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華軍abc

    陪讀定義?

    陪讀,顧名思義就是陪同孩子讀書。從廣義上講陪讀是家長從生活到學習,家長全程參與的一種行為。狹義上講或一般家長所說的陪讀是孩子放學後家長或請的陪讀老師陪同孩子寫作業並予以指導的行為。

    現而今陪讀已成為一種現象,目前的陪讀主要存在著生活陪讀、監督陪讀、攀比陪讀和盲從陪讀等四種。

    據相關的調查得知,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加入了陪讀的行列,不僅僅小學需要陪讀,就連高中生,大學生都需要家長們的陪讀,家長們這樣的付出真的就會得到回報嗎?仔細的回頭想想,還不是苦了家長又害了孩子!

      

    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並簽字;給孩子聽寫生字、陪著預習課文;週末帶孩子上輔導課,來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時間;更有甚者放棄工作,舉家搬遷,專職陪讀……如今這樣的家長陪讀潮洶湧而至,不僅小學生讀書要陪,初中生要陪,就連高中階段的陪讀現象也已不是個案。“過度陪讀既苦了家長自己,更害了孩子。”專家建議,家長要學會適時抽身,還給孩子學習的主動權。

      

    “陪讀”戰線無限延伸

      

    在銀行工作的徐女士每天下班急著要去打“第二份工”——回家陪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做作業。作業太多是陪讀的主要原因,“像默寫、聽讀、預習等作業都要家長盯著,否則孩子就會偷懶不做,抄寫本、默寫本、練習卷也都要家長檢查簽字才算完成。不陪的話,孩子不知道要做到幾點才能睡覺!”徐女士無奈地說。

      

    一項面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近五成小學生回家做作業需家長陪著,四成學生需要家長監督,僅一成學生回家後能獨立完成作業。

      

    如今,“陪讀”戰線不斷向上延伸。小萱今年讀初二,最近一次物理測驗有道題搞不明白,小萱媽媽硬著頭皮幫女兒一起想、一起做,她重新捧起女兒的課本對照著概念解題,還查了不少教輔書。“孩子不會的題目,總不見得不教吧。”小萱媽媽調侃起自己,“從沒有這麼認真讀過書。”

      

    高中學生中父母陪讀現象也不少見。上海民本中學教師王老師身邊就有不少“陪讀”家長,一些家長甚至不惜辭掉工作,做起“保姆式”的“全程陪讀”。“高中家長選擇‘陪讀’,往往是出於讓孩子吃得好一點,生活負擔小一些,多點學習時間等現實考慮。”王老師說,“這些家長有‘兩個擔心一個減少’,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理能力缺乏而導致學習生活混亂;另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制能力缺失而導致學習等行為失去規範;還有就是減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所花的‘不必要’時間,儘可能多地增加學習時間。”

      

    家庭教育出現“異化”

      

    “陪讀現象的出現,說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出現了矛盾。”王老師認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面對升學考試、不良競爭等壓力,許多家長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定力”,覺得“陪讀”或許是一種比較“積極穩妥”,甚至是“保險”的選擇。

      

    “殊不知,家長一旦選擇陪讀,就體現了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參與和干涉,削弱了學校教育的‘本體’功能,同時又淡化了家庭教育在指導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培養社會角色、規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功能。陪讀,讓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異化’”。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所鬱老師的觀點是“做個‘懶’家長,堅持不陪讀”。“家長過度陪讀,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鬱老師說,“雖然確實有部分孩子可能會因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堅持不懈的督促,成績有所上升,但同樣會有孩子無形中承受家長陪讀帶來的壓力,沒有個人空間反而滋生厭學情緒。”

      

    還孩子學習主動權

      

    “孩子一旦放手就不行,這是家長們普遍的思維方式。”鬱老師分析,從有人陪伴支援,到自己獨立面對枯燥而長久的學習任務,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這個時期,很多家長應該首先學會適應,正確對待孩子獨立學習的成績波動,更不要表現得比孩子還焦慮。

      

    對於那些陷入“陪讀”深淵的家長們,鬱老師的建議是,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同時,不時地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告訴孩子父母遲早是要退出的,孩子會慢慢接受。

      

    對於高學段家長的“陪讀”,王老師建議是:“一定要及時地在孩子面前亮明‘陪讀觀’。”即變簡單的“生活陪讀”為“學習陪讀”,變單向的“監督陪讀”為多向的“信念陪讀”,變盲目的“攀比陪讀”為有意識的“責任陪讀”,變消極的“盲從陪讀”為積極的“協調陪讀”,引導孩子合理地處理好自己所面對的學習與生活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猴子的秘密的作文460字優秀作榜?