其實後半部分一樣重要,只是特別提出孝道更重要。

    有了孝子則有家和萬事興。

    有了孝子則社會風氣就好,就和諧。

    有了孝子,就會有忠臣就會有清官,國家就民富國強。

  • 8 # 大叔有文化

    很多都是被誇大了的,加上古代能夠上學的人少,想比之下有些文化就很聰明。至於書裡面的那些經典也要根據時代不同進行有選擇的看,古代人把誠信看的比較重,而工業化毀壞了人性,都變的很精,你要想忽悠到他們會更加難,需要更多超越他們的知識面。舊社會的農耕文明,講究的是玩人的把戲,而現在這個社會,當你還處在社會底層的時候,只能靠技術起家,要想玩人,身邊就幾個跟你一樣窮的人,你在狡猾也沒有用處,搞不好反而把名聲搞臭。最關鍵的一點,文化在大革命時期,以及後來普及白話文,以及文化斷層,古代很多古文意思被現代人錯誤的異讀。就是你想單純的理解中間的意思,都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 9 # 巴爾蓋上人

    烘托《論語》經典地位,藉此凸顯和倡導儒家仁政治國安民的積極功效,推崇儒家仁政治國安邦之術。順便抬高儒生社會地位。

  • 10 # 我的底線是誠信

    因為搞愚民政策很簡單。

    儒術是自私自利的,窮人是不能讀書的,若要學知識,就得交學費,可是窮人是交不起學費的。

    他提倡學知識就是為了當官發財,這是腐敗的根源。

    民愚國則穩,民慧世則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印度電影《流浪者》裡面的一句臺詞,“法官的兒子就是法官,強盜的兒子就是強盜”。很符合他的邏輯。

    所以陳勝會問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不該取消建築企業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